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课时训练
展开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课时训练,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掌握密度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够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92×103kg/m3=0,9×103,9;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6-3 物质的密度
目标导航
1.通过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掌握密度概念、公式和单位。并会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值及其含义;
4.能运用公式ρ=mV 及变形计算;
5.能够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
(1)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3)在不注明哪杯是纯水,哪杯是盐水的情况下,如果不允许品尝味道,如何区别?
2.实验与测量
(1)测出一些相同物质的体积与质量,再比较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
(2)测出一些不同物质的体积与质量,再比较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取不同物质的物体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
(1)测出若干体积不同纯水的质量和体积。
(2)测若干体积不同立方体铁块的质量和体积。
(3)测若干体积不同立方体铜块的质量和体积。
(4)测体若干积不同立方体铝块的质量和体积。
把所测数据填到下表表中:
研究对象
质量
m/g
体积
V/cm3
比值(质量:体积)
数值
单位
3.交流与讨论:
(1)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也不同;体积相同的质量相同。
(2)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3)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4)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即学即练1】如图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出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的大
B. 甲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的小
C. 同种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D. 不同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即学即练2】小静和小芳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分别测出几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测量结果分别记录如表一~表三所示.
表一:塑料颗粒
表二:水
表三:酒精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 3
质量/克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 3
质量/克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 3
质量/克
1
20
26.0
4
35
35.0
7
24
19.2
2
30
39.0
5
44
44.0
8
30
24.0
3
40
52.0
6
50
50.0
9
40
32.0
(1)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变化的倍数关系,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2)进一步分析比较三个表中的实验数据,小静认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不变的值;但不同物质这个比值不同.小芳认为:同种物质,体积与质量的比值是一个不变的值,但不同物质这个比值不同.你认为小静的观点______,小芳的观点______.(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为了比较上述两个“比值”的意义,他们找了一块海绵,用手紧压海绵,发现海绵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小,说明海绵越密时,______的比值越大,海绵越疏时,______的比值越大.在上述两个比值中,______比值更能直观合理地反映物质的紧密程度.
知识点02 密度
1.概念:
某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的公式:
ρ=mV式中的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表示密度。
(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是不变的。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
当ρ一定时,=;
(3)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 V一定时,;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一定时,。
3.密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g/cm3)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物理意义:铝的密度为2.7×103kg/m3,,表示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为2.7×103kg。
【知识拓展】
(1)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即对于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如:所有的铝制品的密度是相同的。不论它的体积多大、质量多少,单位体积的铝的质量是不变的;
(2)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即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也不同。平时习惯上讲“水比油重”就是指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
(3)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等无关,与物体的种类和物态有关,还受温度的影响。
【即学即练3】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 )
A. 物质的密度ρ与质量m成正比
B. 物质的密度ρ与体积V成反比
C. 密度大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定大
D.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即学即练4】下面的四个关系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1g/cm3<1kg/m3 B. 1g/cm3>1kg/m3
C. 1g/cm3=1kg/m3 D. 1g/cm3<1kg/m3<1
【即学即练5】一块体积是200 cm3的金属块,质量为540 g,把它切掉一块后,余下部分金属的密度是 ( )
A. 2.7×103kg/cm3 B. 2.7 g/cm3
C. 1.8 kg/m3 D. 4.05×103g/m3
【即学即练6】室内发生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以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
A. 温度较高,密度较大 B. 温度较高,密度较小
C. 温度较低,密度较大 D. 温度较低,密度较小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关于质量、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种物质随着温度降低,密度会增大
B.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C. 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气体的密度
D. 物体的质量随着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学习密度知识后,某同学提出如下猜想,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一块砖均分成两块后,质量减半,密度减半
B. 一桶油用去一半后,体积减半,密度减半
C. 一块铁加热后,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D. 医用氧气瓶补充氧气后,瓶内氧气密度增加
3、下列是小明进行的单位换算,其中正确的是( )
A. 10t=103kg B. 1mg=103kg
C. 0.92×103kg/m3=0.92g/cm3 D. 1.29kg/m3=1.29g/cm3
