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6.23-2马说(第2课时)[同步课件+同步教案+导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23-2[教学课件]马说(第2课时).pptx
    •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23-2[教学设计]马说(第2课时).docx
    • 练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23-2[预习导学]马说(第2课时).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23-2[教学课件]马说(第2课时)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23-2[教学课件]马说(第2课时)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23-2[教学课件]马说(第2课时)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23-2[教学课件]马说(第2课时)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23-2[教学课件]马说(第2课时)第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23-2[教学课件]马说(第2课时)第6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23-2[教学课件]马说(第2课时)第7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23-2[教学课件]马说(第2课时)第8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23-2[教学设计]马说(第2课时)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23-2[预习导学]马说(第2课时)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23-2[预习导学]马说(第2课时)第2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一等奖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一等奖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23-2教学课件马说第2课时pptx、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23-2教学设计马说第2课时docx、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23-2预习导学马说第2课时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三国]曹植《白马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唐]李贺《马诗》(其五)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唐]李白《侠客行》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课文第1段将“伯乐”和“千里马”对举,作者是怎样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这样开头,在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
      第一句说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因为千里马和普通马很难从外表上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没有伯乐那样善于相马的人,千里马往往不可能被发现出来。用“有……,然后有……”这一句,就是对这种关系的肯定。第二句说明千里马和伯乐二者间的数量对比关系:一个“常有”,一个“不常有”。  作用:引出作者的观点——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2.课文第1段怎样描述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请用课文语句回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千里马因受屈辱而死,“辱”和“死”是因果关系,这样写,用来加重被埋没的悲愤心情。此外,“辱”和“死”也为下文张本,下文的“食不饱,力不足”“策之不以其道……”等句,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3.在作者看来,千里马的重要特性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特性?
      千里马的重要特性是食量大(“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将千里马像普通马一样喂养,千里马因此“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可见,“食不饱”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终结原因。因此,强调千里马食量大这一特性,正是为了谴责“食马者”的无知。
    4.课文结尾所说的“不知马”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策之不以其道→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②食之不能尽其材→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设问。  “其真无马邪”紧承上文“天下无马”,是作者对“食马者”的反诘,也是向读者发问,然后以“其真不知马也”作答,紧承段首三句(策之……食之……鸣之……),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强烈愤慨。
      千里马——怀才不遇的人  伯乐——能够赏识人才的人  食马者——埋没人才的人/统治者
      1.文中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分别指的是哪些人?由此可见,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社会现实: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使有才之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和遭遇不幸的处境。  作者的主张:重用人才,给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条件。
      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作者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3.本文主要以论述的形式阐述作者的观点,但我们在朗读时还分明读出了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这得利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虚词。请比较分析下面的句子,体会虚词对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
      原句中的“也”表示陈述语气,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无限痛惜之情。
      原句中的“也”表示肯定语气,作者故作顿笔,没有展开来说,意在简明扼要地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讽刺“食马者”的无知。
      原句中的“也”使句子稍作停顿,作者意在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所造成的难堪的后果。
      原句中的“也”表示反诘语气,不仅将作者愤怒遣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正义感的意图。
      原句中的“也”表示感叹语气,“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作者的痛切之感和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原句中的“而”表示转折语气,作者将“常有”和“不常有”对比,再用一个转折词将两者相连,表现了对怀才不遇者强烈的惋惜之情。
      原句中的“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对前文“食马者”认为“天下无马”进行强烈诘问,表现出作者对统治者愚昧无知的愤懑。
      原句中的“呜呼”表示感叹语气,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和无奈,紧接着引出对统治者的无情批判。
      本文开篇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之情。

    相关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311-2教学课件核舟记第2课时pptx、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311-2教学设计核舟记第2课时docx、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311-2预习导学核舟记第2课时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优质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优质课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310-2教学课件小石潭记第2课时pptx、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310-2教学设计小石潭记第2课时docx、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310-2预习导学小石潭记第2课时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39-2教学课件桃花源记第2课时pptx、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39-2教学设计桃花源记第2课时docx、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39-2预习导学桃花源记第2课时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