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展开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教师版)
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知识梳理<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
农业社会阶段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
资源
概述
概念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分类
工业社会阶段
信息社会阶段
分布
资源:
1. 狭义的资源 : 一般指自然资源 , 是由自然界生成的。
2. 广义的资源 : 自然资源及因人而生、由社会所创造的资源。
知识点一 自然资源的概述:(重点看)
(一) 自然资源的概念:
1. 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 发展变化:由于受认知能力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比如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类型划分和经济价值,往往是不同的。
3. 自然资源的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
(二) 自然资源的分类:
(1)自然属性: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2)增殖性能: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① 可再生资源:是指可重新利用的资源,或在短时间内可再生,或可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②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人类历史尺度上不可能由自然过程再生,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
②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分类是相对的。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 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3)用途: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服务业资源
(三)自然资源的分布:
1. 区域差异: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2. 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分布广泛,但很不均匀,导致跨区域调配资源。
3. 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① 可再生资源 : 特征: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② 非可再生资源: 特征:共生伴生矿较多
影响因素:受地质条件制约。
4.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跨区域调配资源。有的资源便于移动,可以进行远距离输送;有的资源不具备流动性,需要进行加工转换,再向资源需求量大的地区输送。
知识点二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记)
1. 总体影响:
(1)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也是社会生产的原料、燃料来源以及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
(2)自然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
2.自然资源对人类经济社会的作用 :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一)农业社会阶段:
(1) 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
(2)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 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的显著制约。
(3) 充足稳定的自然资源保障 , 是农业社会发展的基础。
(二)工业社会阶段: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对其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状况直接影响着其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状况理想,开发利用流程短、投入少、产出多,经济效益就好;反之则差。
(3)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组合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对资源性产业的布局具有重大影响。
(三)信息社会阶段:
(1)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 , 而各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2)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降低。
(3)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趋于弱化。
学法指导:
1. 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的方法:
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就要看:(1)是否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得;(2)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凡是既符合(1)又满足(2)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源。只符合其中一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2. 如何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非可再生性:
非可再生资源的非可再生性指其再生周期远远长于人类历史 ,再生速度慢于人类对它的消耗速度。即非可再生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人类历史尺度上不可能由自然过程再生,但是从地球演化尺度上来看,是可以由自然过程再生成的。
易错辨析: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规模、种类和数量,总是随着人类社会和科技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弱,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利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利用率越来越高。
知识链接:
1. 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
(1)内生矿床主要是由岩浆活动而形成的矿床,比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浆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岩浆逐渐冷却固结成岩时,不同熔点的物质凝固的先后顺序不同,于是造成了某些有用矿物的聚集,这就是内生矿床。最常见的是金刚石、硫黄等。
(2)外生矿床指在地球表层由外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是在岩石圈表层与水圈、大气圈及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下,成矿物质经过迁移和富集形成的。外生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表层,有一部分是地内物质通过火山喷发或热泉等带到地表的。
(3)变质矿床指在变质岩区,岩石受区域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局部接触热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而形成的矿床。
2. 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用遥感技术“发现”矿产的存在。
人们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大大缩短探矿时间。
>常见考点<
考点一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石油植物是指能直接生产工业用燃料油,或经发酵加工后能生产燃料油的植物总称,其生产的燃料油可称为生物石油,初步查明我国石油植物有1 500多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划分,石油植物属于( )
A.矿产资源 B.生物资源
C.可再生资源 D.非可再生资源
2. 制约我国当前对生物石油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是( )
① 原料 ② 市场需求 ③ 生产成本 ④ 科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1. B 2. C
【解析】
1. 由材料可知,石油植物是植物,植物按自然属性划分属于生物资源;按自我再生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 当前我国对石油资源的市场需求量大,由材料可知我国石油植物种类多,原料丰富;制约生物石油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高和科技水平较低。
3 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自然资源质量差 B. 资源开发成本过高
C .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 D . 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答案】 3. C