4、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黑、白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若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黑、白两种球的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A. 3:1 B. 1:3 C. 3:2 D. 2:3
5、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其物理意义是 ,一瓶250 mL的矿泉水喝了一半后,剩余水的密度为 g/cm3,拧紧瓶盖,将其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全部结冰后,其 (填“质量”“体积”或“密度”)将增大。
6、市场上出售的某品牌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调和油的密度约为0.9×103kg/m3,瓶中油的质量约为______kg,油用去一半后,其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某瓶氧气被病人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B两种物质进行探究.他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得到的信息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_________关系;A、B两种物质中,_________物质的密度较大.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8、关于对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 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反比
C.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D.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大
9、能正确表示铁块和木块的质量、体积、密度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10、用天平和量杯称量某液体时,量杯及杯中液体的总质量记为m,杯中液体的体积记为V,根据称量的数据作出m−V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
A. 该液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 量杯的质量为5g
C. 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D. 50 cm3这种液体的质量为50g
11、小明的实验是“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选择了三个体积不同,质量不同的实心铜块做实验。实验中,他将数据记录在了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质量m/g
体积V/cm3
比值(m/V)/(g/cm3)
铜块1
89
10
铜块2
178
20
铜块3
356
70
小明在分析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时,发现其中的一组数据比值明显不同,他认为可能是测量错误,对此他应该进行的做法是( )
A. 利用测得的三组数据在直角坐标中作图分析
B. 将怀疑数据删除,利用其它的两组数据在直角坐标中作图分析
C. 将怀疑数据找出分析错误原因,改正后利用三组数据在直角坐标中作图分析
D. 将怀疑数据删除,再测一组数据,利用三组数据在直角坐标中作图分析
1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冬天开采大型石材时,先在山体上开凿一些小洞,然后往洞中灌满水并塞紧洞口。当水结成冰后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于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导致体积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石料便从山体上分离下来。
13、甲乙两实心金属块,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1,将它们分别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中,天平恰好平衡.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______ ;若将甲切去13,乙切去34,那么甲和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______ .
14、小徐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画出了如图所示图线,由图可知,
(1)ρ乙=_____________g/cm3=___________kg/m3
(2)若乙的体积是10cm3时,密度是___________g/cm3,质量是 g
(3)ρ甲______________ρ乙
(4)用甲、乙两种物质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体,则m甲______________m乙(选填“>”“=”或“<”)
(5)用甲、乙两种不同的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V甲:V乙=_________________
(6)小徐又测量了用丙物质制成的实心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下表,请在图中画出丙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线
实验次数
质量m(g)
体积V(g/cm3)
1
0.5
1
2
1
2
3
1.5
3
4
2
4
15、 一间教室的长为10m、宽为8m、高为4m。
求:(1)教室中空气的质量为多少千克?(ρ空气=1.29kg/m3)
(2)若将教室中的空气都压缩在容积为0.8m3的钢瓶中,瓶中空气的密度为多少?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6、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物质的密度最大
B. 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C. a、b、c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有关
D. 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17、小红同学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物质
密度/kg⋅m−3
物质
密度/kg⋅m−3
水
1.0×103
冰
0.9×103
酒精
0.8×103
铝
2.7×103
水银
13.6×103
铜
8.9×103
A. 从表格中可以读出铜的密度是8.9×103
B. 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块和冰块,铝块质量是冰块的3倍
C. 把200g酒精倒掉100g,剩下酒精的密度不变
D. 同质量铜、铝两种金属的实心立方体,铝的体积较大
18、密封在钢瓶中的氧气,使用一段时间后,关于瓶内氧气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B. 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C. 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D. 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19、由同种物质制成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乙的质量是甲的两倍,那么甲的体积是乙的______倍;分别由不同的两种物质制成的丙、丁两个实心物体,其质量之比m丙:m丁=2:1,体积之比V丙:V丁=1:3,则丙丁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丙:ρ丁=______。
20、质量是158g的铁块,体积是20cm3,则铁的密度是______g/cm3.将这个铁块削去一半,密度为______kg/m3,如果另一块同密度的铁块体积为0.2m3,则这块铁的质量为______kg。
2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序号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甲
l
5
9
1.80
2
10
18
1.80
3
15
27
1.80
乙
4
5
4
0.80
5
10
O.80
6
15
12
0.80
(1)分析实验序号1与2或4与5的体积与质量关系,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2)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 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3)上表中物质乙实验序号5对应的空格质量是_________ 。
(4)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
22、周日,小明的爸爸开车去西湖,共用时2ℎ,平均时速为80km/ℎ。若汽车平均每百公里消耗汽油8L,汽油的密度为0.71×103kg/m3。试计算:
(1)则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km?
