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页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页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同周期并相邻,Y是组成水的元素之一,Z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W原子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是非极性分子
    B.简单氢化物沸点:
    C.Y与Z形成的化合物分子式可能为:或者是
    D.氢元素与Y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极性分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但一定存在共价键
    B.H2O2和Na2O均属于离子化合物
    C.加热氯化铵和加热碘单质克服的作用力均为分子间作用力
    D.P4和SCl2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3.下列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是
    A.S B.K C.Cu D.Br
    4.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金属元素,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X的原子半径最大
    Y
    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
    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W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和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等于8
    B.WZ3属于离子化合物
    C.简单离子半径:Z>Y>X
    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Y>W
    5.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086
    0.102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L、R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B.单质与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Q>L
    C.氢化物的还原性为H2T>H2R
    D.M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是物理变化,没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
    B.硫酸氢钠晶体溶于水,需要克服离子键和共价键
    C.干冰升华和液氯气化时,都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D.石墨转化金刚石,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形成
    7.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事实
    结论
    A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Cl2是电解质
    B
    将燃烧的镁条放入CO2中能继续燃烧
    还原性:Mg>C
    C
    将Na2CO3溶液与苯酚悬浊液混合溶液变澄清
    酸性:苯酚>HCO3-
    D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
    非金属性:P>N

    A.A B.B C.C D.D
    8.卤素单质的性质与F2 > C12 > Br2 >I2的变化规律不相符的是
    A.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单质还原性的强弱 D.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9.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Z、W位于同一周期,X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Y在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大,二元化合物E中元素Y和W的质量比为23∶16,元素Z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Y >W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X
    C.W和Cu的单质混合加热可得化合物
    D.W的单质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所得产物溶于水可得强酸
    10.氮和钠可形成化合物Na3N,它能与水剧烈反应产生NH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3N与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Na3N 是共价化合物
    C.Na3N若与足量盐酸作用可生成两种盐
    D.Na3N中钠离子半径大于氮离子半径
    11.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推测,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推测
    A
    Na、Al通常用电解法冶炼
    Mg可用电解法冶炼
    B
    H3PO4是中强酸,H2SO4是强酸
    HClO4是强酸
    C
    Si是半导体材料,Ge也是半导体材料
    ⅣA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半导体材料
    D
    Mg与冷水较难反应,Ca与冷水较易反应
    Be与冷水更难反应

    A.A B.B C.C D.D
    12.用化学用语表示中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A.H2O的结构式: B.NaOH的电子式:
    C.中子数为1的氢原子: 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按要求填空。
    (1)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由H、C、Na、O、Cl、Fe、Al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①若甲物质为碱性氧化物,则甲的化学式为 (写2种)。
    ②若乙物质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则乙物质的电子式 ,其供氧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丙物质是两性氢氧化物,它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化学式: +2H+=CO2↑+H2O+Ba2+;并判断其所属化合物类型 (填写“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3)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于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某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离子为MnO、H+和一种未知离子,产物为Fe3+、Mn2+和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4.①水在电解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②水受热汽化成水蒸气;③水在1000℃以上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上述过程中吸收的能量主要用于使化学键断裂是 ;仅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填序号)
    15.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微观粒子,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这些粒子的结合重组,是构成物质及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1)H、D、T、14C、14N、16O这些微粒中,共有 种核素, 种元素,互为同位素的是 。
    (2)某元素X的负离子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可形成X2气体,经测定标准状况时2.24 L X2气体为3.2 g。写出X的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写出X原子核内含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 。
    (3)10 g 10Be所含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个。
    (4)电解相同质量的和时产生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为 。
    16.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I.打开K1,关闭K2、K3,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II.关闭K1,打开K2、K3,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关闭K3。
    III.B中继续通气体,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IV.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是 ;装置A中m的作用 。
    (2)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 。
    (3)能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过程II中溶液变为黄色的原因 。
    (4)过程III的实验目的是 。
    (5)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的原因是:同主族自上而下, ,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1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结论

    A
    稀盐酸
    MnO2
    淀粉KI溶液
    氧化性:Cl2> I2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
    稀盐酸
    Na2SO3
    Ba(NO3)2溶液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D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A.A B.B C.C D.D
    18.为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 (填选项),实验现象为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A.Na2S溶液 B.Na2SO3溶液 C.Na2SO4溶液
    (2)装置C中盛放烧碱稀溶液,目的是 .
    (3)能证明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依据为 . (填序号)
    ①氯原子比硫原子更容易获得电子形成离子;
    ②次氯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
    ③S2﹣比Cl﹣还原性强;
    ④HCl比H2S稳定.
