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三单元学习任务-高一语文教学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学习任务-高一语文教学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共39页。
单元学习任务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文学阅读与写作(二)单元活动学案单元写作学案第三单元单元活动学案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请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查找相关资料,探讨诗作的内涵,思考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写一篇文章,与同学交流。 示例不肯放弃的英雄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质疑和发现 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查找相关资料,发现词作有四点错误。错误一:长江流向错误黄州赤壁的大江,不是东去,而是南流。赤壁在长江的东岸,长江只能往南流。如果按照现实,苏东坡应该高唱“大江南去”,而非“大江东去”。错误二:地理现场错误苏轼所游的是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并非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处。真正的古战场赤壁,在湖北的蒲圻县,也就是今天的赤壁市不远处的长江边。一个在武汉上游,一个在武汉下游,直线距离136公里。所以苏轼说“人道是”。错误三:现场风景不吻合苏轼死后七十六年,范成大坐船沿长江而下赴临安。舟过赤壁,发现赤壁矶只是个很小的土山。两年后的淳熙六年(1179),陆游沿长江而上入蜀,也是八月间路过黄州,发现赤壁矶“亦茆冈尔,略无草木”。他们都没有找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觉得很失望。错误四:历史细节错误周瑜娶小乔的时间不对。周瑜大破曹操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那一年周瑜已经三十四岁,早已经娶回小乔九年,美女小乔怕早已是几个孩子的母亲。周瑜娶妻和赤壁大战根本不是同时的事情。结论是:苏东坡在一个错误的地方,描写不存在的风景,讲述错误的历史,以此来渲染英雄形象,充满激情地讴歌了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周瑜。继续研读相关资料,又有了新的发现。发现一:英雄崇拜的心理通过发挥演绎周瑜的完美人生,夸张他的潇洒容姿、绝世爱情、盖世功业,苏轼将古人偶像化了。对偶像的崇拜,暴露了他内心深处始终不肯放弃的英雄梦想。周瑜那么年轻,竟然还相貌俊美,还懂得音乐,还娶了那么温柔漂亮的美人,还是东吴的大都督,还那么潇洒轻松,谈笑着指挥千军万马,还遇到那么好的历史机缘,得以大显身手,怎么能不让人羡慕。发现二:虚构壮丽风景的目的为了衬托那场烈焰冲天的大战:霸主曹操的八十万水陆大军要出现了,英俊倜傥的大都督周瑜要登场了,隔着长江的这场生死大战,要在这里重新上演。这个场景的构思原则是:必须配得上火光冲天、乱箭如雨的壮观场面,必须配得上骄横的霸主、威武的军阵、厮杀的将士,必须配得上战鼓如雷、呐喊声震天的激烈情绪,配得上到处血流成河、死伤枕藉的惨烈画面。于是,宁静诗意的赤壁换成了壮观的“假布景”。发现三:虚构英雄周瑜的缘由苏轼仰慕的周瑜,并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而是他虚拟出来的神祇,是他所渴望的完美自己。他所仰慕向往的,是一个千古英雄梦。从表面来看,《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曲英雄的赞歌,但从本质上说,它其实是一曲人生的悲歌。词人是借周瑜当年的万丈豪情,来衬托自己眼下的悲凉和无奈。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准确的笔触,朴素的文字——《归园田居(其一)》里的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示例一白描手法,是山水田园诗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法,这类手法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五柳先生的《归园田居(其一)》一诗清新淡雅,恬静美好,韵味无穷,其中运用的白描手法,更是为全诗增添了一抹安静祥和的氛围。“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诗人为下文运用白描手法作了铺垫。接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自己的房子周围有十多亩地,还有小屋八九间。但仅仅有这些,还不足以突出田园生活的美好,所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原来房子周围不仅有田地和小茅草屋,还被榆树和柳树遮蔽着后檐,罗列堂前的,还有几排桃树和李树。这样房子周围就不缺什么了,让人亲切地感受到了居住环境的美好、恬淡,更深一层地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环境的喜爱。但远处有没有什么呢?“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原来远处还有一个小村子,村子的炊烟依稀可见,使人不禁内心充满了祥和、安宁。村落中总要有几只猫狗吧?别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狗在深巷中叫着,鸡在桑树顶端鸣叫,这是村落间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象,虽然写的是动景,但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之美。这样寥寥数语,乡村田园生活就被勾画出来了,由远至近,动静相生。最后,再来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直以来都待在官场这个樊笼里,又回到田园间,自然是无拘无束了,我想这是诗人隐居田园后最想说的话吧!