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2《大学之道》课件29张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696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2《大学之道》课件29张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696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2《大学之道》课件29张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696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2《大学之道》课件29张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6961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2《大学之道》课件29张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6961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2《大学之道》课件29张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6961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2《大学之道》课件29张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6961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2《大学之道》课件29张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46961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温故知新,《大学》来源,《礼记》,《大学》,《大学》内容,《大学》作者,“大学”“小学”,“大学”是什么,初读文本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1.初读文本,读准字音,掌握必要的文言常识。2.再读文本,把握文中的“三纲”、“八目”及其关系。3.三读文本,理解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礼记》《周礼》《仪礼》《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到了唐代,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孟子》相提并论。 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
本为《礼记》中的一章南宋以前没有单独刊行过
《礼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相传为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经西汉戴圣汇编成书。在流传过程中,经董仲舒、郑玄、孔颖达和宋代理学家如程颢、程颐等大儒的推崇,《礼记》在儒家政教系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朱熹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并作章句,为《论语》《孟子》作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宋元以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大学》则是四书之首。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两千余字,以精辟的语言和成熟的思维提出了儒家对于大学教育的目的、任务和途径的总结性论断,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大学》一书,为春秋时孔子的门徒曾参(一读shēn,一读cān)所著。曾子(前505年-前435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 。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大学是什么?与小学的区别?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朱熹《大学章句序》: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大学”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大人: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小学”主要教授学生“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文化基础知识(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
请同学们自主诵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三纲八目”分别是什么?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宗旨,根本原则。明:动词,彰明。明德:美好的德行。 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亲”当作“新”,“新民”即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止:至,达到。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静:心不妄动。安:性情安和。虑:思虑精祥。得:处事合宜。道:宗旨,根本原则。
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请同学们熟读本段,小组合作交流。 1.“三纲”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层层递进的? 2.第一段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3.第一段阐述了什么道理?
1.“三纲”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层层递进的?
因此“三纲”之间是层层递进、有始有终的关系。
·程颐:“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明明德”就是把人天生固有的善性发挥出来。·程颐:“亲,当所新。”朱熹:“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字‘明德’,又当推己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王阳明:“亲民,亲近民众。”——“亲民”是在明晓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后,帮助自己及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使之成为“新民”。·朱熹:“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至善”就是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全社会成员的道德趋于完善。
2.第一段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句连用五个“而后”,形象地展现了大学的宗旨对人修身养性逐步影响的过程,从“知止”到“能得”,关系密切。第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
3.第一段阐述了什么道理?
人要有目标。明确了“知止”的目标后,才会“定、静、安、虑、得”。人若不知其所止,就会随波逐流、碌碌无为、虚度此生。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从“知止”到“能得”,“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每件事情都有本末始终,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于:状语后置。治:治理。齐:使...整齐有序。(使动用法)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德行。正:使...端正。(使动用法)诚:使...真诚。 (使动用法)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 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意诚:意念真诚。心正:心思端正。身修:修养品德。庶人:普通百姓。 壹是:一律,一概。本:本源、根本。
译文: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请同学们熟读本段,小组合作交流。 1.“八目”是什么?“三纲八目”之间有什么关系? 2.“修身”在“八目”中是否是根本,为什么?
1.“三纲八目”之间有什么关系?
2.“修身”在“八目”中是否是根本,为什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5.2* 大学之道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学之道”,明彰明动词,明美好的形容词,亲亲抚,止达到,知知道,止应达到至善的境界,定志向坚定,静镇静不躁,安内心安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教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人论世,关于《礼记》,儒家经典,关于《大学》,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思考探究,“八目”之间的关系,诚意使心意诚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