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_1(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3000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_1(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3000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_1(教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3000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要求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引发或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二、难点:原始农业发展的状况和标志。
【教学准备】
历史文物、遗物的图画或图片;河姆渡考古新发现图片(玉器、陶器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顾前一节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从中我们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采集和渔猎,以采集为主。现在,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原始社会的人们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这种不便表现在什么方面?怎样才能够避免这种局限性?
原始农耕生活(板书)。
感知理解: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知识要点。
2.展示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图片。
(1)这些箭头说明了什么问题?(半坡居民已经使用弓箭)
(2)在发明弓箭之前,原始人靠什么工具来获取猎物?(石器和木棒)
(3)弓箭和木棒、石器相比,有哪些优越性?(增加了安全系数、准确率高、省力、猎取的东西增多等,言之成理即可)
3.展示半坡出土的“钻孔石斧”图片。
从这张图片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石斧的刃部经过了精细的打磨,说明半坡居民已经会磨制石器了,石斧上有一圆洞,说明当时半坡居民钻孔的技术十分熟练,斧上有洞,说明半坡居民可能会在斧上安装木柄,便于劳动。石斧的作用主要是开垦荒地,说明半坡居民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4.半坡出土的石磨盘。
磨盘最主要的用途是什么?(磨粮食)从而证明半坡居民已经会种植庄稼。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5.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
陶器的主要材料是什么?(水、土)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制陶器是原始手工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半坡所发现的陶器里面,完整和可以修复的就有1000多件,碎陶片竟有50万片以上,半坡出土的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大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你能说出哪些陶器的用途?
陶器可以用来存放、储存物品,特别是水和液态食物,使人类的食物不仅可烧烤而食,又增添了蒸煮的方法,增加了营养。这些陶器既是实用的生活器具,又是精美的原始艺术品。
6.引导:原始农耕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是由攫取经济到生产经济的伟大的革命性转变,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成为了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生产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现在以同样的方式,从时间、地点、工具、生产等方面归纳出河姆渡人的农耕生活特征。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讲述:
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是1973年在浙江余姚发现的,距今约7000年。从考古发掘的成果来看,河姆渡原始居民不但进入了原始农耕阶段,而且有了较高的水平。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使用磨制石器,主要的器形有石斧、石锛等,还有专门用作木材加工的原始刨光工具石扁铲和用于加工木板的石楔等,共出土90件。河姆渡原始居民用骨器多于用石器,出土各种骨器的数量是石器的7倍,最常见的是骨耜。耜是最常见的河姆渡出土物,骨耜上安装的柄叫耒。通常又把这种装有木柄的骨耜叫耒耜。用耒耜耕作,叫耜耕农业。在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稻秆、稻谷,这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而且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最早的。
2.我们再看一下课文,这能说明什么呢?
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过着定居生活。
3.还能说明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还能说明古代建筑业开始萌芽,而且有了因地制宜的意识。
4.讲解:
对,说明古代建筑业开始萌芽,而且能做到因地制宜。干栏式房子是一种木结构的地面建筑。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我国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这种木建筑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板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至今,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教师在讲解时,可以把干栏式房屋的放大图与西南少数民族居住的架子楼相比,对照讲解,这样效果更好些。)
5.讲述:
河姆渡原始居民除了种植水稻、开凿水井、建筑干栏式房屋以外,还饲养家畜,以猪、狗、水牛为多。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造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开始了原始的农耕生活;大量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种植水稻、建筑房屋、开凿水井;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
6.总结: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从食物来源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野生植物果实为生,辅之以渔猎;而河姆渡人则有了比较固定的食物来源,即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河姆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并用骨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从社会分工的情况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正处于最原始的社会发展阶段,没有明显的社会行业分工,而河姆渡人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之分。
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总结,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填写表格。
表格一:
表格二: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初步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
讲解:
农业是在采集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产生的时间大约是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或新石器时代初期。人们在长期采集野生植物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一些可食植物的生长规律,经过无数次的实践,终于将它们栽培、驯化为农作物,从而产生了农业。
2.图片展示《玉蟾岩出土的稻谷》。
讲解:
考古学家在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公元前1万年左右栽培的稻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3.图片展示“粟”。
讲解:
目前,世界农学界几乎都认为,粟的种植是中国人的首创。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粟,出土于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距今年代为7300年左右。此后,西安半坡原始居民也大量种植粟,半坡遗址发现了窖藏和罐藏的粟。
4.提问: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原始农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5.小结:
在没有农业和畜牧业以前,由采集和渔猎活动而得到的野生动植物是人们食物和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自然的恩赐。只有农业出现以后,人们才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能够从一小块土地上获得的食物,和在较大土地上采集狩猎获得的一样多。人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了有关生物繁殖的知识,才依靠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产品,找到了较稳定可靠的衣食来源。从此,人们在自然界取得了一些主动。所以,农业出现后很快成为我国的基本生产部门。由于农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可以生产出除满足生产者本身所需之外的剩余粮食,这是城市出现,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分工,特别是脑力劳动得以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的物质基础。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文明的基础。
【课堂总结】
数千年前的地质地貌、自然环境和现在有所不同,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原始种植给人们带来定居生活,磨制石器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力提高了,粮食生产就多了,捕获的动物吃不了,就饲养起来,这样就出现了家畜饲养业。煮食物需要炊具,陶器就诞生了,原始手工业也出现了。物质生活提高了,出现了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时间
距今约六千年
地点
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半坡居民
代表类型
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的生活
使用工具
磨制石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
居住情况
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生产活动
种粟(世界上最早);饲养猪狗等;打猎、捕鱼;制彩陶、纺织、制衣
原始居民
时间
地区
原始农耕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原始居民
时间
地区
原始农耕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
磨制石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制造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六千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磨制石器,制造胃器、角器,开垦荒地,种植粟
饲养猪、狗等家畜
制作彩陶,刻画符号,纺线,织布,制衣
人教部编版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表格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原始农业的发展,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重要遗址分布图,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