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题(46分)
-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检测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检测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单元检测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同步测试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碳酸钠中加入盐酸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
非金属性:Cl>C
B
向1mL 某溶液中,滴入2mL 0.1mol•L﹣1 NaOH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某溶液中含NH4+
C
取5mL 0.1mol•L﹣1FeCl3溶液,滴加5滴0.1mol•L﹣1KI溶液,振荡,再加入5mL CCl4 , 振荡,静置,取上层液体,向取出来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血红色.
KI和FeCl3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D
加热使冰化成液态水
分子内H﹣O键发生断裂
A.A B.B C.C D.D
2.元素X和Y是同周期主族元素,X元素在第IA族,Y元素在第VA族,则X和Y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A.4 B.14 C.24 D.28
3.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研究锂电池的科学家,一种用作锂电池电解液的锂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 X位于第三周期,X原子的电子数为Z原子的两倍,W、Z、Y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X>Z> W B.非金属性: X>Z> W
C.Y的氢化物可用于刻蚀玻璃 D.X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4.不能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镁强的事实是
A.钠的最高化合价为+1,镁的最高化合价为+2
B.的碱性比强
C.钠与冷水反应剧烈,镁与冷水不易反应
D.在熔化状态下,钠可以从中置换出镁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 与 互为同系物
C.过氧化钠的电子式是 D.硝酸酐的化学式为
6.氦()大量存在于月球的土壤中,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列关于氦()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2 B.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
7.碳酸镧 []可用于治疗高磷酸盐血症,其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表示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
B.分子的结构式:
C.的电子式:
D.的结构示意图:
8.已去除表面氧化膜的金属铝投入溶液中不涉及下列哪种变化
A.金属键破坏 B.共价键破坏 C.共价键形成 D.离子键破坏
9.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及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用途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生活中的物质
小苏打
铁红
复方氢氧化铝片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化学式
Na2CO3
Fe2O3
Al(OH)3
NaClO
用途
做发酵粉
油漆颜料
做抗酸药
可用于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A.A B.B C.C D.D
10.某物质是一种高效消毒液,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Y和Z位于不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强弱:
B.W的一种同位素可以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
C.Y与的反应可以生成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
D.Z的含氧酸都是强酸
11.硒(Se)与S同主族,下列能用于比较两者非金属性强弱的是( )
A.氧化性:SeO2>SO2 B.热稳定性:H2S>H2Se
C.熔沸点:H2S<H2Se D.酸性:H2SO3>H2SeO3
1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故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元素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金属镁排在氢的前面,所以金属镁一定与硝酸反应放出氢气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①氯气、②铜片、③碳酸钙、④蔗糖、⑤HCl气体、⑥SO2气体、⑦氨水,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编号)
(2)现有:①铝、②二氧化硅、③二氧化硫、④二氧化碳、⑤三氧化二铁、⑥氢氧化钠、⑦氢氧化镁、⑧氢氧化铝、⑨氢氧化铁,能形成酸雨的是 ;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是 ;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的是 ;红棕色固体是 。(填编号)
(3)节日焰火利用的是 反应,城市射灯在夜空形成五颜六色的光柱,属于 效应。
(4)胃舒平是治疗胃酸(盐酸)过多的常用药物。其中含有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铝,其治疗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碳酸氢钠也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4.元素周期表是许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晶。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元素的名称是 ,在实验室中c的单质通常保存在 中。
(2)f、g、k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3)e的最高价氧化物与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b的简单氢化物沸点高于同主族相邻周期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其原因是 。
15.某化学小组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对教材中Fe2+氧化为Fe3+的实验进一步思考,并提出问题:Cl2能将Fe2+氧化为Fe3+,那么Br2和I2能否将Fe2+氧化为Fe3+?
