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辽宁沈阳专版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山东济南专版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四川成都专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天津专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云南专版 试卷 0 次下载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陕西专版
展开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陕西专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一16 K一39 Mn-55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大
3.目前我国许多省份在汽油中加入一定量乙醇制成乙醇汽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化合物
B.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C.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过滤
C.加热液体 D.称量固体
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所有性质相同
B.含碳元素物质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元素符号“N”既表示氮元素,又表示氮元素的1个原子
C.铁、铜、硫、氯的元素符号依次是Fe、Cu、S、Cl
D.是常见的强氧化剂,其中Cr的化合价是+3
7.下列是分析久置于空气中的固体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 )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证明变质 | 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
B | 确定成分 | 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
C | 测定纯度 | 取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 |
D | 除去杂质 | 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下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甲
B.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C.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D.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
9.将草酸(),沸点约150℃,分解温度约190℃)隔绝空气加热,得到的混合物经充分冷却后,残余气体M(CO、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M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M中一定含有
B.若丙中固体变黑、丁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M中一定含CO
C.若装置甲、乙位置互换,则无法判断M中是否含有CO
D.若加热所得混合物不经充分冷却,则M中可能混有草酸蒸气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6分)
10.(4分)日常防疫中蕴含化学知识。
(1)医用外科口罩对空气中的粉尘、飞沫主要起到_________(填一种化学操作的名称)和吸附的作用。
(2)监测体温使用的测温枪的塑料外壳属于_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3)防疫用的“84”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价。
(4)合理膳食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馒头
B.牛肉
C.黄瓜
11.(6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在为庆贺春节忙碌着。分析1题~3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1)山阴特色富硒醋、富硒小米、苦豆药香包……朔州山阴县线上年货节应有尽有。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还有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写一种即可)。佩戴香包,芳香宜人,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能闻到香味的原因:_____________。
(2)“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的饺子年年有”,朗朗上口的民谣以及各种美食,如闻喜花馍、霍州年馍等,都是我们山西的特色。
①馒头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蒸馒头用的发酵粉中含有小苏打,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捞饺子时使用“漏勺”,其分离原理与_________(填“过滤”或“蒸发”)类似。
(3)“过大年、垒旺火”。垒旺火很有讲究,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用煤炭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从燃料充分燃烧的角度分析,这样的形状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但煤炭燃烧会带来空气污染,煤炭燃烧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12.(3分)75%乙醇(俗称酒精)溶液作消毒剂可以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1)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________(填序号)。
(2)居家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采用喷洒的方式比在物体表面擦拭更易引起火灾的原因是__________,请写出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工业酒精不同于医用酒精,含有96%乙醇和1%甲醇,而甲醇有毒,若用于皮肤消毒会被人体吸收,严重可导致失明甚至死亡。但甲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用甲醇制乙烯气体是我国重要的化工技术。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3.(3分)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中较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1)若A为具有还原性的非金属单质,C为一种红色固体单质,请写出一个符合该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反应。
(2)若A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D为水,请写出符合该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若 A 为金属氧化物,D为水,请写出符合该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4.(6分)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下图是包含A、B、 C、D和盐酸5种物质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①单质A不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
A.Mg
B.Fe
C.Ag
D.Zn
②若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B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若C为碳酸钠,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反应物有__________种。
(2)某同学用天平称量一定量的含氯化镁、硫酸钠和氯化钙的粗盐,并设计了如下过程进行除杂提纯,试验后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固体(此题中微溶物视为可溶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这位同学所加的试剂:A________(填化学式)。
②白色固体Ⅱ的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白色固体Ⅲ的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加入适量B溶液的作用是除去_______。
15.(4分)如下图所示,室温下将120gNaOH固体加入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后,析出11g固体。(忽略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
(1)丙中溶液为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乙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3)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是_______g。
(4)上述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右上图中的_____(填“a”或“b”)相似。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1分)
16.图A是教材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左盘锥形瓶口在白磷点燃后要塞紧瓶塞,原因是__________。
3.在实验设计上,玻璃管上方系一瘪气球的目的是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已冷却到室温),发现瓶中白磷过量, 为了防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锥形瓶瓶口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如图B,瓶口贴紧水面),拔下瓶塞,发现水进入锥形瓶中,则进人瓶中的水占锥形瓶的容积的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17.某同学在学习了氢氧化钠的性质后发现,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对反应是否发生产生了疑问?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
②若发生反应,则可能生成什么产物?
