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
化学(陕西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A3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陕西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A3,共5页。
绝密★启用前|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陕西卷】化 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7页,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考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Mg-24 Cl-35.5 Fe-56 Zn-65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B.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可以将海水转为淡水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负极的2倍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 B.安装胶塞C.加入锌粒 D.加热液体3.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3O2:6个氧原子 B.Al3+的结构示意图:C.高锰酸钾中锰元素化合价:7+ D.氯化镁的化学式:MgCl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A. B.C.H2O2H2 D.5.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团队,在氮气电化学合成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催化固氮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制备氨,氮气和水合成氨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27C.乙和丙中氢元素化合价不同 D.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微粒6.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向放有镁条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放热C.将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铁,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D.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会发现瓶口出现大量白雾7.化学是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一门科学,下面的应用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性质与用途B.保护环境①铁有良好的导热性——炊具、暖气片②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胃酸过多病人服用含氢氧化钠药物①控制“白色污染”——减少使用塑料制品②防止水污染——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C.基本安全常识D.化学与生活①油锅起火——及时用锅盖盖灭②高层住宅发生火灾——及时乘电梯逃生①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汽油能溶解油污②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用氯化钠溶液冲洗8.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B氯酸钾制氧气后回收MnO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D鉴别碳粉、铁粉、氧化铜粉末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相关现象9.如下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水通电分解B.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C.在室温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D.向含有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至过量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24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0.(3分)学习化学知识是我们指导生活、了解常识的重要手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制成炊具的不锈钢属于_______材料,食用牛肉补充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2)中国人自古有饮用开水的习惯,水煮沸不但能杀灭病菌,还可以_______。11.(4分)化学改变世界,科技改变生活。请回答:(1)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其制造材料有铝合金等,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目前我国在石墨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使其能够承受超高载迁移率的性质将会有希望成为新一代芯片主板的核心材料,将更加适用于集成电路的制作。使用于集成电路的制作,利用了石墨烯的______________性。(3)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体现了勇创一流的民族志气,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它建设过程中使用了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其中橡胶属于_____________(填字母)。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4)我国在氢能汽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采用了第四代以氢为燃料的电池技术。深圳大学/四川大学谢和平团队开创了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与技术,解决了氢气来源重大难题。水电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12.(4分)医学上常用“14C呼气试验”检测人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1)元素符号C对应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2)已知14C原子中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则其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3)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___________(填“高”或“低”)。(4)患者口服14C标记的尿素[14CO(NH2)2]胶囊后,胃中的幽门螺杆菌分泌的尿素酶会将14C标记的尿素水解为氨气(NH3)和14CO2,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双选)。A.1个尿素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D.生成NH3和14CO2的分子个数比为1:113.(4分)金属在科技、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1)《天工开物》中记载:“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先后入罐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由此可知黄铜的强度比纯铜______(填“高”或“低”)。“湿法炼铜”是利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来制取金属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向Cu(NO3)2、AgNO3、A1(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3)分别将Mg和Zn两种金属粉末与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其发生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面推论合理的有______(填字母序号)。A.反应后溶液质量相等B.两种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C.X对应的金属反应速率比Y对应的金属慢D.上述反应是将等量的金属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14.(4分)下表是NaC1、NH4C1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温度/℃2040506080溶解度/gNaCl36.036.637.037.338.4NH4Cl37.245.850.455.265.6KNO331.663.985.5110169(1)4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______g。(2)60℃时,300gNH4Cl溶液中含溶质100g,将该溶液降温至20℃,可析出NH4C1______g。(3)甲是80℃含有110g水的KNO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20gKNO3固体。①丁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②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A.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减小B.乙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9:100C.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40℃至50℃之间D.甲溶液的质量等于161.6g15.(5分)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是常见的两种气体,B、C、D、F分别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G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E转化为D时放出热量。图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一”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A的化学式_______,E的俗称_______;(2)B→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与 D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反应;(3)举出一个应用G与F反应原理的例子_______。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3分)16.(6分)结合下图所示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2)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用F装置收集氢气时,气体应该从__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4)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制取和收集氨气的装置应选择上图A~E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这说明氨气具有___________的物理性质。根据氨气的性质可推测,发生液氨泄漏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___________。17.(7分)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课堂上某老师带领同学们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探究活动,下面是甲组和乙组同学的探究活动:活动一:甲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发现有气泡产生,于是停止滴加稀盐酸,经询问老师得知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活动二:乙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了,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溶质有哪些物质呢?【作出猜想】猜想一:溶质只有CaCl2猜想二:溶质有CaCl2和Ca(OH)2猜想三:溶质有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pH>8的溶液会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设计方案】 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酚酞不变色猜想一正确酚酞变_____色猜想二正确方案二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正确【方案评价】小组同学通过讨论后认为:方案二可行,但方案一存在缺陷,酚酞不变色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方案改进】某同学提出将方案一中的酚酞换成_____________(填写一种试剂即可),同样可以得出猜想二正确。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5分)18.实验室有一包氧化铁与木炭粉组成的混合物样品,为测定其中氧化铁的含量,进行如下操作:请分析并计算:(1)20g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___g。(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通用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A3,共6页。
这是一份化学(重庆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A3,共4页。
这是一份化学(云南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A3,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