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教案
第6讲《圆》第2课时(教案)2023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展开这是一份第6讲《圆》第2课时(教案)2023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共14页。
第六讲“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圆中的性质并准确计算弧长、扇形面积;
2.会解、证角与线段相关的几何问题;
3.会解与三角形、方程、函数等知识点结合、设计一类的与圆相关的中考试题.
数学思考
通过应用、计算、证明等学习,让学生深刻了解中考圆部分重难知识点考察内容,并能掌握与三角形、方程、函数等知识结合内容.
问题解决
1.培养学生的计算证明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
经历探索圆及其相关结论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利用课件中动画,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场景,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圆心角,圆周角,直线、图形与圆的关系.
教学难点:方程、函数、三角形、四边形等与圆结合.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路径
教学说明
中考佳题
6.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P为AB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O的切线,切点为C.连接AC、BC,作∠AP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①△CPD∽△DPA;②若∠A=30°,则PC=BC;③若∠CPA =30°,则PB=OB;④无论点P在AB延长线上的位置如何变化,∠CDP为定值.
① ② ③ ④
解析:①∠PDA=∠PCD+∠CPD,即:∠PDA≠∠PCD,从而△CPD与△DPA不相似;图①标记∠PDA ∠PCD ∠CPD,在①上打×. 下一步
②连接OC,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PCB=∠A=30°,在Rt△ABC中∠ABC=60°得出OB=BC,∠BPC=30°,解直角三角形可得PC=OC=BC;
图②连接OC,标记题目中出现的角的度数,在②上打√ 下一步
③连接OC,根据切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A=∠PCB=30°,∠ABC=60°,进而求得PB=BC=OB;
图③连接OC,标记题目中出现的角的度数,在③上打√ 下一步
④连接OC,根据题意,可知OC⊥PC,
∠CDP=∠DPA+∠A=∠CPA+∠COP=×90°=45°.
图④连接OC,标记题目中出现的角,在④上打√.
答案:②③④
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了解了切线的性质、互余的应用,勾股定理、相似的计算手段,下面我们应用上节课所学,解决这样的一道题目,大家一起看第6题.
师:在求证三角形相似时,我们的方法是对应边成比例,或对应角相等,也就是我们学习过的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对于①来说显然我们只需验证对应的角度相不相等即可.在这里应用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就可以得出,对应的两个角不相等,从而①错误.
师:继续看看②、③、④,大家利用切线的性质可不可以先判断下②、③正不正确.(学生看2分钟)
生:正确
师:那请哪位同学站起来先说一下第②个的解决过程.
生:讲解第②个解题过程
师:好,谁来第③个呢?
生:讲解第③个解题过程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解法吧?(同意或不同意),(教师总结)相信大家都发现了②③是相反的证明过程,利用切线的性质进行导角,利用特殊的Rt三角形确定三边之间的关系,好,接着看第④个.
师: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确定?
生:应用切线的性质,外角性质、互余的方法.
师:回答的非常好,基本上把应用的知识点都说到了.具体的解决方式我们看下解析.
师:这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知识的简单应用,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例4,我们继续学习圆中的相关知识.
佳题探究
分三页出示
例4.如图,已知直线l与⊙O相离,OA⊥l于点A,OA=5.OA与⊙O相交于点P,AB与⊙O相切于点B,BP的延长线交直线l于点C.
(1)试判断线段AB与A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析:(1)连接OB, 求出∠ACP=∠A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推出即可;
连接OB
答案:(1)AB=AC.理由如下:
连接OB,
∵AB切⊙O于B,OA⊥AC,
∴∠OBA=∠OAC=90°,
∴∠OBP+∠ABP=90°,∠ACP+∠APC=90°, 下一步
∵OP=OB,
∴∠OBP=∠OPB,
∵∠OPB=∠APC,
∴∠ACP=∠ABC,
∴AB=AC.
例4.如图,已知直线l与⊙O相离,OA⊥l于点A,OA=5.OA与⊙O相交于点P,AB与⊙O相切于点B,BP的延长线交直线l于点C.
(2)若PC=2,求⊙O的半径和线段PB的长;
解析:(2)延长AP交⊙O于D,连接BD,证△DPB∽△CPA;
延长AP交⊙O于D,连接BD
答案:(2)延长AP交⊙O于D,连接BD、OB,
设圆半径为r,则由OA=5,OP=OB=r,得PA=5-r,
又∵PC=,
∴
颜色标记△ACP,△ABO,并颜色突出AB,AC 下一步
由(1)AB=AC得,解得:r=3,
∴AB=AC=4,
∵PD是直径,
∴∠PBD=90°=∠PAC,
∵∠DPB=∠CPA,下一步
∴△DPB∽△CPA,△DPB和△CPA涂色标记
∴,即,解得.
