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第1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第2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共8页。

    高考解密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1·广东地理)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3题。
    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答案 1.C 2.D 3.B
    解析 第1题,从现象上看,逆温是近地面气温低于较高处气温,地面附近气温越低,越有利于逆温的发育。题目提供的四种地形中,凹型的谷地更易于积累冷空气,冬季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导致底部冷空气聚集,产生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故选C。第2题,辐射逆温是“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的,近地面气温低于高处气温,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其实质是近地面热量的收支平衡问题。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距离地面越近受到地面的影响就越大;逆温发生时,近地面气温低,意味着地面辐射弱,即地温低。地温最低的时刻一般是接收到太阳辐射之前的日出之前。逆温的发育需要相对稳定的气象条件,晴朗天气,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利于逆温的形成;风力小,空气稳定,与周边大气热量交换微弱,更易于冷空气集聚,选D。第3题,逆温的形成是近地面低温的结果,黄河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冬季严寒,空气冷却下沉,冷空气在地面集聚,利于逆温的形成,选B。锋面气旋、准静止锋多发生于中纬度、冷暖空气易于交汇的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冷暖空气难以在此汇聚,A、C错;青藏高原冬季对流运动微弱,D错。
    1.图解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原理
    2.逆温及其影响
    考向1 通过“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的原理及应用”考查“地理实践力”
    熏烟驱霜(图甲)是指晚霜来之前点火生烟,以减轻秋冬晚霜冻害。图乙是“地球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甲中日落后农民放出的烟雾能较稳定地停留在农作物上方的原因是( )
    A.烟雾密度较大,上升运动微弱
    B.秋冬季节日落后地面降温快,近地面气温较低
    C.夜间农民人为翻动火堆的影响
    D.农作物较密集,削弱了近地面的风力
    2.烟雾防冻的原理与图乙中哪些过程有关( )
    A.d、e B.d、b
    C.e、g D.a、f
    3.在地球大气受热过程中,关于f、g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f过程主要为大气向宇宙释放能量,它对地球没有任何意义
    B.f过程释放的能量比e过程的能量大
    C.地球高低纬度间温差较为稳定,与g过程有关
    D.当气温较高时,g过程的能量主要为短波辐射
    答案 1.B 2.A 3.C
    解析 第1题,秋冬季节日落后地面降温快,近地面附近气温低,上升气流弱,空气稳定,所以农民由地面放出的烟雾能较稳定地停留在农作物上方,B正确。第2题,烟雾防冻的原理是烟雾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吸收d地面长波辐射、增强e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A正确。第3题,f过程主要为大气向宇宙释放能量,但它并不是对地球没有任何意义,A错误。e大气逆辐射释放的能量比f大气向宇宙释放的能量大,B错误。g过程表示大气挟带热量流动,由于此作用的存在,低纬地区热量可以源源不断地被输送至高纬地区,使得地球高低纬度之间温差较为稳定,C正确。g过程的能量主要为长波辐射,D错误。
    考向2 通过“逆温及其影响”考查“综合思维”
    (2021·重庆市沙坪坝区南开中学月考)贴地逆温是指起始高度为0 m(地面)的逆温,悬浮逆温是指起始高度在离地面一定高度位置的逆温。下图为“青海格尔木地区2015~2017年贴地逆温发生频率的月变化图”。读图,完成4~6题。
    4.下列只有悬浮逆温的是( )
    5.影响该地贴地逆温发生频率存在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势起伏 B.植被差异
    C.昼夜长短 D.人类活动
    6.以下关于该地逆温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早晨,适宜开展户外活动
    B.冬季早晨,山腰冻害较山麓小
    C.夏季傍晚,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D.冬季傍晚,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答案 4.C 5.C 6.B
    解析 第4题,根据题意,悬浮逆温是指起始高度在离地面一定高度位置的逆温。A图无逆温现象,A错误;B图为贴地逆温,B错误;C图离地一定高度有逆温现象出现,且只有悬浮逆温,C正确;D图在近地面也有逆温现象,既有悬浮逆温也有贴地逆温,D错误。故选C。第5题,地形无季节变化,逆温与植被季节差异关系小,A、B错误;冬季夜晚时间长,地面辐射冷却强,逆温发生频率高,C正确;逆温主要是自然原因引起,与人类活动关系小,D错误。故选C。第6题,读图可知,夏季早晨逆温发生频率较高,空气流动性差,不宜开展户外活动,A错;冬季早晨逆温发生频率较大,山腰的气温比山麓高,冻害较小,B正确;夏季傍晚逆温发生频率较小,空气对流较强,不能抑制沙尘暴的发生,C错;冬季傍晚逆温发生频率较高,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D错。故选B。
    考点练
    (2021·山东济宁市期末)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隆河冰川近年来融化加快。为了挽救隆河冰川,当地居民将巨型白色防水油布“披”在了冰川上。据此完成1~2题。
    1.为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暴雨冲刷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削弱地面辐射 D.削弱太阳辐射
    2.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地表径流量增多 B.降水量增加
    C.蒸发量减少 D.地下径流量增大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为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可阻挡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冰川的融化,D正确。高海拔冰川地区无暴雨冲刷,A错误。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对地面的影响,铺油布与大气逆辐射无关,B错误。防水油布增强了地面反射,削弱了地面吸收,C错误。第2题,为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可阻挡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减少冰川的蒸发量,C正确。冰川融化减少,当地的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均减少,A、D错误。对当地降水量无明显影响,B错误。
    (2021·广东省百越名校联盟月考)2020年11月,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可拆装式方舱营房,亮相海拔4 000多米的某高原部队驻地,该营房主要由屋顶太阳能面板、玻璃房和起居室三部分组成(见下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方舱营房的太阳能面板、玻璃房的主要功能是( )
    A.防雨雪 B.防辐射 C.防缺氧 D.防低温
    4.屋顶的太阳能面板会( )
    A.增强太阳辐射 B.减弱地面辐射
    C.增加地面反射 D.增强大气逆辐射
    5.营房的铁制支撑结构置于方舱外部,主要是为了( )
    A.营房更加稳固 B.减少室内散热 C.方便拆卸安装 D.吸收大气热量
    答案 3.D 4.B 5.B
