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2) (教师版).docx
    • 学生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期末复习】高一地理 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2) (学生版).docx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1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2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3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1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2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2教师版docx、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2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教师版)
    1.1 第一节 人口分布
    >知识梳理<
    人口分布知识概览:
    分布规律

    世界人口分布

    人口稠密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特点
    自然环境因素


    稠密地区
    人口
    分布


    我国的人口分布
    社会经济因素



    分布特点




    1.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2. 人口密度:指一定时期一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目,单位是人/平方千米。能反映一个地区疏密状况。
    知识点一 世界人口分布:
    1.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1)海陆分布:分布极不平衡,在占地球陆地面积 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 90%的人口。
    ① 人口稠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地区。
    ② 人口稀疏区:陆地上相当一部分地区人烟稀少,如干旱的荒漠 、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湿热的热带雨林等,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都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如: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区;北非、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
    (2)大洲分布:分布差异大,亚洲最多, 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民。
    如:亚洲陆地面积不足地球陆地面积的30 %,但人口却占世界总人口的60% 左右。
    (3)国家分布: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2016年,世界人口总数达74.42亿。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菲律宾、埃塞俄比亚,共13个国家,其中亚洲有7 个。
    (4)城乡分布:
    城镇人口分布密集,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其中,北美洲比例最高、非洲比例最低,);乡村人口分布稀疏,所占比例逐渐下降。
    (5)按位置:
    ① 纬度位置: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北纬中低纬地带。
    ② 海陆位置: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 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③ 按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知识点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 自然地理因素:
    (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 、半湿润地区。
    原因: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
    (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原因:平原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不大,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有利,适宜人类的生存繁衍;山地、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土壤贫瘠,交通不便。
    (3)水文: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越是干燥的地区,水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大。
    原因: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
    (4)土壤: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 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响人口分布。
    原因:不同的地区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
    (5)植被:植被的分布及类型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
    (6)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
    2. 人文地理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社会 、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我国深圳在设立经济特区后,深圳市的人口快速增长,这是经济和政治(政策)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1)经济因素: 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原因: ① 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② 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的制约。
    (2)社会因素:政府的人口政策及战争、宗教等,有时也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巴西迁都巴西利亚改变该国人口的格局;安史之乱之后我国南方。人口首次超过了北方。
    (3)历史因素:美国五大湖沿岸地区是美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人口大量在此聚集。
    (4)文化因素:旧金山的唐人街是华人的聚集区;我国西安的回民聚集地。
    (5)科技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对于人口的制约程度渐趋弱化,消费、交通、科技创新对于人口的制约程度逐渐增强。
    (6)人口分布的变化:
    时期
    人口分布特点
    原因
    采集一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
    相对分散而均衡
    对土地的高度依存
    工业社会
    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工业、交通、商业的不断发展
    后工业化时代
    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国际贸易的发展

