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①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产生。识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住房特征。
②通过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对比,认识到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归纳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③通过学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这一史实,了解我国先民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教学重难点】
【内容标准(2011版)】
(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内容标准(2022版)】
(1)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农业发展对中华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完成知识梳理
(一)小组合作探究
请同学根据表格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并思考形成不同的原因
类 别 | 生活时间 | 生产工具 | 原始农业 | 原始畜牧业 | 原始手工业 | 住房样式 |
河 姆 渡 |
|
|
|
|
|
|
半 坡 |
|
|
|
|
|
|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
(1)距今 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 :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 。
(2)发展变化: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__________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____________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教师精心讲解
1、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并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2、河姆渡原始居民在农业方面的重要特征:用磨制石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3、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其他情况:住干栏式房子,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和玉器;懂音乐。
4、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发明和创造,表明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国的母亲河,共同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5、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相同: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都有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都有影响;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
6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进步。
7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是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两个典型代表;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
7、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约 5000 年,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入了早期文明社会。请谈谈你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认识。
答: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稻作农业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早在史前时代中国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就发展出了较成熟的稻作农业。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经历了从起源、产生、发展,到成熟的全过程。大致说来,新石器时代早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时期,新石器时代中期是稻作农业产生的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是稻作农业大发展的时期,新石器时代末期是稻作农业的成熟时期。正是在史前稻作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才产生出了丰富多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显示出史前稻作农业的辉煌成就,并最终从史前走向了文明。
三、材料研习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⑷ 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提示:(1)半坡(2)半坡人面鱼纹盆(3)粟⑷没有文字记载。
【板书设计】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人的生活:年代、住房、工具、粟、生活状况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年代、住房、工具、水稻、生活状况
三、原始农业:四大标志
【课堂小结】
本节课注重对分析、比较能力的培养,把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农耕生活作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南北方原始农耕生活的异同点,进而认识到我国原始农耕文化是南北方共同发展,共同构成了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
问题思考(第8页)
答案 ①生活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中,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②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③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不同,河姆渡人主要种植水稻,半坡人主要种植粟。④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会使用弓箭。⑤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同。
课后活动(第10页)
1.答案 R农作物的出现 R家畜饲养 R聚落
R磨制工具
2.答案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主要用于挖土。如果我们使用骨耜,要在骨耜上加一把木柄。使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耜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掀起土来。
人教部编版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表格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原始农业的发展,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重要遗址分布图,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