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水是常用的溶剂复习练习题
展开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1章 1.3水是常用的溶剂 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 氢氧化钠 B. 生石灰 C. 浓硫酸 D. 硝酸铵
2.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 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 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3.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
A. 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4.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是( )
A. 氢氧化钠 B. 氯化钠 C. 浓硫酸 D. 硝酸铵
5.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 白醋 B. 食用油 C. 食盐 D. 酒精
6.小琪同学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 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 氯化钠 B. 硝酸铵 C. 碳酸钙 D. 氢氧化钠
7.把室温下的不饱和食 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 )
A. 蒸发水 B. 加食盐 C. 给溶液降温 D. 给溶液升温
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饱和石灰水一定是浓溶液 B. 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D. 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9.某温度下,将5g氯化钠放入10g水中,得到13.6g氯化钠溶液,该溶液一定是( )
A. 饱和溶液 B. 不饱和溶液 C. 稀溶液 D. 无法判断
10.下列几种物质 ①硝酸钾 ②熟石灰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只有①
1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A. 易溶物质 B. 可溶物质 C. 微溶物质 D. 难溶物质
12.某温度下,将3gA物质放入7g水中,得到10g溶液,该溶液是( )
A. 饱和溶液 B. 不饱和溶液 C. 浓溶液 D. 无法确定
1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 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 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 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14.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 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 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D.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15.有一瓶室温下长期密封放置的氯化钠稀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接近瓶口的溶液较稀 B. 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
C. 瓶内溶液各部分密度相同 D. 瓶底会析出少量氯化钠固体
二、填空题(共10题;共29分)
16.海水中有着丰富的化学资源,人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很多的物质,如氯化钠、镁等。如图就是利用海水提取氯化钠的大致过程。
(1)图中①是________(选填“蒸发池”或“冷却池”)。
(2)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___(选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17.表中数据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硝酸钾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30℃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______g。
(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8.下表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克 | 29.4 |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60.2 | 65.6 |
(1)由上表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
(2)在2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50克氯化铵,形成的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60℃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9.小科同学为了探究固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他在家里尝试做了一系列实验,其中一个实验的具体做法及现象如图所示。
以上实验可推断:在一定量的水中,明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明矾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0.请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t2℃时,向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2)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________的方法提纯a物质。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4)t2℃时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b>c
B.溶剂质量a>b
C.溶液质量b=c
D.溶液质量c>a
21.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清洗油腻的餐具,是利用洗涤剂的________功能。
(2)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________,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2.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________下,有没有继续溶解的________存在,如有,且________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23.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该溶质,振荡后加入的溶质质量并不减少,则原溶液是________溶液;再将该混合物加热,未溶的溶质全部溶解,这说明________.
24.物质溶于水,在不同条件下溶解的快慢不同。试分析,如果要使得食盐固体溶解于水中,我们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加快食盐的溶解?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25.蔗糖(C12H22O11)和食盐能溶于水形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是________,而食盐溶液溶中质的微粒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2题;共16分)
26.2017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填名称)。试管a与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________,已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则实验中测得结果比理论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写出水电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2)在电解水实验中,为了增强水的导电能力,常在水中添加少量的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该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
(3)今年2月,某市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此灭火原理是________
(4)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白糖
C.碘
D.植物油
E.硝酸钾
(5)图乙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2℃ 时将30克a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该溶液为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②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___
27.图1是甲、乙、两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1、图2回答:
(1)50℃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2)图2中,试管里预先装有少量生石灰,当往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烧杯中某饱和溶液析出固体(不考虑水分蒸发)。请判断:该饱和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
(3)从图1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任写一条)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4分)
28.小科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她想:影响同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小科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提出了她的一些猜想:
A.与水的温度有关 B.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 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她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中的烧杯完全相同),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她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 颗粒大小 | 水的温度 | 是否搅拌 | 溶解快慢 |
① | 5 克块状冰糖 | 100 毫升、10 ℃的水 | 是 | 缓慢 |
② | 5 克块状冰糖 | 100 毫升、80 ℃的水 | 是 | 较快 |
③ | 5 克粉末状冰糖 | 100 毫升、80 ℃的水 | 是 | 快速 |
④ | 5克粉末状冰糖 | 100毫升、80 ℃的水 | 否 | 较慢 |
(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________(填字母)。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________。
(3)为了验证猜想C,应选择________进行比较。
(4)通过该实验得出物质的溶解快慢与________有关。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装置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分析,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氢氧化钠、浓硫酸溶解放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分析。
