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二化学 同步练习(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第2章 第3节 芳香烃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章 第1节 卤代烃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第3章 第3节 醛 酮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章 第4节 第2课时 油脂 酰胺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章 第5节 有机合成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第二节 醇酚第2课时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第二节 醇酚第2课时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A、B的结构简式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时 酚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苯酚有毒,如不慎沾到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先用小苏打溶液冲洗B.先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冲洗C.先用冷水冲洗D.先用酒精冲洗答案:D解析:小苏打溶液与苯酚不互溶也不反应,A项错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B项错误。苯酚在冷水中的溶解度不大,C项错误。苯酚易溶于酒精,如不慎沾到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措施是先用酒精冲洗,D项正确。2.(2020北京第四中学高二期末考试)依据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1实验2A.苯酚具有酸性B.苯酚酸性比乙酸弱C.碳酸酸性比苯酚强D.实验 1 用 NaHCO3 替代 NaOH 现象相同答案:D解析:苯酚具有酸性,可以与NaOH反应,A项正确;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B、C项正确;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苯酚中加入碳酸氢钠不反应,则现象不同,D项不正确。3.下列有关苯酚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侧链对苯环性质有影响的是( )。A.苯酚能与氢气加成生成环己醇B.苯酚能与Na2CO3溶液反应C.苯酚燃烧产生带浓烟的火焰D.苯酚与饱和溴水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答案:D解析:苯酚与氢气加成生成环己醇,与侧链无关,苯环也能与氢气加成,A项不符合题意;苯酚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说明酚羟基具有酸性,是苯环对酚羟基的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苯酚燃烧产生带浓烟的火焰,是由于苯酚的含碳量高,与侧链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苯酚与饱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而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需要液溴而且需溴化铁作催化剂,是侧链对苯环的影响使得苯环更容易发生取代反应,D项符合题意。4.实验室里从苯酚中分离出苯,可选用下列装置中的( )。答案:C解析:苯和苯酚互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苯酚生成溶于水的苯酚钠,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5.苯酚()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加成得到环己醇()。下面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都能发生取代反应B.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C.苯酚是比碳酸更强的酸,环己醇则显中性D.苯酚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环己醇加入FeCl3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答案:C解析:苯酚能发生取代反应,环己醇也能发生取代反应,故A项正确;醇羟基和酚羟基都可以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故B项正确;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故C项错误;苯酚与氯化铁作用溶液显紫色,环己醇与氯化铁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故D项正确。6.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食物(例如桑葚、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癌性。能够与1 mol该化合物发生反应的Br2和H2的最大用量分别是( )。A.1 mol、1 mol B.3.5 mol、7 molC.3.5 mol、6 mol D.6 mol、7 mol答案:D解析:1个分子中共含有3个酚羟基,1 mol该化合物可与5 mol溴发生取代反应,取代在酚羟基的邻位和对位,含有1个碳碳双键,则1 mol该化合物可与1 mol溴发生加成反应,共消耗6 mol溴;1个分子中含有2个苯环,1个碳碳双键,则1 mol该化合物可与7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项正确。7.下列四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均含有多个官能团,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属于酚,可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B.②属于酚,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C.1 mol③最多能与3 mol Br2发生反应D.④属于醇,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答案:D解析:①属于酚,但酚羟基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A项错误;②中—OH与侧链烃基相连,属于醇,不含酚羟基,所以不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B项错误;酚羟基的邻、对位苯环氢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所以1 mol ③最多能与2 mol Br2发生反应,C项错误;④的分子中不含苯环,含—OH,属于醇,且与—OH相连的C原子的邻位C原子上含H,能发生消去反应,D项正确。8.丁香油酚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从它的结构简式可推测它不可能有的化学性质是( )。A.既可燃烧,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C.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既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又可发生取代反应答案:B解析:丁香油酚中只含C、H、O三种元素,故丁香油酚能燃烧,丁香油酚的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和碳碳双键,均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A不符合题意;有机化合物中能与NaHCO3反应的官能团是—COOH,丁香油酚分子中不含羧基,酚羟基的酸性太弱,不与NaHCO3反应,故B符合题意;丁香油酚中含有酚羟基,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丁香油酚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由于酚羟基的存在,使苯环上的邻位、对位上的氢原子变得活泼,容易与Br2发生取代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9.