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练】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6物质的分离 同步练习(含解析)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715791/0-16922698141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一课一练】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6物质的分离 同步练习(含解析)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715791/0-169226981415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一课一练】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6物质的分离 同步练习(含解析)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715791/0-16922698141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节 物质的分离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1.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各个步骤中,操作规范的是( )
A.取粗盐 B.
溶解
C.过滤 D.
蒸发结晶
2.自制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可将浑浊的河水变成清水。其中石英砂的作用是( )
A. 沉淀 B. 吸附C. 过滤 D. 消毒
3.如图是同学们开展精制粗盐实验的主要步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操作顺序应为乙、甲、丙B. 乙实验中,玻璃棒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
C. 甲实验中,所得的滤液为混合物D. 丙实验中,所得的精盐为纯净物
4.下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水池中的清水是纯净物 B.供水系统流出的水可直接饮用
C.消毒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是化学变化 D.水经过过滤池后可溶性杂质可以明显减少
5.预防感染新冠肺炎,口罩成了不可或缺的利器。医用防护口罩通常有三层,其层状结构及对外在物质的防护作用如图所示。医用防护口罩起防护作用的主要原理是( )
A. 杀菌 B. 消毒 C. 过滤 D. 干燥
6.小科在学习“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后,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配制一杯过饱和硫酸铜溶液,取一小块硫酸铜晶体作为晶种,用一根线绑住放入溶液中静置。第二天小科发现,晶种消失了。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及室温的变化,有关这次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入晶种前的硫酸铜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B.放入晶种后的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硫酸铜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放入晶种前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放入晶种后的大
7.石墨烯之父海姆带领的科研团队研制出氧化石墨烯薄膜制成“筛子”,能够很好地筛掉海水中的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如下图)下列关于氧化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 B.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蒸馏
C.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右侧海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8.室温下,小乐将16克硫酸铜粉末和25克硫酸铜晶体分别放入两只各盛有100克硫酸铜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待反应结束后,恢复至室温。则两只烧杯中,相等的是( )
A.析出的硫酸铜晶体的质量 B.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硫酸铜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9.下列图示的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过滤 B. 沉淀
C. 蒸馏 D. 吸附
10.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11.海水中有着丰富的化学资源,人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很多的物质,如氯化钠等。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某盐场测得:①海水中含氯化钠约为3.5%;② 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含氯化钠约为8%。晒盐最好用__________ (填序号)作原料。
(2)下图就是利用卤水原料提取氯化钠的大致过程
请计算125千克含氯化钠为8%的井水在蒸发池中蒸发形成浓度为20%时,需要蒸发水的质量__________。
12.如图为过滤装置,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是将________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2)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3)实验中,漏斗的________应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应轻靠________层滤纸处,其作用是________ 。
(4)漏斗中的液面应________(选填"高"或“低" )于滤纸边缘。
(5)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写出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一个原因 :________。
13.利用过滤器,把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跟水分离开来的方法叫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请回答
(1)在过滤实验中,要用到上图中的仪器有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制作过滤器时,还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折叠过程中,右图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1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蒸馏装置对一些污水进行蒸馏净化处理,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1)图中 C 器材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要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 则冷却水的流 动方向为___________(填“A 端流入, B 端流 出”或“B 端流入, A 端流出”)
(3)图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 请指出该错误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详解】A.取食盐时,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
B.量筒不能作为配制溶液的容器,故B错误。
C.过滤时,溶液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蒸发结晶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 C
【解答】当浑浊的河水经过石英砂后,其中的固态大颗粒的杂质被截留,而清水从空隙间流过,从而实现了固态杂质和水的分离,相当于过滤,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 D