【解析】
3. 这种“资源诅咒”直接表现在现今国际经济发展中资源富有、以资源输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资源输出国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工业技术革新较为落后,面临经济发达的资源贫乏国的有形或无形“剥削”,直接导致其发展滞后。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 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 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每日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5 下列关于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 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 . 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 .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4. D 5. B
【解析】
4 .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主要能源为木材和水能,木材属于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主要消耗的是矿物能源,人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消耗的能源类型不同。
5. 原始社会人类利用能源对环境影响小;工业社会人类利用能源对环境影响大,生态问题比较严重;美国的能源消费属于过度消费,环境问题比较严重。
考点二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下页图示意2009年和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中的“一次电力”指核电、水电、风电及太阳能发电所发出的电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2009年相比,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 )
A. 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均下降 B. 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
C .煤炭开采总量下降较明显 D. 石油、天然气自给率提升
2. 我国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
① 积极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 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
③ 根据国情,适度提高煤炭消费比重
④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1. B 2. D
【解析】
1. 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与2009年相比,2019年石油、天然气的
消费比重上升;一次电力和其他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上升,表明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煤炭消费比重下降不代表煤炭开采总量下降;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上升,但无法根据已有材料判断自给率是否提升。
2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能源利用率较低,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小,积极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节约使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提高重化工业比重会加剧能源压力,也可能会加剧环境污染;根据国情,应适度减小煤炭消费比重。
思路点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不同特点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石油次之,天然气、水电所占比重较小;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煤炭次之,水电和核电所占比重较小。
下图为1978年和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①②③为化石能源,分别为( )
A. 石油、天然气、煤炭 B. 石油、煤炭、天然气
C 煤炭、天然气、石油 D . 煤炭、石油、天然气
4.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处于( )
A. 木柴时代 B. 前煤炭时期 C. 煤炭时期 D. 后煤炭时期
【答案】3. D 4. C
【解析】
3 .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以煤炭为主,其次为石油,因此①为煤炭,②为石油。近年来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在上升,因此③为天然气。
4 . 结合上题分析,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其他能源的比重上升,但仍以煤炭、石油为主,其中煤炭占核心地位,因此,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处于煤炭时期。
“煤制油”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复杂的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约3-4吨煤生产1吨油品。2021年,我国“煤制油”年产能约924万吨,同期我国石油进口量51298万吨。完成下面小题。
5.发展“煤变油”产业对我国最重要的意义是( )
A.替代石油进口 B.增强能源应急能力
C.减少大气污染 D.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答案】5. B
【解析】
5.“煤制油”的产能远不及石油进口量,无法替代进口,故A错误;仅靠一种产业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作用很有限,故D错误;煤制油的产品仍然是化石燃料,减少大气污染作用有限,故C错误;由于我国石油严重依赖进口,而煤炭是我们的优势能源,可以在应急情况下,缓解石油的不足,所以煤制油的最重要意义就是提高能源应急能力,故B正确。故选B。
考点三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文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阶段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
低
较高
高
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强
较强
弱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
小
较大
大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
简单
较多
多样化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低
较高
高
1. 表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利用方式和效率产生了变化,其根本原因是( )
A. 人口数量的增大 B. 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C .资源的不断变化 D.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2. 农业文明阶段,( )
A.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最强
B. 土地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C. 人地矛盾非常突出
D. 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
【答案】1. B 2. B
【解析】
1.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会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大大提高。
2. 农业文明阶段,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人口迅速增长,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工业文明时期,人地矛盾突出;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耕地数量增加,但土壤侵蚀加剧,土地质量下降。
读下面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受资源影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选项与图中资源类型的配对,正确的是( )
A. 曲线甲为智力资源,曲线乙为矿产资源
B. 曲线甲为空间资源,曲线丙为矿产资源
C. 曲线乙为空间资源,曲线丙为智力资源
D. 曲线乙为智力资源,曲线丙为空间资源
4 .下列不是曲线乙在循环经济时期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的是( )
A. 资源的替代品不断增多
B. 资源的利用率提高
C. 农业科技进步,土地资源利用的总量减小
D. 废弃物循环再利用
【答案】3. A 4. C
【解析】
3 .从农业经济到循环经济时期,科技的影响越来越大,故曲线甲为智力资源;由曲线乙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时期影响逐渐增大,再到循环经济时期影响逐渐变小可推知,其为矿产资源;经济发展初期,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逐渐增大,但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及替代资源的开发,矿产资源的影响程度又逐渐减小;曲线丙是空间资源(主要指土地),农业经济初期受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影响较大,循环经济时期,空间资源的影响逐渐变小。
