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含答案)
-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江西专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辽宁沈阳专版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陕西专版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四川成都专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天津专版 试卷 0 次下载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山东济南专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山东济南专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山东济南专版本试题共9页,分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50分,非选择题部分5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写在试题的规定位置。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本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1-35.5 K-39 Fe-56 Cu-64 Zn-65 Ag-1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汽油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伴随着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最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产生黄色火焰B.放出大量的热C.汽油逐渐减少D.将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2.“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有关“食”说法或做法中,错误的是( )A.用含黄曲霉素的霉变花生压榨食用油 B.为降低天然水的硬度,可以将其煮沸C.和面时加入适量小苏打使面包松软可口 D.加碘盐中的“碘”指碘元素3.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提倡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公交车等“低碳”出行方式B.向污染的水域中加入大量的净水剂和消毒剂以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C.回收利用废金属,减少资源的浪费,避免有毒金属对环境的污染D.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空气中的含量4.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图是氧元素、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B.的结构示意图为⑥C.氧元素和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①②两种元素可形成化学式为的化合物6.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电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水氢气+氧气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铝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制品不易腐蚀B.熔喷布是口罩的核心材料,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其中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玻璃钢,因其质脆而不能作车船体材料D.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8.将某浓度溶液和没有擦去氧化膜的镁条混合,观察到如下现象:镁条表面析出较多的紫红色固体,产生大量无色无味气体,过程中产生蓝色沉淀,同时测得反应体系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氧化膜能与该溶液体系反应B.镁条表面析出紫红色固体为金属铜C.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不可能是氢气D.产生蓝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铜固体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能加快分解的速率,则也一定能加快其他物质分解的速率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所以燃烧能生成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10.“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毅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发生爆炸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1.下列图示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〇”“ ●”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关于下列图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完毕“●”有剩余B.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各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如果“〇”为氢原子,“●”为氧原子,则参加反应的“〇”和“●”质量比为1:812.通过设计实验来鉴别物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四组物质的水溶液仅靠组内物质不可能鉴别出的一组是( )A. B.C. D.1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和固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的物质可能是( )选项滴管内物质烧瓶内物质A硫酸溶液铁粉B硝酸银溶液HCl气体C氢氧化钠溶液气体D碳酸钠溶液稀硫酸A.A B.B C.C D.D14.取6.5gZn放入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滤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B.若滤液为无色,滤液中一定有,可能有C.若滤液为无色,原溶液中的质量可能为34gD.若滤渣质量为20g,滤液中一定有,一定没有15.现有和的混合溶液400.0g,向其中加入铁粉,搅拌使之充分反应,已知铁粉先与溶液发生反应,反应为:,如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烧杯中剩余固体质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溶液中有2种溶质B.m=6.4C.取c点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D.原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0.0%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16.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能源、环境关系密切。(1)选择下列物质的标号填空。A.金刚石B.氦气C.浓硫酸D.铜①可用作干燥剂的是________。②可用干制电线的是________。③可用于载玻璃的是________。④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________。(2)①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天然气,它们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现“纯净物”);②煤燃烧时排放的等污染物会形成酸雨。为减缓酸雨的形成,下列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填标号)。A.禁止使用煤B.用天然气替代煤C.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③北京冬奥会使用清洁能源作为火炬燃料,该消洁能源是________。(填标号)A.潮汐能B.地热能C.核能D.氢气17.二甲基亚砜(DMSO)工业废渣含及少量有毒的,以该废渣为原料制备农用,既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又保护了环境。工艺流程如下:(1)农用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有_________。(2)步骤1的作用是除去,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3)结合溶解度曲线分折,步骤3“加热蒸发”时可控制只析出NaCl固体,原因是_________。(4)步骤4的操作是_________、过滤。(5)KCl用的估算依据是_________(填标号)。A.KCl与的粒子个数比为1:1B.KCl与的质量比为1:1 C.KCl与在浴液中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1(6)该工艺所得农用混有一定量NaCl。取25g样品加足量水溶解,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生成沉淀的质为14.35g,则样品中杂质NaCl的质量是_______g,样品含_________%(质量分数)。18.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2)实验室可用装置A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要想获得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_。(3)G装置也可用于制取氧气,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则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______,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口进入。(4)实验室可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如图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体积,广口瓶上方残留的空气______(填“会”或“不会”)对体积的测量造成影响。19.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下图是包含A、B、 C、D和盐酸5种物质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①单质A不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A.Mg B.Fe C.Ag D.Zn②若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B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③若C为碳酸钠,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反应物有__________种。(2)某同学用天平称量一定量的含氯化镁、硫酸钠和氯化钙的粗盐,并设计了如下过程进行除杂提纯,试验后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固体(此题中微溶物视为可溶物)。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这位同学所加的试剂:A________(填化学式)。②白色固体Ⅱ的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白色固体Ⅲ的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③加入适量B溶液的作用是除去_______。20.某研究学习小组为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1)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2)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被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3)小组同学将80g氧化铜和8.4g的炭粉在隔绝空气的容器中持续加强热,通过传感器测得容器内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①时的质量≤______。