(一)理论推测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可能将Fe2+氧化为Fe3+,他们思考的依据是 。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不能将Fe2+氧化为Fe3+,还有同学认为Br2能将Fe2+氧化为Fe3+而I2不能。他们思考的依据是从上到下卤素单质氧化性减弱。
(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在大试管中加适量铁粉,加入10mL稀盐酸,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取上层清液进行下列实验。
试管
操作
现象
①
先向试管中加入2mLFeCl2溶液,再滴加少量红棕色的溴水,振荡试管
溶液为黄色
②
先向试管中加入2mLFeCl2溶液,再滴加少量棕黄色的碘水,振荡试管
溶液为黄色
(三)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I)同学甲认为①中现象说明溴水能将Fe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 。
同学乙认为应该补充实验,才能得出同学甲的结论。请你帮助同学乙完成实验:
实验2:
操作
应该观察到的现象
(3)
(4)
(II)该小组同学对②中溶液呈黄色的原因展开了讨论:
可能1:碘水与FeCl2溶液不反应,黄色是碘水稀释后的颜色。
可能2: 。
实验3:进行实验以确定可能的原因。
操作
现象
向试管②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0.5mLCCl4,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
静置后,上层溶液几乎无色,下层溶液为紫色;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浅红色
同学丙认为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是“可能2”成立,同学丁认为不严谨,理由是 。
于是,同学丁重新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碘水与FeCl2溶液反应的程度很小。
(III)Cl2、Br2、I2氧化Fe2+的能力逐渐减弱,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
16.根据要求完成甲、乙两组实验。、b为弹簧夹,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 :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用甲组装置验证酸性相对强弱:亚硫酸碳酸硅酸
①操作步骤:连接仪器、 、加药品后,打开 a 关闭 b,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②甲组试管中的试剂分别是: 饱和溶液,B ,C 。 试剂 B 的作用是 。
③能说明酸性:亚硫酸碳酸硅酸的实验现象是 。
(3)用乙组装置验证 的某些性质。打开 b,关闭 a;
④ 溶液中有浅黄色浑浊出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 a、b 两份,
⑤试管 a 中滴加 NaOH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
⑥试管 b 中滴加 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
⑦上述④⑤⑥的反应分别验证 的性质依次是填序号④ ;⑤ ;⑥ 。
A.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碱性氧化物的通性还原性 氧化性漂白性。
(4)装置 G 中盛放的溶液是 。
17.卤素单质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课外小组在实验室完成了下列有关卤素单质的实验。
(1)设计以下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模拟海水提溴的部分过程。
①a是一种黄绿色气体。A装置中通入a气体的目的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A装置中通入a气体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改通入热空气。通入热空气的目的是 。
③反应过程中,B装置中有SO42-生成。则气体b的化学式是 。检验B装置的溶液中含有SO42-的方法是 。
④C装置的作用是 。
⑤该小组同学向反应后B装置的溶液中通入a气体,充分反应得到混合液。一位同学根据溴的沸点是59℃,提出采用 方法从该混合液中分离出溴单质;另一位同学向该混合液中加入四氯化碳,充分振荡、静置后放出下层液体,该过程中应用的方法包括 。
(2)设计实验:比较C12、Br2、I2三种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步骤
Ⅰ
Ⅱ
Ⅲ
实验现象
溶液变为黄色
溶液变为黄色
溶液变为蓝色
实验结论
氧化性:Cl2>Br2
氧化性:Br2>I2
①你认为上述实验设计(填“”或“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 。
②Cl2、Br2、I2三种单质氧化性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
18.将5.1g的氧化铝溶于一定浓度的500mL 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0.5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最大沉淀的质量。
(2)沉淀最大时耗用多少毫升氢氧化钠溶液?