    知识点三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我国人口分布
    1 . 特点 : 分布不均。
    2 . 界线 : 黑河—腾冲线。
    3 . 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的表现:
    (1)东西差距: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2)自然差距: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3)经济交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交通人口少
    (4)民族方面: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人口少
    4.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① 界线东南部地势相对低平,平原广阔,土地肥沃,面临海洋,降水丰沛,是重要的耕作区,这里开发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城镇多,人口密集。
    ② 界线西北部深处内陆,多山地,高原,耕地较少,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或高寒气候,降水稀少,大多以牧业为主,交通不便,城镇少,人口稀疏。
    学法指导 :
    歌诀法记忆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两印两巴孟加拉,
    中日美俄墨西哥,
    尼菲埃塞俄比亚。
    (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巴西、孟加拉、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墨西哥、尼日利亚、菲律宾、埃塞俄比 )
    易错辨析:
    1. 自然地理条件一直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且具有层次性。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地理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有时甚至起决定性的影响。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逐渐减小。
    2. 平原地区的人口一定比高原地区稠密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因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适宜农耕,加之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人口较为稠密。但并非都是如此,如热带多雨地区与干旱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都是高原、山地地区,而不是平原、盆地地区。
    >常见考点<
    考点一 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但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从地理位置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① 南半球 ② 北半球 ③ 高纬度地区
    ④ 中低纬度地区 ⑤ 高海拔地区 ⑥ 低海拔地区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2. 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共同的气候特点是( )
    A. 寒冷干燥 B. 高温多雨 C. 温暖湿润 D. 炎热干燥
    3. 依据人口分布的特征,可知下列四大地区中人口最稠密的是( )
    A. 亚马孙平原 B. 撒哈拉沙漠 C. 青藏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1.D 2.C 3.D
    【解析】
    1.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读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低海拔地区。故选D。
    2.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气候特点。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是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东部。这些地区一般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生存,故C正确。
    3.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优越的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条件优越,故为人口稠密区;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干燥,青藏高原气候寒冷,这三个地区都是人口稀少地区。故D正确。
    考点二 人类大陆分布图的判读: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未出现的人类大陆名称是(    )
    A. 欧洲 B. 南亚 C. 东亚和东南亚 D. 北美东部
    2. 下列关于 B处人类大陆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社会经济发达 B. 自然条件优越 C. 城市发展水平高 D. 工业发展较早
    3. 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的原因是(    )
    ① 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
    ② 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
    ③ 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
    ④ 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D 2.B 3.B
    【解析】
    1. 根据图中轮廓和相对位置可知,A表示欧洲,B表示南亚,C东亚和南亚,北美东部人类大陆没有出现,D正确。
    2. 根据轮廓和位置可判断, A处位于欧洲, B处位于南亚, C处位于东亚和东南亚, D处位于亚洲内部。南亚形成人类大陆与其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关。
    3. D位于中亚,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人类生产生活中主要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①③正确,选B。
    考点三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读我国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
    A. 北部多,南部少     B. 西北部多,东南部少
    C .东部多,西部少     D. 东北部多,西南部少
    2. 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
    A. 历史因素    B. 自然因素 C. 社会因素    D. 经济因素
    3. 下图中大致反映出了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人口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少,此递变分界线是( )
    A. 黑河—腾冲线 B. 秦岭—淮河一线
    C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 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答案】1.C 2.B 3.A
    【解析】
    1.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线,该线以东地区人口数量多、密度大,该线以西地区人口数量少、密度小,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故选C。
    2. 人口分布受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方面影响,其中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高,人口比较密集。我国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较多;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较少,故自然因素是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故选B。
    3.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由题意可知,该分界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即黑河—腾冲线。A正确。
    1.2 人口迁移
    >知识梳理<
    人口迁移知识概览:
    20 世纪以前
    时间属性

    两大属性

    国际迁移
    特点

    空间属性

    人口
    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分类


    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
    影响因素

    如我国20 世纪 80 年代前后
    国内迁移





    知识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 人口迁移:
    (1)概念 :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重要属性:
    ① 时间属性 : 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
    注意 : 因人口的日常通勤活动、短期旅行等而造成的居住地暂时变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② 空间属性 : 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界线为依据。
    注意 : 不能把人们任何形式的空间流动都看作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的类型:
    ① 划分依据 :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
    ② 类型:
    国际迁移 : 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包括永久性移,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国内迁移 : 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4)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由农村到城市
    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推拉理论: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影响因素:
    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目前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① 自然环境的变化 : 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②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 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知识点二 国际人口迁移:


    (1)20 世纪以前:由“旧大陆”到“新大陆”。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 政治性国际移民急剧增加;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欧洲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而言,人口迁移主要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知识点三 我国人口迁移:

    我国历史上的主要人口迁移示意
    (1)造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2)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自发性迁移少,以行政导向为主;人口主要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和西南迁移。
    (3)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组织性迁移减少,自发性迁移增多;人口主要从中部、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一部分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
    学法指导:
    1. 歌诀法记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判断
    人口迁移巧判断,缺一不可两条件。历时永久或长期,跨越区界为前提。
    2. 图示法理解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获得
    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




