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3 大气环流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3 大气环流第1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3 大气环流第2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3 大气环流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3 大气环流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3 大气环流,共7页。
    (2021·山东地理)“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下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1~2题。
    1.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
    ①风速小 ②地面温度低 ③地势低 ④空气湿度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次年1月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克拉香天气有持续的雾天,意味着风速不能太大,图中显示这个阶段的盛行风向是偏东风,越南沿海是迎风一侧,但北部沿海有海南岛等陆地阻挡,风力会减弱,南部沿海东侧全部是海洋,风力大,雾天难以保持,①正确;都是沿海平原,地势低平,差异不大,③错;都是沿海,空气湿度差异不大,加上北部沿海东侧还有海南岛的阻挡,水汽在海南岛受地形抬升产生部分降水,北部沿海的空气湿度还可能降低,④错;地温偏低利于水汽凝结、雾的形成,②正确;故选A。第2题,雾的形成需要相对稳定的天气,微弱的风力有利于水汽的持续汇集、雾天的保持,强风则容易驱散雾气。越南位于热带地区,夏季西南风强烈,冬季东北风强烈,都不利于雾的形成,排除B、D;冬夏之交的春秋季节,是大气环流形势转换的季节,风向不稳,但风力较弱,有形成克拉香天气的条件。图示盛行风向是偏东风,应是东北风偏转而来,所以答案为2~4月,选A。
    1.明确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2.掌握季风环流的分布及成因

    3.理解大气环流带来的影响
    (1)影响气候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使各气压带、风带控制或交替控制的地区具有不同的水热特征,从而形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2)影响动物迁徙
    太阳直射点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水热条件变化→水草(食物)分布变化→野生动物迁徙。简单地说,动物迁徙的方向大致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
    (3)影响海洋航行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会影响洋流的流向,进而对海洋航行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海洋航行中尽可能做到顺风顺水。
    (4)影响海洋渔业捕捞
    受盛行风影响的地区,海域风浪大,不利于捕鱼作业;受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捕鱼作业;受高气压带影响的地区,海域风浪小,多晴朗天气,方便捕鱼作业。
    考向1 通过“大气环流”考查“综合思维”
    西风分速是指各风向风速中西风的分量,下图示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西风分速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纬度中,西风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的是( )
    A.40°N B.50°S
    C.40°S D.60°N
    2.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洋流性质 D.地势高低
    3.冬季,北半球温带大陆东岸的西风较西岸( )
    A.寒冷干燥 B.温暖干燥
    C.寒冷湿润 D.温暖湿润
    答案 1.B 2.B 3.A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和图示信息可直接读出,西风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的是50°S。第2题,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在50°纬线附近海陆分布南、北半球差异明显,为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 第3题,冬季,北半球温带大陆东岸的西风是由陆地吹向海洋,西岸的西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且有暖流影响,所以东岸的西风较西岸的西风寒冷干燥。
    考向2 通过“大气环流的影响”考查“区域认知”
    据《更路簿》记载,海南渔民每年12月前后出海,到南海诸岛岛礁附近捕捞海货,次年清明至谷雨期间满载而归。《更路簿》记录了千百年来海南民间文字记载或口头相传的南海航行路线知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此完成4~5题。
    4.海南渔民在航行过程中主要利用( )
    A.东南信风、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东南信风
    D.东南信风、西南季风
    5.渔民没有等到次年夏季,而是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就返航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捕获的海货易腐烂,不易长时间保存
    B.夏季盛行风减弱,不利于返航
    C.夏季南海季风洋流减弱,返航难度大
    D.夏季南海多台风,容易发生海难
    答案 4.B 5.D
    解析 第4题,海南渔民每年12月前后出海,主要利用东北季风,次年清明至谷雨期间满载而归,主要利用西南季风。故选B。第5题,南海地区位于热带,终年高温,因此海货易腐烂不是南海渔民在清明至谷雨期间返航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夏季西南季风(盛行风)会不断增强,南海季风洋流也会不断增强,更有利于返航,B、C错误。渔民没有等到次年夏季,而是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就返航的主要原因是夏季南海多台风,容易发生海难,D正确。
    考点练