【解析】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粗盐提纯的过程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那么正确的顺序为乙、甲和丙,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乙实验中,玻璃棒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甲实验中,通过过滤除去了溶液中不溶性的固体颗粒,所得的滤液为水和食盐组成的混合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丙实验中,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的食盐纯度得到很大提升,但其中肯定还有其他杂质,因此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C
【详解】A.清水池中的清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杂质和微生物,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供水系统流出的水,没有进行消毒杀菌,因此不能直接饮用,故B错误。
C.在消毒过程中,加入的氯气使水中的微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过滤只能出去不溶性的大颗粒固体,不能去除可溶性的杂质,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 C
【解析】过滤操作用于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分离,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口罩的内外三层都由表面多孔的材料制成,用于将细菌、雾霾和灰尘等固体颗粒与空气分离,因此口罩相当于过滤操作中的滤纸,而防护原理就是过滤,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6.【答案】A
【详解】A、由题意可知,放入晶种前,小科配制的是“过饱和硫酸铜溶液”,而不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
B、放入晶种后,晶种消失,说明溶液溶解度变大,原因是在冷却热饱和溶液时,温度过低,低于室温,因此静置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则溶解度变大,所以晶种消失了,但是不能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故B错误。
C、由选项B可知,硫酸铜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C错误。
D、放入晶种后,晶种溶解,因此浓度变大,大于放入前硫酸铜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B
【详解】A、“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正确。
B、海水蒸馏得到的是纯净水,氧化石墨烯薄膜制成“筛子”,能够很好地筛掉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但是得到水中含有其他的杂质,所以不能应用于海水蒸馏,错误。
C、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D、右侧海水因溶剂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正确。
故选B。
8.【答案】D
【分析】因为此时硫酸铜溶液是饱和的,加入硫酸铜晶体后溶液的质量不发生改变,析出的硫酸铜晶体为25g,原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都不发生改变;而加入硫酸铜粉末后,硫酸铜粉末和溶液中的水结合成五水硫酸铜晶体析出,使得原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减小。
【详解】A、由分析可知,两只烧杯中析出的硫酸铜晶体不相等,故A错误。
B、左侧烧杯中溶剂质量减小,所得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小,故B错误。
C、左侧烧杯中溶剂质量减小,小于右侧烧杯中的溶剂质量,故C错误。
D、反应后两烧杯仍为同一温度下的硫酸铜饱和溶液,故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 C
【解析】根据各个净水环节的原理和作用分析判断。
【解答】沉淀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泥沙等大颗粒杂质;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悬浮的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杂质;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时,通过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在冷凝管放热液化成水,可以将水和其中的杂质彻底分离,因此净化程度最高,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答案】A
【详解】A、将海水引入贮水池,海水中的水分尚未蒸发,所以其中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选项正确;
B、在蒸发池中,随着水分的蒸发,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水分逐渐减少,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选项错误;
C、在蒸发池中,随着水分的蒸发,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水分逐渐减少,选项错误;
D、饱和溶液才能够发生结晶析出晶体,所以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选项错误,故选A。
11.【答案】 ② 75
【详解】(1)晒盐的目的是提取溶液中的溶质,因此选用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更为合适,故选②。
(2)解: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根据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则125kg×8%=(125kg-x)×20%,解得x=75kg。
12.【答案】 (1)不溶于液体的固体(2)铁架台;漏斗
(3)末端(尖端);三;引流(4)低
(5)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根据过滤的原理、常用仪器名称衣过滤操作要求分析。
【解答】(1)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2)a仪器为铁架台,b为漏斗;
(3)实验中,为防止液体外溅,漏斗末端应紧靠烧杯内壁,为防止玻璃棒弄破滤纸,玻璃棒应轻靠三层滤纸处,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5) 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都会导致滤液仍浑浊。
故答案为:(1)不溶于液体的固体 ;(2)铁架台;漏斗;(3)末端(尖端);三;引流;(4)低;(5)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
13.【答案】 ①③④⑥ C
【详解】(1)在过滤实验中,要用到上图中的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杯、烧杯、漏斗,即①③④⑥。
(2)制作过滤器时,还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折叠过程中,先对折,再对折一次,然后撑开,呈圆锥形,所以不该出现的情形是C,C滤纸出现缝隙,液体会不经过滤纸直接流入烧杯。
14.【答案】 锥形瓶 B 端流入,A 端流出 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放在烧瓶支管口处(只要提到温度计的玻璃泡位置不对即给分)
【详解】(1)图中 C 器材是锥形瓶。
(2)实验过程要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 则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为B 端流入,A 端流出;
(3)图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 错误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放在烧瓶支管口处。
初中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6节 物质的分离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6节 物质的分离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物质的分离答案解析,8g,食盐的溶解度在36~3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第4节 变阻器优秀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第4节 变阻器优秀课堂检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动物的行为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动物的行为精品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