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3单元 12《石钟山记》-高二语文 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3单元 12《石钟山记》课件.pptx
    • 练习
      第3单元 12《石钟山记》练习.docx
    第3单元 12《石钟山记》-高二语文 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1
    第3单元 12《石钟山记》-高二语文 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2
    第3单元 12《石钟山记》-高二语文 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3
    第3单元 12《石钟山记》-高二语文 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4
    第3单元 12《石钟山记》-高二语文 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5
    第3单元 12《石钟山记》-高二语文 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6
    第3单元 12《石钟山记》-高二语文 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7
    第3单元 12《石钟山记》-高二语文 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8
    第3单元 12《石钟山记》-高二语文 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1
    第3单元 12《石钟山记》-高二语文 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2
    第3单元 12《石钟山记》-高二语文 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3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示范课ppt课件,文件包含第3单元12《石钟山记》课件pptx、第3单元12《石钟山记》练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此时是其政治上失意之时,此前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由湖州刺史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一生遭受政治磨难。入朝任职后,因不同意王安石推行新法,出任杭州通判,后改为知密州、徐州、湖州。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等弹劾他作诗讽刺新法,以“谤讪朝廷”罪被捕下狱,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幸而未死,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1080)到黄州。元丰七年(1084)被调赴汝州,这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口,游览了石钟山,写了这篇文章。
    石钟山位于现在的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东岸。这座山包括两部分,县城南的叫上钟山,面积约0.34平方公里,县城北的叫下钟山,面积约0.2平方公里。两山相距不到一公里,海拔都只有70米上下,相对高度50—55米,其势相向。《石钟山志》将两山合称为“双钟山”,又叫“双石”。在地质构造上,双钟山属石质小山。两山外貌上尖下圆,状如伏钟。两山相比,下钟山比较奇峭,又临大江,号称“江湖锁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石钟山处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交通方便,而且波光山色,风景优美,历来成为旅游胜地,自古以来不少文人游客写过游记石钟山的诗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彭蠡:鄱阳湖的别称焉:兼词,于此。以为:认为临:靠近鼓:振动搏:撞击,拍洪:大是:这以:把钟磬:古代打击乐器虽:即使鸣:使……发出声音,使动而:递进,更
    《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更何况是石头呢!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始:才 访:访寻遗踪: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地得:找到 而:连词表承接函胡:通“含糊”越:高扬 桴:fú,鼓槌腾:传播
    韵:声音徐歇:慢慢消失得:找到 之:代“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然:但是 尤:更加而:却 名:n-v,命名
    到了唐代李渤才访寻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的那块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的那块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有铿锵悦耳声音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却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段内容总结:叙述对石钟山命名的两种说法,然后提出质疑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舟:乘船,名-状 适:到赴:赴任、就职因:因而,于是得:能够 扣:敲,击焉:相当于“然”固:本来
    莫夜:晚上。“莫”通“暮”。独:独自 侧:在旁边,名-状森然:阴森、恐怖的样子搏人:捉人、打人磔磔:鸟鸣声 或:有人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kōng)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hú),闻人声亦惊起,磔磔(zhé)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本来就觉得可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和苏迈乘着小船到绝壁下面。巨大的石头在旁边耸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扑过来)捉人(似的);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
    方:正 心动:心惊噌吰:钟声洪亮 绝:停止 徐:慢 察:观察 之:代发声之处则:同“乃”,就是,原来是罅:裂缝 焉:于此涵澹澎湃:波浪激荡为:形成 此:代这种声音当:处在 空中:中间是空的
    窍:窟窿 与:可以理解为“把”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窾坎:击物声 镗鞳:钟鼓声向:从前,先前 相:互相作:兴起,翻译为演奏焉:语气助词 因:于是识:通”志”,记住,知道之:代下文典故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chēnɡ hónɡ)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xià),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kuǎn kǎn)镗鞳(tānɡ tà)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周景王之无射(yì):《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铸成 “无射 ”钟。 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前561)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绛。庄子,魏绛的谥号。歌钟,古乐器。
    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却(听到)从水上发出巨大的声音,声音洪亮像(击)钟(敲)鼓一样连续不断。船夫很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它,原来是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涌进洞穴和裂缝,水波激荡便形成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一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心,(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互相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一样)。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称这座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
    第二段内容总结: 记叙实地考察石钟山,得以探明其名由来的经过。
    苏轼的实地考察分几个阶段?