例4.如图,已知直线l与⊙O相离,OA⊥l于点A,OA=5.OA与⊙O相交于点P,AB与⊙O相切于点B,BP的延长线交直线l于点C.
(3)若在⊙O上存在点Q,使△QAC是以A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O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
解析:(3)根据已知得出Q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MN,作OE⊥MN,得到OE≤r,(如图1,OE=r,如图2,OE<r,)求出r的范围,再根据相离得出r<5,即可得出答案.
出示图1和图2.
答案:(3)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MN,作OE⊥MN,
则OE=AC=AB
由(2)得AC=AB =,
又∵⊙O要与直线MN交点,
∴OE=≤r,
∴r≥,下一步
又∵⊙O与直线l相离,∴r<5,
∴⊙O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为≤r<5.
师:大家思考一分钟,请一位同学回答第1问.(请学生回答)
生:回答
师:很好,还是应用切线的性质及角度互余的方法求证其关系.请继续看第2问,如何求得该线段长呢?(教师可出示课件答案)首先我们在△ACP,
△ABO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得圆半径的长.进而在寻求三角形相似建立等式求得PB的长,按着这样的思路下面大家快速的自行求解下.(教师可以巡视检查)
师:看了下大家做的情况,(如果有部分人不理解,做的不好,请做的好的学生解答或教师讲解),整体来说是不错了,解此问的难点在于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给出答案),至于相似的应用还是相对简单.下面看下第3问(教师给学生1分钟的思考时间后可以请学生谈自己的想法,之后演示课件,在要求学生自己求解),谁来谈谈此问的求解方法.
生:作AC的垂直平分线,并且要求中垂线与圆有交点就可以了.
师:不错,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还得要求直线l与圆相离
师:很好,刚才两位同学的回答综合起来就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那下面同学们快速的求解一下.
师:看来大家理解的还不错,下面大家看下例5.
分三页出示
例5.如图,直线y=x+b(b>4)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C、D(点C在点D的左侧),⊙O是以CD长为半径的圆,CE∥x轴,DE∥y轴,CE、DE相交于点E.
(1)△CDE是 三角形;点C的坐标为 ,点D的坐标为 (用含有b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BAO=45°,CE∥x轴,DE∥y轴,那么△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下一步
联立方程组y=x+b与即可解得C、D坐标(注意C、D坐标的选取);
答案:等腰直角;;
例5.如图,直线y=x+b(b>4)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C、D(点C在点D的左侧),⊙O是以CD长为半径的圆,CE∥x轴,DE∥y轴,CE、DE相交于点E.
(2)b为何值时,点E在⊙O上?
解析:连接OE,应用(1)中C、D坐标,得到E的坐标,进而可得∠EOF=45°,
连接OE,标记∠EOF=45° 下一步
作CF⊥x轴、EH⊥x轴,即可得CFHE为正方形,
作CF⊥x轴、EH⊥x轴,涂色正方形CFHE 下一步
进而由CF=CE建立等式,即可求得点E在⊙O上时b的值.
CF、CE突出变色.
答案:解:连接OE,作CF⊥x轴垂足为F、EH⊥x轴垂足为H,
∵C、D
且CE∥x轴,DE∥y轴,
∴E即可得:-Ex= Ey ,
∴∠EOF=45°,即△OE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下一步
又∵E在⊙O 上,⊙O是以CD长为半径的圆
∴OE=CD,
∴CE =EH=HF=CF,即CFHE为正方形,下一步
又∵CF= Cy= ,CE =Dx-Cx=,
∴=,解得b=,
∵b>4,
∴b=,
即当b=时点E在⊙O上.
例5.如图,直线y=x+b(b>4)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C、D(点C在点D的左侧),⊙O是以CD长为半径的圆,CE∥x轴,DE∥y轴,CE、DE相交于点E.
(3)随着b取值逐渐增大,直线y=x+b与⊙O有哪些位置关系?求出相应b的取值范围.
解析:直线y=x+b在沿y轴竖直向上平移时,⊙O的半径逐渐增大,在某一时刻⊙O必会与直线y=x+b相切,
动画表示y=x+b平移,⊙O的半径逐渐增大,⊙O与直线y=x+b相切,停一下,之后继续运动,相交,在返回到相切的图示 下一步
作OG⊥AB,切点为G,则有OG=CD,建立方程可得⊙O与直线y=x+b相切时b的值.
作OG⊥AB,切点为G,颜色标记OG,CD
答案:解∵OG⊥AB,∠BOG=45°,且BO=b,
∴OG=,下一步
又∵由(1)可知
C、D,
∴CD=,下一步
又∵CD= OG,
∴=,解得:b=(舍负),
∴当b=时⊙O与直线y=x+b相切. 下一步
综上所述:当b=时⊙O与直线y=x+b相切;
当b>时⊙O与直线y=x+b相交;
当4<b<时⊙O与直线y=x+b相离.
师:大家快速的计算一下C、D的坐标.