    目 的发达
    地区
    欠发达
    地区


    人口 迁移

    经济 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大型建设项目、区域大
    规模开发




    3. 归纳提炼法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特点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不发达地区(亚、非、拉)流向发达地区(欧洲西部、北美);定居移民(永久性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政治性国际移民(国际难民)增多;迁移形式多样化。
    易错辨析:
    1. 人口流动就是人口迁移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人口迁移不仅强调空间迁移,而且强调时间限制;人口流动主要强调人口的空间移动。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改变的为人口迁移,如“闯关东”“下南洋”,北宋末年人口南迁,定居海外获取“绿卡”等;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住所不变更)的外出活动为人口流动,如短期的工作与学习、商务活动、旅游、探亲等。
    易错辨析
    2. 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是经济因素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例如,俄罗斯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自然条件较好,经济、科技较发达的欧洲部分迁往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较为落后的西伯利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3.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由于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加上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导致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也会发生变化。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迁移都是由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并不都是迁往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西亚产油国等发展中国家因石油开发收入大增,缺乏劳动力,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例如,印度等国家石油工人迁移到科威特等西亚国家,就属于由发展中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
    >常见考点<
    考点一 人口迁移的判断与类型:
    2020年春运从1月10日开始,2月18日结束,共40天。预计2020年全国春运客运量约30亿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完成下面小题。
    1.2020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人口流动 D.省际人口迁移
    2.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 )
    A.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徒,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正确的是( )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国内人口迁移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国际人口迁移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答案】 1.C 2.C 3.A
    【解析】
    1. 判断人口迁移的标准:一是跨越行政区(县级以上);二是时间较长(一般一年以上);三是定居地的变更。故判断游春运的旅客流不属于人口迁移。
    2. 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分别为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3.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读图可知,图示中的“闯关东”和“孔雀东南飞”现象均发生在我国境内,属于典型的国内人口迁移;图示“下南洋”路线指人口由我国南部沿海地区迁移到东南亚地区,属于国际人口迁移;“走西口”路线指的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人口向黄河以西进行迁移,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综上分析可知,A选项正确。
    考点二 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新航线开辟以来,国际人口迁移规模越来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又发生了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9 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 )
    A. 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 B. 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C. 从北半球国家流向南半球国家 D. 从工业化地区迁向非工业化地区
    2. 下列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的是( )
    A.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 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C. 定居移民增多,短期流动工人减少 D. 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 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  )
    A. 从北美迁往拉美       B. 从亚洲迁往拉美
    C 从非洲迁往西亚       D. 从欧洲迁往非洲
    【答案】1.B 2.A 3.C
    【解析】
    1. 19 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定有到于的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3. 二战后,世界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西亚由于石油开发吸引了大批外籍劳工。
    考点三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读下面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①气候
    ②资源

    ⑩生态变迁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⑨婚姻家庭

    ③文化教育

    ⑧战争


    ④工程建设

    ⑦政策

    ⑤政治变革



    ⑥经济




    1. 20 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居住在湖北宣昌到重庆长江边的居民,不断向其他地区迁移,迁移数量达 140 万。影响此次移民的主要因素是( )
    A. ①⑦ B. ②④ C. ④⑦ D. ④⑧
    2. 两宋之交,大量人口由北方地区迁往南方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①⑧ B. ③⑤ C. ⑧⑩ D. ⑤⑧
    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家庭因素
    【答案】1.C 2.D 3.B
    【解析】
    1. 结合时间、地点可知,此次移民时间与三峡工程建设时间吻合,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工程建设(④);此次移民国家政策(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C 项正确。
    2. 两宋之交,受战争和政治中心变化的影响,人口由北方地区迁往南方地区。
    3 .根据图例可着出第一批流动人口以青年男性为主,影响其流动的因素是经济、B正确。
    考点四 人口迁移的影响:
    读下面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
    A. 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 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C 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D. 减缓了城市人口老龄化
    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完成下面小题。















