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醇酚第2课时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醇酚第2课时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苯酚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苯酚呈弱酸性,它能与NaOH溶液反应
B.在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得到苯酚
C.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可用溴水作试剂
D.苯酚有毒,但药皂中掺有少量苯酚
2.下列实验中,能证明苯酚的酸性极弱的是( )
A.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
B.苯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粉红色
C.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能生成苯酚
D.常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3.向下列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无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
4.三百多年前,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发现了铁盐与没食子酸(结构简式如图所示)的显色反应,并由此发明了蓝黑墨水。与制造蓝黑墨水相关的基团可能是( )
A.苯环 B.羧基
C.羧基中的羟基 D.酚羟基
5.漆酚是生漆的主要成分,呈黄色,能溶于有机溶剂。生漆涂在物体表面,能在空气中干燥转变为黑色漆膜,下列有关其化学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燃烧,当氧气充分时,产物为CO2和H2O
B.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D.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6.由C6H5—、—C6H4—、—CH2—、—OH 4种原子团一起组成的酚类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7.双酚A是食品、饮料包装和奶瓶等塑料制品的添加剂,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对儿童的健康危害更大。下列有关双酚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双酚A的分子式是C15H16O2
B.双酚A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氢原子数之比是1:2:2:3
C.反应①中,1 ml双酚A最多消耗2 ml Br2
D.反应②的产物只有一种官能团
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它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①易溶于水 ②可以燃烧 ③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④能与KOH溶液反应 ⑤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⑥能与Na反应 ⑦能发生加聚反应
A.①⑤ B.①④
C.①④⑦ D.①②③⑥⑦
9.茶多酚是茶叶中多种酚类的总称,其中的许多酚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它们是纯天然、多功能、高效能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净化剂。其中的没食子儿茶素(EGC)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EGC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易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较难发生加成反应
C.1 ml EGC与3 ml Na2CO3恰好完全反应
D.1 ml EGC与4 ml NaOH恰好完全反应
10.莽草酸是一种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鞣酸存在于苹果、生石榴等植物中。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种酸都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 两种酸与三氯化铁溶液都能发生显色反应
C. 鞣酸分子与莽草酸分子相比多了两个碳碳双键
D. 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
11.欲从溶有苯酚的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有下列操作:①蒸馏;②过滤;③静置分液;④加入足量的金属钠;⑤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⑥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⑦加入足量的FeCl3溶液;⑧加入硫酸与NaBr溶液共热。最合理的步骤是( )
A.④⑤③ B.⑥①⑤③
C.⑥①⑤② D.⑧②⑤③
12.吃水果能帮助消化,当我们把苹果切开后,不久果肉上便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好像生了“锈”一般,其原因是果肉里的酚在空气中转变为二醌,这些二醌很快聚合成为咖啡色的聚合物。
(1)这一变化(酚变为二醌)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填字母)。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加成反应 d.取代反应
(2)若要避免苹果“生锈”,请你选择一种保存切开的苹果的方法: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A、B的结构简式如下:
(1)A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B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A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B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A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得到B,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A、B各1 ml分别加入足量溴水,完全反应后消耗单质溴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ml、________ml。
14.含苯酚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1)①流程图设备Ⅰ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里这一步操作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进行。
②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设备Ⅳ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后,产物是NaOH、H2O和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填操作名称),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
⑤流程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C6H6和CaO。
(2)为了防止水源污染,用简单而又现象明显的方法检验某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有无苯酚,此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废水中回收苯酚的方法是①用有机溶剂萃取废液中的苯酚;②加入某种药品的水溶液使苯酚与有机溶剂脱离;③加入某物质又析出苯酚。试写出②、③两步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苯酚呈弱酸性,它能与NaOH溶液反应,酸性小于碳酸,在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得到苯酚,A、B正确;苯酚有毒,但药皂中掺有少量苯酚可用于消毒,D正确;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若用溴水作试剂,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苯而不能分离除去,并且会混有溴单质,C选项错误。
答案:C
2.解析:判断苯酚酸性极弱应利用其化学性质,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盐与酸(CO2与H2O生成H2CO3)的反应,生成了新的酸和新的盐,符合“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因此能证明:苯酚有酸性而且酸性比碳酸还弱,又因碳酸酸性很弱,因此可知苯酚的酸性极弱。
答案:C
3.答案:B
4.解析:与Fe3+发生显色反应的是酚羟基,故D正确。
答案:D
5.解析:结构决定性质。从漆酚的结构简式看,它具有苯酚和二烯烃或炔烃(—C15H27)的性质。作为烃的含氧衍生物,可以燃烧生成CO2和H2O;作为酚,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含有酚羟基和不饱和烃基,能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只有D不对。
答案:D
6.解析:酚类物质必须有—OH与苯环直接相连,可能的组成:C6H5—CH2—C6H4—OH,移动—OH的位置,可得3种同分异构体:、、
。
答案:C
7.解析:根据双酚A的结构简式知,双酚A的分子式是C15H16O2,A正确;双酚A中有4种不同的H原子,其个数之比是2:4:4:6=1:2:2:3,B正确;双酚A中,2个酚羟基有4个邻位H原子可被取代,则1 ml双酚A最多消耗4 ml Br2,C错误;双酚A与H2完全加成反应后的产物中只有醇羟基一种官能团,D正确。
答案:C
8.解析:此有机物中含有,能发生加聚反应,也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此有机物因含有酚羟基,故具有弱酸性(比H2CO3酸性还弱),能与KOH溶液及活泼金属Na反应,但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此有机物的组成元素中只有C、H、O,故可以燃烧;酚类不易溶于水。
答案:A
9.解析:1 ml EGC中存在3 ml酚羟基和1 ml醇羟基,其中醇羟基不能与NaOH反应,D项错误。
答案:D
10.解析:从两种物质的结构可以看出,莽草酸中含羧基、醇羟基和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鞣酸中含有羧基、酚羟基,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D
11.答案:B
12.解析:根据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的概念:从有机物分子中去掉氢原子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该变化过程符合这一特点,故属于氧化反应。
答案:(1)a (2)放入水中(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切开的苹果易被氧化,放入水中,使果肉不与空气接触,减缓氧化速率
13.解析:(1)A中的官能团是(醇)羟基、碳碳双键,B中的官能团是(酚)羟基。
(2)A属于醇类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属于酚类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由A―→B属于消去反应。
(4)A中含有1 ml碳碳双键,消耗1 ml单质溴,B中只有酚羟基的邻位H原子与溴水中的单质溴发生取代反应,消耗2 ml单质溴。
答案:(1)(醇)羟基、碳碳双键 (酚)羟基 (2)不能 能 (3)消去反应 (4)1 2
14.解析:设备Ⅰ中废水和苯混合分离出水,显然是萃取、分液操作,实验室中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设备Ⅱ中向苯酚和苯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目的是分离出苯,故物质A是苯酚钠溶液;在设备Ⅲ中通入CO2分离出苯酚,故剩下物质B是NaHCO3溶液;在设备Ⅳ中向NaHCO3溶液中加入CaO,生成NaOH、H2O、CaCO3,可用过滤操作分离出CaCO3;在设备Ⅴ中加热CaCO3可得CO2和CaO。
答案:(1)①萃取、分液 分液漏斗 ②C6H5ONa NaHCO3 ③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④CaCO3 过滤 ⑤NaOH水溶液 CO2
(2)取少量污水于洁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呈紫色,则表明含有苯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3节 醛和酮 糖类和核酸第2课时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2节 醇和酚第1课时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3节 烃第2课时课后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