(3)当沉淀从最大值到恰好完全消失时,耗用多少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
(4)原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19.在含有H+、Mg2+、Al3+简单阳离子的100mL溶液中,逐滴滴加5mol·L-1的NaOH溶液到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计算:
(1)沉淀减少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
(2)a点的数值为: mL。
20.在50 mL b mol·L-1的AlCl3溶液中加入50 mL a mol·L-1NaOH溶液。
(1)当a≤3b时,生成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
(2)当a、b满足 条件时,无沉淀产生。
(3)当a、b满足 条件时,先有沉淀生成,后又有部分沉淀溶解,此时Al(OH)3的质量为 g。
2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①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4
⑨
⑩
(1)已知元素⑩的一种核素,其中子数为45,用原子符号表示该核素为
(2)由元素②和④形成的三核直线形分子的结构式为
(3)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⑤和⑦的原子形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含有三个原子核)的形成过程 。
(4)由上述元素④和⑤构成的淡黄色固体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该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 (填“离子键”、“极性键”或“非极性键”),若将该固体投入到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 ,反应完毕后,溶液中上述离子数目几乎不变的有 (填离子符号)。
(5)元素⑦、⑧、⑨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元素⑨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能比较元素⑦和⑧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事实是 (填字母序号)。
a.⑦的氢化物的酸性比⑧的氢化物的酸性弱
b.⑧的单质R2与H2化合比⑦的单质Q与H2化合容易,且HR的稳定性比H2Q强
c.在⑦的氢化物H2Q的水溶液中通少量⑧的单质R2气体可置换出单质Q
22.元素周期表反映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④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①的单质在盛满⑧的单质的集气瓶中燃烧,反应现象为 。
(3)③和④组成的一种物质中含有两种类型的化学键,该物质的电子式为 。
(4)⑥的单质和④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已知⑤的单质与②的最高价氧化物A在点燃条件下能反应生成黑色单质,推测④的单质 (填“能不能”)与A反应,说明推测的理由 。
(6)为比较⑦和⑧的非金属性,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理论依据】氧化性较强的单质能置换出氧化性较弱的单质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预测现象
取Na2S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
_______
预测现象为 。
【实验过程】
按照实验方案操作,观察到的现象与预测的一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
非金属性:⑦N>O,即X>W>Z,故A错误;
B.同周期自左至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所以非金属性O>N>S,即Z>W>X,故B错误;
C.Y为F元素,其氢化物为HF,可以与SiO2反应从而刻蚀玻璃,故C正确;
D.X为S元素,其+4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2SO3为弱酸,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4.A
A.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的强弱,与失去电子多少无关,也与化合价无关,故A符合题意;
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氢氧化钠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镁能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镁强的事实,故B不符合题意;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与酸或水反应越剧烈,则钠与冷水反应剧烈,镁与冷水不易反应能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镁强的事实,故C不符合题意;
D.活泼金属的单质能与活泼性较弱金属的元素的化合物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活泼性较弱金属的单质,则在熔化状态下,钠可以从中置换出镁能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镁强的事实,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A.的质子数为6,核外电子数为6,其原子结构示意图:,A错误;
B. 中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属于酚, 中羟基与苯环不直接相连,属于醇,二者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B错误;
C.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C正确;
D.硝酸中氮元素为+5价,所以硝酸酐为N2O5,D错误。
答案选C。
6.C
A.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质量数,的质量数是3,所以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可能是2,故A说法错误;
B.核中质子数为2,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故B说法错误;
C.核中质子数为2,核外电子数为2,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说法正确;