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遇FeCl3溶液呈紫色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其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C.1 mol该物质分别与饱和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Br2和H2分别为10 mol和7 molD.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答案:D解析:苯酚同系物中只含1个苯环和1个酚羟基,该物质含2个苯环和3个酚羟基,不属于苯酚同系物,但含酚羟基,遇FeCl3溶液呈紫色,A项错误;碳碳双键、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甲基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紫色褪去,不能证明其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B项错误;酚羟基的邻对位苯环氢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该物质与饱和溴水反应,最多消耗溴为4 mol;苯环与碳碳双键均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该物质与氢气反应时,最多消耗氢气为7 mol,C项错误;苯环、碳碳双键均为平面结构,单键可以旋转,则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D项正确。10.A、B的结构简式如下:(1)A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 (2)A、B能否与NaOH溶液反应:A (填“能”或“不能”),B (填“能”或“不能”)。 (3)A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得到B,其反应类型是 。 (4)A、B各1 mol分别加入足量溴水,完全反应后消耗单质溴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mol、 mol。 答案:(1)羟基、碳碳双键(2)不能 能(3)消去反应(4)1 2解析:(2)卤代烃、酚、羧酸、酯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A中不含卤原子、酚羟基、羧基、酯基,所以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B中含有的酚羟基能与NaOH反应;(3)A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可以得到B,故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4)A中只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B中苯环上酚羟基邻位上的氢原子与溴发生取代反应,所以A能与1 mol溴发生加成反应,B能与2 mol溴发生取代反应。11.某化学小组以下列4种物质的溶液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物质的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Ⅰ.甲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方案。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1分别取4种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是①③溶液略2将CO2通入C6H5ONa溶液中 方程式: 3配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 NaHCO3溶液,并比较其pHNaHCO3溶液的pH大于CH3COONa溶液略4向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各滴加等量的②④两种溶液④中无明显现象②中红色明显变浅滴加②时方程式: 结论:4种物质的羟基中的氢原子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填序号) Ⅱ.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提出如下改进方案,能一次比较CH3COOH、碳酸和苯酚的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1)利用上述仪器组装实验装置,其中A管插入D中,B管插入 (填字母,下同)中,C管插入 中。 (2)丙同学查资料发现乙酸有挥发性,于是在试管F之前增加了一个盛有 的洗气装置,使乙同学的实验设计更加完善。 答案:Ⅰ.溶液变浑浊 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C6H5OH+NaOHC6H5ONa+H2O ①>③>②>④Ⅱ.(1)E F(2)饱和NaHCO3溶液解析:Ⅰ.苯酚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苯酚的溶解度较小变为浊液,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NaHCO3溶液pH大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溶液,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向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各滴加等量的乙醇和苯酚两种溶液,乙醇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所以无变化,苯酚具有酸性,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②中红色明显变浅,说明苯酚的酸性强于乙醇。由此证明酸性:乙酸>碳酸>苯酚>乙醇;酸性越强,羟基中的氢原子的活泼性越强,则四种物质中羟基中的氢原子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①>③>②>④。Ⅱ.一次比较乙酸、碳酸和苯酚的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实验目的是证明酸性:乙酸>碳酸>苯酚。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原则,须根据酸性:乙酸>碳酸>苯酚,即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在A装置中),二氧化碳、水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在F装置中);在试管F之前增加了一个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装置,目的是将二氧化碳中的乙酸洗去,防止乙酸与苯酚钠反应,故若A管插入D中,则B管插入E中,C管插入F中组装实验仪器。能力提升1.将一定量的某有机化合物溶解于适量的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煮沸5 min后,溶液颜色逐渐变浅,降温冷却,再加入盐酸呈酸性时,析出白色晶体。取少量晶体加入FeCl3溶液中,溶液呈紫色,则该有机化合物可能是( )。A.B.C.D.答案:A解析:煮沸5 min后溶液颜色变浅,说明有机化合物中含有能与NaOH反应的官能团,降温冷却,加入盐酸溶液呈酸性时,析出白色晶体,取少量晶体放在FeCl3溶液中,溶液呈现紫色,说明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酚羟基,故B、C、D项错误。2.实验室回收废水中苯酚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操作Ⅰ中苯作萃取剂,多次萃取后检验是否萃取干净可选择三氯化铁溶液B.苯酚钠是离子化合物,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小C.通过操作Ⅱ苯可循环使用, 三步操作均需要分液漏斗D.操作中苯酚碰到皮肤,需用NaOH溶液清洗后,再用大量水不断冲洗答案:D解析:用苯萃取废水中的苯酚,进行分液得到苯酚的苯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苯酚钠,苯与苯酚钠溶液不互溶,再进行分液操作,得到苯与苯酚钠溶液,苯可以循环利用,苯酚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得到苯酚和NaCl溶液,同样经过分液操作进行分离得到苯酚;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处理时应用酒精清洗,故D项错误。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苯中加入适量铁粉与液溴能发生取代反应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C.利用过滤法能将苯与三溴苯酚的混合物分离D.