小学信息技术河南大学版(2020)六年级下册第七课 小小翻译家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信息技术河南大学版(2020)六年级下册第七课 小小翻译家教案,共3页。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小小翻译家
学 校
授课教师
日期
课 型
理论+实践课程
授课班级
课时
1课时
学情分析
课程面向学生群体,特征如下:
学生已经对人工智能有了一些了解。
2、学生已经熟悉了“爱熊智学空间”平台的使用,并且会编写简单的程序。
教学目标
1、了解语音识别技术。
2、会设计简单的语音翻译程序。
活动主题
课堂互动:分享
互动话题:1.你对语音识别的效果满意吗?
2.影响语音识别准确率的因素有哪些?
活动指导思想
建议时间:约3分钟左右
建议形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活动目的:通过小活动,培养同学们积极思考问题、互相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语音识别技术
2、两个新积木块
3、翻译机程序
教学难点
1、语音识别技术的原理
2、编写程序时调试错误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重点知识教师讲授
2、问答法,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发同学们积极思考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用具
1、网络:不低于10M的网络
2、显示:电脑、投影仪或大电视屏
时
间
教 学 过 程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5分钟
课前导入:(3分钟)
家里的智能音箱能和我对话,它真的能听懂我说的话吗?
智能音箱能听懂我们说的话,它是利用了语音识别技术。今天,我们做一个翻译机,体验一下语音识别吧。
课前导入
讨论思考
导入新课,用对话的形式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兴趣。
35分钟
新课讲授:(10分钟)
(一)语音识别
在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早期,机器人没有耳朵,听不见声音,只能识别文字。早期的机器人和人聊天,只能通过文字交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和机器交流,很多机器已经可以“听懂”人类的语言。语音识别技术可以让机器听懂人类的语言,并将人类的语音内容转换为机器可处理的文本,这是人与机器之间实现语音对话的基础技术。
(二)认识新积木
第一个作用为在舞台显示语音识别后的文本。
第二个作用为听候语音输入,“6”为等候时间。
(三)操练场
AI体验:
1.登录“爱熊智学空间”,选择“AI体验”。
2. 将麦克风与计算机连接,登录“爱熊智学空间”,进入“AI体验”,单击“语音识别”,体验语音识别功能。
分享吧:
和同学们分享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语音识别技术?
翻译机:
利用“爱熊图形化编程”中的“百度大脑”扩展插件设计“翻译机”程序。
1.将麦克风正确连接到计算机。
2.打开“爱熊智学空间”,添加“百度大脑”扩展插件。
3.将积木中的语种设置为“英语”。
4.勾选“百度大脑”中的“语音输入”积木,如图7-5所示,即可在舞台上显示语音识别后的文本。
5.设计“语音翻译”程序。
6.运行程序,测试翻译效果。
思考营:
你对语音识别的效果满意吗?
影响语音识别准确率的因素有哪些?
智慧谷:
语音识别是实现人机语音对话的前提。目前实现的高精度语音识别技术大多基于机器学习的方式开发,实现语音识别的基本过程包括特征提取、模型识别和判断预测三个过程。
机器学习算法和计算机性能的进步,使得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在不断提高。语音识别技术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除了应用于人机对话系统外,语音识别技术在文字快速输入、会议记录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课小结:(3分钟)
讲解过程:
1、学生先小组讨论回忆。
2、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考一考同学们都记住了哪些内容,同时让大家都具有参与感。
3、总结完成之后,也可以鼓励同学们自己举手来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对自己学习的知识点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加深同学们对课程的印象。
知识讲授
讨论活动
知识讲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信息技术第九课 有趣的面具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信息技术川教版(2019)五年级上册第2小节 我的小小录音师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信息技术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3D打印的世界第12课 制作小小调色盘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流程,活动反思,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