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12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讲海水的性质和海_气相互作用
展开练案[12] 第一部分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二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气相互作用
一、选择题
(2023·江西赣州模拟预测)某科研团队为研究某海湾海水性质,于1月份某日对表层海水进行测定,将白天不同时间点的水温和盐度记录绘成图。当日天气平稳。据此完成1~2题。
1.此季节该海湾的盛行风为( D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当日下午,盐度值呈现“V”型反转的影响因素是( C )
A.水温 B.降水
C.融雪 D.洋流
[解析] 第1题,首先根据时间来进行位置定位,当地海水温度最高的时间为北京时间3点30分,而应该是当地时间14时左右,故位置应该是60°W左右,该海湾1月份海水温度三十几度,可以判断出当地应为南半球的温带海域,因此风向应为西北风。综上,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2题,根据图片可知,当日下午,温度降低,盐度应该降低,A错误;材料显示,当日天气平稳,没有降水,B错误;上午温度升高,融雪量增加,盐度下降,下午雪量减少,融雪量少,盐度上升,C正确;洋流不会在一天之中发生这么大的变化,D错误。故选C。
(2022·辽宁二模)黑海是一个辽阔幽深的内陆海,表层海水盐度、密度与底层差异较大,海水交换小,且表层海水平均盐度高于亚速海、低于地中海。下图为黑海及其周边区域图。据此完成3~4题。
3.与黑海表层海水湘比,底层海水( A )
A.盐度和密度均较高
B.盐度和密度均较低
C.盐度较高、密度较低
D.盐度较低、密度较高
4.若一艘装满粮食的货轮由图中甲城市开往罗马,期间货轮吃水深度大致变化是( C )
A.越来越深 B.先变深后变浅
C.越来越浅 D.先变浅后变深
[解析] 第3题,黑海周围有多条大河汇入,表层海水盐度较低;因盐度较低,表层海水密度较小。根据材料可知,黑海表层海水与底层海水交换小,说明底层海水淡水稀释少,盐度增高;同一海域,因盐度增高,底层海水密度也增高。故与黑海表层海水相比,底层海水盐度和密度均较高,A正确,排除B、C、D。故选A。第4题,货轮吃水深度受海水密度影响较大。海水密度越大,吃水越浅。根据材料“黑海表层海水平均盐度高于亚速海、低于地中海”可知,地中海海水密度>黑海>亚速海。故一艘装满粮食的货轮由图中甲城市开往罗马,期间货轮吃水深度大致变化是越来越浅,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022·河南郑州一模)湖泊表水层中溶解氧含量较高,而底水层营养物质较丰富。一年之中湖泊水温随季节的规律性变化会影响表水与底水的相互交换。下图为我国某湖泊水温季节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湖泊不同深度水温季节变化幅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深度( A )
A.太阳辐射差异大 B.盛行风影响差异大
C.湖水密度差异大 D.湖底岩层影响差异大
6.湖泊表水与底水交换最弱的季节是( 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湖泊水体温跃层的存在会( C )
A.提高表层营养物质含量
B.降低表层溶解氧含量
C.降低表层营养物质含量
D.降低表层湖水温度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湖泊表层水温季节变化大,深层水温季节变化小,主要原因是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深处受太阳辐射影响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湖泊不同深度水温季节变化幅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深度太阳辐射差异大,A正确。湖泊水温的变化与盛行风关系不大,B错误;湖泊水温影响湖水密度,湖泊水温的变化与湖水密度,湖底岩层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第6题,读图可知,湖泊表层在夏季接受太阳辐射量较大,水温升高,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下部水温变化慢,中间形成一个温跃层。由于温跃层的存在,表层水下沉受影响,与底水交换被阻隔,表水与底水交换最弱。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7题,读图并结合材料“湖泊表水层中溶解氧含量较高,而底水层营养物质较丰富”可知,温跃层阻隔上下水体之间的交换,会降低表层营养物质含量,A错误,C正确;表层水体与底层水体交换少,提高表层溶解氧含量,使表层湖水温度持续稳定,变化不大。B、D错误。故选C。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 ℃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下图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图。据此完成8~9题。
8.据图可知( B )
A.2018年以拉尼娜状态为主
B.2019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
C.2020年厄尔尼诺状态最典型
D.5~9月多出现拉尼娜状态
9.2021年初,赤道附近( A )
①中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增强
②中东太平洋低纬信风增强
③印度尼西亚可能发生旱灾
④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减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第8题,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 ℃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读图,2018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常年0.5 ℃,以厄尔尼诺为主,A错误。2019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常年0.5 ℃,以厄尔尼诺为主,B正确。2020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低于常年0.5 ℃,以拉尼娜为主,C错误。除2020年外其余年份5~9月没有进入拉尼娜状态,D错误。故选B。第9题,2021年初,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低于常年0.5 ℃,以拉尼娜为主,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下沉气流增强,①正确,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低纬信风增强,②正确,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③错误,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增强,④错误。选项组合A正确,其他选项组合错误,B、C、D错误,故选A。
(2023·武汉市钢城四中阶段测试)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秘鲁渔场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的水温会持续异常升温。读“南美洲附近渔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太平洋西南海域暴雨频发