无论是之前的“草屋八九间”,还是后来的“鸡鸣桑树颠”,诗中每字每句无不表达着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我认为,白描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最大的成功。白描手法的独特魅力,可见一斑,我们在品析田园诗时,可重点关注白描手法的运用,更好地品味诗人的感情。诗酒风流和醉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解读杜甫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如此李白,也难怪后来玄宗皇帝要“赐金还山”,这种傲视帝王的醉态谁能受得了啊!要说诗酒傲王侯,只有李白才成了一种真实。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无须考虑其写作背景了,也无须去寻求什么诗与现实的对应。他就是在醉态中写诗,这诗便有了一种强烈的气势。这种气势推动着他前进,推动着他在写,而不是他把这种气势写出来。示例二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一定处在一种迷狂的状态,所以他写出来的诗句往往给人以石破天惊的震撼。在这种醉态下写诗,他所创造的意象便是特别的、离奇的,不是正常人能够想象得到的。天姥山在现代人眼中,不就是非常平常的一座小山吗?可是到了李白的笔下,竟比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还要高大,成了古代文人墨客无限向往的神奇仙境。他让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在诗歌中彻底地张扬起来,他在现实中受到的压抑,便从诗歌中爆破与发泄出来。他的生命力几乎是无限地向外扩张,扩张到他写的山水中。你看这首诗中对山水雷电的描写,没有哪一处没有他的痕迹。这就是李白笔下的山水,这就是他胸中的丘壑。李白笔下的山水瑰丽神奇,富于想象,带着一种醉态。这样一种醉态,让你也觉着陶醉。读着读着会让人飘起来,腾云驾雾的气势,把你托起来了。读这样的诗,你不会读到情绪的低沉,也不会读到沮丧。虽然是魂悸魄动,惊起长嗟,但是,那结尾处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何等的有力度!他内外都是明亮的,现实可以挫伤他,但是绝不可能打败他。他把来自现实压迫的伤痛化成了诗歌中的流水,纵情地奔涌出去。他决不收敛,决不自我压抑。他就在自己的诗歌中,在自己笔下的山水中张狂着。不错,他渴求现实的功名,但那是一种能够将他托上人生的高峰状态的功名,而不是让他矮化,让他变成奴才的功名。他要寻找那种君临天下的感觉,而不能让别人骑在他的头上作威作福。他本质上只是一个诗人,非常率真,非常张扬。无论他仕途怎样,他都只是一个诗人。现实不管怎么伤害他,都没有破坏他内心的完整。李白,就以这种诗酒风流的旷世才华,在醺醺然的醉态中超越了不可超越的市井与朝廷、布衣与天子的社会等级台阶,同时也超越了真实与梦幻的界限。他简直就为我们创造了一种精神生活的奇迹。单元写作学案——学写文学短评第三单元文学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是指反映这种研究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其任务在于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规律,以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还要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培养和提高读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文学短评属于文学评论,只是篇幅短小,但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鲜明。文学短评写作的主要角度: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2.分析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2)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工笔白描等。 (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4.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5.鉴赏作品的语言。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赏析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赏析:《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作者将言志与抒情相结合,把复杂的情感,通过似断似续、低回沉吟的笔调表现出来。节选的这一部分,更是通过一唱三叹、吞吐往复的手法,进一步地为我们表现了诗人在求贤的过程中既喜又忧的曲折心情。赏析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自然既指自然的环境,又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与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睛之笔,揭示出全诗的主旨。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陶渊明深感自己所处的官场是充满着物欲与名利之争的,而他怀揣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选择归隐山林。此句流露出作者终归田园的释然,以及回归田园、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赏析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李白离开长安,政治理想受到打击,其诗意的情怀和精神的苦闷,可想而知。因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路,他便到虚幻的神仙世界和远离尘世的山林中去寻找解脱。