【查阅资料】①将二氧化碳缓慢的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后发生如下反应:、
②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实验Ⅰ:将二氧化碳气体缓慢的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Ⅱ:取Ⅰ中溶液少许与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实验Ⅲ:再分别取Ⅰ中溶液少许于A、B两支试管中,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Ⅳ:为了进一步确定溶质的成分,将Ⅰ中剩余溶液低温蒸干,得到白色固体,取白色固体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与结论】
实验Ⅱ中:该同学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Ⅲ中: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Ⅲ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Ⅳ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综上所述实验探究可知,实验Ⅰ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通常检验二氧化碳时,常选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8.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 中加入15.8 g高锰酸钾,充分混合后加热至完全反 应,共制得氧气6.4 g。
(1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5.8 g高锰酸钾完全反应, 生成氧气的质量。
(2)求制得氧气中的氧元素占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黄河结冰,太行山下雪,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指煅烧碳酸钙生成的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指湖面上的云气,笼罩着云梦泽,波涛震撼着岳阳楼,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水变成了雪,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D
解析: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正确;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正确;
D、分子、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有的分子质量比原子大,有的分子质量比原子小;但是,分子与构成该分子的原子相比较,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质量大,故错误。
故选D。
3.答案:A
4.答案:C
解析: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能对点,错误;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C、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正确;D、氢氧化钠固体有腐蚀性,称量时,要放在玻璃器皿中,并且左物右码,错误;故选C。
5.答案:B
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含碳元素物质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符合题意;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D、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纯净物,但是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还可能由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B
解析:A.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从而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故错误;B.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故正确;C.元素符号书写遵循“一大二小”原则,铁、铜、硫、氯的元素符号依次是Fe、Cu、S、Cl,故错误;D.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故错误。
7.答案:B
解析: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①证明氢氧化钠变质就是要证明碳酸钠的存在,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虽然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但观察不到明显现象,因此可采用滴加足量稀盐酸的方法证明氢氧化钠变质;②碳酸钠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可通过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确定碳酸钠是否存在,但因为有氢氧化钠生成,无论原成分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后都会变红,因此无法确定氢氧化钠是否存在;③氯化钡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沉淀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氢氧化钠的纯度;④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除去碳酸钠的同时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钠。
8.答案:A
解析:A、铁与氧气、水接触充分时最易生锈,所以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 ①铁与空气和水接触铁锈蚀,②中铁只与水接触,铁不锈蚀,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铁与空气和水接触铁锈蚀,③铁只与空气接触,铁不锈蚀,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四个实验中,④中的铁钉与氧气、水接触最充分,生锈最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M中一定含有,故A正确;B、丙中固体变黑是因为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丁试管内溶液变浑浊,故B正确;C、若装置甲、乙位置互换,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甲中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则无法判断M中是否含有,故C不正确;D、草酸(),沸点约150℃,分解温度约190℃,如果温度没有冷却到150℃以下,则M中可能混有草酸蒸气,故D正确。故选C。
10.答案:(1)过滤
(2)合成材料
(3)+1
(4)A
解析:(2)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3)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NaClO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可计算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4)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牛肉富含蛋白质;黄瓜富含维生素。
11.答案:(1)Fe(或I等,合理即可);分子在不断运动
(2)①糖类;;②过滤
(3)增大煤炭与空气的接触面;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合理即可)
解析:(3)将旺火用煤炭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可以增大煤炭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燃烧更加剧烈,火更旺。
12.答案:(1)B
(2)增大了酒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
解析:(1)酒精属于易燃液体,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易燃液体标志。
(2)喷洒的方式增大了酒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利于酒精燃烧;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3)反应物是甲醇,生成物是乙烯气体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13.答案:(1);置换反应
(2)
(3)或 (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等也可)
14.答案:(1)①C
②
③
(2)①
②;
③过量的NaOH和
15.答案:(1)饱和
(2)220
(3)109
(4)a
解析:(1)烧杯丙中有固体析出,则溶液为饱和溶液。
(2)室温下将120gNaOH固体加入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则乙中溶液的质量为120g+100g=220g。
(3)室温时100g水中溶解NaOH固体的质量为120g-11g=109g,达到饱和状态,所以在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是109g。
(4)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温度恢复至室温时有固体析出,说明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溶解度曲线与题图中的a相似。
16.答案: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小,天平仍然平衡
2.防止空气逸出; 3.防止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瓶塞被弹出来;
4.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白磷燃烧消耗了瓶中的氧气
解析:1.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由于没有物质逸出,质量是不变的,天平平衡。
2.左盘锥形瓶口在白磷点燃后要塞紧瓶塞,因为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会使空气从瓶中逸出来。
3.瘪气球是为了缓冲由于空气膨账而使瓶内气压增大.避免瓶塞被弹出来。
4.白磷过量说明已经把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掉了.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所以锥形瓶中会进入体积的水.
17.答案: 【实验分析与结论】不能;Na2CO3+BaCl2=BaCO3↓+2NaCl;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2NaHCO3、可能有NaOH;
【反思交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
解析:【实验分析与结论】实验Ⅱ中:该同学不能确定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
实验Ⅲ中,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配平即可;由实验Ⅲ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Ⅳ中: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
综上所述实验探究可知,实验Ⅰ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Na2CO3、2NaHCO3、可能有NaOH;故答案为:不能;Na2CO3+BaCl2=BaCO3↓+2NaCl;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2NaHCO3、可能有NaOH;
【反思交流】通常检验二氧化碳时,常选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
18.答案:(1)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
316 32
15.8 g xg
x= 1.6g
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 g.
(2)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15.8g×100%=6.4g,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6.4g-1.6 g)+6.4g=11.2 g,所以制得氧气中的氧元素占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1)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高锰酸钾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反应 生成氧气的质量;
(2)计箅时应注意,氯酸钾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成了氧气,高锰酸钾中的部分氧元素转化成了氧气。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云南专版: 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云南专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如表所示为氨气的相关信息,国际互联网上报道,下列说法正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天津专版: 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天津专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 40,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江西专版: 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江西专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表示可循环利用的图标是,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3%的氯化钠溶液,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