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下基础训练 第7章 第2节 第1课时常 见 的 酸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215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化学九下基础训练 第7章 第2节 第1课时常 见 的 酸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215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化学九下基础训练 第7章 第2节 第1课时常 见 的 酸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215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化学九下基础训练 第7章 第2节 第1课时常 见 的 酸
展开这是一份沪教版化学九下基础训练 第7章 第2节 第1课时常 见 的 酸,共6页。
沪教版化学九下基础训练 第7章 第2节 第1课时常 见 的 酸
·知识点一: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
1.下列关于盐酸的描述,错误的是(B)
A.浓盐酸有刺激性气味
B.盐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
C.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D.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处有白雾
2.下列有关浓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
A.浓硫酸要密封保存,这与浓硫酸的挥发性有关
B.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C.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
D.稀释浓硫酸时可将浓硫酸倒入水里
3.分别将一小烧杯浓盐酸,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生的共同变化
是(D)
A.溶液的质量减小 B.溶剂的质量增大
C.溶质的质量减小 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知识点二: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4.(2021·莆田质检)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C)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C.都能解离出氢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
5.(2020·扬州中考)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浓硫酸可用于干燥O2
B.浓硫酸可使纸张炭化
C.实验室可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备CO2
D.稀硫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6.进行如图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不能产生气泡的是__A、C、E__(填序号)。
(2)能证明E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红棕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
色__。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__。
(4)烧杯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aCO3+2HCl===CaCl2+H2O+CO2↑__。
(5)实验的目的是__验证盐酸的化学性质__。
·知识点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7.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述了金、铜、铁、锌等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方法,记述的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A)
A.金 B.锌 C.铁 D.铜
8.下列四种金属中,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的是(A)
A.锌 B.银 C.铜 D.汞
9.(2021·厦门质检)下列物质中,可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D)
A.AgCl B.CuCl2 C.FeCl3 D.AlCl3
10.根据如图“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四种金属中铜的金属活动性最弱
B.金属活动性镁大于锌
C.铁与稀盐酸反应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D.Mg、Zn、Fe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了H2
11.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如图描述正确的是(C)
1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向铁锈中加入稀盐酸,振荡,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
B.镁条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并放热
C.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雾生成
D.把浓硫酸滴到纸上,纸张变黑
13.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A.若X是稀硫酸,则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B.若X是稀硫酸,则d就是CuO固体
C.若X是稀盐酸,则c可能是单质
D.若b是Fe2O3,则黄色溶液可能是氯化铁
14.下列图示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D)
A.在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以及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在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以及足量的铁粉和锌粉
C.向盛有等质量、等浓度稀盐酸的两个烧杯中,分别不断加入铁粉和锌粉
D.向盛有等质量铁粉和锌粉的两个烧杯中,不断滴加等浓度的稀盐酸
15.(2021·福建质检)小明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从图中所获信息不正确的是(B)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50 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
C.0~50 s,发生的反应主要为Al2O3+6HCl===2AlCl3+3H2O
D.100~140 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16.(2021·泉州质检)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若剩余溶液显酸性(含有
H+),说明含有氯化氢。
【查阅资料】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
【拓展提高】(1)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__CaCO3__(填化学式),经__过滤__、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2)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不用浓盐酸的理由是__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__;要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稀盐酸,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__10__克,需加水__90__克。
17.运用手持技术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
向250 mL的烧瓶内注入25 mL溶质质量分数8.8%的稀盐酸,分别剪取长约4cm、宽约0.4cm的镁、铝、锌、铁、铜金属条,打磨后投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带有压强传感器的橡皮塞(见图1),点击采集,得到如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对应的金属是__铜__。
(2)曲线b对应的金属是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Fe+2HCl===FeCl2+H2↑__。
(3)曲线c在18 s左右达到最高点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是__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在18__s反应结束,温度降低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B、D__。
A.d对应的反应速率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气体
B.如延长反应时间,可得到d的图是一条直线
C.从0~100 s图可推测e对应的金属打磨不彻底
D.从250~450 s图推测e反应时盐酸浓度在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