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 1.3 物质的溶解性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1963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 1.3 物质的溶解性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1963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 1.3 物质的溶解性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1963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 同步练习2(含答案解析)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3物质的溶解性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3物质的溶解性复习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6g”,根据这一条件及溶解度的含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g 水溶解 36g 氯化钠恰好能配成饱和溶液
B.20℃时,1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里含有 36g 氯化钠
C.20℃时,把 136g 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干,可得到 36g 氯化钠
D.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36:100:136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根据这一条件及溶解度的含义,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
A.100g水溶解36g食盐恰好能配成饱和溶液
B.20 ℃时,100g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g食盐
C.20 ℃时,把136g食盐饱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g食盐
D.20 ℃时,食盐水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136
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璧上有小气泡
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时,池糖里的鱼浮出水面
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物质是易溶物质
B.t1℃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丙物质的方法
D.若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则析出晶体质量关系是甲>乙>丙
5.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KNO3
B.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大
C.4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63.9gKNO3
D.将60℃时210g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KNO3晶体78.4g
6.图1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R是其中一种物质。现取50gR如图2进行有关实验,观察到①②中没有固体析出,③中有固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2的实验结合图1分析,R是丙物质
B.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
C.①②③中,只有③的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D.①②③中,①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杯溶液中只可能有一种溶质
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C.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则NaCl 的溶解度为36g
D.海水晒盐后剩下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8.20℃时,在10g水中最多溶解0.3gA物质,则A在水中的溶解性为
A.易溶B.可溶C.微溶D.难溶
9.欲使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氨气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方法是
A.减少压强,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降低温度
C.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D.增大压强,升高温度
10.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钾形成溶液,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已知: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
B.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41.6g
C.降温过程中硝酸钾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
D.降温过程中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先减小后不变
二、填空题
11.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1)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物理量,通常用具体数字表示。在数轴上表示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温度20℃):①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2)练习:
①在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为0.0013g,该物质属于_____物质。
②在20℃时,3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g某物质,该物质属于_____物质。
12.气体溶解度
(1)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在因素
①打开汽水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有关;
②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还与_____有关;
③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有关,_____越高,溶解度越小;______越大溶解度越大。
(2)气体溶解度的涵义
①定义:气体在_____为101KPa和一定______时,气体溶解在_____体积水里达到____状态时的气体____。如: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即:在101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____。
②五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③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3)练习
①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
②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增大汽水中CO2的溶度?______或_____。
③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动?_____。
13.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涵义
(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____下,某固体物质在____里达到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____里的溶解度。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四要素”:①条件____;②标准____;③状态_____;④单位____。
(3)固体溶解度的涵义:
①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的涵义__________ 。
②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____g,溶剂质量____g,溶液质量____g,该溶液为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_。
(2)t2℃时,物质a的溶解度与物质______的溶解度相等。
(3)t3℃时,把80g物质a加入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t3℃时,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a>bB.a=bC.a乙>丙。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5.D
【解析】
A、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不同,因此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度的大小,故A选项错误;
B、由两条曲线从左到右的上升趋势可知,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的小,故B选项错误;
C、40℃时,KNO3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即在4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63.9gKNO3,形成163.9g饱和溶液,即在该温度下,163.9gKNO3饱和溶解中含有63.9gKNO3,因此在4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KNO3的质量小于63.9g,故C选项错误;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0g,即在60℃时,100g水中溶解110.0g硝酸钾形成210.0g饱和溶液;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形成131.6g饱和溶液,所以将60℃时210g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为:,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6.B
【解析】
A、由图2并结合图1可知,在100g水中,t3℃时50gR全部溶解,t2℃时析出晶体,说明t3℃时R溶解度大于等于50g,t2℃时溶解度小于50g,则R是乙物质,错误;
B、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但溶液质量不相等,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正确;
C、由A分析可知,①②③均为乙物质形成的溶液;②为R的t3℃时恰好饱和溶液,③析出晶体上层清液也是饱和溶液,错误;
D、①②均为t3℃时R的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②为饱和溶液;③为②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故②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
故选B。
7.D
【解析】
A、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所以一杯溶液中可能有多种溶质,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例如室温下在100g水中氢氧化钙只能溶解0.165g达到饱和,而加入20g硝酸钾没有达到饱和,此时氢氧化钙的浓度小于硝酸钾的浓度,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则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g,题目中NaCl 的溶解度为36g没有说明温度,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的过程属于蒸发结晶的方式,溶剂减少,氯化钠析出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解析】
20℃时,在10g水中最多溶解0.3gA物质,则A溶解度=,溶解度大于1g小于10g属于可溶物质,故选:B。
9.C
【解析】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使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氨气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故选C。
10.B
【解析】
A、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所以131.6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错误。
B、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所以20℃时100g水中有硝酸钾31.6g,所以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10g=41.6g。正确。
C、从图像可知,开始无晶体析出,所以开始降温的一段时间内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D、开始无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后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错误。
故选B。
11.(1) 难溶 可溶 0.01g 10g
(2) 难溶 可溶
【解析】
(1)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物理量,通常用具体数字表示。在数轴上表示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温度20℃):溶解度甲
【解析】
(1)
口罩可以防止病毒吸入鼻腔,起到了阻碍部分物质的作用,所以与化学实验中过滤操作有相同的作用。
(2)
用洗涤剂清洗饭盒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将乳浊液中的小液滴变得更小,更容易被水冲走。
(3)
将一瓶汽水的瓶盖打开,汽水自动喷出来了,这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或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或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成正比)
(4)
①P点的含义是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1℃时,甲物质溶解度为20g,将12克甲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10g甲能溶解,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10:50=1:5。
③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所以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④将t2℃时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所以甲、乙两种物质溶质、溶剂质量相同;丙的溶解度最小,所以溶质质量最小,溶剂质量最大;降温到t1℃,丙的溶解度增大,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减小,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又因为丙中溶剂质量最大,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16. abgh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试管 升高 大 过滤 AD
【解析】
(1)制取CO2选择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原理是 ,采用固体和液体常温下进行反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选择的仪器序号是abgh;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原理是,是采用加热固体制氧气,发生装置需要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单孔塞,故还需要补充试管;
(3)制取氧气时需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仪器,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容器外壁,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不漏气。
(4)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中:图中①是过滤池,过滤出难溶性杂质;
A、海水进入贮水池,未进行其他分离操作,故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A正确;
B、在过滤池中,过滤出难溶性杂质,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B错误;
C、在过滤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海水质量减少,故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C错误;
D、饱和溶液中才会析出晶体,故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D正确。
故选AD。
17. 分液漏斗 D或F A b
【解析】
(1)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一般用于添加液体药品。
(2)用双氧水和MnO2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的方法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故装置可选用D或F。
(3)① 加热KClO3固体制氧气,根据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应选用固体加热型,故答案为:A。
② 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根据题意,反应后KCl的质量=4.8g-1.5g=3.3g,根据溶解度曲线,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表示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34g氯化钾达到饱和状态,欲将3.3gKCl全部溶解,至少应加入该温度下蒸馏水的质量= ,体积约10 mL,故答案为: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3 海水“制碱”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海水“晒盐”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六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2 化学与材料研制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