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2 石钟山记-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2 石钟山记-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页
    12 石钟山记-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页
    12 石钟山记-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石钟山记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常用词语,了解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培养文言翻译能力。

    理解课文所阐发的人生哲理,学习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精神。

    重点难点

         落实文中的文言字词,顺畅翻译课文

         理解文中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石钟山,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景观。她像一座玲珑剔透的天然美景耸立在鄱阳湖与长江交汇的江西九江市湖口县双钟镇
       自古有上下石钟山之分,其南临匡庐,北镇长江,俯瞰鄱阳湖,烟波浩淼;眺望长江,白浪滔滔,江湖交汇,水分两色,天然汇成了一幅壮观奇妙的泾渭图,天工造化,叹为观止。
        现开放的下石钟山,海拔57米,全山面积为九万平方米,是喀斯特熔岩,第四纪冰川遗迹,控江扼湖,为八省通衢,集亭、台、楼、阁、塔、、舫、廊等20多种古典建筑为一体,是典型的江南园林。联合国专家称石钟山集风光、古迹、名胜、园林于一身,堪称世界之最。

         石钟山在历史上是儒家的圣地,佛家的道场。早在唐代就有高僧在此建寺住持,宋代高僧佛印在石钟山宝钟寺修持多年,直至清朝,香火鼎盛。古代儒学名流陶渊明、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陆 游、朱熹、文天、王守仁等曾登临览胜,或题诗、攥文,以记胜抒怀。

    回顾作者

      苏轼(1036-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子。

    诵读文本,读准字音

    )磬(qìng) (líng)  kēnɡ kōng 莫()栖(qīhú)  磔磔zhézhé(guànhè) 噌吰chēnɡhónɡ xià)窾坎(kuǎnkǎn鞳(tānɡtà)识(zhì 无射(wúyì

     

      结合注释逐段疏通文意

     

    研习课文第一段

    1.         第一段 文意疏通(详见课件)
    2.         理解文中内容

    第一段: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

    1.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所以不传的原因)?

    完成表格,进一步理解第一段内容

     

    得名由来

    作者态度

    作者依据

     

    郦道元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李渤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

     

     

    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小结:对于石钟山名字的由来,苏轼对元和李渤他们的观点表示了自己的疑惑,说明他在知晓前人的观点时,并不是盲目的相信,而是有了一定的思考,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质疑精神。

     

    研习课文第二段

    1.         第一段 文意疏通(详见课件)
    2.         理解文中内容

    第二段记叙实地考察石钟山,得以探明其名由来的经过。

    苏轼的实地考察分几个阶段?

               白天:寺僧演示――“(嘲讽)

    两个阶段

               夜:夜泊绝壁――“(自得)

     

    夜游石钟山,作者是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的?这段描写与下一段的哪句话照应?有什么作用?

       大石――比喻绘形

       ――直接绘声 阴森可怖-烘托亲身探访的不易

       ――比喻拟声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经过实地考察,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是什么?

     

    元:水石相搏说    人常疑之

    石钟山得名由来李渤:                                    质疑  

    扣石发声         余尤疑之

     

    研习课文第三段

    1.         第一段 文意疏通(详见课件)
    2.         理解文中内容

    第三段写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感想,表明写作意图。

    作者在探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后,悟出什么道理?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作者对以上做法各持什么态度?

     

    悟出的道理: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点明主旨:认识事物贵在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

    作者所持态度:(详见课件)

     

    总结全文

    1 梳理全文结构(详见课件)

    1.     文章作者写了三次,他在笑什么?

    余固笑而不信也,这是因李渤的击石得声之说本不可信,而一般人却盲目相信,因此觉得可笑。

    因笑谓迈曰……”这是经过惊心动魄的夜探而弄清石钟山命名由来之后的自得的笑。

    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对李渤浅陋的说法和做法的嘲笑。

    1.     李渤真的可笑吗?

    不应该,因为他能对郦说指出质疑,并且考证他,得出新的结论,所以苏轼嘲笑他不对。如果这样,后人同样也可嘲笑苏轼,因为他的观点也未必是正确的。

     

    4.后人考证石钟山的命名原因的三种观点:

    一是主声派,认为此处水石相击,声似洪钟。《水经注》作者郦道元认为:山名由来是因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唐人李渤在《辨石钟山》中认为:石钟山的石头可以发出类似铜铁的声音,因此山乃以声得名。宋人苏轼经过实地考察,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认为:声似钟声的不是简单的水石相搏,更不是潭上的扣石之声,而是山下石穴中微波出入发出的涵澹澎湃之声以及空中而多窍的水中巨石与风水吞吐发出的声音。

    二是主形派,认为山形似钟,故以形命山名。这派的代表是清人曾国藩与俞樾,其观点是: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

    第三派是主张形声结合的。清人郭庆蕃即持此说,其《舟中望石钟山》诗云:洪钟旧待洪钟铸,不及兹山造化功;风入水中波激荡,声穿江上石玲珑。指出山形如洪钟,波涛与玲珑的山石激荡又发出类似钟磬之声。

    5.苏轼写《石钟山记》的意图是“叹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这说明“事目见耳闻”,不能“臆断其有无”。但后人考证认为,苏轼的说法也不正确。那么,学习这篇文章的意义是什么呢?

    观点  不轻信前人的说法。苏轼的说法也许不完全正确,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

    观点二  实践出真知。作者在文中强调耳闻目见进行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反对主观臆断,草率盲从,这是科学的、重调查研究的态度。我们强调实践出真知,就应该像苏轼一样勇于实践。

     

    课后作业

     

    1.归类整理文言知识

    2.熟读全文,并完成同步训练各题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精读课文,赏析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各阶段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课前预习任务检测,课中学习任务一,课中学习任务二,课中学习任务三,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