D.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核中质子数为2,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故D错误;
本题答案C。
7.D
A. 核素符号中元素符号左下角为质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N的核电荷数为7、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质量数=9+7=16,则符号正确,A正确;
B. 分子内碳原子与每个氧原子共用2对电子对,则结构式表达正确,B正确;
C. 由铵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铵离子内有3个普通共价键、1个配位键,虽然形成方式有不同,但结果是4个等同的N-H,电子式表达正确,C正确;
D. 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8,的结构示意图表达错误;D错误;
答案选D。
8.D
已去除表面氧化膜的金属铝投入溶液中,铝先与水反应 2Al+6H2O=2Al(OH)3+3H2↑ ,氢氧化与强碱反应Al(OH)3+OH-=Al(OH)4]-。
A.铝含有金属键,铝单质参加反应,金属键破坏,故不选A;
B.水参与反应,水中共价键破坏,故不选B;
C.反应生成氢气,共价键形成,故不选C;
D.根据反应方程式,没有离子键的破坏和形成,故选D;
选D。
9.A
A.NaHCO3的俗名小苏打,做发酵粉,A选项错误;
B.Fe2O3是红棕色粉末,俗名铁红,常做油漆中的红色颜料,B选项正确;
C.Al(OH)3能与胃酸反应,做抗酸药复方氢氧化铝,C选项正确;
D.NaClO具有强氧化性,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可用于杀灭新型冠状病毒,D选项正确。
故选A。
10.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Y和Z位于不同周期;W形成4个共价键,为碳;X形成3个共价键,为氮;Y形成2个共价键,为氧;Z形成1个共价键,则为氯;
A.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变弱;非金属性强弱:,A正确;
B.C的一种同位素14C可以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B正确;
C.O与的反应可以生成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过氧化钠,C正确;
D.次氯酸为弱酸,D错误;
故选D。
11.B
A.不能利用氧化物的氧化性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
B.热稳定性:H2S>H2Se,可知非金属性S>Se,故B正确;
C.不能利用熔沸点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C错误;
D.酸性:H2SO3>H2SeO3,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考查同种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及非金属性比较,侧重非金属性比较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及应用,硒(Se)与S同主族,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可利用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等比较非金属性。
12.C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推理错误,应“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碳的各种单质的混合物,氧气与臭氧等,故A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元素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金属镁排在氢的前面,所以金属镁一定与硝酸反应放出氢气,推理错误,要是稀硝酸和金属反应,通常生成一氧化氮,要是浓硝酸的话,是生成二氧化氮,而不会生成氢气,故B错误;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故C正确;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就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13.(1) ②⑦ ③⑤
(2) ③ ② ⑧ ⑤
(3) 焰色 丁达尔
(4) Al(OH)3+3H+=Al3++3H2O
(1)①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氯气不能导电;
②铜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铜能导电;
③碳酸钙是盐,在水溶液中虽难溶,但熔化状态下都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是电解质;碳酸钙固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
④蔗糖是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不能导电,不属于电解质,属非电解质;蔗糖固体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不导电;
⑤HCl气体不能导电,溶于水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⑥SO2不能导电,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生成了亚硫酸,亚硫酸导电,SO2是非电解质;
⑦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
故答案为②⑦;③⑤;
(2)二氧化硫能溶于形成亚硫酸,又可以被氧化为硫酸,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物质;二氧化硅可以制光导纤维;氢氧化铝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三氧化二铁是一种红棕色的固体物质;
故答案为:③;②;⑧;⑤;
(3)节日焰火利用的是焰色反应,城市射灯在夜空形成五颜六色的光柱,属于丁达尔效应;
故答案为:焰色;丁达尔;
(4)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水,反应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故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具有弱碱性,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故答案为:Al(OH)3+3H+=Al3++3H2O;。
14.(1) 铍 煤油
(2)Cl> Br>S
(3)
(4)氨气分子中存在氢键
根据元素周期表,a、b、c、d、e、f、g、h、k元素分别是Be、N、Na、Mg、Al、S、Cl、K、Br,据此分析解题。