    (4)若B瓶中盛放KI溶液和CCl4试剂,实验后,振荡、静置,会出现的实验现象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9.将0.1 mol镁和铝的混合物溶于100 mL2mol/L稀硫酸中,然后滴加1 mol/L的NaOH溶液。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沉淀质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1)在滴加NaOH溶液的体积为V2时,溶液中溶质为 ;
    (2)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 mL;
    (3)当V1=150mL时,金属粉末中镁粉的质量分数为 。
    20.将NaOH,MgCl2,AlCl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 产生1.16g白色沉淀, 再向所得浊液中逐渐加入1.00 mol/L的盐酸, 加入盐酸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关系如下图:

    请回答:
    ①A点溶液中溶质有 (填化学式);
    ②写出加入盐酸体积由10.0mL到30.0mL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原混合物中MgCl2质量是 , AlCl3物质的量是 , NaOH质量是 。
    ④C点消耗盐酸的体积为 mL。
    21.向2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AlCl3溶液中滴加2mol/LNaOH溶液时,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经测定,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mL)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1)写出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A段 ,图中线段OP:PB= ,
    (2)计算原Al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3)图中A对应的横坐标为 mL,
    (4)当加入5mLNaOH溶液时,产生沉淀量为 mol,
    (5)当加入的NaOH溶液过量时,使最初生成的沉淀部分溶解,要得到与(4)中相同的沉淀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 mL。
    22.短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A、C同主族,只有C是金属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化合物C2B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其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
    (3)化合物CDB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其水溶液显碱性。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该化合物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 。
    (4)A单质、B单质和由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可以设计成一种燃料电池,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5)往CD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后,再滴加碘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
    1.D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同周期且相邻,Y是组成水的元素之一,Y为O,则X为N,Z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且原子序数大于O,Z为Na,W原子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W为Cl。
    A.NCl3为三角锥形,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A错误;
    B.H2O中存在氢键,NH3中没有氢键,简单氢化物的沸点H2O>NH3,B错误;
    C.Na和O形成的化合物可以为Na2O,也可以为Na2O2,两者都是离子化合物,没有分子式,C错误;
    D.氢元素和氧元素可形成的化合物为H2O和H2O2,两种分子都是极性分子,D正确;
    故答案选D。
    2.D
    A.稀有气体的分子中不含化学键,多原子分子中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
    B.由H2O2的电子式可知,H2O2只含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
    C.加热氯化铵分解生成HCl、氨气,即NH4ClNH3+HCl,化学键被破坏,而加热碘单质克服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故C错误;
    D.P4为正四面体结构,含6个P-P键,每个P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SCl2中含S-Cl键,S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则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正确;
    答案为D。
    3.A
    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称为短周期,前18号元素属于短周期元素,S是16号元素,K是19号,Cu是29号,Br是35号,只有S属于短周期元素,故选:A;
    4.D
    Y的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则Y为N;X为金属元素,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X的原子半径最大,且原子序数小于Y,则X为Li;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则W为P;Z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且原子序数小于W,则Z为F。即X为Li,Y为N,Z为F,W为P。
    A.Li的最高正化合价为+1,F没有正价,故A错误;
    B.PF3是共价化合物,P和F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故B错误;
    C.F-和N3-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Li+电子层数比F-和N3-少一层,半径最小,所以简单离子半径:Y>Z>X,故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非金属性:Z>Y>W,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NH3>PH3,故D正确;
    故选D。
    5.D
    L和Q的化合价都为+2价,应为周期表第ⅡA族,根据半径关系可以知道Q为Be,L为Mg;R和T的化合价都有-2价,应为周期表第ⅥA族元素,R的最高价为+6价,应为S元素,T无正价,应为O元素;M的化合价为+3价,应为周期表第ⅢA族元素,根据M原子半径大于R小于L可以知道应和L同周期,为Al元素,即L、M、Q、R、T分别为Mg、Al、Be、S、O。