(2)去西湖的路途中,共需消耗汽油多少kg?
§6-3 物质的密度
目标导航
1.通过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掌握密度概念、公式和单位。并会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值及其含义;
4.能运用公式ρ=mV 及变形计算;
5.能够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
(1)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3)在不注明哪杯是纯水,哪杯是盐水的情况下,如果不允许品尝味道,如何区别?
2.实验与测量
(1)测出一些相同物质的体积与质量,再比较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
(2)测出一些不同物质的体积与质量,再比较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取不同物质的物体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
(1)测出若干体积不同纯水的质量和体积。
(2)测若干体积不同立方体铁块的质量和体积。
(3)测若干体积不同立方体铜块的质量和体积。
(4)测体若干积不同立方体铝块的质量和体积。
把所测数据填到下表表中:
研究对象
质量
m/g
体积
V/cm3
比值(质量:体积)
数值
单位
3.交流与讨论:
(1)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也不同;体积相同的质量相同。
(2)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3)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4)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即学即练1】如图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出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的大
B. 甲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的小
C. 同种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D. 不同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答案】A
【解析】
解:从图象可知,在体积相同时,甲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由此可以判断甲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的大,并且不同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即学即练2】小静和小芳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分别测出几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测量结果分别记录如表一~表三所示.
表一:塑料颗粒
表二:水
表三:酒精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 3
质量/克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 3
质量/克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 3
质量/克
1
20
26.0
4
35
35.0
7
24
19.2
2
30
39.0
5
44
44.0
8
30
24.0
3
40
52.0
6
50
50.0
9
40
32.0
(1)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变化的倍数关系,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2)进一步分析比较三个表中的实验数据,小静认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不变的值;但不同物质这个比值不同.小芳认为:同种物质,体积与质量的比值是一个不变的值,但不同物质这个比值不同.你认为小静的观点______,小芳的观点______.(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为了比较上述两个“比值”的意义,他们找了一块海绵,用手紧压海绵,发现海绵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小,说明海绵越密时,______的比值越大,海绵越疏时,______的比值越大.在上述两个比值中,______比值更能直观合理地反映物质的紧密程度.
【答案】(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正确;正确;质量与体积;体积与质量;质量与体积
【解析】
(1)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变化的倍数关系会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小静认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不变的值;但不同物质这个比值不同.小芳认为:同种物质,体积与质量的比值是一个不变的值,但不同物质这个比值不同,两种说法,是同种性质的不同表述形式,故小芳和小静的结论都是正确的.
用手紧压海绵,海绵变密,发现海绵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小,质量与体积之比越大,海绵越疏时体积与质量之比越大,在上述两个比值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更能直观合理地反映物质的紧密程度.
故答案为:(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正确;正确;质量与体积;体积与质量;质量与体积.