(1)a元素为第二周期第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为4,元素符号Be,元素名称是铍;c元素是第11号元素,元素名称是钠,钠性质活泼,在实验室中钠的单质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故答案为铍,煤油;
(2)据图象可知f、g、k三种元素分别是S、Cl、Br,所以有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 Br>S;
故答案为Cl> Br>S;
(3)e为Al,Al的最高价氧化物是Al2O3,h为K.K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KOH, Al2O3和K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b元素符号为N,N的简单氢化物是NH3,因为氨气分子中存在氢键,所以沸点高于同主族相邻周期元素的简单氢化物;
故答案为氨气分子中存在氢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以及元素的性质,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和元素的性质是关键。
15. 均为第ⅦA族单质,氧化性均较强 2Fe2++Br2=2Fe3++2Br- 取少量①的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振荡 溶液变为红色 可能2:碘水与FeCl2溶液发生反应,但FeCl3溶液也是黄色的,所以没有明显现象 亚铁离子与空气接触会被氧化,应该减少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减弱。
Cl2、Br2、I2均为第ⅦA族单质,化学性质相似,都有较强的氧化性;溴水能将Fe2+氧化为Fe3+,离子方程式为:2Fe2++Br2=2Fe3++2Br-;要证明溴水能不能将Fe2+氧化为Fe3+,只要检验有没有Fe3+即可;I2的稀溶液和FeCl3溶液均为黄色,故不能确定I2能不能将Fe2+氧化为Fe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分析,据此分析。
环节一:Cl2、Br2、I2均为第ⅦA族单质,化学性质相似,都有较强的氧化性;
环节三:(I)溴水能将Fe2+氧化为Fe3+离子方程式为:2Fe2++Br2=2Fe3++2Br-;要证明溴水能不能将Fe2+氧化为Fe3+,只要检验有没有Fe3+即可,因此实验操作为:取少量①的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振荡;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II)I2的稀溶液和FeCl3溶液均为黄色,故不能确定I2能不能将Fe2+氧化为Fe3+;可能1是没有发生反应,那么可能2是碘水与FeCl2溶液发生反应,但FeCl3溶液也是黄色的,所以没有明显现象;要检验亚铁离子中有没有Fe3+,应当让亚铁离子与空气隔绝,因为与空气直接接触会被氧化生成Fe3+;
(III)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减弱,故Cl2、Br2、I2氧化Fe2+的能力逐渐减弱。
【点睛】碘水和FeCl3溶液都是黄色的,故不能确定I2能不能将Fe2+氧化为Fe3+,为易错点。
16. 浓)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酸性 溶液 吸收,并检验已除净 A中溶液产生气泡,B中紫红色溶液颜色变浅或没有完全褪色,C中出现白色沉淀 D A C NaOH溶液
(1)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气体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2)①装置A中制备二氧化硫气体,必须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加入药品之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A中碳酸氢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试管B需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硫,并证明二氧化硫已经除尽,避免干扰二氧化碳与硅酸钠的反应;试管C中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生成硅酸沉淀;
③试管A中溶液产生气泡,证明亚硫酸酸性大于碳酸,B中紫红色溶液颜色变浅(或没有完全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已经除尽,C中出现白色沉淀,证明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
(3)④二氧化硫气体与H2S溶液常温下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硫(单质)和水;
⑤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和NaOH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
⑥氯化铁具有氧化性,能把二氧化硫氧化成+6价的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⑦反应④中二氧化硫被还原,所以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反应⑤中二氧化硫和碱反应,体现了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通性;
反应⑥中二氧化硫被FeCl3氧化成硫酸根,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4)G为尾气吸收装置,用于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可用氢氧化钠溶液。
(1)铜和热的浓硫酸反应,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价,作还原剂,产物为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浓);
故答案为:浓);
(2)①装置A中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体,必须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所以在加入药品之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中碳酸氢钠的作用是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中为酸性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硫,防止干扰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反应,若紫红色溶液颜色变浅或没有完全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已经除净,C中为溶液溶液,利用强酸制弱酸生成硅酸沉淀证明酸性:亚硫酸碳酸硅酸;
