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 1.3 物质的溶解性_(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3906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 1.3 物质的溶解性_(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3906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 1.3 物质的溶解性_(教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39061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3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
展开【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3.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4.了解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5.认识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教学重难点】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素材;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硝酸钾。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2.能根据给定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通过相关的数据查阅,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认真细致的作图能力。
4.能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物质的结晶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问题:
1.什么叫饱和溶液?
2.什么叫不饱和溶液?
3.它们怎么互相转化?
4.氯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氯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那么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溶解度的有关问题。
[揭示目标]
投影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知道学习时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硝酸钾。
1.探究溶剂的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完成下列实验并记录现象:
加入10mL水并振荡
加入10mL酒精并振荡
氯化钠
碘
实验结论: 。
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思路分析: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 ,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在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 ;当降低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 。
投影探究要求,进行实验指导,组织填写实验记录。
[归纳板书]
1.影响固体物质的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外因:温度
[问题]
同样是易溶的物质怎么比较溶解性的大小呢?
[追问]
什么叫溶解度?
知道学生自学溶解度的概念。
[投影并板书]
2.溶解度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概念再探]
指导学生思考填空。
溶解度概念四要素:
(1)条件:在一定 下;
(2)标准: g溶剂;
(3)状态:达到 状态;
(4)单位:质量单位是 。
指导学生理解概念,并在2分钟内记住概念。
[问题]
以下四句话错在哪里?
(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指导学生讨论、辨析、纠正错误,认识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完整意义。
[归纳总结]
3.溶解度的含义
(1)表示某温度时,100g水中溶解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质量为多少 。
(2)表示某温度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多少克某物质。
[追踪练习]
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表示什么含义?
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C.20℃时,在100g水中加入35g氯化钠完全溶解,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g。
D.20℃时,10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有27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7g。
E.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问题]
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自学课本找出问题的答案。
[总结板书]
4.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20℃时(用S表示溶解度)
易溶:S>10g
可溶:1g<S<10g
微溶:0.01g<S<1g
难溶:S<0.01g
[拓展延伸]
(1)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的大小,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不溶)来粗略表示,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而溶解度是从定量的角度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2)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但是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问题]
下雨前,水中的鱼儿有什么表现,为什么?
指导学生自学课本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并完成填空题。
[板书]
5.气体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一定 、一定
下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气体的 数。
(2)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 。
思考并回答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
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空格。
分组设计、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看书回答:溶解度
思考。
自学。
明确溶解度的概念。
思考、回答。
读概念。
思考、回答。
练习。
自学、回答。
听讲、体会。
思考、回答。
自学,完成有关填空。
通过几个简单问题的回答使学生自行进入本节的学习。
定位学习方向,导航学习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观察、比较、归纳能力。
引入主题。
培养自学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使学生强化记忆概念。
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含义。
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度的概念及含义的理解。
使学生了解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培养自学能力。
进一步体会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使学生认识气体溶解度,培养自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
二、前置诊断,巩固提高
【提问】
1.我们来回顾一下,盐碱湖中的食盐晶体析出属于哪种结晶法,余下的溶液为食盐的什么状态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是怎样的。
2.什么叫溶解度?理解时要把握哪四个关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其意义是什么?
三、溶解度曲线
【过渡】我们已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1)溶解度曲线的概念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提问】利用右图溶解度曲线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请把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内容与同学们一同交流。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相信你会做!
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 ;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 氢氧化钙在80℃时的溶解度是 。
(2)点的意义
仔细观察上图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说出Q点、P点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R点时A、B、C三种物质的溶液分别处于哪种状态?
(3)线的意义
通过观察上面这两幅截图,我们可以得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着的趋势。
(4)面的意义
阴影部分对于A、B两物质有何意思?从温度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此时C物质处于什么状态?若A中混有少量的B,要提纯A,应用哪种方法呢?
教师归纳总结:
点的意义;线的意义;面的意义:
四、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我们在学习酸、碱、盐的有关复分解反应时,往往会遇到“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寻找答案。
五、结晶
【自学】知识多一点——降温结晶
从硝酸钾的溶液中析出硝酸钾晶体,是降低温度的缘故,此结晶方法称为降温结晶。
投影:常见的晶体
硫酸铜晶体 硝酸钾晶体 明矾晶体
学生观察盐碱湖的照片,体会湖水中晶体析出的现象。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小结 :
学生理解记忆
请你仔细观察溶解度曲线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 ;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 氢氧化钙在80℃时的溶解度是 。
同学们之间讨论回答。
总结:
点(Q):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交点(P):表示交点对应的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看左图投影回答问题
结合溶解度曲线,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硝酸钾。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如氢氧化钙。
学生思考总结:
(1)曲线下方的面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方的面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
由此可以得出: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C处于不饱和状态,对于像A这样的物质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用到的是降温结晶。
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归纳出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学生自学教材内容。
观看,了解晶体的种类以及有关的颜色。硫酸铜晶体是蓝色,硝酸钾和明矾晶体是无色的,晶体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及时复习,回顾前面学习的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关系
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通过曲线图能查出不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让学生学会查阅溶解度曲线。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 溶液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 溶液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 整理与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本册综合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