知识点02 密度
1.概念:
某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的公式:
ρ=mV式中的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表示密度。
(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是不变的。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
当ρ一定时,=;
(3)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 V一定时,;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一定时,。
3.密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g/cm3)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物理意义:铝的密度为2.7×103kg/m3,,表示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为2.7×103kg。
【知识拓展】
(1)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即对于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如:所有的铝制品的密度是相同的。不论它的体积多大、质量多少,单位体积的铝的质量是不变的;
(2)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即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也不同。平时习惯上讲“水比油重”就是指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
(3)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等无关,与物体的种类和物态有关,还受温度的影响。
【即学即练3】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 )
A. 物质的密度ρ与质量m成正比
B. 物质的密度ρ与体积V成反比
C. 密度大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定大
D.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答案】C
【解析】密度与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速度与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密度是质量与体积之比,密度大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大,单位质量的体积小,故C正确,D错误。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不能说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故A、B错误。
【即学即练4】下面的四个关系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1g/cm3<1kg/m3 B. 1g/cm3>1kg/m3
C. 1g/cm3=1kg/m3 D. 1g/cm3<1kg/m3<1
【答案】B
【解析】
因为1g/cm3=1.0×103kg/m3;故1g/cm3>1kg/m3;
故B正确、ACD错误。
【即学即练5】一块体积是200 cm3的金属块,质量为540 g,把它切掉一块后,余下部分金属的密度是 ( )
A. 2.7×103kg/cm3 B. 2.7 g/cm3
C. 1.8 kg/m3 D. 4.05×103g/m3
【答案】B
【解析】解:金属块的密度ρ=mV=540g200cm3=2.7g/cm3=2.7×103kg/m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把它切掉一块后,余下部分金属的密度不变,仍为2.7 g/cm3。
【即学即练6】室内发生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以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
A. 温度较高,密度较大 B. 温度较高,密度较小
C. 温度较低,密度较大 D. 温度较低,密度较小
【答案】B
【解析】解:室内火灾发生时,温度较高,室内有毒气体体积膨胀,但是气体的质量不变,根据ρ=mV可知:密度减小;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有毒气体漂浮在房间的上方。所以,为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
故选:B。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关于质量、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种物质随着温度降低,密度会增大
B.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C. 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气体的密度
D. 物体的质量随着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B
【解析】解:A.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跟物质的种类、状态、温度有关,例如水凝固成冰后,温度降低,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故A错误;
B.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B正确;
C.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固体的密度不一定比液体、气体的密度大,故C错误;
D.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故D错误。故选:B。
2、学习密度知识后,某同学提出如下猜想,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一块砖均分成两块后,质量减半,密度减半
B. 一桶油用去一半后,体积减半,密度减半
C. 一块铁加热后,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D. 医用氧气瓶补充氧气后,瓶内氧气密度增加
【答案】D
【解析】
A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其密度与该物质的形状、质量、体积、位置和运动状态无关。故A、B选项错误。
C、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体积,所以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密度会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会增大,故C错误
D、医用氧气瓶补充氧气后,瓶内氧气质量增加,而体积没变,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其密度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是小明进行的单位换算,其中正确的是( )
A. 10t=103kg B. 1mg=103kg
C. 0.92×103kg/m3=0.92g/cm3 D. 1.29kg/m3=1.29g/cm3
【答案】C
【解析】解:
A、因为1t=103kg,所以10t=10×103kg=104kg.故A错误;
B、1kg=106mg,所以1mg=10−6kg.故B错误;
C、因为1kg/m3=10−3g/cm3,所以0.92×103kg/m3=0.92×103×10−3g/cm3=0.92g/cm3.故C正确;
D、因为1kg/m3=10−3g/cm3,所以1.29kg/m3=1.29×10−3g/cm3.故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黑、白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若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黑、白两种球的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A. 3:1 B. 1:3 C. 3:2 D. 2:3
【答案】A
【解析】解: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根据公式m=ρV可得,2ρ黑V+ρ白V=ρ黑V+4ρ白V,整理得ρ黑:ρ白=3:1。
5、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其物理意义是 ,一瓶250 mL的矿泉水喝了一半后,剩余水的密度为 g/cm3,拧紧瓶盖,将其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全部结冰后,其 (填“质量”“体积”或“密度”)将增大。
【答案】1 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 kg 1.0 体积
【解析】解: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根据密度的定义可知,其物理意义是1 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 kg;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只是质量和体积发生变化,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所以密度还是1.0×103 kg/m3=1.0 g/cm3;
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减小,由密度的定义式ρ=mV可知,其体积V将增大。
6、市场上出售的某品牌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调和油的密度约为0.9×103kg/m3,瓶中油的质量约为______kg,油用去一半后,其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某瓶氧气被病人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4.5;不变;变小
【解析】解:
(1)已知调和油的密度约为0.9×103kg/m3,调和油的体积V=5L=5×10−3m3,
由ρ=mV得调和油的质量:
m=ρV=0.9×103kg/m3×5×10−3m3=4.5kg;
这瓶油用去一半后,质量减半、体积减半,调和油的密度不变;
(2)由于氧气是气体,剩余氧气的体积始终等于氧气瓶的容积不变。若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体积不变,由ρ=mV可知氧气的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4.5;不变;变小。
7、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B两种物质进行探究.他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得到的信息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_________关系;A、B两种物质中,_________物质的密度较大.
