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各地区2023年高考化学模拟题汇编
山东省2023年高考化学模拟题汇编-25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2023年高考化学模拟题汇编-25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2023年高考化学模拟题汇编-25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一、单选题
1.(2023·山东·潍坊一中校联考模拟预测)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X、Y、Z、Q、R,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Y的价层电子中的未成对电子有3个,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Q与Z同族,R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内层全充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Y>Q
B.非金属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Z>Q>Y>X
C.X和Y形成的化合物中均为极性键
D.R为金属元素,属于s区
2.(2023·山东潍坊·统考模拟预测)某种天然沸石的化学式为,其中元素X、Y、Z、R、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占据四个不同周期。Y在地壳中含量最高,在该化合物中R显示其最高价态,基态W原子的核外电子恰好填满10个原子轨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B.第一电离能:
C.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 D.氯化物熔点:
3.(2023·山东·统考一模)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与C、H形成结构如图的离子液体。已知阳离子中的环状结构与苯类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Z>X>Y B.第一电离能:Y>X>Z
C.阳离子中存在π大π键 D.X2Y2电子式:
4.(2023·山东潍坊·统考模拟预测)根据下列实验目的、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验证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平衡
向含有酚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红色变浅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
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向盛有小苏打固体的大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非金属性:
C
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中是否有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
有生成
D
比较和的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0.01 溶液,滤出沉淀后,向滤液中加入1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A.A B.B C.C D.D
5.(2023·山东·济宁一中校联考模拟预测)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甲装置在铁上镀铜 B.用图乙检验浓硫酸的吸水性
C.用图丙装置验证非金属性:Cl>Br>I D.用图丁装置制备NaHCO3
6.(2023·山东济南·山东省实验中学校考一模)下列操作和现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检验醇羟基
将炽热黑色铜丝迅速伸入盛有待测试剂的试管中
铜丝变为亮红色
B
制备晶体
将溶液滴加到浓氨水中,再加热至溶液出现晶膜,降温结晶、过滤
溶液变为深蓝色,降温析出绛蓝色晶体
C
证明还原性:
向、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振荡、静置、分 层;再向上层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氯水
实验1:下层溶液呈紫红色;实验2:上层溶液变为血红色
D
比较次氯酸和醋酸的酸性强弱
室温下,用pH计测定同浓度的溶液和溶液pH
:
A.A B.B C.C D.D
7.(2023·山东济南·山东省实验中学校考一模)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做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我国科学家合成一种点击化学试剂,X分别与Y、Z、M形成原子个数为3、6、4的分子,衰变方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简单离子半径一定是周期表中最小的
B.和组成上属于同一种物质
C.同一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小于Z的有5种元素
D.Y、M形成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
8.(2023·山东枣庄·统考二模)X、Y、Z、W均属于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W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基态Z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5倍,同周期中W电负性最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S,B正确;
C.已知该阳离子中的环状结构与苯环类似,该阳离子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为5,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为6,该阳离子存在π大π键,C正确;
D.N2F2的电子式为,D错误;
故答案选D。
4.D
【详解】A.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向含有酚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有白色沉淀生成,碳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红色变浅,碳酸根离子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故A正确;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向盛有小苏打固体的大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变浑浊,说明酸性:硫酸大于碳酸大于硅酸,非金属性:,故B正确;
C.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中是否有,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故C正确;
D.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0.01 溶液,滤出沉淀后,滤液中含有氯化钾和亚硫酸钾,向滤液中加入1 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故D错误;
故选D。
5.B
【详解】A.在铁上镀铜时,应是铜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而铁作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A错误;
B.蓝色胆矾晶体一旦接触到浓硫酸,会逐渐失去结晶水变为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B正确;
C.装置中Cl2依次通过NaBr溶液、KI溶液并依次与之发生置换反应,两个小锦球分别变黄色,蓝色,只能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既强于溴,也强于碘,但无法比较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C错误;
D.通NH3的导管不应该插入溶液下,因NH3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大,会发生倒吸现象,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把黑色的CuO也能溶解与稀硫酸溶液中,则将炽热黑色铜丝迅速伸入盛有待测试剂的试管中,铜丝变为亮红色,该待测试剂不一定是醇溶液,也可能是稀硫酸,故A错误;
B.制备晶体的方法是:向盛有CuSO4水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浓氨水至过量,边滴加边振荡,再加热至溶液出现晶膜,降温结晶、过滤,故B错误;
C.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说明Cl2将KI氧化为I2;层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Cl2将FeCl2氧化为FeCl3,能够证明还原性:、,但不能证明,故C错误;
D.用pH计测定同浓度的溶液和溶液pH,:,说明ClO-的水解程度大于CH3COO-,则证明酸性:HClO< CH3COOH,故D正确;
故选D。
7.A
【分析】X分别与Y、Z、M形成原子个数为3、6、4的分子,X为H元素;M的质量数为16,M为O元素、Y为S元素、Z为N元素。根据衰变方程,Q的质子数为9,Q是F元素。
【详解】A.H-的半径大于Li+,故A错误;
B.和都是氧气分子,故B正确;
C.同一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小于N的有Li、Be、B、C、O,共5种元素,故C正确;
D.S的非金属性小于O,还原性,故D正确;
选A。
8.C
