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含答案)
-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福建专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海南专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湖南长沙专版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江西专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辽宁沈阳专版 试卷 1 次下载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河北专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河北专版,共13页。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河北专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Fe 56 Ag 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人体内必需元素含量的多少会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缺乏下列哪种元素可能会引起佝偻病( )
A.碘(I) B.锌(Zn) C.钙(Ca) D.铁(Fe)
2.空气炸锅是厨房日常小电器,其工作原理是将锅内空气加热后循环吹向食物,使食物变熟。在空气炸锅内循环的气体,含量最高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3.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B.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C.食盐水比蒸馏水的凝固点低——水分子的结构改变了
D.金刚石、石墨与的化学性质相似——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4.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提升化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下列与水有关的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5.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可以催熟水果和蔬菜。下列与乙烯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烯由2个元素组成 B.乙烯分子中有6个原子
C.一个乙烯分子的质量是28g D.乙烯中C、H的质量比为
6.工业上使用一种国产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四种氧化物
B.该反应中只有C、H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中的个数比为2:1
D.该反应可以实现CO的100%转化
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 |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
B | 鉴别棉纤维、涤纶、羊毛线 | 取样点燃,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
C | 验证铜、银、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将铜丝分别放入溶液和溶液中,观察现象 |
D | 鉴别NaOH固体和固体 |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底部 |
A.A B.B C.C D.D
8.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一定量浓硫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
B.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
9.中国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率先按下“减碳”加速键,在低碳转型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减碳”的重要意义是( )
A.预防酸雨形成 B.解决白色污染 C.防止水体污染 D.减缓温室效应
10.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返回舱返回地球分为几个阶段,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未进入大气层在太空自由滑行 B.进入大气层舱体表面灼烧
C.距地面较近时打开降落伞滑行 D.着陆后打开机械舱门
11.下列事实与“热胀冷缩”的微观本质相同的是( )
A.远处闻到花香 B.氧气降温后变成液氧
C.铜受热质量增加 D.酒精挥发
1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家庭消毒时消毒液的浓度越大越好
B.在加油站加油时接打电话
C.安装螺丝时用垫圈可增大摩擦力
D.手机充完电后及时从插座上拔下充电器
13.归类是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归类不正确的是( )
A.有机玻璃、涤纶、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B.茶壶、船闸、水位计都是连通器原理的应用
C.空气、冰水混合物、自来水都是混合物
D.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都是电磁铁的应用
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结论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实验闭合开关小磁针的N极向右偏转
B.乙图中实验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C.丙图中实验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丁图中实验可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
二、填空及简答题(每空1分,共17分)
15.如图所示,向试管内加入适量的某固体化合物,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形管内液面发生变化。
(1)加入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
(2)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
(3)U形管内液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左升右降”或“左降右升”)。
16.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生活中常用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2)生产医用防护服所用的材料聚丙烯、聚酯纤维属于_________(选填“金属材料”“天然材料”或“合成材料”)。
(3)喝汽水后会打隔,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_有关。
(4)小华家的农作物出现了倒伏现象,需要施用的化肥是_________肥。
(5)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他的墨宝保存至今,极其珍贵。他的墨宝保存至今而不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
17.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乙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不改变装置,只需将碳酸钠替换为另一物质_______(写化学式),实验就能成功。
(3)欲用丙中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则干燥管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a口与集气瓶_________(选填“b”或“c”)端连接。
18.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E、F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F是红色固体,A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和E之间的转化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物质循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是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4)反应③是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7分)
19.将包有过氧化钠(化学式为)粉末的脱脂棉置于蒸发皿中,用细长导管向脱脂棉上吹气,稍后脱脂棉燃烧了起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起来?