4 . 在循环经济时期,矿产资源的影响下降主要是由于矿产资源的替代品增多,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浪费减少,同时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等;而农业科技进步,土地资源利用的总量减小主要影响的是土地资源。
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答案】5. C
【解析】
5. 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一方面是由于人口剧增,人类需要更多的资源维持自身的生存;另一方面与人类对环境的错误认识有关,人们普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导致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1.2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知识梳理<
水污染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
定义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概 述
大气污染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分类
固体废弃物污染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破坏
土地退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知识点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重点看)
1. 概念: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 环境问题的分类:
(1)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如:火山喷发造成大气污染、
地震引发的水质恶化。
(2)次生环境问题:
① 环境污染: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② 生态破坏: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失衡或自然资源枯竭。
如:不适当的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森林乱砍滥伐、过度放牧造成的荒漠化,滥捕滥杀动物造成动物数量和种群减少。
3. 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
知识点 二 环境污染:(重点记)
自然资源大多不能直接利用,必须经过获取、处理、加工、改造等环节,才能服务于人类。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倘若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1. 水污染的形成过程
当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并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降低水的利用价值。
2 . 分类:
(1) 按照人类活动方式: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2) 按照污染物空间分布状态:
① 点污染源(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矿山废水)
② 面污染源(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或不正确使用农药和化肥)
(二)大气污染:
1. 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大量粉尘和废气进入大气层,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若超过一定标准并持续一段时间,就会造成大气污染,对人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大气污染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密切相关。
2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典例:
(1)煤炭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烟尘。如:伦敦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2)汽车尾气、石油化工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烯烃、二氧化氮、链烷等。如:日本“石油之城”四日市发生的“哮喘事件”,科威特发生的“科威特哮喘”。
(三)固体废物污染:
1. 固体废物污染:
(1)产生的原因:在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中,大量固体废物因难以利用而被抛弃。
(2) 主要污染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丢弃的固体废物。
(3)危害:通过水、空气、土壤等途径污染环境,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固体废物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置,也需要占用大量土地。
2.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导向,节约使用各类自然资源;工业企业布局适度集中,以利于污染集中治理;加强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借助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把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知识点三 生态破坏:(重点记)
(一)土地退化
1. 土地退化的概念: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土地生产力衰减。
2. 土地退化的类型: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沼泽化等。
3. 水土流失的后果:
(1)直接后果:破坏土地资源。
(2)间接后果:长远来看,在流域源头和上游,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可能导致下游湖、河、水库的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
1.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生态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2. 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危害:会减弱其抗干扰的能力,并感胁到系统的稳定性。
3.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都会破坏野生物种生存繁衍的环境,进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
学法指导:
1. 我国南方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 :
(1)南方地区有色金属冶炼排放大量酸性气体。
(2)南方地区降雨多,大量酸性气体随雨水降落到地面。
(3)南方地区多低山丘陵,空气流动性差。
(4)南方地区煤炭含硫量高,排放的酸性气体多。
2.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 :
(1)原煤脱硫技术。
(2)改进燃煤技术。
(3)主要用石灰法,可以去除烟气中85%~90%的二氧化硫气体。不过,脱硫效果虽好但费用高。例如,在火力发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费用,要达到电厂总投资的25%左右。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难之一。
(4)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
3.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两者成因不同、表现不同。环境污染是人类向自然界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容量和自净能力而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生态破坏是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引起的,如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破坏湿地、开矿修路等。
(2)联系:环境污染问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如二氧化硫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破坏等;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知识链接 ;
1.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
(1)工业生产导致人类索取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不断增多,造成部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2)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造成冲击。
(3)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2. 环境问题的危害 :
(1) 威胁生态平衡。
(2) 危害人类健康。
(3)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常见考点<