【答案】正比;A
【解析】
解:(1)因为由这两种的m−V图象知道,都是线性关系。所以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是正比关系;(2)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当体积相同的时候,A物质的质量要比B物质的质量大,由ρ=mV可知,A物质密度大于B物质的密度。
故答案为:正比;A。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8、关于对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 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反比
C.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D.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大
【答案】C
【解析】解: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并不会随质量而改变,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并不会随体积而改变,故B错误;
C、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密度和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故C正确;
D、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密度和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9、能正确表示铁块和木块的质量、体积、密度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密度不随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改变,是一个恒量,铁块的密度大于木块的密度,故A、B错误;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线性关系,且图象过原点,在体积相同时,木块的质量小于铁块的质量,故C正确,D错误。
10、用天平和量杯称量某液体时,量杯及杯中液体的总质量记为m,杯中液体的体积记为V,根据称量的数据作出m−V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
A. 该液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 量杯的质量为5g
C. 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D. 50 cm3这种液体的质量为50g
【答案】C
【解析】
A.液体的密度与物质的种类和存在的状态有关,而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
B.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量杯中没有装液体时,质量为10g,这就是量杯的质量,m杯=10g,故B错误;
CD.读图可知,当体积V=50cm3时,液体质量m液=50g−10g=40g,
则液体的密度:ρ=m液V=40g50cm3=0.8g/cm3,故C正确,D错误。
11、小明的实验是“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选择了三个体积不同,质量不同的实心铜块做实验。实验中,他将数据记录在了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质量m/g
体积V/cm3
比值(m/V)/(g/cm3)
铜块1
89
10
铜块2
178
20
铜块3
356
70
小明在分析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时,发现其中的一组数据比值明显不同,他认为可能是测量错误,对此他应该进行的做法是( )
A. 利用测得的三组数据在直角坐标中作图分析
B. 将怀疑数据删除,利用其它的两组数据在直角坐标中作图分析
C. 将怀疑数据找出分析错误原因,改正后利用三组数据在直角坐标中作图分析
D. 将怀疑数据删除,再测一组数据,利用三组数据在直角坐标中作图分析
【答案】C
【解析】解:实验中需要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若其中的一组数据比值明显不同,他认为可能是测量错误,需要将怀疑数据找出,分析错误原因,改正后利用三组数据在直角坐标中作图分析,得出结论,故C正确。
故选:C。
1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冬天开采大型石材时,先在山体上开凿一些小洞,然后往洞中灌满水并塞紧洞口。当水结成冰后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于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导致体积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石料便从山体上分离下来。
【答案】不变;变小;变大
【解析】
小洞中的水凝结成冰,其质量不变,由于密度变小导致体积变大而膨胀,所以将石料挤压崩开,石料便从山体上分离下来。
故答案为:不变;变小;变大
13、甲乙两实心金属块,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1,将它们分别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中,天平恰好平衡.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______ ;若将甲切去13,乙切去34,那么甲和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______ .
【答案】1:2;1:2
【解析】解:
天平平衡,说明两物体质量相同,所以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1:1,
密度之比为ρ甲:ρ乙=mV甲:mV乙=V乙:V甲=1:2.
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所以,将甲切去13,乙切去34后,两者的密度不变,甲和乙的密度比仍为1:2.