师:请学生回答,看答案是否一致,
师:第(2)问中,点E在圆上,大家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关系式呢?
生:回答讨论
师:(可出示课件解析,并加以说明)
第(3)问中,课件提示相切的图示,参考第(2)问的数形结合方法,配合解析讲解.
师:下面大家各自看下第3小题与第4小题(教师可巡视检查)
中考佳题
3.已知⊙O的半径是6cm,点O到同一平面内直线l的距离为5cm,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无法判断
解析:理解直线与圆心O的距离是判断直线与⊙O位置关系的方法.
答案:A
4.如图所示,矩形ABCD的长为6,宽为3,点O1为矩形的中心,⊙O2的半径为1,O1O2⊥AB于点P,O1O2=6,若⊙O2绕点P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0°,在旋转过程中,⊙O2与矩形的边只有一个公共点的情况一共出现( )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解析:出示图示按题意顺时针旋转,到第一个相切时停顿一下,保留相切的圆,(每一个相切的圆都保留)继续旋转.最后回到原位置
答案:B
师:直接询问答案,第4题出示动画
师:接下来大家看下第8题
分三页出示
8.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直线AB上一动点,⊙P的半径为1.
(1)判断原点O与⊙P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析:理解点与圆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即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半径长的比较下一步
即:点O到直线AB的距离与⊙P半径的长度比较.
作OH⊥AB于点H
答案:解:作OH⊥AB于点H,
∵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
∴A(2,0),B()下一步
∴tan∠OAB=
∴∠OAB=60°
又∵OH⊥AB
∴OH=>1
即:O点到直线AB的最小距离大于⊙P半径的长,
∴原点O在⊙P外.
8.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直线AB上一动点,⊙P的半径为1.
(2)当⊙P过点B时,求⊙P被y轴所截得的劣弧的长;
解析:分类讨论P点的位置,在第四象限或第三象限,根据弧长公式即可求得
答案:解:如图所示,P点在第四象限时,劣弧BC涂色
由(1)知,∠OBA=30°,
∴∠CPB=120°,
∴,
同理可得当P点第三象限时,劣弧BC的长同样为.
8.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直线AB上一动点,⊙P的半径为1.
(3)当⊙P与x轴相切时,求出切点的坐标.
解析:⊙P与x轴相切有两种方式,即⊙P在x轴下方与在x轴上方.
动画⊙P在第1副图沿直线AB运动,运动到⊙P在x轴下方相切停止一下,并保留圆,之后继续运动到x轴上方相切时在停止,并保留圆
答案:解:如图所示,当⊙P与x轴相切,且位于x轴下方时,设切点为D,
∴PD⊥x轴,且PD=1,
此时⊙P圆周涂色,且连接PD 下一步
由(1)知,∠OAB=60°,
∴AD=
又∵OD=OA-AD=
∴D的坐标为:(,0)下一步 涂色上面相切的圆
同理可得:当⊙P与x轴相切时,且位于x轴上方时切点坐标:(,0). 下一步
综上所述:当⊙P与x轴相切时,切点的坐标为:
(,0)、(,0).
师:如何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生:点与圆心之间的距离与圆的半径长度比较来判断
师:非常好,那对于第(1)问中的动圆,该如何判定原点O与其的位置关系呢?
生:要计算出原点O与直线AB的最短距离,在判断原点O与动圆的位置关系.
师:很好,大家快速的计算一下.
师:都已经计算完了吧,最后原点O圆的位置关系是?
生:原点O在⊙P外.
师:好,(出示课件并说明一下直线AB与x轴的夹角为题,便于下问中使用)
下面大家一起看下第(2)问.对于求解弧长的问题,我们只需求出对应的圆心角度.利用第(1)问的结论,可以很容易的求出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生:120°
师:大家快速的计算其弧长.
生:答案
师:我们用不用讨论圆心P在不同象限呢?
生:要讨论,但是结论是一样的
师:非常好,虽然结论没有变化,但是我们还是要说明的.好,接下来分析一下第(3)个问.对于本题中圆与直线相切的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分类?
生:在x轴下方与上方.
师:非常好,大家请看课件动画演示(教师出示动画演示,并请同学回答坐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讲解一下.
生:回答.
师:回答的非常好.
师课堂总结,这两节课主要学习了圆的相关性质的应用,并利用其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也学习了函数,直线、图形与圆相互结合的问题,这类问题相对复杂一些,但我们发现,在这类问题中相切往往是我们突破的重点,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中考中有关圆的题型的一些问题,希望课下同学们在多加练习.
例4的第2问中需要应用勾股定理及相似建立方程,对有些学生来说相对难度要大一些,老师可以着重讲解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第7讲《统计与概率》第2课时(教案)2023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共12页。
这是一份第1讲《方程与不等式》第2课时(教案)2023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共12页。
这是一份第11讲《几何综合》第2课时(教案)2023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