考点一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下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d
d
c
c
b
a
1. 图中a、b、c、d箭头表示的意义与下列数码内容相匹配的是( )
① 铁矿石、石油 ② 煤渣、污水
③ 酸雨、生态恢复 ④ 围湖造田废物利用
A. a ①、b ②、c ③、d ④ B.a ①、b ②、c ④、d ③
C. a ②、b ①、c ③、d ④ D. a ②、b ①、c ④、d ③
2. 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
A. 在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B. 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C. 荷兰人围海造地
D. 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鼓励乘坐公交车
3. 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要有箭头a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B. 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
C. 如果箭头b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问题
D. 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
【答案】1.A 2.A 3. C
【解析】
1. 读图可知,图中箭头a、b、c、d分别表示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被影响或改变的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人类社会通过生产、生活活动影响环境。铁矿石、石油是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的资源,①与箭头 a相匹配;煤渣、污水是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②与箭头b相匹配;酸雨、生态恢复是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③与箭头c相匹配;围湖造田、废物利用是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④与箭头d相匹配。结合选项可知,A项正确。
2. 围湖造田易导致泥沙淤积、湖区面积缩小,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破坏湖泊生态环境。
3. 读图可知,箭头a表示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如果人类获取资源的数量和速度不超过环境提供资源的能力,产生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就小;由图可知,只要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超过环境提供资源的能力和自净能力,人类与环境是可以统一的,不一定是对立的,两者关系是可以协调的;箭头b表示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如果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问题;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被影响的自然环境会反过来作用于人类。
读下面环境、资源和人类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关于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表示资源开发 B. b表示生产活动
C . 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 d表示废弃物排放
5. 下列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是( )
A. 煤矿开采——地面沉降 B. 化工厂——水污染
C . 火电厂——大气污染 D. 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
【答案】4. C 5. A
【解析】
4 . 根据图中的关系可知,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提供给人类消费,并不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表示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
5 . 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人类从地下大量开采煤炭,可能会使地下岩层之间出现空隙,引起地面沉降。
考点二 环境问题 :
据报道,有些地方的化工厂、造纸厂曾将致命性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逃避监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造成我国水污染的污染源有( )
①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② 生活垃圾、家庭炉灶
③ 水土流失 ④ 农药、化肥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 水污染带来的后果有( )
① 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② 危害人体健康
③ 增加酸雨发生的次数 ④ 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 D 2. A
【解析】
1. 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药、化肥等;生活垃圾主要为固体废物污染,家庭炉灶主要造成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大,不属于水污染。
2. 水污染会导致可用水源减少,从而加剧水资源的短缺;污染水体进入江河、土壤、被农作物吸收,会进一步危害人体健康等。酸雨主要与降水及酸性气体的排放等有关,水污染不会增加酸雨发生的次数,土壤次生盐碱化与人类不合理的灌溉有关。
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在电子商务带动下呈现井喷式发展。快递包装垃圾量增大,回收循环利用成为难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 快递包装垃圾增多直接导致( )
A. 全球变暖 B. 酸雨危害加重
C . 固体废物污染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3. C
【解析】
3. 快递包装垃圾属于固体废物,快递包装垃圾增多直接导致固体废物污染加剧;全球变暖主要与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多有关;酸雨危害加重主要与大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含量增加有关;快递包装垃圾增多不会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小海坨山坐落于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其中大花杓兰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数量不多,且因花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倍遭采摘、盗挖,其种群规模逐年减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 大花杓兰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是哪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体现?( )
A. 森林资源匮乏 B. 草场退化 C. 水土流失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5 . 大花杓兰种群数量极少的主要原因有( )
① 大花构兰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 ② 水土流失
③ 土地退化 ④ 人类高强度的采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4. D 5. D
【解析】
4. 大花杓兰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因其数量不多,种群规模逐年减小,这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体现。
5. 材料中“数量不多,且因花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倍遭采摘盗挖,其种群规模逐年减小”说明大花杓兰种群数量极少与人类高强度的采挖、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有关。
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这是一份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件包含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教师版docx、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这是一份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件包含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教师版docx、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区域发展-——【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这是一份第二章 区域发展-——【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文件包含第二章区域发展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师版docx、第二章区域发展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