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2 热力环流
展开(2021·全国文综乙)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
A.气温高 B.蒸发(腾)强
C.降水量大 D.绿地面积大
2.该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受实际水汽压和温度的影响。读图可知,城区的相对湿度小于郊区,要么实际水汽压小、要么温度高导致饱和水汽压大。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城区气温高于郊区,气温越高,饱和水汽压越高,相对湿度越小,A正确;城区绿地面积小,植被覆盖率低于郊区,蒸腾作用比郊区弱, B、D错误;城区降水量大,空气中水汽含量会增加,导致相对湿度大,与题意不符,C错误。 第2题,由图可知,该城区与郊区7~8月相对湿度大,可推测该地7~8月降水多,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7~8月,B正确。乌鲁木齐地处西北内陆,全年降水稀少,A错误;上海7~8月常出现伏旱天气,气温高,相对湿度会降低,C 错误;广州地处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4、5月份已经进入雨季,相对湿度已经偏高,与图示不符,D错。
1.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常见形式
(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①理清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产生气流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 异→产生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②抓住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③明确垂直气压分布特点:垂直方向上,总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
(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①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②山谷风:在山谷和盆地,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③城市热岛环流:一般将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业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④“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在热力环流原理基础上形成、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有助于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和降低室内温度。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2.图解影响风的因素和风的影响的思考方向
考向1 通过“影响风的因素和风的影响”考查“综合思维”
(2021·湖南省1月适应性考试)帆船运动是在自然风推动下进行的。青岛市濒临海洋,举办帆船竞赛的条件优越,八月是较佳时段。该市八月盛行风频率较低,风速较小,其帆船运动主要依靠海风。下图示意青岛帆船竞赛区位置及周围区域。据此完成1~3题。
1.一般情况下,该帆船竞赛区最强海风多出现在( )
A.晴天上午 B.晴天午后
C.阴天上午 D.阴天午后
2.晴天时,该地区出现弱东北风有利于帆船竞赛区海风的发展,主要是由于( )
A.天空云量较少 B.地形阻挡加剧海陆温差
C.下垫面摩擦力小 D.东北风与海风正向叠加
3.当该地区盛行较强的偏南风时,不利于帆船竞赛区海风的发展,最可能是因为( )
A.海岸线曲折 B.气流遇山地推进困难
C.天气复杂多变 D.气流遇山地分支绕流
答案 1.B 2.B 3.D
解析 第1题,海风强劲说明海洋近地面为高压中心、陆地近地面为低压中心,且海陆之间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即温差大。晴天午后,陆地气温最高,近地面气压最低,多强劲海风,故选B。第2题,由图可知,帆船竞赛区的东北部为半岛最高山——崂山,当地为弱东北风时,崂山的西南部为背风坡,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使陆地气温进一步升高进而使海陆温差增大,从而有利于海风的发展。故选B。第3题,由图可知,地面为较强偏南风时,气流遇到浮山阻挡,分为东西两支,其中影响竞赛海域的东支气流为偏西风,而海风为偏南风,两风相互影响,不利于帆船竞赛区海风的发展,故选D。
考向2 通过“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应用”考查“区域认知”
(2021·吉林省吉林市模拟)博卡拉是尼泊尔最为著名的风景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海拔 900米的河谷,是世界三大滑翔伞圣地之一,稳定且强度适中的上升气流是滑翔运动必备的条件。滑翔者乘坐无动力滑翔伞从附近的山地起飞,沿着山坡可以一直滑翔到谷底。读图,完成4~5题。
4.下图示意的自然动力原理,适宜滑翔伞运动的是( )
5.游客到博卡拉体验滑翔运动适宜选择的时间及滑翔线路分别是( )
A.4月至9月 山峰至甲地
B.10月至次年 3 月 山峰至甲地
C.4月至9月 山峰至乙地
D.10月至次年3月 山峰至乙地
答案 4.A 5.B
解析 第4题,四幅图都表示气流上升,但气旋气流上升与锋面气流上升往往伴随着大风、云雨天气,风向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不适合滑翔伞运动,排除C、D。A图示意为谷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出现在白天且风向稳定,对从山上滑下的滑翔伞产生顶托力,适宜滑翔伞运动。B图示意为山风,气流上升虽然利于滑翔的滞空,但是往往出现在夜间,不便于滑翔。故选A。第5题,博卡拉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4月至9月受来自印度洋的夏季风影响,地处迎风坡,降雨天气多,不利于滑翔,排除A、C。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是尼泊尔的旱季,且博卡拉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能见度高,适宜滑翔。甲地位于山地南坡且为阳坡,从山峰滑翔至甲地能观赏到蓝天与阳光相伴及湖光山色;由于地面干燥,云底升高,滑翔伞能够滑翔高度大,视野更加开阔;甲地开阔,距离湖泊有一定距离,便于着陆;且甲地至山顶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乙地位于山地北坡,为阴坡,从山峰滑翔至乙地,多云天气多;光线较暗,视觉效果不佳;且乙地距离聚落较近,相互干扰,降落不便。故选B。
考点练