【解答】 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 则左侧装置内压强要减小,说明向试管中加入物质后温度降低,氢氧化钠、生石灰、浓硫酸遇水都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解吸热,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D。
2.【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乳化原理和溶解原理的区别分析。
【解答】A、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属于乳化原理,符合题意;
B、 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溶解原理,不符合题意;
C、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溶解原理,不符合题意;
D、 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是溶解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 C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中溶质的划分分析;
B、根据溶液定义分析;
C、根据乳化原理分析;
D、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
【解答】A、 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不符合题意;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不符合题意;
C、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现象 ,符合题意;
D、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能使溶液温度降低分析。
【解答】A、氢氧化钠溶解放热,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解温度没有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溶解放热,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解吸热,温度下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乳浊液与溶液的定义分析。
【解答】A、白醋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B、食用油放入水中以小液滴分散形成的是乳浊液,符合题意;
C、食盐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D、酒精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分析。
【解答】A、氯化钠溶解温度没有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解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不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解放热,会使石蜡熔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溶质、蒸发溶剂或改变温度。
【解答】因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加溶质;
故答案为:B。
8.【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定义及氢氧化钙的性质分析,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解答】A、氢氧化钙为微溶物质,所以饱和石灰水一定是稀溶液,不符合题意;
B、无色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不符合题意;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符合题意;
D、溶液也可能是气体或液体溶于水或溶于其他物质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定义分析。
【解答】 5g氯化钠放入10g水中,得到13.6g氯化钠溶液, 说明固体没有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A。
10.【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固体氢氧化钙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析。
【解答】 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②熟石灰、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故答案为:D。
11.【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分析,20℃时溶解度大于10g为易溶物质,大于1g小于10g为可溶物质,小于1g大于0.01g为微溶物质,小于0.01g为难溶性物质。
【解答】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
故答案为:A。
12.【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定义分析。
【解答】 将3gA物质放入7g水中,得到10g溶液, 溶质全部溶解,所得溶液可能是刚好达到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D。
13.【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A、由图像可知,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不符合题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符合题意;
C、3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不符合题意;
D、 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及特征分析,判断溶液要注意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解答】A、有的溶液有颜色,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中可以有多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C、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也可能是纯净物,如水,不符合题意;
D、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相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性质分析,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解答】A、一杯溶液各处浓度相同,不符合题意;
B、一杯溶液各处浓度相同,不符合题意;
C、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瓶内溶液各部分密度相同,符合题意;
D、溶液具有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6.【答案】 (1)蒸发池
(2)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1)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
(2)如果溶液中有未溶的固体出现,那么溶液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解答】(1)海水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进行提纯,因此图中①为蒸发池;
(2)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17.【答案】 (1)37.3
(2)145.8
(3)36.0g<x<36.3g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确定氯化钠的溶解度;
(2)从表格中找到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然后将50g与其进行比较,最后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计算即可;
(3)根据表格分析,哪个温度范围内二者的溶解度可能相同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3g;
(2)由表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所以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后,不能全部溶解,只能溶解45.8g,那么溶液质量为:45.8g+100g=145.8g。
(3)因为氯化钠在20~30℃时的溶解度为36.0~36.3g,而硝酸钾在20~30℃时的溶解度是31.6~45.8g,所以在20~30℃时的某一个温度点会有一个相同的溶解度x,x的取值范围应该在36.0~36.3g之间。
18.【答案】 (1)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饱和;1:2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分析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2)从表格中找到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然后将50g与其比较,如果大于等于溶解度,则为饱和溶液;否则为不饱和溶液。找到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然后将50g与其比较,判断它是否饱和,进而确定溶质的质量,最后计算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2)根据表格可知,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因为50g>37.2g,所以此时的氯化铵溶液为饱和溶液。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5.2g,因为50g<55.2g,所以此时氯化铵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即溶质质量为50g,溶剂的质量为100g,那么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50g:100g=1:2。
19.【答案】 增大;饱和
【解析】【分析】(1)如果降低温度时有晶体析出,则说明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也就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如果溶液有晶体析出,则溶液是饱和的;如果没有晶体析出,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解答】(1) 在一定量的水中,明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
(2) 明矾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20.【答案】 (1)75
(2)降温结晶
(3)c>b>a
(4)A,D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t2时a的溶解度,然后计算出50g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最后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计算;
(2)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异较大,可以使用降温的方法进行提纯分离;
(3)首先确定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然后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比较即可;
(4)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比较两个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进而确定析出物质的多少,最后根据溶液质量的变化,最后比较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50g,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25g,因此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25g=75g;
