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二节纯净的目标微生物可通过分离和纯化获得作业3含答案
展开【基础】第二节纯净的目标微生物可通过分离和纯化获得-2练习
一.单项选择
1.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影响其风味和品质的因素有( )
①盐的用量 ②酒的种类和用量 ③发酵温度 ④发酵时间 ⑤香辛料的用量.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2.下列有关果酒果醋的制作和腐乳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根霉
B.含水量为50%左右的豆腐适于制作腐乳
C.豆腐块装瓶时,应逐层等量加盐
D.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嗅气味的办法来检验
3.下图表示工业上利用苹果制备果酒.果醋的流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所需的最适温度不相同
B. 过程②需要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
C. 若过程①人工接种酵母菌可以缩短苹果酒的酿制时间
D. 整个发酵过程都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
4.在腐乳制作过程中,经检测发现一个毛霉细胞中的RNA比一个青霉细胞中的RNA多,最有可能是( )
A.DNA的含量毛霉比青霉多
B.DNA的含量青霉比毛霉多
C.合成的蛋白质毛霉比青霉多
D.合成的蛋白质青霉比毛霉多
5.图装置能用于相关实验,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种装置都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
B.利用装置甲制作腐乳时,应随着豆腐块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
C.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制作果醋时应适当降温
D.装置乙的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6.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只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②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④决定腐乳特殊口味的是卤汤⑤加盐可以析出豆腐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⑥卤汤中酒的含最应控制在30%左右,酒析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7.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为提高果酒品质,可加入人工培养的青霉菌
B.腐乳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
C.乳酸菌是好氧细菌,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D.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
8.下列关于造成相关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制作腐乳的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易造成豆腐腐败变质
B.制作果酒时,先除去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可能造成葡萄霉烂
C.制作果醋时,通氧不足或温度过低,造成发酵失败
D.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污渍时,浸泡时间不足,造成洗涤效果差
9.对制作腐乳实验操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前期发酵,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
B.豆腐块分层摆放,逐层加盐,层数加高盐量不变
C.卤汤中的酒应控制在12%左右
D.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冲洗后需用沸水消毒
10.下列与果酒和果醋制作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醋酸菌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发酵装置需保持通气状态
B.在果酒中加人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发酵温度应控制在18~25℃
C.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需用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
D.在变酸的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11.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 ℃,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12.关于“果酒.果醋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可用来制作果酒
B.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度,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C.醋酸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
D.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13.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果胶酶用量的实验中,果汁量与果胶酶的用量始终成正比
B.在提取β-胡萝卜素时,可选用乙醇或石油醚作为萃取剂
C.果胶酶是由植物.霉菌.细菌等产生的能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
D.为提高β-胡萝卜素的萃取速度,应采用明火加热
14.将接种有醋酸菌的葡萄汁100ml(4份)和接种有酵母菌的葡萄汁100ml(4份)分别装在100ml.200ml.300ml.400ml的烧瓶中,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24小时后产生的醋酸和酒精最多的分别是( )
A.100ml 100ml B.400ml 400ml
C.100ml 400ml D.400ml 100ml
15.图表示的是温度和果胶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曲线,对曲线说话错误的是( )
A.在b点之前,果胶酶的活性和温度呈正相关;之后,呈负相关
B.当温度到达b点时,果胶酶的活性最高,酶的催化作用最大
C.a点时,果胶酶的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果胶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D.c点时,果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果胶酶的活性也可以升高
16.在制果酒,果醋,泡菜,腐乳时,所用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分别是
A.兼性厌氧型.需氧型.厌氧型.需氧型
B.厌氧型.厌氧型.厌氧型.需氧型
C.兼性厌氧型.需氧型.需氧型.厌氧型
D.厌氧型.兼性厌氧型.需氧型.厌氧型
17.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理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18.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菌种不易被杂菌污染
B.果醋发酵的温度条件高于果酒发酵
C.自然状态下,实验小组进行果酒果醋发酵最好选在9或10月份
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中,发酵阶段都需提供充足的氧气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①盐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分,避免后期制作时过早酥烂,又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盐的多少会影响腐乳的风味,故①正确;
②酒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同时使得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酒的种类和用量影响腐乳的风味,故②正确;
③发酵温度一般是15-18℃,最适宜毛霉生长,故③正确;
④发酵时间决定了腐乳是否成熟,也能影响腐乳的风味,故④正确;
⑤香辛料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也能调制腐乳的风味,故⑤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A.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错误;
B.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制作腐乳,B错误;
C.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块装瓶时,要分层摆放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加盐量也增加,在瓶口表面铺盐厚些,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C错误;
D.可以用嗅气味的办法来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D正确
3.【答案】D
【解析】①是果酒发酵.②是果醋发酵。①所用的生物是酵母菌,其生长的温度是18-25℃,②所用的生物是醋酸菌,其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0-35℃,A项不符合题意;②果醋发酵需要醋酸菌,醋酸菌是需氧型生物,故果醋发酵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B项不符合题意;果酒发酵若人工接种酵母菌,菌种的纯度高,产生果酒的效率高,故可以缩短苹果酒的酿酒时间,C项不符合题意;发酵前所有的器具和用品都要进行无菌处理,接种酵母菌或醋酸菌后在无菌培养箱中培养,不能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培养,因为会杀死酵母菌和醋酸菌,D项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解:1.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毛霉.青霉等微生物合成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一个毛霉细胞中的RNA比一个青霉细胞中的RNA多,R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因此合成的蛋白质毛霉比青霉多.