    A.L、R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0、18,故A错误;
    B.金属性Mg>Be,则Mg与酸反应越剧烈,则相同条件下单质与稀盐酸反应速率为QS,所以氢化物的还原性为H2TNa+,故A错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O4>H2CO3>H2SiO3,故B错误;
    C.S的氧化性较弱,S和Cu的单质混合加热可得化合物,故C正确;
    D.S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SO2,SO2溶于水生成H2SO3,H2SO3是弱酸,故D错误;
    选C。
    10.C
    A.Na3N与NH3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Na3N与水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Na3N是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Na3N若与足量盐酸作用可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铵两种盐,故C正确;
    D.Na3N中钠离子与氮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Na3N中钠离子半径小于氮离子半径,故D错误;
    答案选C。
    11.C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镁元素的金属性介于钠元素和铝元素之间,由钠和铝通常用电解法冶炼可知,镁可用电解法冶炼,故A正确;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硫酸是强酸可知,高氯酸是强酸,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锡和铅的金属性强于锗,由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硅和锗是半导体材料可知,锡和铅是金属材料,不是半导体材料,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铍的金属性弱于镁,由镁与冷水较难反应可知,铍与冷水更难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12.A
    A.H2O是共价化合物,O和H之间以极性共价键相连,结构式为,A正确;
    B.NaOH是离子化合物,Na+与OH-之间以离子键结合,电子式为,B错误;
    C.中子数为1的H原子质量数为2,可表示为,C错误;
    D.Na是11号元素,核电荷数为11,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D错误;
    故选A。
    13.(1) Na2O、Fe2O3或FeO
    (2) BaCO3 离子化合物
    (3)
    (4)
    (1)①钠和铁与氧形成碱性氧化物,可以形成氧化钠、氧化铁、氧化亚铁,答案:Na2O、Fe2O3或FeO;
    ②乙物质是过氧化钠,电子式:,供氧原理是,答案:,;
    ③丙物质是氢氧化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碳酸钡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钡离子和水,碳酸钡属于离子化合物,答案:BaCO3,离子化合物;
    (3)
    (4)由题意推知被氧化的是亚铁离子,
    14. ①③ ②
    ①水分子中存在H-O键,属于共价键,在电解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H-O键断裂,即电解过程中吸收的能量主要用于使共价键断裂;
    ②水受热汽化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③水在1000℃以上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水分子内的H-O键断裂;
    综上所述吸收的能量主要用于使化学键断裂是①③;仅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②。
    15.(1) 6 4 H、D、T
    (2)
    (3)2NA
    (4)10:9
    (1)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原子,在H、D、T、14C、14N、16O这些微粒中,共有6种不同核素;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上述6种微粒中共有4种不同元素;
    其中H、D、T质子数相同都是1个,而中子数分别是0、1、2,可见中子数不同,它们互为同位素;
    (2)某元素X的负离子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可形成X2气体,经测定标准状况时2.24 L X2气体为3.2 g,其物质的量是0.1 mol,故其摩尔质量为M(X2)=,故X是O元素,O元素形成的O2-核外电子排布是2、8,故X的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O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8,则中子数是10个中子的O原子质量数是8+10=18,故该O原子可表示为;
    (3)Be是4号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是4,则10Be所含的中子数为10-4=6,1个10Be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差是2,10 g 10Be的物质的量是n(10Be)=1 mol,则其中所含的中子数与质子数的物质的量的差是2 mol,故中子数与质子数的之差为2NA;
    (4)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每1 mol H2O电解,反应产生1 mol H2。的式量是18,的式量是20,假设两种水的质量分别是1 g,两种水分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二者反应产生H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反应产生H2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9,根据V=n∙Vm可知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故电解相同质量的和时产生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为10:9。
    16.(1) 分液漏斗 平衡气压,有利于浓盐酸顺利流下
    (2)MnO2+2Cl-+4H+Mn2++Cl2↑+2H2O
    (3) 淀粉-KI溶液变成蓝色 Cl2+2Br-=Br2+2Cl-
    (4)确认C中的黄色溶液无氯气,排除氯气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5)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实验Ⅰ,打开K1,关闭K2,K3,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在A中与KMnO4反应生成Cl2,进入E中与KI反应,验证Cl2与I2的氧化性强弱;实验Ⅱ,关闭K1,打开K2,K3,氯气进入B和C中,与NaBr反应,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证明BC中的NaBr中均有少量氯气进入,关闭K3,实验Ⅲ,继续向B中通入Cl2,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证明NaBr已被反应完全,验证氯气和溴的氧化性强弱,关闭活塞a,停止产生氯气,最后实验Ⅳ,打开活塞b,使C中反应生成的溴进入D中,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据此分析解题。
