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52份)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10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讲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10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讲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练案[10]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讲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选择题(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地球上中纬度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读“大陆西岸1月、7月西风风速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1~2题。1.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C )A.左图,1月;①为南半球B.左图,7月;②为北半球C.右图,1月;①为北半球D.右图,7月;②为南半球2.造成①(某半球)西风风速在50°地区冬夏季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A.气温 B.降水 C.洋流 D.地形[解析] 第1题,北半球中纬度陆地广阔对气压带和风带完整性的破坏作用强,西风风速较小;而南半球中纬度陆地面积小,海域广阔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完整,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弱,西风风速较大,因此中纬度西风北半球弱南半球强,可以判断①为北半球,②为南半球,A、B错误;气压带风带1月份南移,7月份北移,对于北半球来说,1月份西风控制范围大,图中北半球西风左图分布的纬度范围小于右图,可以判断出左图为7月,右图为1月,C正确,D错误。故选C。第2题,北半球西风风速在50°地区夏季弱冬季强,是因为50°地区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导致气压差大,从而风力大,A正确;降水、洋流、地形在冬夏季季节对风力影响程度是一致的,且对冬夏季风力大小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下图,根据所学知识,据此完成3~4题。3.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C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4.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B )A.半年 B.一年半 C.二年半 D.三年半[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乙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北半球夏季时赤道低压带偏北,受东南信风影响,乙地前往丙地可顺风,利用风力前行。丙地和丁地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西南风,丙地前往丁地会逆风,不利于航行,冬季时盛行东北季风,此时丙地前往丁地会顺风,故应在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C正确,排除A、B。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偏南,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形成西北季风,此时为逆风航行,D错误。故选C。第4题,根据材料,该商船队为风力航行,故航行方向应与风向一致。甲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冬季时盛行西北季风,此时南下前往乙地可顺风,利于航行。乙地前往丙地时为北半球的夏季,丙地前往丁地时为北半球的冬季。丁地前往乙地时可选择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均为盛行西南季风,乙地前往甲地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因为此时该线路沿线盛行东南季风,可顺风航行。故时间为冬季—夏季—冬季—夏季,历时一年半,B正确,排除A、C、D选。故选B。(2022·江苏南通高二期末)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表示青藏高原季风纬向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D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6.因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C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解析] 第5题,从图中看,夏季,高原面升温比周围大气快,气压较低,风由周围吹向高原面;冬季高原面降温快,形成高压,风从高原面吹向四周,可知高原季风的成因是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D正确;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热力差异、高原表面植被季节变化无关,A、B、C错误。故选D。第6题,东亚夏季风是东南风、冬季风以西北风为主;南亚冬季风以东北风为主,夏季风以西南风为主;从图中看,高原季风的风向与两区域的季风一致,风向叠加,可以加强相应的季风,因此高原季风的存在是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3·襄阳五中模拟预测)下图示意1980—1997年某月平均沿北纬30°纬线圈大气环流状况(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气流运动方向,箭头粗细表示气流运动强度,阴影部分为陆地)。据此完成7~9题。7.图示大气环流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C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8.图中M地所属的气压带(风带)为( B )A.东北信风带 B.副热带高压带C.副极地低压带 D.西风带9.造成图示大气环流分布状况的主导因素是( B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C.地球运动 D.地形[解析] 第7题,据图可知,海洋上盛行下沉气流,为高压中心,陆地气流上升,为低压中心,表明此季节,同纬度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判断为北半球夏季,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8题,根据文字材料“北纬30°”这一关键信息,再结合M地所在经度及垂直气流运动方向,可以判断M地属于保留在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9题,由于北纬30°附近海陆相间分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陆地受热增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海洋上保留了副热带高压带,因此出现高、低气压中心相间分布的格局,B正确。太阳辐射、地球运动、地形对图示大气环流分布状况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2023·山东济宁期末)瓦尔德斯半岛(下图)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半岛荒凉、多盐湖。半岛陆地上有一百多种鸟类,半岛海湾内栖息着海狮、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据此完成10~11题。10.瓦尔德斯半岛所属气候类型是( C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11.推测瓦尔德斯半岛及附近海域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的原因是( A )①海湾内风浪小、栖息环境好②寒暖流交汇处,鱼类丰富③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④相对封闭,动物天敌少⑤半岛上多盐湖,环境多样A.①②③ B.①④⑤C.①③④ D.