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春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下PPT课件+教案+导学案+分层练习+素材全册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蒹葭精品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蒹葭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二首》《蒹葭》课件pptx、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二首》《蒹葭》教学设计doc、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二首》《蒹葭》同步分层练习原卷+解析卷doc、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二首》《蒹葭》导学案含答案doc、方明朗诵的《蒹葭》mp4、经典咏流传蒹葭古诗用音乐唱出来mp4、邓丽君《在水一方》mp4等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 《诗经》二首蒹葭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这两首诗歌的内容。2、了解比兴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语言特点。3、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感受《诗经》优美的韵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为五经之一。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诗大序》中称“诗六义”)
赋、比、兴 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与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都是很常见的。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赋、比、兴三种手法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皆生于水边。
1.回顾《诗经》的相关知识。
蒹 葭 伊人 溯 洄 宛 萋 萋 未晞 湄 跻 坻 涘 沚
3、读准字音,辨析字形
蒹 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停顿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首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应该语速稍慢,读出怅惘之情,韵脚字“苍”“霜”“方”要读得饱满。
三处“所谓”都要读出期盼、向往,甚至是赞叹之情。因此,“所谓伊人”的语调要上扬,而最后的“宛”字要重读。
三处“溯洄从之”中的“溯洄”要读得低沉,“从之”要读得怅然,“道阻”停顿要较长,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且”要重读,读出痛心之感,“长”“跻”“右”,不仅要重读,语调还要上扬。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一)轻声朗读,整体感知(1)邀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节。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乙: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丙: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思考:同学们,听完朗读,大家有什么发现吗?
(二)学生齐读,感受诗歌重章叠句的魅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宛”是“好像”“仿佛”的意思,这个字将实景、实情与幻觉、想象结合,创设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景象,突出表现了主人公的痴情,富有艺术感染力。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景物描写: 营造了秋天凄清悲凉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
道路之难走反衬了主人公思念之切。
描写了河水的苍茫浩渺,更写出了与“伊人”因水相隔的痛苦和无奈。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暗示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暗示“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表现出了主人公寻觅“伊人”的重重困难和想见“伊人”的急切心情。
(一)古今异义1.道阻且长 古义:艰险;今义:阻挡,阻碍。2.道阻且右 古义:弯曲;今义:方位词,跟“左”相对。3.蒹葭苍苍 古义:茂盛的样子;今义:头发灰白或苍茫的意思。
(二)一词多义 右:左右采之 道阻且右
(名词作状语,在右边)
1、诗歌是怎样写景的?
景物描写作用:点明时令、环境,描绘了一幅凄清萧瑟、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渲染了浓烈的凄清寂寞气氛,衬托了主人公凄婉惆怅之情。
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2、这首诗怎样写人的?
3、诗中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移的痴情青年的形象。
4、《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①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主人公对“伊人”的追寻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②三章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序列,“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再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5、“伊人”是否还可以代表更广泛的含义?
理想、梦想、追求、功业、前途、胜境、福地……美好事物的象征。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在追寻的路上,我们热切地期盼和追寻着美好,也许这种追寻最终不能实现,但路上的风景和希望足以。
6、《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运用相同的句式,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蒹葭》,这种改动多在韵脚上——第一章“苍、霜、方、长、央”押韵,第二章“萋、晞、跻、坻”押韵,第三章“已、涘、沚”押韵,如此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调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再到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
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体分析。
《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河洲上和鸣的水鸟比兴,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来比喻男子追求淑女,也由此兴起写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喻淑女的难求;以时而左、时而右捞取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蒹葭》一诗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均以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引出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
二、《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明写时间的推移,暗写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伊人”的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写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踪迹的缥缈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伊人”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执着思念、锲而不舍的精神。诗歌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通过诗中主人公不停地追寻伊人的过程,可以间接反映出伊人的美丽动人。“伊人”虽音容体貌均无,但在叙述中始终让其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故让人觉得其身影无处不在。
三、《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示例】《诗经》是以四言句式为主,比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种句式是自然形成的,节奏以二二之顿挫为主。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其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后世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使得本篇堪称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四、《诗经》中的诗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喜欢。因为这个翻译既简洁流畅,又顺口押韵,好理解、好记忆,朗朗上口。
五、下面是对《关雎》第一章的一种翻译,你喜欢吗?为什么?另选一章,试着翻译成白话诗。雎鸠鸟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余冠英《诗经选译》)
示例: 关 雎雎鸠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蒹 葭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逆着曲水去找她,绕来绕去道儿长。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心上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逆着曲水去找她,越走越高道儿难。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逆着曲水去找她,曲曲弯弯道儿拧。逆着直水去找她,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本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浓郁。塑造了一个不懈追求心上人的形象,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qí),齿如瓠犀(hùxī),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国风·卫风·淇奥》:有匪(同斐[fěi])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周南·关雎·序》: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小雅·斯干》:秩秩斯干(通“涧”),幽幽南山。《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1.选出对《秦风·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 )A.《秦风·蒹葭》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巩固国家、惋惜招引隐居贤士不得,或认为这是首写追求所爱而不及惆怅与苦闷的。B.“宛在水中央”中一个“宛”字,写出了诗人追寻思慕的人儿,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愈加思慕的情状。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写一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表明了时间的延续,造成了语义上的往复推进。D.《秦风·蒹葭》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明显。李商隐的《无题》诗就是对《秦风·兼葭》所表现主题的回应。
【解析】C.“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表述错误。“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写一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造成了语义上的往复推进;
2.下面对《蒹葭》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表达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解析】D.这首诗表达了主人公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望惆怅之情,不是“绝望”。
3. 对《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吟咏,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C.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D.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可望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解析】D.“可望不可即的绝望情绪”错误,是一直追寻却不可得的迷惘惆怅之情。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蒹葭教课课件ppt,共18页。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教学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师生共同朗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沚水中的小块陆地,思想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蒹葭教学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初读感受音韵之美,诗无达诂见仁见智,歌曲欣赏在水一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