故答案为:酸性;溶液溶液; 吸收,并检验已除净;
③当A中溶液产生气泡,B中紫红色溶液颜色变浅或没有完全褪色,C中出现白色沉淀,可证明酸性:亚硫酸碳酸硅酸;
故答案为:A中溶液产生气泡,B中紫红色溶液颜色变浅或没有完全褪色,C中出现白色沉淀;
(3)④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气体与溶液常温下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硫单质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⑤试管a中滴加NaOH溶液,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和NaOH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
故答案为:;
⑥试管b中滴加溶液,具有氧化性,能把二氧化硫氧化成价的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
⑦反应④中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二氧化硫被还原,所以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反应⑤中二氧化硫和碱反应,体现了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通性,故选A项;
故答案为:A;
反应⑥中二氧化硫被氧化成硫酸根,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选C项;
故答案为:C;
(4)G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可盛放NaOH溶液;
故答案为:NaOH溶液。
17. Cl2+2Br-=Br2+2Cl- 将溴单质吹出 SO2 加入HCl溶液无沉淀生成,在滴入BaCl2溶液出现沉淀 吸收尾气中Cl2、Br2、SO2,防止污染环境 蒸馏 萃取和分液 不能 I实验后的溶液中可能存在过量的Cl2,干扰Br2和I2的氧化性比较 Cl、Br、I均为卤族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得电子能力下降,因而氧化性逐渐减弱。
(1)①要想使溴离子变成溴单质,则加入的a能和溴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溴单质,氯气能和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单质,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②溴易挥发,升高温度促进其挥发,所以通入热空气的目的是吹出Br2;
③使溴蒸气转化为氢溴酸以达到富集的目的,可知气体b为SO2,发生的反应为Br2+SO2+2H2O=2HBr+H2SO4,反应过程中,B装置中有SO42-生成.检验SO42-的方法是取少量B装置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
④氯气不可能完全反应,氯气和溴离子反应生成溴单质,未反应的二氧化硫、氯气和溴都有毒,不能直接排空,且这几种物质都能和碱反应,所以C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可知C的作用为吸收未反应的Cl2、Br2和SO2;
⑤根据溴的沸点是59℃,可采用蒸馏方法从该混合液中分离出溴单质;向该混合液中加入四氯化碳,充分振荡、静置后放出下层液体,此过程中采用的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萃取和分液;
(2)①中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过量的氯气,对后继氧化性强弱的比较产生干扰,故不能达到目的;
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减弱,故Cl2、Br2、I2氧化性逐渐减弱。
18. 7.8g 840mL 200mL 0.84mol/L
从图中能得到的信息:盐酸溶解铝是过量的,所以加入氢氧化钠以后先中和过量的盐酸,然后才与铝离子沉淀;至氢氧化铝完全沉淀后,再溶解成NaAlO2,由此分析解答。
(1)根据铝守恒可知:Al2O3∼2Al(OH)3
102 2×78
5.1g m
所以=,解之得:m=7.8g,
答案为:7.8g;
(2) Al(OH)3的物质的量为=0.1mol,铝离子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的关系为:
3NaOH∼Al(OH)3
3 1
n(NaOH) 0.1 mol
解之得:n(NaOH)=0.3mol,
由图可知,中和盐酸消耗氢氧化钠溶液240mL,
沉淀最大时消耗NaOH为V=240mL+×103mL=840mL,
答案为:840mL;
(3)当沉淀从最大值到恰好完全消失时,根据反应:
Al(OH)3+NaOH=NaAlO2+2H2O
1 1
0.1 mol n(NaOH)
解之得:n(NaOH)=0.1mol
当沉淀从最大值到恰好完全消失时,耗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0mL,
答案为:200mL;
(4)最大沉淀时,溶液是单一溶质NaCl,此时n(HCl)=n(NaOH),c(HCl)==0.84mol/L,
答案为:0.84mol/L。
19.(1)Al(OH)3+OH-=+2H2O
(2)160
向含有镁离子、铝离子和氢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结合图示可知,氢离子先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20 mL,20~a为镁离子、铝离子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沉淀,a~b为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1)由分析可知,a~b为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沉淀减少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2H2O。
(2)由图示和分析可知,产生氢氧化镁的质量为11.6 g,物质的量为:=0.2 mol,消耗氢氧根离子0.4 mol;产生氢氧化铝的质量为19.4 g-11.6 g=7.8 g,物质的量为:=0.1 mol,消耗氢氧根离子0.3 mol;共消耗氢氧根离子0.7 mol,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40 mL,则a点的数值为140 mL+20 mL=160 mL。
20. mol a≥4b 3b<a<4b 3.9(4b-a)
