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全册3物质的溶解性复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全册3物质的溶解性复习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溶解度,一定温度,g溶剂,饱和状态,kPa,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考点二溶解度曲线,溶解度,不饱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在 下,某固态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 (2)溶解度的四要素:①条件: (决定性因素)。 ②标准: 。 ③状态: 。 ④单位: 。
(4)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判断某物质的溶解性,温度必须确定为20 ℃或室温,否则无法判断。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该气体的压强为 和一定 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 . 。 (2)影响因素
3.结晶(1)概念: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结晶是物质分离的常用方法之一。(2)结晶的方法①降温结晶:适用于 的物质,如KNO3。 ②蒸发溶剂:适用于 的物质,如NaCl。
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不同物质随温度变化的曲线。2.意义
3.溶解度曲线的实际应用(1)确定某温度下的溶解度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 (2)比较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t1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t3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判断点的意义P点表示t1 ℃时B的 溶液,C的 溶液;M点表示 . (该点温度下,二者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4)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的方法①若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在t3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②欲将t1 ℃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 ③若将A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5)溶液质量或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t2 ℃时,将3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6)温度改变,各个量的变化情况①将t3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②t3 ℃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 ℃,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7)结晶方法的判断若A中含有少量B,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若B中含有少量A,提纯B的方法是蒸发结晶。(8)析出晶体质量的分析①t3 ℃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 ②t3 ℃时,将90 g 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 ℃,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 4.溶解度表格
从表中直接读取信息(1)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氯化钠在10 ℃时溶解度为 ,在30 ℃时溶解度为 。 (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如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 。 (3)根据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趋势为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化趋势为 (仅变化趋势、不做数据对比)。 (4)20 ℃,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KNO3 g(精确到0.01)。 (5)20 ℃,将40 g氯化钠溶于60 g水中可配制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01%)的氯化钠溶液。溶解度表应用(6)以表格数据形式考查两种物质(如NaCl和KNO3)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为 。
[例1] (2022临沂期末)下表是不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0 ℃时,100 g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B.40 ℃时,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 gC.6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10 gD.100 ℃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 ℃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多
1.(2022肥城三模)把t℃时50 g 20%的KNO3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掉10 g水,有1 gKNO3固体析出,则KNO3在t℃时的溶解度为( )A.10 gB.22.5 gC.25 gD.30 g2.(2022泰安三模)t℃时,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0 gB.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W>m>nC.点Z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降低温度D.点m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先加20 g水再加入50 g该溶质,充分溶解
考向2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表及其应用类型1 溶解度曲线
[例2] (2022东营模拟)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最大,c的溶解度最小B.升温能使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t2℃时30 g物质a加入50 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80 g溶液D.t1℃时a、c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解决方法:①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均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减少溶质或增加溶剂均能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②改变温度,升温或降温取决于溶解度曲线的坡度。上升型(如甲):升高温度可以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可以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下降型(如丙):降低温度可以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可以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2)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升降情况,判断物质结晶或提纯的方法。解决方法:①曲线为陡升型(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程度较大的),如甲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使溶质析出或提纯甲。②曲线为缓升型(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程度不大的),如乙只能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溶质析出或提纯乙。
3.(2022泰安模拟)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b都属于易溶物质B.在t℃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D.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4.(2022淄博一模)a、b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1℃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D.从b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5.(2022岳阳)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现将a g A、b g B、c g C分别在10 ℃、20 ℃、30 ℃时加入100 g水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c三点表示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B.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C.c点恰好形成无色、均一、稳定的溶液D.升温至30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C>B
类型2 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数据表综合
[例3] (2022连云港)KCl和KNO3的溶解度(见下表)和溶解度曲线(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甲代表KCl的溶解度曲线B.40 ℃时KNO3饱和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63.9%C.t1的值在20~30之间D.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6.(2022肥城二模)下列是MgSO4和KCl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3℃乙溶液析出固体质量B.溶解度:溶解度都变小;20 ℃时:S甲氯 化钠
2.(2022泰安)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P点表示10 ℃时丙的饱和溶液B.1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最大C.20 ℃时,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 ℃,甲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D.20 ℃时,向130 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 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
3.(2021泰安)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都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D.在t2℃时,将3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 g
4.(双选)(2021烟台)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将5 g a加入2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25 g a的饱和溶液B.t2℃时将M点的a溶液转变为N点的a溶液,可采用加水的方法C.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a析出固体的质量最大
5.(2021威海)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B.t1℃时,将15 g甲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65 g溶液C.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甲>乙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6.(2022东营)下图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30 ℃时,Na2CO3的溶解度是 g。 (2)40 ℃时,向两只各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Na2CO3、NaHCO3固体,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是 溶液。 (3)将40 ℃时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 ℃,析出晶体较少的是 . 溶液。
(4)A、B两点分别表示Na2CO3的两种溶液,要使B点的溶液变为A点的溶液,可采取措施是 . 。 (5)小英同学说,常温下,她配制了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6.4%的NaHCO3饱和溶液,请判断小英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
7.(2021东营)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下表是碳酸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1)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属于 (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物质。 (2)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 (3)小东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若使烧杯③中的溶液达到饱和,至少需再加入 g 碳酸钠;升温至60 ℃时,烧杯④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先增大后减小(合理即可)
1.(2022乐山)氯化铵常用作铁制品的除锈剂。不同温度时,氯化铵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 ℃时,将50 g氯化铵固体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3 gB.再加入100 g水,充分溶解后烧杯中仍有固体剩余C.升温至40 ℃,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31.5%D.升温至60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2.(2022孝感)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C.a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3D.a2℃时相同质量的甲和乙溶液,降温至a1℃时甲溶液析出的晶体一定比乙溶液多
3.(2022眉山)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图中P点表示10 ℃时丙的饱和溶液C.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乙的质量为30 gD.50 ℃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 ℃,甲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
4.(2022成都)根据图示实验和溶解度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是NaCl,则③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若a是NaCl,则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7.2%C.若a是KNO3,则③到④溶液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D.实验证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溶质的量和溶剂种类有关
5.(双选)(2022潍坊)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如图是反应过程涉及的NH4HCO3、NaCl、NH4Cl和NaHCO3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30 ℃时将等质量的NH4Cl和NaHCO3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NaHCO3大于NH4ClB.在20 ℃时将30 g NH4Cl加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NH4Cl的饱和溶液C.NH4HC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该温度下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将60 ℃时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NH4HCO3
6.(2022湘潭)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 (2)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 (3)欲使硝酸钾溶液的状态从a点转化为b点,可采取的方法是 。 (4)60 ℃时,分别将等质量的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加入盛有等质量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推测乙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
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7.(2022长沙)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P点的含义 。 (2)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 B物质的溶解度(填“>”“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植物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g溶剂,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2曲线法,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图6-18结晶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溶解度曲线,3交点,2蒸发结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教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物质的溶解性一,溶质的种,约实验时间,况进行比较,第10题,饱和溶液既,加氯化钠固体,第11题,杯底部有不溶解的固体,A≥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