李白在离开长安后,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比未入长安时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唐王朝统治阶级腐朽的实质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对建功立业的雄图壮志固然有无从实现的苦恼,但却对富贵利达这一类世俗的追求,再也不抱过多的幻想,并对高高在上的贵族权豪表示了高度蔑视,这才导致他产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卑不屈的气概。赏析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白居易与琵琶女具有满腔幽愤沦落天涯的共同命运,同病相怜互相表达慰藉之情。这两句写出了白居易与琵琶女之间身世的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之间虽然出身、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处: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地僻的江州;一个曾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一个因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正因为如此,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是为了通过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文学短评的写作,大致有“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四个步骤。其中,“阅读”须细,“定题”宜小,“评论”贵透。写文学短评,要注意“评”(评论)和“感”(读后感)的区别。尽管文学短评和文学作品读后感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前者重“评”,属于评论体,侧重于分析评价作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后者重“感”,属于引申体,需要在写作时结合本人实际,联系社会现实,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收获,主观感受的色彩更为鲜明。文学短评的写作,大致有“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四个步骤。其中,“阅读”须细,“定题”宜小,“评论”贵透。写文学短评,要注意“评”(评论)和“感”(读后感)的区别。尽管文学短评和文学作品读后感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前者重“评”,属于评论体,侧重于分析评价作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后者重“感”,属于引申体,需要在写作时结合本人实际,联系社会现实,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收获,主观感受的色彩更为鲜明。写文学短评,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评论作家作品,可以评析思想内容的某个方面,可以评析艺术技巧上的某一特点,也可以对作家、作品进行全面的评析。从学生的实际考虑,最好不要写全面性的评论,而倡导写“以小见大”的文学短评,即精心选择论述范围较小的一个方面,集中笔墨,深入挖掘,做到切口小、开掘深的效果。写文学短评,还要做到“叙”和“议”的有机结合。文学短评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叙议结合、以议为主。“叙”指根据评论中心用自己的话有针对性地概述、简介、引用作品内容。“议”包括分析和评价。“分析”是对作品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的有关特色逐步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文学短评的中心论点。文学短评在“叙”和“议”之间应做到先叙后议,以叙带议,精叙详议。有些同学在写作文学短评时,往往重叙轻议,甚至以叙代议,把文学短评写成文学作品的“内容提要”,这就颠倒了“叙”“议”的关系。写文学短评,要对文章的风格特点、文学体裁等知识有所了解。一般来说,对诗歌而言,其意象意境、章法结构、妙字佳句等往往是鉴赏与评论的重点。请结合李清照《声声慢》中开篇十四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表达效果,写一篇文学短评。不少于500字。[写作指导] 抓住关键词《声声慢》中开篇“十四叠”,逐字分析字里句间蕴含的词人凝重的情感,并结合语言表达效果及词句的意境,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浅析李清照《声声慢》中叠字的表达效果叠字,是汉语中比较特别的一种现象。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个汉字重叠起来使用,一个字重叠后可能会增添某些附加意义。所以说,叠字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丰富了语言的含意,有强调的作用,一箭双雕,常被古代诗(词)人使用。佳作展台易安居士的《声声慢》一词运笔哀婉,凄恻动人,韵味无穷。篇首三句十四个字,实分三层,由浅入深,含意深刻。开篇“寻寻觅觅”劈空而来,侧重写行为,恰当地表现了词人当时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词人如此“寻寻觅觅”,到底是在寻找什么呢?是在寻找逝去的青春年华,还是在寻找流亡以前夫唱妇随的美满生活,抑或两者兼而有之?我们不得而知。但词人“寻寻觅觅”中的那种孤寂空虚,却真实可感:她在孤寂空虚中总想抓住点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抓住,一切仍然归于孤寂空虚。“寻寻觅觅”四字,顿顿挫挫,情附于形,恰当地渲染了孤独的情境,如仅用“寻觅”二字就显得单薄,无此效果。词人在“寻寻觅觅”一番后,什么也没得到,因而感到“冷冷清清”,境界更凄寂。“冷冷清清”侧重写词人的状态,既是她闺房独处清冷环境的描写,又是她抑郁寂寞、心事难言的心态描写,四字既写明环境,又暗示心情。“凄凄惨惨戚戚”着重描绘内心感受,是她坐卧不宁、衷肠难诉的悲凉心境的形象化描写。“凄凄”是外在环境与内在惨戚心情相连的关键,承上启下;“惨惨戚戚”重在内心的诉说。篇首十四个字,中间用“凄凄”作媒介,由浅入深,声情并茂。由此可见,叠字在古典诗词中独具语言魅力。