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14第五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
展开练案[14] 第一部分 第五章 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讲 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
一、选择题
(2023·全国统考)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而温暖的浅海环境。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如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区是( B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2.根据水溶蚀程度,该地峰林、峰丛、孤峰中石灰岩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 C )
A.孤峰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
B.峰林中的石灰岩、孤峰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
C.孤峰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
D.峰丛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孤峰中的石灰岩
[解析] 第1题,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干旱,主要以冰川地貌和风成地貌为主,A错误;我国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且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所以喀斯特地貌广布,B正确;黄土高原处于我国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区,主要以流水地貌和风成地貌为主,C错误;内蒙古高原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以风成地貌为主,D错误。故选B。第2题,石灰岩出露地表时间越早,接受流水溶蚀越早。峰丛基部石灰岩连续且较厚,流水溶蚀程度较轻,接受溶蚀时间较晚;峰林基部石灰岩厚度变薄,断续相连,流水溶蚀程度较重,接受溶蚀时间较早;孤峰基部石灰岩分离,厚度最薄,流水溶蚀程度最严重,接受溶蚀时间最早。所以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孤峰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区域的地质地貌证据可以通过河流地貌来判断。涪江自第四纪以来发育了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和全新世(Q3)等三期冲(洪)积扇。下图为涪江冲(洪)积扇地区构造地貌和河流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Q1冲(洪)积扇堆积物的颗粒( B )
A.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变细
B.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细
C.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变粗
D.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粗
4.该区域经历过的地质过程最可能是( A )
A.F1—F2之间地层间歇性下陷
B.F1西北侧高山地层持续隆升
C.F1—F2之间地层间歇性隆升
D.F2南侧地层持续下陷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时期冲积扇的位置不同,而河流的流向基本上没有变化,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高山地区为河流的上游,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因此冲积扇的颗粒物西北方向最粗,向东南方向逐渐变细,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Q1—Q3时期,冲积扇都形成于盆地地区,说明该区域的地形处于间歇性下陷,才会形成三个时期的冲积扇自东北向西南变迁,A正确;若F1西北侧的高山地层持续隆升,则台地区域有可能出现冲积扇,图中并未出现,B错误;若F1—F2之间地层间歇性隆升,冲积扇会在低山丘陵处形成,C错误;F2南侧地层持续下陷,则会在该区域出现冲积扇,但没有冲积扇分布,因此D错误。故选A。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读下图“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 C )
A.1 200米 B.1 000米
C.900米 D.600米
6.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 A )
A.甲村、Ⅰ山山顶 B.④镇、Ⅱ山山顶
C.Ⅰ山山顶、②镇 D.③镇、乙村
7.为了将⑤地的铁矿运到③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C )
A.Q线 B.P线
C.N线 D.M线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图中等高线等高距200米,图中最高处位于图中西南方向河流上游,与乙村庄间隔4条等高线,根据等高线高差计算公式(n-1)×200 m≤H<(n+1)×200 m可知高差取值范围是(600~1 000)之间,C项符合条件,排除A、B、D选项,故选C。第6题,①处位于河谷内,甲村也位于河谷,位于①处视野范围;Ⅰ山山顶海拔高度比①处高,地势较高,位于①处视野范围,A正确;③镇、④镇被Ⅱ山遮挡,不位于①处视野范围;乙村在另一条河谷内,被中间的山脊遮挡,不位于①处视野范围;②镇被Ⅰ山阻挡,不位于①处视野范围;Ⅱ山山顶是可以看见,B、C、D错误,故选A。第7题,公路选线主要考虑运程的远近、坡度大小、经济效益的高低、与耕地的关系等因素。图中四线相比而言,N线路程较近,坡度较小,且对④镇的经济发展有利,所以N线设计合理,C正确;Q线路虽然距离最短,但是横穿多条等高线,坡度大,不合理;PM两条线路相比N线路,距离较远,运输成本较高,A、B、D错误。故选C。
(2023·江西高三阶段练习)青海省开特米里克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海拔一般在2 742~3 200 m,地表主要为以泥土为主的湖相沉积物,常年盛行西北风,雅丹地貌分布广泛。下图示意该地区雅丹体形态。据此完成8~10题。
8.青海省开特米里克矿区( D )
A.地表水系发育好 B.风化风蚀作用弱
C.岩性坚硬致密 D.全年风向稳定
9.图示雅丹体( C )
A.①为背风坡 B.②为迎风坡
C.①处朝向西北 D.②处朝向西南
10.伴随雅丹地貌的发展过程,该地区( C )
A.气候逐渐由干变湿 B.海拔逐渐由低变高
C.地势逐渐趋向平坦 D.垄脊长度逐渐变长