    解析 第3题,由材料“海拔4 000多米的某高原部队驻地”可知,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下降,当地气温低,太阳能面板可以收集太阳热能,玻璃房有保温功能,D正确;方舱营房可以防雨雪、防辐射,但不是主要功能,A、B错误;材料中没有与防缺氧有关的信息,C错误。故选D。第4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屋顶的太阳能面板能吸收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减少,地面温度降低,从而使地面辐射减弱,B正确;地面辐射减弱,地面反射和大气逆辐射也减弱,C、D错误。故选B。第5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铁的导热性能强,将铁制支撑结构置于方舱外部,主要是为了减少室内热量散失,B正确;铁制支撑结构可以使营房更加稳固、方便拆卸安装,但不是将其置于方舱外部的主要目的,A、C错误;铁制支撑结构置于方舱外部,吸收大气热量很少,D错误。故选B。
    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 ℃的一条曲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霜冻是致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为“某区域连续四天霜冻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四天的天气过程最可能是( )
    A.雾霾加剧 B.持续升温
    C.大风、降温 D.对流雨盛行
    7.图示时段最可能发生在( )
    A.1月 B.4月 C.6月 D.8月
    8.灌水法可有效防范霜冻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是由于该方法可以( )
    A.增强地面反射 B.削弱大气逆辐射
    C.增加土壤肥力 D.提高土壤比热容
    答案 6.C 7.B 8.D
    解析 第6题,由材料“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 ℃的一条曲线”和图中霜冻线变化情况可知,该次霜冻主要是受冷锋影响。冷锋过境会形成大风、降温等天气,雾霾会被吹散,C正确,A、B错误。对流雨主要是近地面空气受热,促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而形成,D错误。第7题,结合图中霜冻线的变化,从12日至14日,霜冻线逐渐向南推移,说明此时间段冷气团势力比较强,降温明显,而在15日霜冻线反而向北移动,说明南方的暖气团势力增强,最可能发生在春季,B正确。第8题,水的比热容较大,灌水法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量,使夜晚土壤冷却较慢,土壤温度较高,防止霜冻对农作物造成危害,D正确。
    安徽九华山(30.5°N,118°E)地处长江南岸,最高峰海拔1 342米。科研人员通过对九华山北坡持续观测发现:在气温回升期间,气温随地形高度的垂直分布常出现“逆温”现象,“逆温”结束前后多成为山区天气转变的“前兆”,这种现象在九华山北坡表现非常典型。下图示意九华山北坡四个观测点高度及对应观测点的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甲、乙、丙、丁四条曲线分别表示该地春季某日先后四个时段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9~11题。
    9.甲、乙、丙、丁四个时段中,九华街—百岁宫一带“逆温”现象最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九华山成为通过“逆温”预报天气最典型地区,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独特的地理位置 B.茂密的森林植被
    C.较低的海拔 D.充沛的水汽来源
    11.人们发现:在气温回升期间晴朗的夜晚,山顶附近日最低气温实际值比理论值(按垂直递减率计算值)偏高,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的强弱 B.云雾的保温作用
    C.风力大小的差异 D.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 9.C 10.A 11.B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时段中,九华街—百岁宫一带,甲、乙、丁三个时段的气温均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逆温”现象不明显,只有丙时段的海拔170 m以上的区域,“逆温”现象最明显,故选C。第10题,由题干分析,九华山受山区下垫面影响,升温期间有地形逆温出现,消失后必会降温,降温期间必有降水和复杂天气出现。由于该地地处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北部空气经过长江时带来较多水汽,南下受地形阻挡抬升,引起天气变化,这一现象是在地形、位置、海拔、植被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而这些因素都和其独特的位置有关,故A项比其他选项更加全面地解释了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故选A。第11题,因为在气温回升期间,北风势力弱,风力小,晴朗的夜晚,山坡附近空气冷却下沉,中部空气上升,水汽易在山顶附近凝结,形成云雾,对山顶附近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使山顶附近日最低气温实际值比理论值(按垂直递减率计算值)偏高,所以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云雾的保温作用,B对。 高考考查内容
    考点
    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
    核心价值:
    加强对大气运动过程和规律的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观念。
    学科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区域图表和文字
    材料等,综合分析天气系统与气候的分布、特点、成因、变化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
    2.区域认知:结合相关图文资料,比较不同区域气候因素和特征的差异。
    3.地理实践力:以等压线分布图或生活实例为背景,探究相关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关键能力:
    结合图像资料,培养考生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必备知识:
    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
    2.热力环流。
    3.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4.气候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特征及判读。
    5.天气系统。
    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1·广东地理)12.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13.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14.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热力环流
    (2021·全国文综乙)7.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8.该城市可能是
    大气环流
    (2021·山东地理)14.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15.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气候
    (2021·湖南地理)12.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
    13.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
    14.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天气系统
    (2021·全国文综甲)7.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8.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

    相关教案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教案,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