    夜游石钟山,作者是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的?这段描写与下一段的哪句话照应?有什么作用? 大石――比喻绘形 栖鹘――直接绘声 ﹥阴森可怖-→烘托亲身探访的不易 鹳鹤――比喻拟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经过实地考察,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是什么?
    郦说——人常疑之李说——余尤疑之
    大石侧立栖鹘惊飞鹳鹤怪叫水声轰鸣
    游感——总评:不可臆断有无
    议论为主 提出问题
    叙议结合 解决问题
    集中议论 抒发感想
    1.相当于“之”,可译为“它”“他”“那里”。①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译文: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②然力足以至焉——《游褒禅山记》译文:然而能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译文:活着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怎么知道死去的事情呢?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译文:杀只鸡哪里要用宰牛的刀。
    “焉”的用法——语气助词
    1.句末语气词,译为:了,啊,呢。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译文: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译文:(然后)久久伫立着,期望受到始皇的宠幸啊。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译文:不知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却不从师。3.作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硿(kōng)硿焉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译文:堆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③置杯焉则胶。——《逍遥游》译文:放只杯子在里面就会粘住。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目、耳:名-状,亲眼,亲耳臆断:主观推断殆:大概 终:终究夜: 在夜里,名-状 泊:停泊 莫:没有人 渔工水师:渔人和船工 言:用文字表述、记载
    (任何)事情不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推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乘着小船在夜里停泊在悬崖绝壁的下面,所以没有人能够了解(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至于那些)渔夫(和)船工,即使知道(这些)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述。
    1.至莫夜月明2.故莫能知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日莫(同“暮”,晚)时分,有好友二人离于沧州,二人皆语友人曰莫(不要)相忘,其一人曰:“人当重义,不义之财莫(不)取。如此,莫(没有谁)能加害于尔也。”
    通“暮”,日落时分没有(谁),没有什么不,不要
    所以:……的原因陋者:浅陋的人乃:竟然 考:敲求:寻求 之:指“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其实:其,那,指示代词;实,事情真相 是以:因此 盖:发语词简:简单陋:浅陋
    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那事情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这件事,叹惜郦道元(记叙)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作者在探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后,悟出什么道理?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作者对以上做法各持什么态度?
    ①“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点明主旨:认识事物贵在“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
    郦道元→不详 (“叹”之“简”)士大夫―→不肯渔工水师→不能陋者(李渤)―→考击以求得其实 (“笑”之“陋”)
    艺术特色: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你觉得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石钟山记》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那样先记游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作者以“疑一察一结论”三个步骤展开全文。而且议论、记叙层层深入,全文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2)笔墨集中,结构紧凑。本文写得很集中。从头至尾,紧扣石钟山的命名来写。第一段提出问题,第二段解决问题,第三段得出结论。文中写寺僧使小童扣石出声,是为了核实李渤扣石发声之说,是为了探求石钟山命名的由来,而与石钟山命名关系不大的则一笔带过或略而不写。如作者与寺僧的语言对答,如乘舟夜游,“舟人大恐”时的对话,这些作者均未写出。又如,只有他“笑谓迈日”,而无苏迈的回答,这也是回避不写的。作者集中写石钟山的命名问题,使得文章结构显得很紧凑。
    (3)行文波澜起伏,有缓有急。行文有缓有急,抑扬顿挫,波澜起伏,诙谐风趣。如夜游石钟山一段,写得极为精彩,作者先交代游览的时间、地点、同伴、方式,语气比较舒缓;接下来是环境描写,大石“森然欲搏人”,栖鹘惊飞,鹳鹤怪叫,写得阴森可怕,寒气逼人,读者读到这里真有点毛骨悚然,心惊肉跳;然后以“余方心动欲还”,暂缓紧张气氛,忽又有“大声发于水上,噌咳如钟鼓不绝”,不仅“舟人大恐”,读者也不免为之“大恐”,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经过“徐而察之”,发现原来是“水石相搏”的声音,读者紧张的心情才渐趋平缓。
    文章作者写了三次“笑”,他在笑什么?
