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八下语文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完美版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完美版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品简介,知识链接,字音字形,茂盛的样子,那人指所爱的人,逆流而上,顺流而下,诗歌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金代诗人元好问十六岁那年去并州应试,路上有个捕雁的猎人说:“今早上抓了只大雁杀了,另外一只虽然挣脱了网,却只是悲鸣盘旋,不肯离开,最后竟然撞地而死。”元好问深为感动,买下两只大雁,合葬于汾水之上,垒上石头做标记,称之为“雁丘”,并写了一首词《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让人为之动容。 今天我们来欣赏《诗经》另一篇佳作《蒹葭》,看看主人公对待爱情又是怎样的态度。
1、了解《诗经》;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2、理解《诗经》中“兴”的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形式在本诗中的运用, 体会诗歌幽远朦胧的意境。3、理解“伊人”形象的多义性,感受追寻是生命永恒的姿态。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305篇诗歌,又称“诗三百”。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也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提倡用诗来教化民众,移风易俗。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艺术手法采用“赋、比、兴”三种主要手法,因此“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 ①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②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雅乐,又分为“大雅”和“小雅”。 ③颂:是统治阶级宗庙 ④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⑤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⑥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赋 《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比兴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回延安》: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晞(xī) 湄(méi) 跻(jī) 坻(chī) 涘(sì) 沚(zhǐ)
蒹葭 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译文:一片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结成霜。所爱的人,正在水的另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好像在水的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译文:一片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不曾干。所爱的人,正在那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艰险高而陡。顺流而下去追寻,好像在水中高地上。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一片芦苇茂盛鲜明,露水珠儿还没干。所爱的人,正在那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艰险又向右迂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好像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男子对所爱之人的苦苦追寻,却始终可望而不可即的过程。
《蒹葭》共三章,每章都写了什么?
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每章第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追寻者的惆怅之情。 每章第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追寻者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托物起兴(以景起兴)。 描写深秋的景色,点明时令、环境,渲染凄清的气氛,营造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引起下文“伊人”的可望不可即,烘托了人物的凄婉怅惘之情。
诗中的“白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白露由“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暗示时间的推移,追寻时间之长,突出了追寻者的深情执着。
追寻者心中的恋人不知在何处,他寻找了几处地方?
三处:“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请分别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这些地方的特点。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长”、“跻”、“右”。 从道路的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表现追寻者寻求意中人的艰难。
追寻者面对如此曲折艰险的路,又是什么态度?请结合诗句回答。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不辞艰辛、矢志不移、执着追求。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说明什么?
说明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写出了追寻者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情怀。
这首诗的意境是怎样一步步加深的?
此诗采取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追寻者情感丰富,非反复咏叹不能尽其意。由于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追寻者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之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
诗中的追寻者和“伊人”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追寻者:为心爱的人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移的痴情青年男子的形象。 伊人:美丽、身姿绰约、缥缈、若即若离、若有若无、神秘。
“伊人”的美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侧面烘托。 一是从追寻者炽热执著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如此深深吸引追寻者的“伊人”一定是内外皆美的; 二是从秋水白露晓雾朦胧这美丽的景致侧面烘托出来的。
这是一首爱情诗,但是如果我们将这首诗理解得更深刻一些,你认为追寻者和伊人有什么象征意义?
追寻者——追梦人,为自己的理想境界而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人。 伊人——值得追求的美好境界、理想等。
这首诗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执着地寻求爱情的青年形象,突出了追寻之路的艰难与漫长,表达了寻而无果的无限惆怅之情。
(1)秋景起兴,渲染氛围。(2)重章叠句,一唱三叹。(3)意境幽远,朦胧含蓄。
诗歌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描绘了追寻者对伊人的倾慕之情和苦苦追寻的过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执著之意,感情淳朴、真挚。 诗中朦胧的意境、朦胧的人物、朦胧的主题,给予人们的美感非常丰富。堪称中国史上第一朦胧诗。
伊人在水一方——道阻且长伊人在水之湄——道阻且跻伊人在水之涘——道阻且右
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关雎》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雎》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1、理解性默写。(1)《蒹葭》中点明季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蒹葭》中表现男子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3)《蒹葭》中,一唱三叹,叙写“溯洄从之”的艰险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出自《蒹葭》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秋水伊人 在水一方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2、《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追寻者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时间的推移,暗写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伊人”的时间之长; 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踪迹的缥缈难寻; 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执着思念、锲而不舍的精神。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石壕吏一等奖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读音停顿,石壕吏,抓壮丁,喊叫嚷,悲苦凄苦,跑逃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试讲课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文体知识,读音停顿,卖炭翁,终南山,烟熏色的脸,疏通文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一等奖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作品简介,背景链接,读音停顿,冥通“溟”海,大鱼名,用力振动翅膀,海水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