故选:C.
5.【答案】C
【解析】两种装置都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利用装置甲制作腐乳时,应随着豆腐块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 ℃,制作果醋时温度应控制在30~35 ℃;装置乙的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6.【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制作腐乳时,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①错误;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所以需要加盐析出豆腐中的水分,②⑤正确;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③正确;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④正确;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12%左右,⑥错误,故选B。
考点:腐乳的制作
7.【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果酒发酵的原理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可加入人工培养的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会抑制酵母菌的繁殖,A错误;腐乳制作主要利用毛霉等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等,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将豆腐中的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腐乳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B正确;制作泡菜是利用乳酸菌的无氧呼吸,C错误;果醋发酵的原理是利用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酒精变为醋酸,D错误。
考点:果酒与果醋的制作.泡菜的制作.腐乳的制作
8.【答案】BCD
【解析】A.制作腐乳的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少,易造成豆腐腐败变质,加料酒的量多,成熟期延长,A错误;
B.制作果酒时,先除去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可能造成杂菌污染而腐烂,B正确;
C.醋酸菌为好氧菌,最适温度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制作果醋时,通氧不足或温度过低,C正确;
D.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水解污渍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洗涤时需要侵泡,D正确.
故选:BCD.
9.【答案】B
【解析】解:A.前期发酵,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此温度不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的生长,而适于毛霉慢慢生长,A正确;
B.豆腐块分层摆放,逐层加盐,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得厚一些,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B错误;
C.卤汤中的酒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C正确;
D.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冲洗后用沸水消毒,装瓶后密封,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D正确.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此果醋发酵过程中发酵装置需保持通气状态,以保证醋酸菌旺盛的生命活动,A正确;在果酒中加人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发酵温度应控制在30~35℃,B错误;为了保证发酵成功,防止杂菌污染,发酵罐要用70%的酒精消毒,发酵过程中要采用无菌操作,C正确;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乙醇变成醋酸,在变酸的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D正确。
考点:果酒和果醋制作
11.【答案】D
【解析】
12.【答案】D
【解析】一般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可用来制作果酒,A正确; 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度,抑制杂菌生长繁殖,B正确;醋酸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C正确;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因此,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然后供氧进行果醋发酵,D错误。
13.【答案】C
【解析】由于底物的量是一定的,所以随着果胶酶增加到一定值,果汁量将不再增加,因此不会始终成正比。萃取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能与水混溶,而乙醇能与水混溶,所以不能作为其萃取剂;萃取剂一般为有机溶剂,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可从植物.霉菌等中提取。
14.【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醋酸菌是需氧型细菌,在有氧气条件下可将葡萄糖分解产生醋酸,瓶内容积越大,含的氧气量越多,越有利于产生醋酸,所以400ml的烧瓶中醋酸的产量最大;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氧气含量越高,越不利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以100ml的烧瓶中酒精产量最大,D正确。
15.【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上升,果胶酶的活性逐渐升高,达到b点时,果胶酶的活性最高,随后,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酶的活性逐渐降低。a点和c点相比,虽然酶的活性都很低,但是a点是低温条件,对酶的分子结构无影响,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果胶酶活性会升高,而c点是高温条件,当温度过高时,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使酶变性失活,当温度再降低时,酶活性也不能恢复。
16.【答案】A
【解析】果酒.果醋.泡菜和腐乳的制作,所选用的菌种依次为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和毛霉,其中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醋酸菌为需氧型微生物,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毛霉是需氧型微生物。综上分析,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17.【答案】C
【解析】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④是果醋制作中乙醇氧化为醋酸的阶段。①过程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都可以进行,A错误;①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B错误;③和④都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C正确;①.②.③是果酒制作的阶段,其适宜的温度为18℃~25℃,④是果醋制作的阶段,其适宜的温度为30℃~35℃。D错误。
18.【答案】D
【解析】解:A.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过程中利用了严格的灭菌措施,可以防止其它杂菌污染,且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A正确;
B.果醋发酵的温度是30℃~35℃,果酒发酵的温度是18℃~25℃,B正确;
C.自然状态下,实验小组进行果酒果醋发酵最好选在9或10月份,C正确;
D.果酒发酵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果醋发酵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腐乳制作主要是毛霉的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