    2 .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D.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
    3.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
    ① 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② 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 加快了该市老龄化进程  ④ 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C 2.B 3.D
    【解析】
    1. 外出务工人员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所以其回流可能导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加重了城市人口老龄化,A、D 两项错误。外出务工人员回流
    不会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城镇化水平的提高,B 项错误。城市人口减少,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得以缓解和改善,C项正确。
    2. 读图,从人口迁移的年龄构成看,迁移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应是务工、经商为主,所以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不是自然因素的影响,A错。读从业人员构成图可知,该地服务业占的比例大,所以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B对。图中只是迁移人口情况,不能表明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C错。迁入人口必然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D错。
    3. 迁入的人口主要为青壮年,会缓解该市老龄化问题。
    考点五 农村空巢家庭、留守儿童等人口热点现象:
    与子女长期分开居住的老人,被称为“空巢老人”。读右面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四国中更多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 )
    A . 甲国 B. 乙国 C. 丙国 D. 丁国
    2. 近十几年来,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家庭原因 B. 城乡差距 C. 农村发展 D. 计划生育
    据统计,2016年我国共有父母服方都外出务工或者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在家但是没有监护能力的农村留守儿童约902万人,比2013年锐减约5200万人。从区域分布看,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锐减,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 人口出生率降低 B.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C. 城镇化水平提高 D. 城乡差距缩小
    【答案】1.D 2.B 3.D
    【解析】
    1. 四国中,丁国老年人口比例最大,人口老龄化最严重,会出现更多“空巢老人”现象。
    2. 近十几年来,由于城乡存在差距,去城市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导致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或经商,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
    3. 根据材料可知,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扶持农民返乡创业,城乡差距缩小,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从而使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锐减。




    1.3 人口容量
    >知识梳理<
    人口容量知识概览:

    出生率
    死亡率
    概念

    人口增长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
    容量
    特点


    资源环境承载力
    联系

    制定意义




    知识点一 人口增长 :

    历史上的人口增长
    1. 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 : 人口不断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呈J形曲线增长 。
    2. 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 工业革命之前: 世界人口增长比较缓慢 。
    (2)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
    (3) 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3.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 、科投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
    4. 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1) 世界人口增长: 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数值大小。
    5.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不仅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还要考虑当地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
    知识点二 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1. 环境限制性的原因 :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1)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2)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在逐渐增加 。
    2. 解决途径 : 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建立良性关系 , 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知识点三 人口合理容量:
    1. 人口容量:
    (1)概念 : 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数量。
    (2)分类: 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最高容量。
    (3)作用 : 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 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 : 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2)意义 : 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和经济的支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












    3 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影响和制约因素 : 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
    (3)特点 : 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4)意义 : 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法指导:

    图示法记忆影响区域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



















    丰富 欠缺

    科技发展水平
    高 低

    地区开放程度
    高 低

    生活消费水平

    高 低

    经济水平
    高 低

    居民受教育程度
    高 低



    易错辨析:
    1. 自然增长率低,人口数量一定增长少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状况,自然增长率越低,人口增长速度越慢。而人口数量的增长除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人口的基数有关。例如,我国目前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另外,人口数量的增长还要考虑当地人口的迁入率和迁出率。
    2. 资源匮乏的国家或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定小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资源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也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因此,资源虽然匮乏,但在科技发展水平高、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的情况下,资源环境承载力仍可能较大,如日本。
    3. 出生率与生育率相同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出生率是新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生育率是出生人口与育龄妇女数之比(育龄妇女是年龄在15~49岁的妇女),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出生率直接表达人口变动的情况,生育率则反映了妇女的生育热情、态度、能力。
    >常见考点<
    考点一 人口增长:
    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为旧石器时代
    B.世界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 ”形
    C.在旧石器时代,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差很大
    D.历史上,人口增长一直很慢
    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完成下面小题。









    2. 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
    A.1、2、3 B.4、5、8 C.7、9、10 D.6、11、12
    3. 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答案】1.B 2.A 3.D
    【解析】
    1.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为现代; 世界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形;旧石器时代,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差不大,人口增长缓慢;历史上,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很慢,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很快。
    2. 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符合“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国家是1、2、3、7。
    3. 图中11、12两个国家出生率高,死亡率比较低,属于加速增长阶段(传统型),可能位于非洲。
    考点二 人口老龄化: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统计(含预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2015—205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显著的国家是( )
    A. 甲国 B. 乙国 C. 丙国 D. 丁国
    2. 以上四国中,( )
    A. 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一定是甲国
    B. 乙国只能通过接纳海外移民,减缓年龄中位数上升
    C. 计划生育是丙国年龄中位数偏小的原因
    D. 丁国现在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其中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例最高的前四个省市除了上海市外,另三个是东北三省,辽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了17.42%。下图为2021年5月公布的全国和部分省市不同年龄段人口百分比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东北三省老龄化严重的最直接原因是( )
    A. 政策引导 B. 资源枯竭 C. 出生率低 D. 人口迁移

