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九节《琵琶行》第三课时课件+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7894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第九节《琵琶行》第三课时课件+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7894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第九节《琵琶行》第三课时课件+教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7894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第九节《琵琶行》第三课时课件+教案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78946/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第九节《琵琶行》第三课时课件+教案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78946/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第九节《琵琶行》第三课时课件+教案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78946/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第九节《琵琶行》第三课时课件+教案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78946/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第九节《琵琶行》第三课时课件+教案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78946/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第九节《琵琶行》第三课时课件+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789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第九节《琵琶行》第三课时课件+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3789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第三单元第七节《琵琶行》第一课时课件+教案 课件 89 次下载
- 第三单元第八节《琵琶行》第二课时课件+教案 课件 91 次下载
- 第三单元第十节《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教案 课件 94 次下载
- 第三单元第十一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教案 课件 95 次下载
- 第三单元第十二节《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教案 课件 82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说课ppt课件
展开一个是技艺高超的琵琶女,一个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巧遇,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各异,是什么让他们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生感叹?历史记载了历程,文学让瞬间化为永恒。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2.找出描写诗人生活环境的句子,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通过景物和环境描写来反映诗人的失意寂寞,孤苦无聊,其遭际与琵琶女何其相似。
3.作者的形象是怎样的?他和琵琶女又通过什么产生“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
明确: (1)作者形象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京官—— 谪官—— 恨
(2)明确:音乐(琵琶声)。 补充: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gu ,勾)留江上别离情。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4.品读第五段:“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
(2)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琵琶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黑暗官场的控诉。
5.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好处: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好处: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②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5.中心思想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
6.琵琶女本应是地位低下的妓女,为何琵琶女觉得嫁给商人是一种“沦落”?
明确:唐代教坊是皇家养艺妓、侍奉宫廷的地方,如果哪天有什么重要演出,这些女子就要入宫献艺,若平时无事,也可以接受外界的邀请,挣些小钱。“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因为才貌双全,风姿绰约,琵琶女受到帝都官二代的竞相追捧,红极一时,是她的辉煌时刻。更何况商人在那时地位不如妓女,所以琵琶女才有江湖沦落之感。
1.写作特点 (1)运用比喻、摹声等手法描写音乐; (2)紧凑的结构艺术; (3)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感情; (4)形象凝练的语言。
语文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5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8.3* 琵琶行并序课文ppt课件</a>,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琵琶行并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3《琵琶行》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3《琵琶行》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琵琶行,白居易,文体简介,读课文读准字音,回顾全文拓展主题,琵琶女三次演奏,一闻琵琶邀相见,再闻琵琶诉沦落,三闻琵琶青衫湿,琵琶女出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83《琵琶行》pptpptx、公开课《琵琶行》PPTpptx、83《琵琶行》教案doc、公开课《琵琶行》教案docx、83《琵琶行》音频mp3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