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1课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教学目标】
1.了解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不是无限的。
2.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3.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难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导学、组织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微观展示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动手实验、自主归纳
【教学媒体】多媒体 实验仪器
【教具准备】氯化钠、硝酸钾、高锰酸钾、水、烧杯、玻璃棒、酒精灯、陶土网
【授课教案】
续表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新课
之前有这么一个神话故事,说之前的海水是甘甜的,并不是咸涩的。话说一个书生,渡海求学,在渡海的途中拯救了天神的女儿,天神说满足书生一个愿望,书生在船上说我要盐,天神给了他一堆盐,书生说不够,天神又变出十堆盐,书生还不知足,天神为了惩罚书生的贪欲,在船上变出了无穷无尽的食盐,最后船翻了,食盐还在不停地往外冒,久而久之,海水就变咸了。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水会不会无穷无尽地溶解食盐呢?
思考回答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饱和溶液和
不饱和溶液
1.让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进行小组实验,并完成下表。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 g氯化钠,搅拌
再加5 g氯化钠,搅拌
再加15 mL水,搅拌
2.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表格。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 g硝酸钾,搅拌
再加5 g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再加5 g硝酸钾,搅拌
冷却
观察实验,小组归纳。总结得出: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无限地溶解。
学生仔细观察演示实验,认真填写表格,并讨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饱和溶液和
不饱和溶液
3.讲解: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4.提问:根据定义我们如何判断所见的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5.解答:当继续加入溶质,溶质不再继续溶解时,说明溶液达到饱和。
6.听取学生的回答,给予总结:上述两个实验说明,在指明“一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7.提出问题:在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能否溶解其他物质?然后演示实验:取上述饱和硝酸钾溶液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提醒学生观察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8.谈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指明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学生讨论,回答交流。
学生自学阅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结合上述实验现象,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哪些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
—
饱和溶液和
不饱和溶液
的转化
9 .讲解海水晒盐的原理,让学生了解苦卤和海水晒盐的原理。
10.总结讲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
11.讲解: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定义:人们为了大致粗略的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溶质含量较多的是浓溶液,溶质含量少的是稀溶液。
12.讲述:由于物质溶解能力的不同,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同理,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让学生小组讨论整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按照浓稀溶液的定义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回答问题: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又是否一定是稀溶液呢?
体验现实出现的情况,让学生更好地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呢?
要点一:判断饱和与不饱和的方法。
要点二:饱和和不饱和的转化方法。
自我总结,自我检查
培养学生归纳和表达能力
知识延伸
探究
查阅资料,找到饱和溶液和浓溶液的相关案例
思考总结
培养学生知识
归纳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1课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判断的依据:
2.相互转化: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结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媒体,教具准备,授课教案,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