B.秘鲁沿岸鱼粉产量增多
C.澳大利亚东部滑坡、泥石流多发
D.印度尼西亚东部易引发森林火灾
11.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 B )
A.向北 B.向南
C.向西 D.原地不动
[解析] 第10题,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示海域水温异常升高,使秘鲁沿岸鱼类的生存环境变化,导致其大量死亡,与之相关的鱼粉加工业产量减少,B错;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太平洋西岸水温下降,气流下沉,降水减少,太平洋西南海域暴雨减少、澳大利亚东部滑坡、泥石流减少,因气候变干,印度尼西亚东部易引发森林火灾,A、C错、D正确。故选D。第11题,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该海域水温升高,秘鲁鱼群会到纬度较高地区寻找冷水生存环境,该地位于南半球,所以鱼群会向南方移动,故渔民捕捞秘鲁鲲的海域可能会向南偏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
1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结冰状况与温度、盐度和水深等因素有关。不同的海湾及同一海湾的不同位置,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差异,海冰面积及其变化有一定差异,辽东湾在渤海中冰情最重,冰期最长。渤海海冰因盐度较低,是海水淡化和利用的良好材料,但成本较高,下图为2017—2018年渤海海冰面积变化示意图,其中初冰期为2017年12月末,融冰期为2018年2月末。
(1)分析说明与渤海湾和莱州湾相比,辽东湾冬季海冰冰情最重的原因。
(2)据图指出辽东湾海冰融冰最晚的地区,并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有人建议,可以尝试用海冰覆盖渤海沿岸盐碱地,从而改造良田。请你谈谈对此的看法。
[答案] (1)①纬度位置相对较高,气温最低;②河流淡水汇入较多,盐度较低,更易结冰;③海水深度较浅;④海区相对封闭,水体流动性差,受陆地影响较大。
(2)辽东湾中东部,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海冰在中东部海域堆积较厚。
(3)赞同。该地在旱季缺水有利于缓解旱情;海冰距海岸近,便于开采和运输;海冰是可再生资源,每年均可开采。
反对。运输困难,成本高,难以大规模推广;技术及相关产业配套不完善。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渤海湾和莱州湾相比,辽东湾纬度位置相对较高,气温最低,水温更低;辽东湾有更多条河流流入海湾,淡水汇入较多,海水盐度较低,更易结冰;河流注入多,泥沙沉积,海水深度较浅,更容易结冰;辽东湾海区相对封闭,水体流动性差,受陆地影响较大,冬季降温迅速;综上所述,辽东湾更容易结冰,冬季海冰冰情更严重。第(2)题,由图示和所学知识推测辽东湾海冰融冰最晚的地区应位于辽东湾中东部海域。该地区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海冰将被西北风推挤到中东部海域堆积,融化更晚。第(3)题,观点一般可以从赞同和反对两方面分析。赞同用海冰覆盖渤海沿岸盐碱地,从而改造良田可以从资源条件、开发便利性和益处等角度分析,该地区海冰丰富,且距离海岸近,便于开采和运输;海冰每年都有,是可再生资源,每年均可开采;该地区旱季缺水,利用海冰可以缓解旱情。反对可以从资源开发不便利性、开发难度、成本高等角度分析,海冰开采难度较大,技术及相关产业配套不完善,主要靠人力,从海面上运输到陆地,运输困难,成本高,只适合部分海冰资源丰富地区和沿海地势较为平坦地区,难以大规模推广。
13.(2023·全国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沃克环流”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部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热力环流。下图是正常年份太平洋赤道地区上空“沃克环流”的垂直示意图。
材料二 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当东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时,有经验的渔民会向南或向北追随鱼群捕捞。
(1)分析正常年份太平洋赤道地区东西海域的水温差异的原因。
(2)正常年份,与太平洋赤道地区东部海域相比,说明西部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的特点。
(3)“沃克环流”增强时,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向_北__(“北”或“南”),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 (1)水温差异:西高东低。原因:西部海域受暖流影响,东部海域受寒流影响;在偏东信风吹拂下,温度较高的大洋表层海水在赤道附近自东向西运动。
(2)海洋水温更高,向大气输送热量更多;蒸发量更大,海洋向大气输送水汽更多;上升气流更强烈,大气降水更丰富;海—气间水分交换更活跃。
(3)“沃克环流”增强,说明东部水温较正常年份低,东南信风增强,冷海水上泛的速度以及范围都增大,秘鲁寒流势力增强,适宜秘鲁鲲的冷水区域北移。
[解析] 第(1)题,正常年份,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洋东岸盛行东南信风,东南信风是离岸风,形成上升补偿流秘鲁寒流,水温较低,赤道附近表层海水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流动到大洋西岸,受地形阻挡,海水在大洋西岸向南流,使大洋西岸海水水温较高。故水温差异是西高东低。第(2)题,海—气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水热交换。结合上题分析,正常年份,东部海域水温低,西部海域水温高,水温高,像大气传递更多的热量;水温高,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更多的水汽;近海面气温高,上升气流强烈,降水多,海—气间水分交换更活跃。第(3)题,结合文字材料二的信息,“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说明秘鲁鲲会随上升流的冷水区的位置的变动而移动,“沃克环流”增强时,秘鲁寒流增强,原海区水温降低,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向北移动。
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12海水的性质和海_气相互作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12海水的性质和海_气相互作用,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水的密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课时跟踪练13海_气相互作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课时跟踪练13海_气相互作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拉尼娜状态”下,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考点规范练20海_气相互作用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考点规范练20海_气相互作用新人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拉尼娜状态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