【分析】X、Y、Z、W都属于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则X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X为O;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则Y为S;Y、Z、W处于同一周期,同周期中W电负性最大,则W为Cl;基态Z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5倍,Z的最高能级为3p,Z为P,综上所述,X、Y、Z、W分别为O、S、P、Cl。
【详解】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XH2S,B正确;
C.2F2+2H2O=4HF+O2,常温下F2单质可以置换出O2单质,C错误;
D.O3分子看成一个O原子是中心原子,其他2个O原子为配原子,可以看成三原子分子。
O3的价电子对数=2+(6-2×2)÷2=3. 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是V型,D正确;
故选A。
10.B
【分析】基态N原子核外电子有5种空间运动状态,并有1个单电子,推测N元素为F元素,结合物质的结构图可知M只能形成一个共价键且原子半径比F小推测为H,Z形成2个共价键且半径比F大推测为O元素,Y形成3个共价键且半径比F大推测为N元素,X形成4个共价键且半径比F大推测为C元素,T与F形成,推测为B元素。
【详解】A.元素Y是氮元素,与氮元素同周期且比氮元素第一电离能大的元素有氟、氖两种元素,故A错误;
B.该化合物中有阴、阳离子,存在离子键,阳离子内部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相连,阴离子内部存在配位键,故B正确;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可以通过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来比较,氟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但是氟元素没有含氧酸,氧元素没有最高正价,所以氮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最强,故C错误;
D.M与X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有很多,例如苯的沸点比M与Y形成的NH3的沸点要高,故D错误;
故选B。
11.D
【分析】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为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X为氢;Y、Z位于同一主族,且原子序数之和为24,则Y为氧、Z为硫;基态W原子的价电子数为11,W为铜;故该化合物为CuSO4∙5H2O;
【详解】A.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大,N的2p轨道为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大于Y的元素有氮、氟、氖3种,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O只有负价没有正价,故Z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是同主族中最强的,B正确;
C.CuSO4∙5H2O完全失去结晶水时保留质量,结合图像可知,晶体分三个阶段失去结晶水,故有三种不同结合力的H2O,C正确;
D.由C分析可知,220℃时,晶体没有完全失去结晶水,故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不是CuSO4,D错误;
故选D。
12.B
【详解】A.“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能使pH试纸褪色,所以不能用pH试纸测定“84”消毒液的pH值,应该用pH计,故A错误;
B.由操作和现象可知,发生沉淀转化,则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Fe(OH)3沉淀,故B正确;
C.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相当于含有硝酸,硝酸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所以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故C错误;
D.盐酸为无氧酸,由碳酸、盐酸的酸性强弱不能比较Cl、C的非金属性强弱,故D错误;
故选:B。
13.C
【详解】A.组成元素中O、Al、Si、Pb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但Fe位于d区,A错误;
B.已知Si(s)和SiO2(s)均为原子晶体,且键长为:Si-Si键>Si-O键,通常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即键能:Si-O键>Si-Si键,键能越大,熔化需要的能量越高,其熔点越高,即二氧化硅的熔点高于晶体硅的熔点,B错误;
C.已知Al是13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3s23p1,故基态铝原子核外电子占据7各原子轨道,即有7种不同的空间运动状态,C正确;
D.由原子手恒可知,Fe3Ox中x=4,设Fe3Ox中Fe(II)为a个,则有2a+3(3-a)=8,即得a=1,即设Fe3Ox中Fe(II)与Fe(III)的个数比为1:2,D错误;
故答案为:C。
14.D
【分析】W、X、Y、Z均为周期表中前两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基态电子排布中无单电子,则X为Be,则W为H,四种元素可以组成型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皆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均为正四面体形,因此阳离子一定是铵根离子,则阴离子带2个负电荷,第二周期元素中能满足的应该是F和Be形成的阴离子BeF,所以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4)2BeF4,W、X、Y、Z为H、Be、N、F。
【详解】A.铵根离子和BeF均可形成配位键,A正确;
B.同一周期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往右逐渐增大,则第一电离能:XY,A错误;
B.BF3中B不是8电子结构,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氧所在的同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中,氟单质的氧化性最强,C错误;
D.化合物R中Y、W形成4个共价键为sp3杂化,氧形成2个共价键还有2对孤电子对,也为sp3杂化,原子的杂化类型相同,D正确;
故选D。
17.C
【详解】A.由题给反应可推出x=118,y=294,故的中子数为294 -118=176,质子数为118,A正确;
B.与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为同种元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B正确;
C.Og的质子数为118,位于第七周期0族,最外层有8个电子,为性质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C错误;
D.锕系元素质子数为89~103,锎原子的质子数为98,属于锕系元素,也为过渡元素,D正确;
故选C。
18.B
【分析】前四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分属不同周期,则W为氢;X的最高能级的电子数比电子层数多1,为氮;Y的最高价含氧酸为具有吸水性的弱酸,Y为硅;Z与W中均存在单电子,且两者单电子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均相同,Z为钾或铜;
【详解】A.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元素的电负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电负性减弱;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为X,A错误;
B.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大,N的2p轨道为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变弱;Z为钾或铜,若为铜则不成立,C错误;
D.W与X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2H4中也含有N-N非极性键,D错误;
故选B。
19.C
【分析】X、Z、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减且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数相同,即占有的原子轨道数相同,X、Z、W分别为F、O、N,占据5个原子轨道,Y的原子序数是Z的两倍,Y为S。
【详解】A.因为O原子的电负性大于S原子,所以极性,A错误;
B.电负性:,但是N原子的p层为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O,B错误;
C.第二周期元素中,F的非金属性最大,所以在第二周期中,F的氢化物最稳定,C正确;
D.Y为S,基态原子电子排布为:,未成对电子为2,在第三周期中,比它未成对电子数少的有:、、3种,D错误;
故选C。
20.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X为第二周期元素,因为题中五种元素均在同一周期,所以M为Li元素,根据结构图可知X为C,Y为O,因为Y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是W的两倍,所以W为B,Z为F。
【详解】A.W为B,最外层仅有3个电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有一个为配位键,A正确;
B.X的简单氢化物为CH4,Y的简单氢化物为H2O,简单氢化物沸点: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疆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18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2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2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