    (1)由图可知,仪器C的名称是分液漏斗;m的作用是连通容器和分液漏斗的气体,达到平衡气压的目的,使液体能顺利滴下;
    (2)A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产生氯气,离子方程式是:MnO2+2Cl-+4H+Mn2++Cl2↑+2H2O;
    (3)E中产生I2就说明Cl2的氧化性比I2强,故当E中淀粉溶液变蓝,即说明有碘单质生成。故淀粉溶液变成蓝色,能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Ⅱ实验,BC均为NaBr溶液,变为黄色,说明通入Cl2后,有Br2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为了使C中没有Cl2干扰后续试验,需要确保装置内没有Cl2,故通过继续向B中通氯气,待B中颜色变成红棕色,说明NaBr被完全反应,保证装置内Cl2被完全反应,故过程Ⅲ的实验目的是确认C黄色溶液中无,排除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5)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17.B
    A.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与稀盐酸加热也不反应,图中缺少加热装置,稀盐酸改用浓盐酸,故A错误;
    B. 蔗糖与浓硫酸混合,蔗糖脱水得到碳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Br,则由实验可以知道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故B正确;
    C. 稀盐酸与亚硫酸钠生成二氧化硫,在③中二氧化硫与Ba(NO3)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但结论不合理,有的可溶性钡盐与二氧化硫不反应,如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故C错误;
    D. 浓硝酸易挥发,则③中可能发生硝酸与硅酸钠的反应,则不能比较酸性:硝酸>碳酸>硅酸,故D错误;
    答案选B。
    18. A 产生淡黄色沉淀 Na2S+Cl2=2NaCl+S↓ 吸收氯气,防止污染大气 ①③④ 下层为紫色 2I﹣+Cl2=2Cl﹣+I2
    可以从置换反应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分析,氯气能把硫元素从其硫化钠溶液中置换出来,也可以利用非金属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等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结合实验装置,A为氯气发生装置,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为除去氯气中混有氯化氢的装置,B为性质实验装置,C为尾气吸收装置,据此解答。
    (1)要在B中发生氯气置换出硫的反应,在给定试剂中只能选取Na2S溶液,发生的是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S2﹣═2Cl﹣+S↓;反应中有淡黄色沉淀生产;
    故答案为A;产生淡黄色沉淀;Na2S+Cl2=2NaCl+S↓;
    (2)氯气为有毒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装置C中盛放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气,防止污染大气;
    故答案为吸收氯气,防止污染大气;
    (3)能证明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依据①氯原子比硫原子更容易获得电子形成离子,得电子能力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故正确;②通过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可以比较非金属性,不能比较其氧化性,故错误;③S2﹣比Cl﹣还原性强,根据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来判断,故正确;④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故正确,所以①③④,
    故答案为①③④;
    (4)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加CCl4试剂,溶液会分层,下层为碘单质和CCl4,所以下层呈紫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2Cl﹣+I2,
    故答案为下层为紫色;2I﹣+Cl2=2Cl﹣+I2。
    19.(1)Na2SO4和NaAlO2的混合物
    (2)400mL
    (3)64%
    (1)当滴加NaOH溶液到体积V2时,Al(OH)3完全溶解,溶质为Na2SO4和NaAlO2的混合物;
    (2)100mL2mol/ L的H2SO4溶液中含有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2mol/L 0.1L = 0.2mol,使Mg2+、Al3+刚好完全沉淀,此时溶质为硫酸钠,则n (NaOH) = 2n (Na2SO4)= 2n(H2SO4) = 0.4mol,加入的NaOH的体积V为: V==0.4L=;
    (3)当V1=150mL时,此时溶液是Mg2SO4、Al2(SO4)3和Na2SO4混合液,由Na+离子守恒可知,n (Na2SO4)= n (Na+) =n (NaOH)=,设MgSO4为xmol、Al2(SO4)3为ymol,根据Mg原子、Al原子守恒有:x+2y=0.1,根据离子守恒有:x+3y=0.2-0.075=0.125,联立方程解得:x=0.05、y=0.025,金属粉末中镁粉的质量为24g/mol0.05mol=1.2g,铝的质量为27g/mol0.025mol=0.675g,混合物中镁的质量分数为。
    20. NaOH, NaAlO2 AlO2- +H+ +H2O ==Al(OH)3 1.9g 0.02mol 5.2g 130
    将NaOH,MgCl2,AlCl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产生1.16g白色沉淀,沉淀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镁,再加入盐酸时,0-A时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NaOH过量,则溶液中铝离子完全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A点溶液中有NaOH和NaAlO2,A-B段,盐酸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B-C过程中,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氯化镁,所以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铝、氯化镁和氯化钠,据此分析解答。
    ①将NaOH,MgCl2,AlCl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产生1.16g白色沉淀,沉淀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镁,再加入盐酸时,0-A时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NaOH过量,则溶液中铝离子完全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溶液中存在的沉淀为Mg(OH)2,因此A点溶液中溶质有NaOH和NaAlO2,故答案为:NaOH和NaAlO2;