[解析] 第8题,该地区地处干旱地区,地表水系不甚发育,A错误;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显著,故风化、风蚀作用强,B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地地表主要为以泥土为主的湖相沉积物,岩性脆弱,C错误;材料中可知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D正确。故选D。第9题,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故西北方向为迎风坡,风力侵蚀作用明显,大风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下部,使岩石下部呈凹槽化,坡度陡,而背风坡风力弱,坡度缓。因此①为迎风坡,朝向西北方向,C正确,排除A、B、D。故选C。第10题,雅丹地貌形成—发育—衰亡过程中气候逐渐由湿变干、海拔逐渐变低、地势趋向平坦、垄脊长度逐渐变短。A、B、D错误,故选C。
(2023·广东高三专题练习)考察发现,青藏地区山地的山峰和山脊的形态很不一样。下图示意极高山峰发育演化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11~12题。
11.青藏地区极高山峰和山脊形态的发育除了构造运动,主要还有( A )
A.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
B.流水堆积和冰川堆积
C.流水堆积和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和冰川堆积
12.判断图示极高山峰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B )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解析] 第11题,青藏高原高峰的山脊的形成,除了构造运动之外,该地区冰川广布,刨蚀作用强,会形成刃脊,属于冰川侵蚀作用。冰川融化的季节,会有流水侵蚀,塑造山峰地貌,属于流水侵蚀作用,故选A。第12题,山峰的发育过程会经历由完整到残缺、山体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③阶段山体完整、面积最大,因此最早的时期为③,①时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为第二个时期,④时期出现了刃脊和角峰,属于冰川地貌最典型的时期,②时期山体的面积逐渐减小,形成山峰,故顺序依次是③①④②,故选B。
二、综合题
13.(2023·河南三门峡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溶洞是指喀斯特地貌区的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所溶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下图示意我国亚热带地区某喀斯特溶洞断面。该溶洞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在不同高度分布着3层水平溶洞,从第一层溶洞至第三层溶洞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水平溶洞存在规模差异。
(1)从气候、地形和地质角度简述溶洞的形成条件。
(2)推测第二层溶洞随时间推移可能发育的地貌景观。
(3)简述图中第一层溶洞和第三层溶洞发育情况的差异。
[答案] (1)气候:当地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为流水溶蚀作用提供充足的水源。地形:当地地形起伏大,有利于增强流水侵蚀作用。地质:以石灰岩为主的地质条件有利于流水溶蚀,形成地下溶洞。
(2)受流水不断侵蚀,内部发生坍塌,空间进一步扩大,溶洞内部发育石笋、石钟乳等地貌景观;如果溶洞顶部受流水或外力作用发生坍塌,还可能形成天坑地貌景观。
(3)第一层溶洞形成时间早,发育时间长,溶洞受流水溶蚀作用时间长,溶洞发育的空间大,洞内发育典型的沉积地貌;第三层溶洞形成时间晚,发育时间短,溶洞受流水溶蚀作用时间短,溶洞发育的空间小,洞内沉积地貌景观不突出。
[解析] 第(1)题,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典型地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沉积岩在高温条件下被溶蚀,侵蚀,沉淀形成的地貌单元。该地为亚热带气候,雨热同期,为流水溶蚀作用提供充足的水源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形起伏大,坡度大,雨水侵蚀作用明显;从材料中可知,该地主要为石灰岩,属于可溶性岩石,容易被溶蚀。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层溶洞内部会不断受到流水的溶蚀作用,裂隙会越来越大,进而内部会在重力作用下崩塌,空间进一步会扩大;洞内会发育沉积地貌;出现石笋、石柱、石钟乳等地貌景观;如果顶部继续扩大,塌陷之后形成天坑景观。第(3)题,第一层溶洞是发育时间最早的,第三层是形成时间最晚的,由于第一层形成时间最早,受侵蚀的时间更久,因此溶洞内的空间更大;具有非常典型的沉积地貌;第三层形成时间晚,受侵蚀时间较短,因此沉积地貌不显著,溶洞的发育空间也较小。
14.(2023·全国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由城墙、敌楼、关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下图为“某地长城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及关城景观图”。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关城是长城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至关重要。
“登高望烽火,谁谓塞尘飞。”烽火台是古代用于点燃烟火传递消息的设施。
该地长城景区在M、N之间修建缆车索道,方便游客登临高峰并观赏风景。
(1)写出图中关城修筑的地形部位,并据此说明选址原因。
(2)写出图中不能眺望到烽火台的敌楼,并说明理由。
(3)描述缆车索道上行方向的地形坡度变化,并说明理由。
[答案] (1)鞍部。位于交通道路上,便于控制内外联系通道,利用两侧山体作为防御屏障,利于防守等。
(2)敌楼③。由于敌楼③与烽火台之间有高于敌楼海拔的山脊阻挡。
(3)索道上行方向的坡度由缓变陡。等高线由疏到密。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关城修筑地区两次等高线为一对山谷线和一对山脊线交汇处,是两个山顶之间较低的部位,地形部位为鞍部。鞍部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有道路经过,说明该地交通相对便利。同时,两侧为山顶,有天然屏障,利于防守。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敌楼③与烽火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不能通视,而图中①②敌楼海拔较高,与烽火台之间没有山脊阻挡视线,可以眺望到。第(3)题,将NM线与等高线交点,按照一定比例标出,用平滑曲线连接即可。由图可知,靠近M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N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说明上行方向,坡度由缓变陡。等高线由疏到密。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6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6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练习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0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0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