故答案为:1:2;1:2.
14、小徐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画出了如图所示图线,由图可知,
(1)ρ乙=_____________g/cm3=___________kg/m3
(2)若乙的体积是10cm3时,密度是___________g/cm3,质量是 g
(3)ρ甲______________ρ乙
(4)用甲、乙两种物质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体,则m甲______________m乙(选填“>”“=”或“<”)
(5)用甲、乙两种不同的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V甲:V乙=_________________
(6)小徐又测量了用丙物质制成的实心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下表,请在图中画出丙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线
实验次数
质量m(g)
体积V(g/cm3)
1
0.5
1
2
1
2
3
1.5
3
4
2
4
【答案】(1)2;2×103;(2)2 ;20g;(3)<;(4)<;(5)2︰1;(6)。
【解析】
(1)由图可知,当体积都为V=1cm3时,对应的m乙=2g,ρ2=mV=2g1cm3=2g/cm3=2×103kg/m3;
(2)当乙的体积是V=10cm3 ,乙的密度是不变的,求出质量m=ρV=2g/cm3×10cm3=20g;
(3)由图可知,当体积都为V=2cm3时,对应的m甲=2g 求出甲的密度为ρ甲=mV=2g2cm3=1g/cm3=1×103kg/m3,ρ甲<ρ乙;
(4)由于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同体积下,制成实心的两物体,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5)V甲V乙=m甲ρ甲m乙ρ乙=m甲m乙×ρ乙ρ甲=11×21=21;
(6)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利用描点法,画出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线如下:
。
15、 一间教室的长为10m、宽为8m、高为4m。
求:(1)教室中空气的质量为多少千克?(ρ空气=1.29kg/m3)
(2)若将教室中的空气都压缩在容积为0.8m3的钢瓶中,瓶中空气的密度为多少?
【答案】解:(1)空气的体积等于教室的容积为:V1=10m×8m×4m=320m3;
所以教室中空气的质量为:
m=ρ空气V1=1.29kg/m3×320m3=412.8kg;
(2)将教室中的空气都压缩在V2=0.8m3的钢瓶中,质量不变,则瓶中空气的密度为:
ρ=mV=412.8kg0.8m3=516kg/m3。
答:(1)教室中的空气质量是412.8kg;
(2)若将教室中的空气都压缩在0.8m3的钢瓶中,瓶中空气的密度为516kg/m3。
【解析】(1)根据教室的长、宽、高求出教室的容积即空气的体积,利用公式m=ρV求出教室里的空气质量;
(2)将教室中的空气都压缩在0.8m3的钢瓶中,质量不变,利用密度公式ρ=mV求出瓶中空气的密度。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6、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物质的密度最大
B. 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C. a、b、c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有关
D. 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答案】D
【解析】
ABD.由图象可知,当Va=Vb=Vc=2×10−3m3时,ma=1kg,mb=2kg,mc=4kg,
则a、b、c的密度分别为:
ρa=maVa=1kg2×10−3m3=0.5×103kg/m3,
ρb=mbVb=2kg2×10−3m3=1×103kg/m3,
ρc=mcVc=4kg2×10−3m3=2×103kg/m3,
所以ρa<ρb<ρc,即a物质的密度最小,且c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密度的四倍,综上所述,故D正确,故AB错误;
C.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所以a、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C错误。
故选D。
17、小红同学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物质
密度/kg⋅m−3
物质
密度/kg⋅m−3
水
1.0×103
冰
0.9×103
酒精
0.8×103
铝
2.7×103
水银
13.6×103
铜
8.9×103
A. 从表格中可以读出铜的密度是8.9×103
B. 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块和冰块,铝块质量是冰块的3倍
C. 把200g酒精倒掉100g,剩下酒精的密度不变
D. 同质量铜、铝两种金属的实心立方体,铝的体积较大
【答案】A
【解析】
A、从表格中的信息可知,铜的密度是8.9×103kg/m3,选项中只有数值,没有单位,故A错误;
B、铝的密度是冰密度的3倍,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块和冰块,由公式m=ρV可知铝块的质量是冰块的3倍,故B正确;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所以200g酒精倒掉100g,剩下酒精的密度不变,故C正确;
D、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同质量铜、铝两种金属的实心立方体,由公式V=mρ知,铝的体积较大,故D正确。
故选:A。