①②⑤[解析] 第10题,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可知,瓦尔德斯半岛位于南温带地区,南美大陆东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故瓦尔德斯半岛的气候类型不是温带季风气候,A错误;瓦尔德斯半岛位于南温带地区,故其气候类型不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以及南美南部,根据题干信息“瓦尔德斯半岛荒凉、多盐湖”可知,该地气候较干,因此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大陆西岸,故瓦尔德斯半岛气候类型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D错误。故选C。第11题,材料“瓦尔德斯半岛及附近海域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说明,该海域生存环境好,适宜海洋生物生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海湾内风浪小、栖息环境好,且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鱼类丰富,①②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瓦尔德斯半岛半岛荒凉,故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生存影响小,③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海域并不封闭,④错误;海鸟和海洋动物生活在海上,与半岛上有无盐湖关系不大,⑤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1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梅雨,因处于江南梅子的成熟期而得名,是指每年6、7月份东南季风带来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和韩国南部等地时,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它的形成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位置密切相关。2020年的梅雨从6月1日持续到8月初,因时间长、范围广、降雨量大、多暴雨,被网友戏称为“暴力梅”。图1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分布,图2示意2020年梅雨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图1图2(1)从副热带高压的角度,简述2020年梅雨持续时间长的原因。(2)分析冷空气在2020年“暴力梅”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3)2020年“暴力梅”持续期间我国华南沿海地区降水少,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答案] (1)2020年6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较往年位置偏北(或提前到达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开始时间提前;7月份副热带高压位置整体偏南(或副热带高压维持在华南地区)且滞留时间长,梅雨结束时间推迟。(2)由于“入梅”偏早,冷气团气温低,势力强,与强暖湿气团在长江中下游(或江淮)地区相遇形成准静止锋,迫使暖湿气团爬升快,降温快,降水强度较大,降水历时长,降水量大,形成“暴力梅”。(3)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期间沿海地区台风登陆少,降水较少。[解析] 第(1)题,由图2中2020年梅雨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图可知,2020年6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平均位置偏北,说明6月份副高带来的夏季风提前到达了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开始时间提前;到7月份,副热带高压位置整体偏南,副热带高压势力变弱,副高位置维持在华南地区,且滞留时间长,最终导致梅雨结束时间推迟。第(2)题,由材料可知,本次“暴力梅”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降雨量大、多暴雨;江淮准静止锋是控制梅雨的天气系统。由于“入梅”偏早,冷气团气温低,势力强于暖气团,与强暖湿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形成准静止锋,迫使暖湿气团快速爬升,导致天气状况发生剧烈变化,气温下降较快,降水强度较大,降水历时长,降水量大,形成“暴力梅”。第(3)题,由图1可知,2020年“暴力梅”持续期间,我国华南沿海地区位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位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降水较少;而且期间沿海地区台风登陆少,降水较少。13.(2023·河北石家庄高二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珀斯位于澳大利亚西南端,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为干季;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为湿季,属于地中海气候。在通常情况下,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方向风速较小,但珀斯全年多大风。与地中海沿岸欧洲国家相比,珀斯湿季更干燥。下图示意珀斯地理位置。(1)说明珀斯干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风速仍较大的原因。(2)与地中海沿岸欧洲国家相比,珀斯湿季更干燥,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3)指出珀斯湿季经常出现的天气系统。[答案] (1)濒临海洋,下垫面阻力小;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海陆温差大,盛行海陆风;临近荒漠,进一步加大温差,增大风速;持续晴热天气易诱发小尺度强对流,短时间内风速较强。(2)接近30°S纬线,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湿季时间较短(水分积累有限);(西澳大利亚)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显著;湿季西风从印度洋挟带暖湿水汽登陆珀斯,受靠近沙漠地区的影响,蒸发更强,水分不易保存。(3)锋面(冷锋)、气旋。[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珀斯濒临印度洋,下垫面的阻力小,摩擦力小,风速大;珀斯位于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珀斯位于海陆的交界处,海陆温差大,海陆风盛行;读图可知珀斯东北地区临近荒漠,温差进一步加大,使得风速增大;持续的晴热天气容易诱发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使得短时间内风速较强。第(2)题,读图可知,珀斯接近30°S纬线,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时间长,使得湿季的时间较短(水分积累有限);珀斯的西部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显著,气候较干燥;湿季时,西风从印度洋挟带来的暖湿水汽登陆珀斯时,受附近沙漠地区的影响,蒸发作用更强,水分不易保存。第(3)题,珀斯湿季受西风带控制,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与陆地上的气流相遇,形成锋面系统(冷锋);持续的晴热天气容易诱发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形成气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10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图判断该国气候类型可能为,②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四地中地带性植被相似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考点规范练1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气候与自然景观新人教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P地的气候类型为,海风锋常出现在半岛的,该地12月的气候特点是,该地气候类型是,图1中M水库储水量,赫塔岛上的主要天然植被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