②分析密闭容器中的质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③时容器内气体的碳、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产生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等现象有助于理解变化的过程,但是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A、B错误;汽油逐渐减少不能说明生成了新物质,可能是汽油挥发造成的,C错误;将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有新物质生成,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D正确。2.答案:A解析:A:霉变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毒,不能用霉变花生压榨食用油。A错。B: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煮沸。B正确。C:小苏打在加热时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面时加入适量小苏打加热制作过程中小苏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包疏松多孔松软可口。C正确。D:加碘盐中加的是碘酸钾,碘酸钾中含有碘元素,所以加碘盐中的“碘”指碘元素。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A。3.答案:B解析:A.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公交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B. 净水剂和消毒剂不能除去水中的氮、磷元素,不能防止“赤潮”、“水华”现象发生,且过多使用净水剂和消毒剂会引起水体的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C. 回收利用废金属,减少资源的浪费,避免镉、汞等有毒金属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D. 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降低空气中的含量,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4.答案:B5.答案:C解析:A.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该选项说法正确;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从而形成最外层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的结构示意图是⑥,该选项说法正确;C.氧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①②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学式为的化合物,这是因为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书写出氧化钠的化学式,该选项说法正确。6.答案:C解析:通过图示可以观察出,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A正确。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在此循环中转变为、,是光分解催化剂的作用,故C错误。现在氢能源作为人类理想中的能源,大量使用还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以及氢气的运输和储存问题,故D正确。7.答案:C解析:玻璃钢与玻璃不同,玻璃钢的拉伸强度可超过碳素钢,耐腐蚀性强,可作车船体材料,故选C。8.答案:C解析:A.氯化铜属于强酸弱碱盐,氯化铜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根据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可知氧化膜能与该溶液体系反应,故A正确;B.镁可以置换出氯化铜溶液中的铜,所以镁条表面析出紫红色固体为金属铜,故B正确;C.氯化铜是强酸弱碱盐,氯化铜水解使水溶液呈酸性,镁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故C错误;D.氯化铜水解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氢,随着氢气的不断析出,促进氯化铜的水解,当氢氧化铜达到一定量后会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故D正确。
故选C。9.答案:C10.答案:C解析:A.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所以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故正确;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正确;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要采取灭火措施,不能让其自生自灭,不然会引起更大损失,故错误;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都含有易燃的微粒,所以应该严禁烟火,否则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故正确。11.答案:AC解析:A.反应完毕后无粒子剩余,说法错误;B.化学反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说法正确;C.参加反应的物质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所以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为::=1:2:2,说法错误;D. 如果“〇”为氢原子,“●”为氧原子,则参加反应的“〇”和“●”质量比即参与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2):(2×16)=1:8,说法正确。故选AC。12.答案:AC解析:A、分别让四种物质两两相互反应,其中一种物质在与其他两种物质反应时都能生成白色沉淀,则该物质是硝酸银,与硝酸银混合无现象的是硝酸钾,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分别是氯化钠和盐酸,但无法区分鉴别这两种物质,故此选项符合题意;B、观察颜色,其中溶液呈黄色的是氯化铁,让氯化铁分别与另外三种物质混合,其中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钡,另外两种无明显现象的物质是硫酸钠和硝酸,然后再向红褐色沉淀中分别加入硫酸钠和硝酸,其中能使红褐色沉淀溶解的是硝酸,不能使红褐色沉淀溶解的就是硫酸钠,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分别让四种物质两两相互反应,其中一种物质在与其他两种物质反应时都能生成白色沉淀,则该物质是硝酸钡,与硝酸钡混合无现象的是氯化钠,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钠和碳酸钠,但无法区分鉴别这这两种物质,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观察颜色,溶液呈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让硫酸铜溶液分别与另外三种物质混合,其中能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钾,则另外两种无明显现象的物质是硝酸钠和盐酸,然后将这两种物质分别加入到蓝色沉淀中,其中能使蓝色沉淀溶解的是盐酸,不能使沉淀溶解的是硝酸钠,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C。13.答案:BC14.答案:AD15.答案:AD解析:A、a~b段溶液中有硫酸铜、硫酸亚铁2种溶质,故A正确;
B、生成铜的质量是6.4g,但是剩余固体的质量不是6.4g,故B错误;
C、取c点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中还有不能溶解的铜,故C错误;
D、原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故D正确.16.答案:(1)①C②D③A④B(2)①石油;混合物②BC③D解析:(1)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②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电线;③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裁玻璃;④液态氦气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2)①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②A、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所以禁止使用煤是不现实的,故错误;B、用天然气替代煤可以减少等的排放,可减缓酸雨的形成,故正确;C、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等的排放,可减缓酸雨的形成,故正确;③作为火炬燃料必须要具有便于携带,安全等特点,所用清洁能源为氢气。17.答案:(1)K、N(2)+3(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4)降温结晶(5)A(6)5.85;76.6解析:(6)与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每58.5份质量的氯化钠参与反应生成143.5份质量的氯化银沉淀,根据该比例可计算生成14.35 g氯化银沉淀时,消耗氯化钠的质量为5. 85 g, 则样品中硝酸钾的质量为25 g-5.85 g=19.15 g, 质量分数为。18.答案:(1)铁架台;(2);C(或F);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或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3)提起粗铜丝,使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液体脱离接触;b(4);不会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2)装置A是固体受热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没有放棉花,选择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Error! Digit expecte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还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C或F;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或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3)G装置也可用于制取氧气,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提起粗铜丝,使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液体脱离接触,反应停止;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将F装置内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短管,即b管进入。(4)由图可知,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残留的空气被排出,测量完成后,剩余的二氧化碳占据原空气的体积,不会对体积的测量造成影响。19.答案:(1)①C②③(2)①②;③过量的NaOH和20.答案:(1)80% (2)解:设需要碳的质量至少为 x得出解得 x=6 g答:需要碳的质量至少 6 g。 (3). 22g ; (或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量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或其他合理即可) ③. 21:4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云南专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如表所示为氨气的相关信息,国际互联网上报道,下列说法正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天津专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 40,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江西专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表示可循环利用的图标是,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3%的氯化钠溶液,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