我们在鉴赏诗词时,通过作品中使用的叠字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品深远的意境,洞悉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文学阅读与写作(二)单元活动学案单元写作学案第三单元单元活动学案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请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查找相关资料,探讨诗作的内涵,思考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写一篇文章,与同学交流。 示例不肯放弃的英雄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质疑和发现 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查找相关资料,发现词作有四点错误。错误一:长江流向错误黄州赤壁的大江,不是东去,而是南流。赤壁在长江的东岸,长江只能往南流。如果按照现实,苏东坡应该高唱“大江南去”,而非“大江东去”。错误二:地理现场错误苏轼所游的是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并非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处。真正的古战场赤壁,在湖北的蒲圻县,也就是今天的赤壁市不远处的长江边。一个在武汉上游,一个在武汉下游,直线距离136公里。所以苏轼说“人道是”。错误三:现场风景不吻合苏轼死后七十六年,范成大坐船沿长江而下赴临安。舟过赤壁,发现赤壁矶只是个很小的土山。两年后的淳熙六年(1179),陆游沿长江而上入蜀,也是八月间路过黄州,发现赤壁矶“亦茆冈尔,略无草木”。他们都没有找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觉得很失望。错误四:历史细节错误周瑜娶小乔的时间不对。周瑜大破曹操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那一年周瑜已经三十四岁,早已经娶回小乔九年,美女小乔怕早已是几个孩子的母亲。周瑜娶妻和赤壁大战根本不是同时的事情。结论是:苏东坡在一个错误的地方,描写不存在的风景,讲述错误的历史,以此来渲染英雄形象,充满激情地讴歌了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周瑜。继续研读相关资料,又有了新的发现。发现一:英雄崇拜的心理通过发挥演绎周瑜的完美人生,夸张他的潇洒容姿、绝世爱情、盖世功业,苏轼将古人偶像化了。对偶像的崇拜,暴露了他内心深处始终不肯放弃的英雄梦想。周瑜那么年轻,竟然还相貌俊美,还懂得音乐,还娶了那么温柔漂亮的美人,还是东吴的大都督,还那么潇洒轻松,谈笑着指挥千军万马,还遇到那么好的历史机缘,得以大显身手,怎么能不让人羡慕。发现二:虚构壮丽风景的目的为了衬托那场烈焰冲天的大战:霸主曹操的八十万水陆大军要出现了,英俊倜傥的大都督周瑜要登场了,隔着长江的这场生死大战,要在这里重新上演。这个场景的构思原则是:必须配得上火光冲天、乱箭如雨的壮观场面,必须配得上骄横的霸主、威武的军阵、厮杀的将士,必须配得上战鼓如雷、呐喊声震天的激烈情绪,配得上到处血流成河、死伤枕藉的惨烈画面。于是,宁静诗意的赤壁换成了壮观的“假布景”。发现三:虚构英雄周瑜的缘由苏轼仰慕的周瑜,并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而是他虚拟出来的神祇,是他所渴望的完美自己。他所仰慕向往的,是一个千古英雄梦。从表面来看,《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曲英雄的赞歌,但从本质上说,它其实是一曲人生的悲歌。词人是借周瑜当年的万丈豪情,来衬托自己眼下的悲凉和无奈。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准确的笔触,朴素的文字——《归园田居(其一)》里的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示例一白描手法,是山水田园诗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法,这类手法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五柳先生的《归园田居(其一)》一诗清新淡雅,恬静美好,韵味无穷,其中运用的白描手法,更是为全诗增添了一抹安静祥和的氛围。“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诗人为下文运用白描手法作了铺垫。接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自己的房子周围有十多亩地,还有小屋八九间。但仅仅有这些,还不足以突出田园生活的美好,所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原来房子周围不仅有田地和小茅草屋,还被榆树和柳树遮蔽着后檐,罗列堂前的,还有几排桃树和李树。这样房子周围就不缺什么了,让人亲切地感受到了居住环境的美好、恬淡,更深一层地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环境的喜爱。但远处有没有什么呢?“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原来远处还有一个小村子,村子的炊烟依稀可见,使人不禁内心充满了祥和、安宁。村落中总要有几只猫狗吧?别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狗在深巷中叫着,鸡在桑树顶端鸣叫,这是村落间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象,虽然写的是动景,但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之美。这样寥寥数语,乡村田园生活就被勾画出来了,由远至近,动静相生。最后,再来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直以来都待在官场这个樊笼里,又回到田园间,自然是无拘无束了,我想这是诗人隐居田园后最想说的话吧!无论是之前的“草屋八九间”,还是后来的“鸡鸣桑树颠”,诗中每字每句无不表达着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我认为,白描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最大的成功。白描手法的独特魅力,可见一斑,我们在品析田园诗时,可重点关注白描手法的运用,更好地品味诗人的感情。