【作出猜想】①呼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
②反应放出热量,且温度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呼吸口向试管中不断吹气,观察到过氧化钠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_______(写实验操作及现象),说明试管内生成了氧气;同时还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反应还放出了热量。
【实验结论】呼出的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脱脂棉燃烧的条件。
探究二:反应后试管内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过氧化钠能与反应生成NaOH和,能与反应生成和。
②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作出猜想】
猜想1:固体成分是;
猜想2:固体成分是NaOH;
猜想3:固体成分是和NaOH。
【实验验证】小红取少量试管内的白色固体于另一干净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固体全部溶解,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据此得出结论猜想2正确。小组同学认为该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试管内的白色固体溶于水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 | ______ | 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钠 |
②取适量步骤①后所得的上层清液,加入2滴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________ |
【实验结论】猜想3正确。
【拓展延伸】(1)过氧化钠可在潜水艇中用作供氧剂,是因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灭火。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细沙 C.水基型灭火器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5分)
20.农业上常用15%~20%的氯化钠溶液选种。为了判断某氯化钠溶液能否用来选种,某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65g该氯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称量生成沉淀的质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回答: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加入硝酸银溶液质量/g | 40 | 40 | 40 |
生成沉淀质量/g | 11.5 | 23.0 | 28.7 |
(1)共生成沉淀_______g。
(2)该氯化钠溶液能否用来选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人体缺碘或碘过量均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缺铁会引起贫血。
2.答案:A
解析: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氮气,A正确。
3.答案:B
解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食盐水比蒸馏水的凝固点低是因为水中溶解了氯化钠;金刚石、石墨与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4.答案:B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图示实验中没有电源;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防稀释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导致液滴飞溅;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用水吸收效果不好,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效果较好,应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B能达到实验目的。
5.答案:D
解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乙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一个乙烯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一个乙烯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D正确。
6.答案:B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水和一氧化碳在低温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一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均属于氧化物,故说法错误;
B、该反应中只有C、H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C的化合价由+2价变成+4价,H的化合价由+1价变成0价,O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水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说法错误;
D、该反应不可以实现CO的100%转化,故说法错误;
7.答案:A
解析:与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NaCl,不符合除杂原则,A不能达到目的。棉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时有烧纸的气味,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灼烧时有刺激性气味,B可以鉴别。将铜丝放入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金属活动性:Cu>Ag;将铜丝放入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金属活动性:Fe>Cu。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Cu>Ag,C可以验证。分别取少量NaOH固体和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底部,温度升高的是NaOH,温度降低的是,D可以鉴别。
8.答案:D
解析:A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液质量增加而溶质质量不变。B项,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非质量比。C项,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从碱性变为酸性,pH应从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D项,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发生反应:,烧杯中开始析出的固体为铜(相对原子质量为64),反应结束后增加的固体为铁(相对原子质量为56)。
9.答案:D
解析:“减碳”指的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D正确。
10.答案:B
解析:未进入大气层在太空自由滑行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进入大气层舱体表面灼烧,涉及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距地面较近时打开降落伞滑行只是物体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着陆后打开机械舱门,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热胀冷缩的微观本质。热胀冷缩是分子间隔变大或缩小,远处闻到花香、酒精挥发都是由于分子的不断运动,AD错误;氧气降温后变成液氧是分子间隔变小,B正确;铜受热质量增加发生了化学变化,C错误。
12.答案:D
解析:家庭消毒时消毒液的浓度不是越大越好,如酒精溶液浓度为75%时杀菌效果最好;加油站附近空气中可燃性气体含量高,不能接打电话,以免发生火灾;安装螺丝时使用垫圈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从而避免损坏接触面的;手机充电完毕后,及时拔下插座上的充电器,能节约用电且保证安全。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及电磁铁、连通器的应用。冰水混合物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C符合题意。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现象的分析。题图甲中,闭合开关,线圈上电流从上到下,由安培定则知螺线管的右端是N极,左端是S极,因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小磁针的N极向右偏转,A正确;题图乙中实验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的种类都不同,不能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B错误;题图丙中塑料瓶变瘪,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解,C错误;题图丁中两试管内铁钉都不会生锈,不能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D错误。
15.答案:(1)氢氧化钠(或氧化钙)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或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而析出
(3)左降右升
解析:(2)氢氧化钠溶于水(或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广口瓶内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有氢氧化钙固体析出而变浑浊。
(3)广口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使得U形管内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
16.答案:(1)肥皂水 (2)合成材料 (3)温度 (4)钾
(5)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解析:(1)通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
(3)喝汽水后会打嗝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一定条件下,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4)钾肥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17.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不能;MgO(或NaOH等,合理即可)
(3)碱石灰(合理即可);c
解析:(1)实验甲: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验证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验证了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2)实验乙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体且反应在敞口装置中进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碳酸钠替换为与稀盐酸反应但不产生气体的物质即可,如碱、金属氧化物等。
(3)干燥管中盛装的干燥氧气的固体干燥剂可以是NaOH或CaO或二者的混合物等。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氧气应从长管进入,空气从短管排出。
18.答案:(1)
(2)(或)
(3)除铁锈(合理即可)
(4)放热
解析: A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A是氢氧化钙;G和E之间的转化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物质循环,则G与E分别是二氧化碳与氧气中的一种,G可与氢氧化钙反应,可确定G是二氧化碳,E是氧气;A、C可相互转化,C、E可相互转化,则C是水;E可转化为F,F是红色固体且A、B、E、F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则F是氧化铁;D、F可相互转化,则D是铁;结合各转化关系知B是酸。
19.答案:探究一:【进行实验】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探究二:【实验验证】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产生白色沉淀;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拓展延伸】(1)
(2)AC
解析:探究一:【进行实验】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反应放热,吸滤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故还可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探究二:【实验验证】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不能得出猜想2正确的结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能将碳酸钠全部除去,取适量步骤①后所得的上层清液,加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白色固体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拓展延伸】(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过氧化钠能分别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使火势更大,故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20.答案:(1)28.7
(2)解:设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8%介于15%与20%之间,可以用来选种。
答:该氯化钠溶液可以用来选种。
解析:(1)第一次加入40g硝酸银溶液后生成11.5g沉淀,第二次加入40g硝酸银溶液后仍生成11.5g沉淀,第三次加入40g硝酸银溶液后生成5.7g沉淀,说明第三次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中的氯化钠已完全反应,共生成沉淀28.7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重庆专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云南专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如表所示为氨气的相关信息,国际互联网上报道,下列说法正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天津专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 40,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