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宋代以前,《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把它们编在一起,做《四书章句集注》,经此,《大 学》与《中庸》《论语》 《孟子》 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四书之首"的地位。
《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46篇,其主要内容:一是介绍先秦的礼制条文,二是阐述了周礼的意义。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西汉今文经学“小戴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国人。
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俱学《礼》于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
宣帝时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
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大学”在古代的含义有两种: "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
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基本的礼节和文化课。 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品德,在于亲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应达到至善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每个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都有开始有结束。明白了先后次序、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大学的宗旨)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整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之:代词,代指弘扬品德的人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要先让自己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取知识。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与探究事物的真理。充分认识了的外物之后就能对外物之充分认识,充分认识到外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致知:对外物之理充分认识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课文内容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一帧礼记誉千秋,“三礼”,“五经”,“十三经”,为什么要读《大学》,东南大学,香港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5.2* 大学之道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5.2* 大学之道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页。
语文人教统编版5.2* 大学之道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5.2* 大学之道背景图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温故知新,“大学之道”是什么,儒学三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