诗酒风流和醉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解读杜甫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如此李白,也难怪后来玄宗皇帝要“赐金还山”,这种傲视帝王的醉态谁能受得了啊!要说诗酒傲王侯,只有李白才成了一种真实。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无须考虑其写作背景了,也无须去寻求什么诗与现实的对应。他就是在醉态中写诗,这诗便有了一种强烈的气势。这种气势推动着他前进,推动着他在写,而不是他把这种气势写出来。示例二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一定处在一种迷狂的状态,所以他写出来的诗句往往给人以石破天惊的震撼。在这种醉态下写诗,他所创造的意象便是特别的、离奇的,不是正常人能够想象得到的。天姥山在现代人眼中,不就是非常平常的一座小山吗?可是到了李白的笔下,竟比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还要高大,成了古代文人墨客无限向往的神奇仙境。他让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在诗歌中彻底地张扬起来,他在现实中受到的压抑,便从诗歌中爆破与发泄出来。他的生命力几乎是无限地向外扩张,扩张到他写的山水中。你看这首诗中对山水雷电的描写,没有哪一处没有他的痕迹。这就是李白笔下的山水,这就是他胸中的丘壑。李白笔下的山水瑰丽神奇,富于想象,带着一种醉态。这样一种醉态,让你也觉着陶醉。读着读着会让人飘起来,腾云驾雾的气势,把你托起来了。读这样的诗,你不会读到情绪的低沉,也不会读到沮丧。虽然是魂悸魄动,惊起长嗟,但是,那结尾处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何等的有力度!他内外都是明亮的,现实可以挫伤他,但是绝不可能打败他。他把来自现实压迫的伤痛化成了诗歌中的流水,纵情地奔涌出去。他决不收敛,决不自我压抑。他就在自己的诗歌中,在自己笔下的山水中张狂着。不错,他渴求现实的功名,但那是一种能够将他托上人生的高峰状态的功名,而不是让他矮化,让他变成奴才的功名。他要寻找那种君临天下的感觉,而不能让别人骑在他的头上作威作福。他本质上只是一个诗人,非常率真,非常张扬。无论他仕途怎样,他都只是一个诗人。现实不管怎么伤害他,都没有破坏他内心的完整。李白,就以这种诗酒风流的旷世才华,在醺醺然的醉态中超越了不可超越的市井与朝廷、布衣与天子的社会等级台阶,同时也超越了真实与梦幻的界限。他简直就为我们创造了一种精神生活的奇迹。单元写作学案——学写文学短评第三单元文学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是指反映这种研究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其任务在于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规律,以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还要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培养和提高读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文学短评属于文学评论,只是篇幅短小,但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鲜明。文学短评写作的主要角度: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2.分析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2)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工笔白描等。 (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4.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5.鉴赏作品的语言。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赏析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赏析:《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作者将言志与抒情相结合,把复杂的情感,通过似断似续、低回沉吟的笔调表现出来。节选的这一部分,更是通过一唱三叹、吞吐往复的手法,进一步地为我们表现了诗人在求贤的过程中既喜又忧的曲折心情。赏析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自然既指自然的环境,又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与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睛之笔,揭示出全诗的主旨。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陶渊明深感自己所处的官场是充满着物欲与名利之争的,而他怀揣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选择归隐山林。此句流露出作者终归田园的释然,以及回归田园、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赏析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李白离开长安,政治理想受到打击,其诗意的情怀和精神的苦闷,可想而知。因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路,他便到虚幻的神仙世界和远离尘世的山林中去寻找解脱。李白在离开长安后,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比未入长安时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唐王朝统治阶级腐朽的实质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对建功立业的雄图壮志固然有无从实现的苦恼,但却对富贵利达这一类世俗的追求,再也不抱过多的幻想,并对高高在上的贵族权豪表示了高度蔑视,这才导致他产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卑不屈的气概。