    【答案】1.A 2.D 3.D
    【解析】
    1. 据材料分析,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所以,年龄中位数越大,表示老年人口数量越多,人口老龄化越明显。读图可知,2015—2050年,甲国年龄中位数最大,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显著。
    2. 读图可知,甲国老龄化程度最高,但不能表示老年人口数量最多。与甲国相比,乙国老龄化问题较轻,可通过人口政策减缓年龄中位数上升,不一定通过接纳海外移民。丙国年龄中位数偏小,原因是没有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快。丁国现在年龄中位数呈上升趋势,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思路点拨:人口老龄化的含义:一是老年人口数量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3. 东北地区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经济衰退,导致青壮年劳动力外出,从而使其老龄化严重,故D正确;引起东三省人口外迁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不是政策因素,故A错误;资源面临枯竭是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但不是老龄化严重的直接原因,故B错误;出生率低会加剧老龄化进程,但不是东北三省老龄化严重的最直接原因,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
    考点三 环境的限制性:
    水资源限制度是表示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适应程度,数值越大,表明水资源限制性越强。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00—2010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变化表明( )
    A. 人口超载地区在减少 B. 水量盈余地区在增加
    C 多数省级行政区域水资源短缺 D. 人水平衡关系趋于紧张
    2. 下列措施中,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我国水资源限制度的有( )
    ① 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
    ② 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
    ③ 在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平均分布人口
    ④ 缩减工业规模,禁止人口向水资源超载地区流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3 “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A. 加拿大 B. 美国 C. 埃及 D. 印度
    【答案】1.D 2.C 3.C
    【解析】
    1. 图中显示,2000—2010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逐渐增加,说明水资源限制性逐渐增强,人口和水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趋于紧张。超载地区的总人口在增加,水量盈余地区在减少。
    2. 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是降低我国水资源限制度的根本措施,①②合理,③④不合理。
    思路点拨:环境的限制性原理: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二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要归还到环境中,环境要具有容纳和清除污染物的能力。人口数量不能超越环境供应资源的能力,也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这就是环境的限制性。
    3. 比较四国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即可得出结论。
    考点四 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考古发现,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复活节岛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开始出现人类活动。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A. t,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可养活人 6000
    B. t_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源环境承 2000
    C. 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稳定
    D. t4时期,该岛屿的生态环境优于t。时期
    2. 下列关于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口数量必须低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B. 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不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D.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某评测机构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能源承载力、大气环境容量以及水环境容量五个方面来确定研究区的综合承载力,其大小最终取决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瓶颈”作用的制约因素。读某市综合承载力测度表, 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承载力
    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人)
    土地资源承载力
    5 489 090
    水资源承载力
    3 273 765
    能源承载力
    6 434 491
    大气环境容量
    4 528 653
    水环境容量
    3 083 635

    3 制约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  )
    A. 水资源承载力  B. 能源承载力 C. 水环境容量    D. 大气环境容量
    【答案】1.B 2.D 3.C
    【解析】
    1. 据图可知,t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大约可养活2000人。t2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源得以开发,农产品产量增加,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ts时期,实际人口数量远远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生存危机严重。t时期,该岛屿生态环境仅优于tg时期。
    2. 据图可知,人口数量可以适当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其不只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受自然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3.  读表可知,水环境容量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数值最小,说明制约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水环境容量,C正确。当地水资源承载力、能源承载力、大气环境容量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数值均大于水环境容量,A、B、D错误。故选C。



    相关学案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这是一份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件包含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教师版docx、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认识区域-——【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这是一份第一章 认识区域-——【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文件包含第一章认识区域-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师版docx、第一章认识区域-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2教师版docx、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2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