    “余固笑而不信也”,这是因李渤的“击石得声”之说本不可信,而一般人却盲目相信,因此觉得可笑。“因笑谓迈曰……”这是经过惊心动魄的夜探而弄清石钟山命名由来之后的自得的笑。“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对李渤浅陋的说法和做法的嘲笑。
    不应该,因为他能对郦说指出质疑,并且考证他,得出新的结论,所以苏轼嘲笑他不对。如果这样,后人同样也可嘲笑苏轼,因为他的观点也未必是正确的的。
    后人考证石钟山的命名原因的三种观点:一是主声派,认为此处水石相击,声似洪钟。《水经注》作者郦道元认为:山名由来是因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唐人李渤在《辨石钟山》中认为:石钟山的石头可以发出类似铜铁的声音,因此山乃以声得名。宋人苏轼经过实地考察,“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认为:声似钟声的不是简单的水石相搏,更不是潭上的扣石之声,而是山下石穴罅中微波出入发出的“涵澹澎湃”之声以及“空中而多窍”的水中巨石与风水吞吐发出的声音。二是主形派,认为山形似钟,故以形命山名。这派的代表是清人曾国藩与俞樾,其观点是: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第三派是主张形声结合的。清人郭庆蕃即持此说,其《舟中望石钟山》诗云:“洪钟旧待洪钟铸,不及兹山造化功;风入水中波激荡,声穿江上石玲珑。”指出山形如洪钟,波涛与玲珑的山石激荡又发出类似钟磬之声。
    苏轼写《石钟山记》的意图是“吸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这说明“事不目见耳闻”,不能“臆断其有无”。但后人考证认为,苏轼的说法也不正确。那么,学习这篇文章的意义是什么呢?
    观点一 不轻信前人的说法。苏轼的说法也许不完全正确,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观点二 实践出真知。作者在文中强调耳闻目见进行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反对主观臆断,草率盲从,这是科学的、重调查研究的态度。我们强调实践出真知,就应该像苏轼一样勇于实践。
    探究一: 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后人认为,作者的结论也是片面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探究二: 《石钟山记》和《游褒禅山记》同为游记,但写作上各有特色,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记游。从游未尽兴生发感受,谈人生哲理和治学态度。
    形式是记游,实际是记考察所得。用事实破千古疑团,提倡实地考察,反对主观臆断。
    叙与议紧密结合,议论统率叙事,议论重在“立”。
    叙与议紧密结合,议论统率叙事;议论有“破”有“立”。
    俗话说“眼见为实”,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韦斯克博士却用事实证明了“眼见”也出错。他进行过一项有趣的研究:他给参加减肥夏令营的青少年,每人发了一个杯子,用来倒橙汁喝。所发的杯子容量相等,却有高有矮,高的高度是矮的两倍。结果发现,青少年用矮杯子的人多出用高杯子的,可见对一件事情的认识是必须不仅要眼见还要亲自考察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202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2 *石钟山记一等奖ppt课件</a>,文件包含12《石钟山记》PPTpptx、12《石钟山记》教案docx、情趣与理趣_《石钟山记》的记游及说理pdf、透过《石钟山记》看苏轼pdf、《石钟山记》中_三笑_意味品读pdf、关于《石钟山记》中的_鹘_和_磔磔_pdf、《石钟山记》的两个注释pdf、《石钟山记》美点探寻pdf、谈《石钟山记》中的两处逻辑错误pdf等9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学习活动,活动一预习效果检测,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知识链接石钟山,知识链接写作背景,知识链接“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课文内容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单元进阶1第12课石钟山记课件ppt、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单元进阶1第12课石钟山记学案doc、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文本对应练16石钟山记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3单元 12《石钟山记》-高二语文 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