赏析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白居易与琵琶女具有满腔幽愤沦落天涯的共同命运,同病相怜互相表达慰藉之情。这两句写出了白居易与琵琶女之间身世的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之间虽然出身、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处: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地僻的江州;一个曾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一个因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正因为如此,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是为了通过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文学短评的写作,大致有“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四个步骤。其中,“阅读”须细,“定题”宜小,“评论”贵透。写文学短评,要注意“评”(评论)和“感”(读后感)的区别。尽管文学短评和文学作品读后感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前者重“评”,属于评论体,侧重于分析评价作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后者重“感”,属于引申体,需要在写作时结合本人实际,联系社会现实,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收获,主观感受的色彩更为鲜明。文学短评的写作,大致有“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四个步骤。其中,“阅读”须细,“定题”宜小,“评论”贵透。写文学短评,要注意“评”(评论)和“感”(读后感)的区别。尽管文学短评和文学作品读后感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前者重“评”,属于评论体,侧重于分析评价作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后者重“感”,属于引申体,需要在写作时结合本人实际,联系社会现实,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收获,主观感受的色彩更为鲜明。写文学短评,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评论作家作品,可以评析思想内容的某个方面,可以评析艺术技巧上的某一特点,也可以对作家、作品进行全面的评析。从学生的实际考虑,最好不要写全面性的评论,而倡导写“以小见大”的文学短评,即精心选择论述范围较小的一个方面,集中笔墨,深入挖掘,做到切口小、开掘深的效果。写文学短评,还要做到“叙”和“议”的有机结合。文学短评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叙议结合、以议为主。“叙”指根据评论中心用自己的话有针对性地概述、简介、引用作品内容。“议”包括分析和评价。“分析”是对作品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的有关特色逐步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文学短评的中心论点。文学短评在“叙”和“议”之间应做到先叙后议,以叙带议,精叙详议。有些同学在写作文学短评时,往往重叙轻议,甚至以叙代议,把文学短评写成文学作品的“内容提要”,这就颠倒了“叙”“议”的关系。写文学短评,要对文章的风格特点、文学体裁等知识有所了解。一般来说,对诗歌而言,其意象意境、章法结构、妙字佳句等往往是鉴赏与评论的重点。请结合李清照《声声慢》中开篇十四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表达效果,写一篇文学短评。不少于500字。[写作指导] 抓住关键词《声声慢》中开篇“十四叠”,逐字分析字里句间蕴含的词人凝重的情感,并结合语言表达效果及词句的意境,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浅析李清照《声声慢》中叠字的表达效果叠字,是汉语中比较特别的一种现象。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个汉字重叠起来使用,一个字重叠后可能会增添某些附加意义。所以说,叠字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丰富了语言的含意,有强调的作用,一箭双雕,常被古代诗(词)人使用。佳作展台易安居士的《声声慢》一词运笔哀婉,凄恻动人,韵味无穷。篇首三句十四个字,实分三层,由浅入深,含意深刻。开篇“寻寻觅觅”劈空而来,侧重写行为,恰当地表现了词人当时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词人如此“寻寻觅觅”,到底是在寻找什么呢?是在寻找逝去的青春年华,还是在寻找流亡以前夫唱妇随的美满生活,抑或两者兼而有之?我们不得而知。但词人“寻寻觅觅”中的那种孤寂空虚,却真实可感:她在孤寂空虚中总想抓住点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抓住,一切仍然归于孤寂空虚。“寻寻觅觅”四字,顿顿挫挫,情附于形,恰当地渲染了孤独的情境,如仅用“寻觅”二字就显得单薄,无此效果。词人在“寻寻觅觅”一番后,什么也没得到,因而感到“冷冷清清”,境界更凄寂。“冷冷清清”侧重写词人的状态,既是她闺房独处清冷环境的描写,又是她抑郁寂寞、心事难言的心态描写,四字既写明环境,又暗示心情。“凄凄惨惨戚戚”着重描绘内心感受,是她坐卧不宁、衷肠难诉的悲凉心境的形象化描写。“凄凄”是外在环境与内在惨戚心情相连的关键,承上启下;“惨惨戚戚”重在内心的诉说。篇首十四个字,中间用“凄凄”作媒介,由浅入深,声情并茂。由此可见,叠字在古典诗词中独具语言魅力。我们在鉴赏诗词时,通过作品中使用的叠字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品深远的意境,洞悉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第三单元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