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876959/1-169666114054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876959/1-16966611405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876959/1-169666114057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876959/0-16966611392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876959/0-16966611392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876959/0-169666113927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展开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 。
(2)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 。
(3)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 。
(4)同种分子性质 ,不同种分子性质 。
【交流讨论】 “尘土飞扬”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分子与原子
(1)概念:
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 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是 的最小粒子。
【易错点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离开化学变化这一前提,原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其还可以再分。
(2)联系:分子是由 构成的。如1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
(3)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 ,而原子不可再分。
【探究主题】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有关概念
结合下列图示中的两个变化过程进行有关探究:
【基础探究】
任务一: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质的构成微粒
上述物质中,水、氧化汞、氧气均由 构成,汞由 构成。
2.微粒的变化情况
项目 | 微粒种类 | 分子种类是否变化 | 变化 类型 | |
变化前 | 变化后 | |||
变化一 |
|
|
| 变化 |
变化二 |
| 、
|
| 变化 |
结合上述分析,归纳:
(1)物理变化中, 不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中, 发生了变化。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解成 , 重新组合成 。此过程中, 没有发生变化。
3.“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任务二:解释混合物与纯净物
分析:下列微观图是某些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字母)。
总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
构成;混合物由 构成。
A层 基础练
知识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2022·泰州中考)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
A.锌 B.氮气
C.石墨 D.氯化钾
2.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是 ( )
A.小麦可以磨成粉
B.大楼是由一块一块的砖砌成的
C.食盐放入一杯水里会逐渐消失
D.石头沉入大海中看不见了
3.(2022·福州期中)下列现象能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的是 ( )
A.打开醋瓶盖闻到醋味
B.湿衣服晒在太阳底下更容易变干
C.饭菜在夏天比冬天更容易变馊
D.可以将大量石油气压入钢瓶中
4. 传统文化(2022·山西中考)“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
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分解加快
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水分子数目增多
5.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液化体积变小,因为 。
(2)敞口杯中的水不断减少,因为 。
(3)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4)热胀冷缩现象 。
知识点2分子分成原子
6.(2022·海南模拟)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碳原子 D.二氧化碳分子
7.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
A.分子与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大,原子小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8.下列微观示意图中,黑球代表氢原子,白球代表氯原子,其中代表混合物的是 ( )
9.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上述反应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易错点 对分子和原子的错误认识
10.(多选)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原子大
B.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原子是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D.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E.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易错点拨】 分子、原子关系的易错点:
(1)分子与原子不能比较大小;
(2)物质不管处于何种状态,构成它的微粒始终不停地在做运动;
(3)脱离化学变化的范畴,原子仍然可以再分。
B层 能力练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不可分
B.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改变
C.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D.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12.(2022·湘潭中考)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列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 (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6 000 L氧气加压可装入40 L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会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3. 科技前沿 某海水淡化系统(如图甲)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
(1)根据图甲所示,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
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2)图乙表示海水中水分子在一定空间内的分布图,图丙中能正确表示蒸发腔中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微粒分布的是 图(可多选)。
14.(2022·龙岩期中)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医疗上用于消毒杀菌的75%酒精溶液(75份体积的酒精溶于25份水中)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
(2)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让树木纤维素和氨气反应,生成甲烷(CH4)和氮气。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微粒是 (填“分子”或“原子”)。
②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C层 拓展练
15. 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 (2022·黔南州期中)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按图Ⅰ进行实验时,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 (填“甲”或“乙”),该现象说明 (从微观角度解释)。
(2)按图Ⅱ进行实验时,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
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的现象;
②小明发现图Ⅱ实验完成需等待较长时间,他采取 (填实验操作)的方式,很快就观察到了现象,这说明 ;
③对比图Ⅰ的实验,图Ⅱ实验的优点是
。
(3)探究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的关系: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由氨气分子构成),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发生反应会产生白烟;氨气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质量。如图Ⅲ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实验时观察到C处产生的烟较多。由此可知,分子质量越 (填“大”或“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提示:氨气相对分子质量为17,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为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