18、密封在钢瓶中的氧气,使用一段时间后,关于瓶内氧气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B. 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C. 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D. 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答案】D
【解析】
随着使用,瓶内氧气越来越少,质量变小;钢瓶的容积就是氧气的体积,钢瓶容积不变,氧气体积不变;质量变小,体积不变,由密度公式可知,氧气的密度变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9、由同种物质制成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乙的质量是甲的两倍,那么甲的体积是乙的______倍;分别由不同的两种物质制成的丙、丁两个实心物体,其质量之比m丙:m丁=2:1,体积之比V丙:V丁=1:3,则丙丁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丙:ρ丁=______。
【答案】0.5;6:1
【解析】解:(1)因为甲乙两金属是由同种材料制成,
所以甲乙两金属的密度相同,
又因为ρ=mV,乙的质量是甲的两倍,
所以,甲的体积是乙的0.5倍;
(2)由题知,m丙:m丁=2:1,V丙:V丁=1:3,
所以,ρ丙ρ丁=m丙V丙m丁V丁=m丙m丁×V丁V丙=21×31=6:1。
故答案为:0.5;6:1。
20、质量是158g的铁块,体积是20cm3,则铁的密度是______g/cm3.将这个铁块削去一半,密度为______kg/m3,如果另一块同密度的铁块体积为0.2m3,则这块铁的质量为______kg。
【答案】7.9;7.9×103;1.58×103
【解析】解:铁的密度:
ρ=m1V1=158g20cm3=7.9g/cm3=7.9×103kg/m3;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的质量、体积大小无关,所以将这个铁块削去一半,密度仍为7.9×103kg/m3;
由ρ=mV得铁块的质量:
m2=ρV2=7.9×103kg/m3×0.2m3=1.58×103kg。
故答案为:7.9;7.9×103;1.58×103。
2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序号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甲
l
5
9
1.80
2
10
18
1.80
3
15
27
1.80
乙
4
5
4
0.80
5
10
O.80
6
15
12
0.80
(1)分析实验序号1与2或4与5的体积与质量关系,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2)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 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3)上表中物质乙实验序号5对应的空格质量是_________ 。
(4)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时相同的;
(2)1、4或2、5或3、6;(3)8;
(4)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解析】
(1)在实验1与2或4与5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对于甲液体来说,还是对于乙液体来说,其体积都随质量增加相同倍数,所以说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从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1与4、2与5、3与6中的液体体积都相同,但质量不同;
(3)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可得5cm310g=4cm3m,解得m=8g;
(4)比较实验1、2、3和4、5、6可知: 甲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是1.8,而乙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是0.80,所以可归纳得出:同种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故答案为:(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时相同的;(2)1、4或2、5或3、6;(3)8;(4)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22、周日,小明的爸爸开车去西湖,共用时2ℎ,平均时速为80km/ℎ。若汽车平均每百公里消耗汽油8L,汽油的密度为0.71×103kg/m3。试计算:
(1)则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km?
(2)去西湖的路途中,共需消耗汽油多少kg?
【答案】解:(1)由v=st可得,汽车一共行驶的距离:
s=vt=80km/ℎ×2ℎ=160km;
(2)在这段时间内,共要消耗汽油的体积,V=8L/100km×160km=12.8L=12.8×10−3m3,
由ρ=mV得,汽车这段时间内消耗的汽油的质量:
m=ρV=0.71×103kg/m3×12.8×10−3m3=9.088kg。
答:(1)汽车一共行驶了120km;
(2)在这段时间内,共要消耗汽油9.088kg。
【解析】(1)已知汽车的速度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变形s=vt可求路程;
(2)由m=ρV计算汽车行驶这段时间消耗的汽油的质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课后复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课时作业,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