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当堂练习,拓展拔高,课堂小结,作业,板书设计,选择题,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 备课教师: 课 题:《小石潭记》第 二课时 修改与补充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2、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景物,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探究新知1、本文主要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分别具有什么特点?2、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品味文中的语言,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再读课文,先品“景”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读完全文,小石潭给你怎样的印象?请你用下面的句式说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 小石潭很 ,因为它 。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围绕探究问题,在文中进行圈点勾划,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1、本文主要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分别具有什么特点?石:大、多、奇水:清冽鱼:乐树:青整体特点:幽静 修改与补充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3、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气氛:幽深冷寂心绪:孤寂悲凉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4、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写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5、写小溪的源流,依次抓住溪源、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写溪身,形容它像北斗七星曲折,这是静止的;写溪水,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动静结合。6、品味文中的语言,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从写法进行赏析,如: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描写,修辞等方面为切入点。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了游鱼的情趣,也间接表现了水的清澈。 三、当堂练习1、梳理文章内容(给出答题要求:一人读原文,一同学用译文解说小石潭美景) 问题一:怎样发现石潭的? 二:石潭的全貌怎样? 三:潭水和游鱼怎样? 四:石潭的源头怎样? 五:石潭的环境怎样?2、理解默写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拔高1、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教师点拨:乐是忧的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2、总结写作手法移步换景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修改与补充五、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什么想法吗?六、作业观察你上学路上的景色,用移步换景或定点特写镜头写一段话。 七、板书设计课题:小石潭记 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 2、不足之处 3、补救措施
附: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B、皆若空游无所依C、卷石底以出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C、“寂寥”、“凄”、“寒”等,其实都是写心情的,暗示自己的遭遇,留露出一种孤独感。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3、对下面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水尤清冽 尤:格外 日光下澈 澈:穿透B.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C.以其境过清 以:因为 不可久居 居:居住D.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悄怆幽邃 邃:深二、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面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以其境过清 以:_______________
②乃记之而去 去:_______________
③窥谷忘反 反:_______________
④鸢飞戾天者 戾: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第2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疏通文意,引导学生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