(2)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不太明显,因此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依次为:a>b>c,也就是100g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a>b>c;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可知,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为:c>b>a;
(4)t1时b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c,故A正确;
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可以在这个过程中a析出的溶质质量>b析出的溶质质量,t1时a的溶液质量<b的溶液质量,故B错误;
从t2到t1的过程中,物质b的溶液质量减少,而c的溶解度增大,即溶液质量不变,所以溶液质量b<c,
故C错误。
故选A。
21.【答案】 (1)乳化
(2)加肥皂水观察泡沫多少来鉴别;加热煮沸
【解析】【分析】(1)根据乳化定义分析;
(2)根据硬水软水的鉴别方法及转化方法分析。
【解答】 (1)洗涤剂具有乳化的作用,所以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清洗油腻的餐具,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2)硬水和软水可用加肥皂水观察泡沫多少来鉴别,日常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2.【答案】 一定温度;溶质;溶质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定义分析。
【解答】 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则这种溶液是饱和溶液。
23.【答案】 饱和;该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定义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分析。
【解答】 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该溶质,振荡后加入的溶质质量并不减少,则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再将该混合物加热,溶质溶解,说明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4.【答案】 (1)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用酒精灯加热
(3)用热水溶解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解答】搅拌、加热或用热水溶解或将固体颗粒变小都可以加快溶解速度。
25.【答案】 蔗糖分子;氯离子和钠离子
【解析】【分析】根据蔗糖由分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分析。
【解答】 蔗糖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是蔗糖分子,食盐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是氯离子和钠离子。
三、解答题
26.【答案】 (1)氧气;1:2;偏小;
(2)氢氧化钠(或硫酸);变大
(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A,C,D
(5)75;饱和溶液;b>a>c
【解析】【分析】(1)分析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观察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a内气体为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b内气体为氧气,两气体体积比为2:1;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2)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加了水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量,从而增强了水的导电性;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电解水将减少溶剂的质量,从而溶质质量偏大;(3)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因而灭火的原理有三个: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具其一即可;(4)从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去分析解答;(5)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是否饱和;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情况;
【解答】(1)由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可知,试管a收集的是电源的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试管b收集的是电源的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它们体积比是1:2;氧气溶解度大于氢气,则氧气的实际体积偏小,则体积比偏小;
水通电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加了水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量,从而增强了水的导电性;由于电解水,溶剂(水)的质量减小了,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3)水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A、面粉不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是一种以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水中形成混合物,静置后可分层,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是悬浊液而不是溶液;故A符合题意;
B、白糖易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碘的溶解度很低,溶于水,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是悬浊液而不是溶液,故C符合题意;
D、植物油不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是一种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混合物,静置后可分层,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是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D符合题意
E、硝酸钾易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E不符合题意;
(5)①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30g的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只有25g能够溶解,形成的溶液的质量为75g,根据溶解度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故填:75g,饱和溶液;
②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b>c,降温到 t1℃时,a、b仍然是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因此b的质量分数大于a的质量分数;降温后c的溶解度不变,因为t1℃时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所以a的质量分数大于c的质量分数,因此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顺序是b>a>c。
27.【答案】 (1)甲>乙>丙(或甲乙丙)
(2)丙
(3)4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
(2)根据升高温度饱和溶液析出固体说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分析;
(3)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表示一定温度下各物质的溶解度,可比较不同物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等信息分析。
【解答】(1) 50℃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2)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烧杯中饱和溶液析出固体,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图像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溶质是丙;
(3)图1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曲线可知各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4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等信息。
四、实验探究题
28.【答案】 (1)A
(2)冰糖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
(3)③④
(4)温度 颗粒大小 是否搅拌
【解析】【分析】(1)分析实验①和②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分析实验②和③中哪个因素不同,根据实验现象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出实验结论;
(3)猜想C验证物质的溶解速度与搅拌的关系,必须控制水温和冰糖颗粒大小相同,而改变是否搅拌即可;
(4)根据表格数据得到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答】(1)实验①和实验②中水的温度不同,因此可验证猜想A;
(2)实验②和③中水温和搅拌相同,而冰糖的颗粒大小不同,因此得到结论: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冰糖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
(3)猜想C验证物质的溶解速度与搅拌的关系,必须控制水温和冰糖颗粒大小相同,而改变是否搅拌,故选③和④;
(4)比较①和②可知,物质的溶解快慢与温度有关;比较②和③可知,物质的溶解度与冰糖颗粒大小有关;比较③和④可知,物质的溶解度与是否搅拌有关;
那么通过该实验得出物质的溶解快慢与温度、颗粒大小和是否搅拌有关。
华师大版3 水是常用的溶剂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a href="/kx/tb_c588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3 水是常用的溶剂课时作业</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溶液、浊液的基本概念与区别,溶解现象与原理,溶解快慢因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华师大版第3章 阳光3 阳光的组成习题: 这是一份科学华师大版第3章 阳光3 阳光的组成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阳光的组成 课时练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最早做阳光色散实验的科学家是,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操作,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七年级下册2 空气的成分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下册2 空气的成分同步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空气的成分 课时练习,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空气的成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