    三圈环流是研究全球气候的重要理论基础,三圈环流按回归年为周期进行南北移动。读“半球三圈环流立体模式图”,完成1~3题。
    1.一般而言,纬线甲的纬度是( )
    A.30°N
    B.30°S
    C.60°N
    D.60°S
    2.理论上,除极地外,模式图中会出现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区域数量为(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在理论模式下,M(大陆东岸)的降水特征是( )
    A.夏半年湿润,冬半年干燥
    B.冬半年湿润,夏半年干燥
    C.全年干燥
    D.全年湿润
    答案 1.A 2.D 3.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纬线位于中间位置,盛行下沉气流,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指向标可知,应位于30°N附近。故选A。第2题,理论上除极地外,模式图中会出现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区域为赤道低压与低纬信风交替控制区、低纬信风与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区、副热带高压与盛行西风交替控制区、盛行西风与副极地低压交替控制区、副极地低压与极地东风交替控制区共5个,故选D。第3题,读图可知,M处盛行上升气流,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因此在理论模式下,M(大陆东岸)的降水特征是全年湿润,故选D。
    (2021·江苏扬州市月考)南岭是中国南部最大的山脉,其东西向分布着走向各异、互不连续的5座标志性山岭,主峰海拔为1 600~2 200 m,学术界对南岭是否具有鲜明的自然或人文分界作用尚存异议。下图是“南岭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力随季节变化图”(数值越大,影响力越明显)。读图,完成4~5题。
    4.学术界对南岭是否具有鲜明的自然或人文分界作用存在异议的原因可能是南岭( )
    A.南北部气温、降水分异不明显
    B.南北部地形类型差异比较大
    C.南北部居民饮食习惯差异小
    D.对南北部联系的阻隔不够强
    5.南岭对降水的屏障作用呈现出季节性变化的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植被分布
    D.地形
    答案 4.D 5.A
    解析 第4题,由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南岭阻挡南北气流的运行,以致南北坡的水热状况有一定差异,尤以冬季气温最为明显,A错误。南北部地形类型都为丘陵,B错误。南岭主要分隔两广与湖南、江西等省份,粤菜用料考究,口感清爽,配菜丰富;湘菜调味重酸辣,可知南岭南北部居民饮食习惯差异大,C错误。南岭对南北部联系有一定阻隔作用,但两侧联系较为紧密,如语言、民系等差异不大,D正确。第5题,由图可知,南岭对降水的屏障作用夏季影响力大于冬季,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降水主要来自于夏季风,而夏季风在翻越南岭过程中,会受到南岭的阻隔导致降水差异;当受冬季风影响时,南岭虽也有阻隔作用,但冬季风多寒冷干燥,受其影响下降水差异并不大,冬、夏季风属于大气环流,A正确。
    (2021·陕西省渭南市模拟)我国的冬季风不稳定,且不同区域冬季风强度变化幅度各异。专家根据华南、华中、华北、东北四个不同区域受冬季风控制期间的气温均方差(表示与气温平均值的差异)来描述冬季风强度的变化幅度(如图),气温均方差越大,冬季风强度的变化幅度越大。据此完成6~7题。
    6.曲线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
    A.华中、华南、东北、华北
    B.华北、东北、华南、华中
    C.东北、华北、华中、华南
    D.华南、华中、华北、东北
    7.不同区域冬季风强度变化幅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
    A.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
    B.植被类型
    C.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
    D.地表起伏
    答案 6.C 7.A
    解析 第6题,曲线①②③④受冬季风控制期间的气温均方差总体依次递减,说明冬季风强度变化幅度总体依次递减。东北、华北、华中、华南与冬季风源地的距离依次增大,受冬季风的影响总体依次减弱,受冬季风强弱变化的影响也总体依次减弱,选C。第7题,距冬季风源地越近,受冬季风影响越大,其强度变化体现得越明显;距冬季风源地越远,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的削弱作用越强,其强度变化体现得越不明显,选A。
    8.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角度,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4分)
    (2)分析图中P处气候类型在欧洲西部分布广泛的原因。(8分)
    答案 (1)①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②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2)P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①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终年受西风的影响,海洋性较强;②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距海较近,陆地轮廓破碎,使大西洋上温暖湿润的西风气流可以深入内地,降水丰富;③地形以平原为主,利于水汽深入;④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⑤山脉呈东西向分布,水汽容易到达陆地内部。季风类型
    成因
    热带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亚热带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季风

    相关教案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2 热力环流: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2 热力环流,共8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考点3 洋流: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考点3 洋流,共7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