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设计
展开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体验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总结规律——揭示本质这一科学过程,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新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究的创造精神。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新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快乐,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
知识基础:学生知道氧气跟镁、铁、铜、金等金属反应,均产生金属氧化物,但是反应条件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还知道铁、锌遇盐酸能够产生适宜收集的、平稳的氢气流;将铁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可得到硫酸亚铁和红铜。
认识水平:学生已经学习了空气和氧气、水、碳单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质,已经熟悉认识重要物质的化学性质,要以实验为突破口。
生活经验:生活中接触到常见金属铝、铁、铜、银等金属制品,例如金属炊具、金属导线、劳动工具、交通工具等。听说过“冶金”,知道金属保存不当容易生锈等。
2.学生学习评价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
学生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机械记忆,认识浅显,在酸、碱、盐学习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应用的不够灵活。
因此首先要注重知识的形成和理解阶段,突出主体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强调金属的活动性的判断依据,注重探寻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过程,在实际测定几种常见金属的活动性的活动中,由学生通过设计实施实验探究,自己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次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和巩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体会金属的活动性的实际价值。较系统地学习认识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学会认识金属的基本方法,才能更加全面地认识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自觉地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并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总之,元素化合物教学要遵循渗透结构决定性质原则,联系实际原则,与实验结合的原则,知识系统性原则。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知道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置换反应的概念。
2.能应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有关的化学问题。
3.初步认识到实验探究中“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的重要意义。
4.通过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活动,知道科学探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并在探究实验活动中,依赖于大量的科学实验事实证据,认识科学探究既要实验、观察,又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引入新课
再次实验探究
学生观看丰富多彩的图片:青铜时代的青铜器、铁器时代的铁器,现代的国家大剧院、鸟巢、神州六号等。了解金属及合金的成分、特征和用途的资料。认识到金属有如此重要的用途,产生要求学习金属及金属材料的意愿。选用中国古代金属冶炼的成就和当代金属材料的开放与利用,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促进学生产生学习需要。渗透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各小组代表发言,其他成员发表补充意见。点评各代表发言的独特之处。体会实验探究的全过程,体会探究成功的喜悦。
向学生说明人们经过长期的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有什么是重要的应用?
思考
1.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里,金属所在的位置与其活动性的关系。
2.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里,以氢为分界限,位于氢前、后两类金属的差异。
3.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里,前后金属的置换关系。
小结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巩固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应用。
初步体会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实验探究
环节四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
环节五
表达交流
金属活动性顺序以H为界限将金属分为两类,很容易得出铁比铜活泼的结论。进一步思考铜和银的活动性怎样比较呢?渗透知识系统原则,为后续学习做准备。迁移银和铜的活动性也分别将它们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证明活泼金属铁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可以制得不如铁活泼的铜——湿法炼铜。引发新的思维冲突。
实验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
认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分析、比较实验现象,进行概括:金属的活动性。揭示实验现象与物质本质的关系。提高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实验探究结论应用
举例沧州铁狮子的严重腐蚀,银器变黑引入氧气跟一些金属反应,其反应条件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学生思考金属生锈的根本原因。交流有关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长期放置可能生锈的情况。从生活中处理变黑的银器的方法,引入一些金属遇盐酸产生氢气;金属的性质也可比较与酸反应的条件和剧烈程度而得出。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含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认识科学探究既要实验、观察,又要进行推理和判断。为提出判断金属的活动性的依据,设计探究金属活动性实验做准备。
交流归纳
学生思考判断镁、锌、铁、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的依据?联想旧知识金属活动性比较的方法可能是:金属跟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反应的剧烈程度。金属跟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难易和反应的剧烈程度。体验科学探究是获取知识,认识物质的方法。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即实践第一的辩证观点。
实验探究
环节一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四种金属分别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依据反应原理,即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
环节二
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反应的剧烈程度。
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取实验证据。提高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渗透实践第一的辩证观点。
实验探究环节三
获取证据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体验了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从生活实践中体会到科学原理,并能用科学原理进一步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得到了体现和提高。
学生自我评价方式:1.谈谈本节课自己最大的收获。
2.对金属的认识课前与课后的对比。
3.自己发现并提出一个探究课题,制定探究方案。
学生相互评价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同组成员的作用评价。
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以及作用。
教师评价:1.习题检测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
2.针对三维教学目标后两维目标的学生访谈。
3.学生后续学习情况观察。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6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生自信展示,深化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回顾,自主研学,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