向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若氢氧化钠溶液不足,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OH+ AlCl3= Al(OH)3+3NaCl;由于氢氧化铝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两性氢氧化物,当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 NaOH=NaAlO2+2H2O;当3b<a<4b时,氯化铝溶液部分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部分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1) 当a≤3b时,氢氧化钠溶液不足量,50 mL a mol·L-1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5amol,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05amol×=mol,故答案为:;
(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当a≥4b,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转化为偏铝酸钠,无沉淀产生
(3) 当3b<a<4b时,氯化铝溶液部分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部分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反应得到氯化钠和偏铝酸钠的混合溶液,由电荷守恒可得n(Na+)=n(AlO)+n(Cl—),n(AlO)= n(Na+)—n(Cl—)= 0.05amol—0.05b×3,由氯原子个数守恒可知n[Al(OH)3]= 0.05b—[0.05amol—0.05b×3]=0.05(4b-a)mol,则Al(OH)3的质量为0.05(4b-a)mol×78g/mol=3.9(4b-a)g,故答案为:3.9(4b-a)。
21. Br O=C=O 离子键、非极性键 r(S2﹣)>r(Cl﹣)>r(K+) Al(OH)3+OH﹣=AlO2﹣+2H2O bc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元素①~⑩分别为H、C、N、O、Na、Al、S、Cl、K、Br。
(1)元素⑩为Br,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第ⅦA族,原子序数为35,其中子数为45,则质量数为35+45=80,原子符号是。
(2)元素②是C,元素④是O,形成的三核直线形分子是CO2,结构式为O=C=O。
(3)元素⑤是Na,元素⑦是S,形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含有三个原子核)是Na2S,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
(4)元素④是O,元素⑤是Na,构成的淡黄色固体化合物是Na2O2,其电子式为 ,该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有Na+和间的离子键,以及里两个O之间的非极性键。将Na2O2投入溶液中,Na2O2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O2,增大了Na+数量,OH-和溶液中的 反应生成,则 数量减少, 数量增多, 有还原性,被氧气氧化生成 ,则 数目减少, 数目增多,所以离子数目几乎不变的只有 。
(5)元素⑦、⑧、⑨的离子分别为S2-、Cl-、K+,三种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质子数越多,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越强,离子半径越小,故三种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S2﹣)>r(Cl﹣)>r(K+)。元素⑨是K,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KOH,元素⑥是Al,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Al(OH)3,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 +2H2O。
(6)元素⑦是S,元素⑧是Cl,可以比较两者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事实是单质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氢气化合越容易,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还可以根据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一般地,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Cl2能把S从H2S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Cl2的氧化性比S强,可以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可以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不能根据氢化物溶于水,水溶液的酸性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故选bc。
22.(1)
(2)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的火焰,集气瓶口出现白雾
(3)
(4)
(5) 能 Na的金属性比Mg的金属性强
(6) 溶液变浑浊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H,②是C,③是O,④是Na,⑤是Mg,⑥是Al,⑦是S,⑧是Cl。
(1)由以上分析知④是11号原子N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①是H,单质是H2,⑧是Cl,单质为Cl2,H2在Cl2中燃烧的现象为: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的火焰,集气瓶口出现白雾;
(3)③是O,④是Na,组成的物质有两种,Na2O和Na2O2,Na2O中只含有离子键,因此含有两种类型的化学键的是Na2O2,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电子式为;
(4)④是Na,⑥是Al,则⑥的单质为Al,④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⑤的单质是Mg,②是C,则最高价氧化物A为CO2,点燃条件下能反应生成黑色单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以推出黑色单质为碳,即Mg和CO2发生置换反应:2Mg+ CO2 2MgO+C,④的单质为Na,根据元素周期律,Na的金属性比Mg的金属性强,所以Na可以与CO2反应;
(6)根据题中的实验结论,非金属性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课后复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精练,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