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3)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能力方面:
(1)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光合作用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述观点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协作精神。
3.情感方面:
(1)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实验的研究意识。
(2)通过对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光合作用是植物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因为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主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因此,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就成为最富吸引力的课题,它是贯穿本章教学内容的主线。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环节,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盆栽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试管夹、火柴、自来水。
【教学过程】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最好能两节课连排,其教学效果会更好。
(一)引言:早在1773-1796年间,科学家们做了许多科学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绿叶具有一个重要的生理功能,叫光合作用。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进行的条件是什么?今天我们要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亲自做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二)光合作用实验的教学设计
课本安排了三个实验,分别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进行探究
实验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这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探究的动手实验。其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明确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而且初步学到生物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例如研究同样的绿叶和同样的实验操作在有光和无光下的实验结果,这就是单因子实验;研究叶片在遮光下的实验和绿叶在照光下的实验,就是遮光实验的对照实验。
实验一的实验步骤可分为7步:
(1)暗处理
(2)部分遮光
(3)照光
(4)取下叶片
(5)酒精脱色
(6)滴加碘液
(7)显色。
(展示实验设计方案)
1.把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把在黑暗处处理过的天竺葵植株上的叶片从上、下两面用小于叶片的黑纸片遮盖起来,放在阳光下照射30min。
3.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有没有变化?把叶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观察叶片上颜色变化。
4.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液。
5.稍停片刻,用自来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下现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你对这实验设计有什么疑虑和困惑?请代表发言。并请同学们相互解决问题。
前四步(1)暗处理(2)部分遮光(3)照光(4)取下叶片(所用时间比较长,教师应在实验前2~3天组织课外小组的学生完成(并拍成录像),也可以作为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但教师上课时所用的实验材料应该是教师自己在实验室亲手所做)。
实验一的实验材料最好是天竺葵,也可以选用樱草、蚕豆、金莲花、小白菜、锦葵等具有绿而薄叶片的植物。最好预先把一些植物的叶,试验一下,再从中挑选实验效果明显的叶用来做实验材料。
上课时,教师可以请学生介绍实验前四步的处理情况,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l)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棗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者消耗光。
(2)为什么要对一片完整的叶部分遮光?
棗叶片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互为对照。
在对天竺葵光照时,如果遇上连绵阴雨天,可以提前1天用100~200瓦的强灯光照射,灯与植物的距离要适当,太近会灼伤叶片,太远则实验效果不理想。
下面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前提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酒精脱色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最好能在课前培训一下实验小组长,以免实验中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酒精脱色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酒精与叶片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且启发学生思考:
(1)为什么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呢?
棗叶绿素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2)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而不能用火直接加热酒精?
棗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所以加热时也冲洗棗滴加碘酒棗清水漂洗后就可以观察分析了。
在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
(1)往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验证淀粉的存在)
(2)经过碘液处理后,叶片遮光部分与未遮光部分的颜色有什么不同?(未遮光的部分变蓝色)
(3)遇碘变蓝是什么物质的特性?(淀粉)
(4)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表明,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这部分没有淀粉产生,所以,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今天,实验的题目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展示题目)
从题目上它显示出光合作用的三个要素,哪三个?那就是绿叶、光、淀粉。最后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展示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的能量,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方法步骤
(1)暗处理(2)部分遮光(3)照光(4)取下叶片(5)酒精脱色(6)滴加碘液(7)显色。
结果
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
结论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概念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的能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