    ②加入盐酸体积由10.0mL到30.0mL,即A-B段,盐酸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2O+AlO2-+H+=Al(OH)3↓,故答案为:H2O+AlO2-+H+=Al(OH)3↓;
    ③A点沉淀的是氢氧化镁,则n(Mg(OH)2)==0.02mol,根据Mg原子守恒得n(MgCl2)=n(Mg(OH)2)=0.02mol,氯化镁的质量=0.02mol×95g/mol=1.9g;A-B段,盐酸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2O+AlO2-+H+=Al(OH)3↓,根据HCl的体积知,n(AlO2-)=n(HCl)=1mol/L×(0.03-0.01)L=0.02mol;根据铝原子守恒得n(AlCl)=n(AlO2-)=0.02mol,由Na+离子和Cl-离子守恒得,原混合物中n(NaOH)=n(NaCl)=n(Cl-)=2n(MgCl2)+3n(AlCl3)+n(HCl)=0.02mol×2+0.02mol×3+0.03L×1mol/L=0.13mol氢氧化钠的质量=0.13mol×40g/mol=5.2g,故答案为:1.9g;0.02mol;5.2g;
    ④C点溶液为MgCl2、AlCl3和NaCl混合液,C点所加盐酸用于中和原混合物中的NaOH,此时所加盐酸物质的量n(HCl)=n(NaOH)=0.13mol;C点所表示盐酸的体积为:V==0.13L=130mL,故答案为:130。
    【点睛】明确每一段图象发生的化学反应、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示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③,要注意氢氧化钠的计算时,要理清楚反应的过程。
    21. Al3++3OH﹣=Al(OH)3↓ 3:1 0.5 15 0.0033(或) 18.33(或)
    向2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AlCl3溶液中滴加2mol/L NaOH溶液时,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①Al3++3OH-=Al(OH)3↓,②Al(OH)3+OH-=AlO2-+2H2O,图像中OA段为发生反应①,AB段为氢氧化铝溶解发生反应②,依据各步反应分析判断,进行有关计算。
    (1)依据分析可知OA段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至最大量的过程,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 AB段发生的是氢氧化铝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至沉淀全部溶解,根据反应①Al3++3OH-=Al(OH)3↓,②Al(OH)3+OH-=AlO2-+2H2O得到生成最大量沉淀和沉淀全部溶解所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之比为3:1,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一定,所以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比为3:1,
    故答案为Al3++3OH-=Al(OH)3↓;3:1;
    (2)图像中分析得到最大量氢氧化铝沉淀物质的量为0.01mol,根据Al守恒,所以氯化铝物质的量为0.01mol,氯化铝溶液浓度==0.5mol/L,
    故答案为0.5;
    (3)图像中分析得到最大量氢氧化铝沉淀物质的量为0.01mol,所以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0.03mol,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0.015L=15mL,
    故答案为15;
    (4)当加入5mLNaOH溶液时,产生沉淀量依据反应Al3++3OH-=Al(OH)3↓;计算得到:

    n=0.0033mol(或mol),
    故答案为0.0033(或);
    (5)当加入的NaOH溶液过量时,使最初生成的沉淀部分溶解,要得到与(4)中相同的沉淀量,则发生反应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最大量沉淀为0.01mol,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0.03mol,溶解的沉淀物质的量=0.01mol−0.0033mol=0.0067mol,溶解0.0067mol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为0.0067mol;所以共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0.0067mol+0.03mol=0.0367mol;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0.01833L=18.35mL[或mL(依据沉淀量为mol计算)];
    故答案为18.35(或)。
    【点睛】对于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相关图像需注意其反应的历程,需注意图像相关点的溶质变化,本题图中的A点对应的溶质为NaCl,此点n(Na+)=n(Cl-)恒成立。
    22. 1:2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共价键) ClO-+H2O⇌OH-+HClO H2-2e-+2OH-=2H2O 白色沉淀变为黄色沉淀 AgCl(s)+I-(aq)=AgI(s)+Cl-(aq)
    A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则A为H;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为第二周期元素,为O;C的原子序数大于O,且A、C同主族,只有C是金属元素,则C为Na;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7,则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且为短周期,为Cl。
    (1)C为Na,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化合物C2B2为过氧化钠,含有2个钠离子,一个过氧根离子,则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3)化合物CDB为次氯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次氯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次氯酸和氢氧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ClO-+H2O⇌OH-+HClO;
    (4)A单质、B单质和由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别为氢气、氧气和NaOH,其中氢气失电子,作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
    (5)CD为NaCl,向生成氯化银沉淀的混合液加入碘化钠溶液时,白色沉淀逐渐变为黄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s)+I-(aq)=AgI(s)+Cl-(aq)。

    相关试卷

    高中化学沪科技版(2020)必修第一册第4章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沪科技版(2020)必修第一册第4章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同步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精练,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