室温下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苯酚答案:C解析:Fe能与Br2反应生成FeBr3,苯在FeBr3催化下与液溴能发生取代反应,故A项正确;乙烯发生加聚生成聚乙烯,聚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故B项正确;苯与2,4,6-三溴苯酚的混合物是互溶的,不能用过滤法将其分离,故C项错误;室温下乙醇在水中以任意比互溶,室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故D项正确。4.事物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样存在。例如:①+Br2+HBr②+3Br2+3HBr③下列性质不能说明基团之间相互影响的是( )。A.②用饱和溴水而①用液溴;①需要催化剂而②不需要B.②生成三溴取代产物而①只生成一溴取代产物C.CH3CH2OH无酸性,而显弱酸性D.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酚不能答案:D解析:由于受到羟基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羟基邻位和对位上的氢原子更容易被卤素原子取代,故A项和B项都能说明基团之间相互影响;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酚羟基上的氢原子比醇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能电离出氢离子, C项能说明基团之间相互影响;乙醇和苯酚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项不能说明基团之间相互影响。5.中医经典方剂组合对某些疾病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中的一味中药黄芩的有效成分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黄芩苷A.黄芩苷是芳香族化合物,共含有4种官能团B.黄芩苷可发生取代、加成、氧化、还原反应C.1 mol黄芩苷最多消耗3 mol NaOHD.1 mol黄芩苷最多与8 mol H2 发生反应答案:A解析:该有机化合物中含苯环,为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有羧基、醚键、羟基、酮羰基、碳碳双键5种官能团,故A项错误;分子中含—COOH可发生取代反应,含—OH可发生取代、氧化反应,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反应,碳碳双键和酮羰基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是还原反应,故B项正确;酚羟基、羧基能与NaOH反应,该有机化合物中含有一个羧基、两个酚羟基,所以最多消耗3 mol NaOH,故C项正确;苯环、碳碳双键和酮羰基均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 mol 黄芩苷最多与 8 mol H2 发生反应,故D项正确。6.含苯酚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流程如图所示。(1)流程图设备Ⅰ中进行的是 (填写操作名称)操作。 (2)向设备Ⅱ加入NaOH溶液目的是 (填化学方程式),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是 (填化学式),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是 。 (3)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设备Ⅳ中,CaO与水反应后的产物与B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 (填操作名称)操作,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 (5)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 和 。 (6)为检验污水的水质,应用简单而又现象明显的方法检验某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有无苯酚,此方法是 。 答案:(1)萃取、分液(2)C6H5OH+NaOHC6H5ONa+H2O C6H5ONa NaHCO3(3)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4)CaO+NaHCO3CaCO3↓+NaOH 过滤(5)苯 CaO CO2 NaOH溶液(6)加FeCl3溶液解析:(1)工业废水与苯进入设备Ⅰ得到苯酚的苯溶液与可以排放的无酚工业废水,说明在设备Ⅰ中进行的是萃取,利用苯与苯酚互溶,与水难溶,将苯酚从工业废水里提取出来,用分液的方法将下层的工业废水放出,上层含苯酚的苯溶液进入设备Ⅱ。(2)向设备Ⅱ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苯酚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5OH+NaOHC6H5ONa+H2O,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是C6H5ONa,在设备Ⅱ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是苯层,下层是苯酚钠的水溶液,上层的苯通过管道送回设备Ⅰ中继续萃取工业废水中的苯酚,循环使用,下层的苯酚钠溶液进入设备Ⅲ;在盛有苯酚钠溶液的设备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3)依据碳酸酸性比苯酚的酸性强,弱酸盐与“强”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二氧化碳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4)盛有碳酸氢钠溶液的设备Ⅳ中,加入CaO,CaO与碳酸氢钠溶液里的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和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NaHCO3CaCO3↓+NaOH,溶液与沉淀通过过滤分离。(5)设备Ⅴ应是CaCO3高温分解,所得的产品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得二氧化碳通入设备Ⅲ,反应所得氧化钙进入设备Ⅳ,在含苯酚工业废水提取苯酚的工艺流程中,苯、CaO、CO2和NaOH理论上应当没有消耗,它们均可以循环使用。(6)检验污水中有无苯酚,用简单而又现象明显的方法,可利用苯酚的显色反应,即取污水加入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呈紫色,则表明污水中含有苯酚,反之,则表明没有苯酚。7.以苯酚为原料合成的路线如图所示。请按要求作答。(1)写出苯酚制取有机化合物A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以下物质的结构简式:B ,F 。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 (4)反应⑤可以得到E,同时可能得到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5)写出反应⑦的反应条件: , 。 答案:(1)+3H2(2) (3)+2NaOH+2NaBr+2H2O 消去反应(4)、(5)NaOH水溶液 加热解析:苯酚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A为,A在浓硫酸并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的B能使溴水褪色,B的结构简式为;B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的结构简式为,反应④的条件是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则反应④为消去反应,D的结构简式为;由于最终产物是1,4-环己二醇,因此反应⑤是1,4加成,E的结构简式为;E通过加成反应生成F,F的结构简式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二节 醇酚第2课时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中属于酚类的是,苯酚和苯甲醇共同的化学性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实验活动2 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第2课时精练,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实验活动2 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第2课时达标测试,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