(2021·河南省南阳市期末)广西乐业县白洞天坑坑口长和宽分别达220米和160米,最深达312米。冒气洞与白洞天坑相距不到500米,是天坑形成的早期形态,冒气洞口直径仅7~8米。冒气洞与白洞天坑地下相互连通,白洞天坑内的空气与外界连通,温度变化大,冒气洞气温常年保持在18 ℃左右,因洞口时常冒出较浓“白烟”而得名。下图为“白洞天坑与冒气洞的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冒气洞冒“白烟”最显著时段是( )
A.夏季日出时 B.夏季正午后
C.冬季日出时 D.冬季正午后
2.推测形成天坑的地质作用顺序是( )
A.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流水溶蚀—地壳陷落
B.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溶蚀—重力坍塌
C.地壳下沉—沉积作用—水平运动—断裂坍塌
D.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溶蚀
3.如果地下河消失,冒气洞的变化可能是( )
A.不会再“冒气”
B.洞内冬季气温升高
C.不再扩大成为天坑
D.“白烟”变淡或慢慢消失
答案 1.C 2.B 3.D
解析 第1题,冒气洞的“白烟”本质是洞内相对暖湿的水蒸气上升冷凝而成。冬季,洞外气温较低,洞内温度恒定且相对较高;同时白洞天坑有冷空气下沉,通过地下通道进入,迫使洞内暖湿空气上升,暖湿空气出洞口后遇冷成雾珠,形成“白烟”;冬季日出时气温低,利于白洞天坑冷空气下沉,故冒气洞冒“白烟”最显著时段是冬季日出时,C正确。第2题,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石灰岩经地壳抬升形成陆地,流水侵蚀、溶蚀形成巨大的地下溶洞,因重力坍塌形成天坑。推测形成天坑的地质作用顺序是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溶蚀—重力坍塌,B正确。第3题,地下河消失后,洞内缺少了水体对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作用,故冬季洞内的气温可能降低,B错误。冒气洞本身与外界空气交换弱,故冬季气温降低慢,温度高于外界,“冒气”现象仍会存在,但是“白烟”因为上升气流减弱和水汽减少会变淡或者慢慢消失,A错误,D正确。地下河消失,但当地仍然有丰富的降水,流水溶蚀作用仍然存在,冒气洞仍然有可能形成天坑,C错误。
(2021·江西南昌模拟)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2021年1月3日,一股强劲的西北气流经过图示区域,形成风灾,图示阴影范围内大量树木折断,成为此次风灾的受灾区。据此完成4~6题。
4.西北气流在受灾区两侧的升降趋势表现为( )
A.北侧上升 B.北侧下降 C.南侧上升 D.南侧下降
5.上述气流在受灾区南侧发生的变化是( )
①温度上升 ②温度下降 ③水汽含量增加 ④水汽含量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图示受灾区树木大量折断的原因是( )
A.土层薄,树木根系不发达
B.地势高,树木受风面积大
C.土层薄,土壤水分含量大
D.地势高,树叶截留雨水多
答案 4.D 5.A 6.B
解析 第4题,由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受灾区位于山脊位置,北侧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等高线呈西北-东南走向,与西北风的风向平行,西北风沿等高线延伸方向由西北吹向东南,气流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A、B错误。越过山脊后,南侧地势变成西北高,东南低,西北气流顺地势在南侧下降,风力加强,C错误,D正确。第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南侧地势变成西北高,东南低,西北气流顺地势在南侧下降,南侧地势降低,气流下沉增温,①正确、②错误;由于海拔降低,南坡空气较暖湿,水汽多,因此,水汽含量会增多,③正确、④错误,选A。第6题,由图可知,受灾区树木折断,主要在地势较高的山脊位置,由此可知主要是因为地势高,树木受风面积大,使得树木折断,B正确。
7.(2021·山东青岛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位于天山中部南缘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湖泊水域面积为1 646平方千米,湖面海拔1 048米,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下图是博斯腾湖区域图和K观测站湖风相关资料表。
(1)按要求画出K观测站湖风的形成示意图,并标出关键地理事象。(4分)
当气温回升,湖泊表面的水体都会昼化(部分融化)夜冻,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湖冰被推到岸边的现象——“推冰”自然奇观(下图),其中以湖区南岸白鹭洲景区最为壮观。
(2)分析南岸白鹭洲景区“推冰”自然奇观形成的原因。(4分)
新疆博斯腾湖60万亩芦苇每年12月中旬开镰收割。当地农牧民利用镰刀、小型机械割苇机采收芦苇,收割工作持续至2月中旬。
(3)阐述博斯腾湖芦苇在12月至次年2月集中收割的理由。(4分)
答案 (1)
(2)春季新疆博斯腾湖气温回升,天气变暖,厚厚的“冰盖”开始融化;(积雪融化,河水注入湖泊,湖水增多;)(春季白昼)湖风多吹偏北风,速度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湖水推动湖冰冲上湖泊南部岸边。
(3)12月至次年2月气温最低,芦苇处于休眠期;湖水结冰较厚,有利于农牧民机械收割、运输芦苇;冬季处于农闲季节,闲余劳动力多;此时湖风风力较弱,持续时间短,收割效率高等。
解析 (1)湖风出现时,湖泊处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陆地处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风由湖泊吹向陆地,高空相反。画图时应注意标明湖泊、陆地、K观测站、方向、湖风等关键地理要素。(2)由湖风资料表可知,春季时湖风风力较强,持续时间较长,为偏北风;此时气温回升,部分湖冰融化,在风力作用下向南岸推移;白鹭洲景区位于湖泊南岸,“推冰”景观明显。(3)由材料可知,当地农牧民利用镰刀、小型机械割苇机采收芦苇,收割工作持续至2月中旬。在12月至次年2月集中收割,此时气温低,芦苇处于休眠期;冰层厚度大,便于机械收割、运输等;冬季为农闲季节,劳动力丰富;此时湖风风力较弱、持续时间较短,利于收割等。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5 天气系统: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5 天气系统,共7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4 气候: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4 气候,共7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3 大气环流: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考点3 大气环流,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