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作业含答案3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作业含答案3第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作业含答案3第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作业含答案3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作业含答案3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作业含答案3,共9页。
    【基础】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2作业练习一.单项选择1.在遗传实验中,测交是指(    A.F1 与双亲之一杂交 B.F1 与显性纯合子杂交C.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D.F1 与杂合子个体杂交2.下图是某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 是一对同源染色体,aa′是一对姐妹染色单体B.乙图中有 2 个四分体.4 条染色体.8 条染色单体C.一般来说,aa′上的基因相同,ab 上可存在等位基因D.造血干细胞中会周期性的出现乙图细胞所示状态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A.含不同遗传因子的染色体彼此分离B.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配子中C.配子中含有某一性状的因子彼此分离D.杂种后代中表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4.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分子是遗传物质,DNA分子能进行复制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D.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对母本进行去雄,成熟后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5.下列关于遗传学常用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玉米做杂交实验需经历套袋授粉套袋的过程B.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的遗传学实验发展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C.孟德尔双因子杂交实验选取的两对相对性状是种皮的颜色和种子的形状D.孟德尔单因子杂交实验豌豆去雄后需经1-2天后才能授粉6.孟德尔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研究中实验验证阶段做实验是(  )A.自交 B.测交 C.杂交 D.正交7.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并利用假说演绎法得出遗传学三大定律中的两大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需除去母本豌豆的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B.孟德尔最先发现了基因,进而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性及其比例不属于假说演绎的范畴8.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其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择了豌豆,这是因为(    A.豌豆是异花传粉植物 B.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C.豌豆是双子叶植物 D.豌豆的生长周期长9.在小麦开花前要对用于杂交实验的植株进行去雄处理,原因是(  )A.防止异花传粉 B.防止自花传粉C.便于采粉和授粉 D.保护雌蕊和雄蕊10.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已有200株为高茎,第201株还是高茎的可能性是(    A.100% B.75% C.25% D.011.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遗传的两大规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B.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内容包括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做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交.反交实验D.孟德尔做出的演绎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测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比12.对下列遗传学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孟德尔关于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需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B. 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进行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培养基直接培养T2噬菌体D. 在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格里菲思推测出“转化因子”的存在13.孟德尔为了验证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了(    A.杂交实验 B.正交实验 C.自交实验 D.测交实验14.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这一名词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导致F2出现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D.F2中,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成活能力相同,是3:1分离比出现的前提15.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 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得 出分离定律的研究过程中分析正确的是(    A. 提出问题建立在纯合豌豆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B. 该研究中孟德尔提出的问题是豌豆株高差异的机制是什么C. 孟德尔所作假设内容之一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D. F1实际测交后代的性状的分离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解答: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纯合子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一代个体的基因型,C正确,故选C。2.【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同源染色体(A和B.C和D)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互为姐妹染色单体。解答:A.A.B能联会配对,是一对同源染色体,a.a′是一对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B.乙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形成了2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正确;C.一般来说,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是相同的,而等位基因一般存在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所以a.a′上的基因相同,a.b上可存在等位基因,C正确;D.造血干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不会出现乙图细胞所示状态,且图示减数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D。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解答:A.含不同遗传因子的染色体彼此分离,不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
    B.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配子中属于分离定律的实质,不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
    C.配子中含有某一性状的因子彼此分离,不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
    D.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所以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后代和隐性后代属于性状分离,D正确。
    故选D。4.【答案】B【解析】5.【答案】C【解析】6.【答案】B【解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3)演绎推理;(4)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5)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解答:A.自交是孟德尔在实验的发现问题阶段用到的实验方法,A错误;B.孟德尔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研究中实验验证阶段做的实验是测交,B正确;C.杂交是孟德尔在实验的发现问题阶段用到的实验方法,C错误;D.正交和反交是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发现问题阶段用到的实验方法,D错误。故选 B。7.【答案】A【解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答:A.豌豆具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为了防止自交,母本需在花未成熟前进行完全去雄处理,A正确;B.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没有发现基因,B错误;C.不能根据表现型判断亲本的纯合,因为显性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表型一样,C错误;D.孟德尔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性及其比例属于假说演绎的范畴,D错误。故选A。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1.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2.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研究一对到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解答:由于豌豆生长期短,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故是遗传实验的理想材料,B正确,ACD错误。
    故选B。9.【答案】B【解析】人工杂交实验的操作要点:①去雄(开花前,母本除去未成熟的雄蕊,防止自花受粉);②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③人工授粉;④套袋。解答:A.杂交就是要是异花传粉,A错误;B.用于杂交实验的植株进行去雄处理,其目的是防止自花传粉,B正确;C.去雄处理的植株作为母本,其花朵上已没有花粉,C错误;D.去雄处理是去掉该植株的雄蕊,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不是保护雌蕊和雄蕊,D错误。故选B10.水稻的非糯性W和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下去,长大开花取出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A.全部变蓝 B.全部不变蓝 C.1/2变蓝 D.3/4变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Ww,经减数分裂产生两种花粉W和w,比例为1:1。解答: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体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两种花粉W和w,比例为1:1。又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所以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下去,长大开花后取出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1/2变蓝。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11.【答案】D【解析】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在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解答:A.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细胞核遗传现象,而细胞质基因不遵循遗传规律,A错误;B.雌雄配子数量一般不相等,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B错误;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做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D.孟德尔的做出的“演绎”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测交,按照他的假说进行预测,测交的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D正确。故选D12.【答案】C【解析】在杂交实验中,需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A正确;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利用的是假说—演绎法,B正确;T2噬菌体等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后代,故不能用普通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C错误;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D正确。故选C13.【答案】D【解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则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即分离定律)。解答:由分析可知,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假说进行验证,D正确。故选D。1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解答:A.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这一名词,他认为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A正确;
    B.“测交实验”是对演绎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B正确;
    C.导致F2出现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C错误;
    D.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各种基因型个体成活的机会相等,D正确。
    故选C。15.【答案】A【解析】A.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建立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豌豆亲本杂交和子一代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之上的,A正确;B.该研究中孟德尔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子一代只有高茎一种表现型,子二代为什么又出现了矮茎,且高茎:矮茎=3:1,B错误;C.孟德尔所作假设内容之一是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但是并没有提出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C错误;D.F1实际测交后代的性状的分离比接近1:1属于实验验证(检验推理)的内容,D错误。故选A。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