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课文,教学目标,北宋的时代背景,学生质疑集体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 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1、时代背景2、字词疏通3、整体感知4、巩固训练
六 国 论 (宋 苏洵)
一、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澶渊之盟”议定。北宋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4年),宋又被迫与辽订盟,每年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同年,宋与西夏达成协议,西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银十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
一读课文夯实基础,品味语言之美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鉴赏结构之美
文章第一二两段四句话的关系怎样?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本段最好可 分几层?论证的是什么?
对 比
第四段: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第五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第六段得出了什么结论?
------讽今(在六国下)
弊 在 赂 秦
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 之所劫哉
(递 进)
毋从六国破 亡之故事
三读课文强化巩固,加强积累
1、指出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不同含义A、其实百倍B、思厥先祖父C、后秦击赵者再D、始速祸焉E、可谓智力F、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
(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速:招致。今指速度快。)
(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2、解释下列多义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以荆卿为计邯郸为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六国破灭薪不尽,火不灭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并力西向而秦兵又至矣斯用兵之效也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良将犹在
或曰……或未易量以地事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始速祸焉终继五国迁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故曰“弊在赂秦也”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强弱胜负已判矣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有人,有的人,无定代词
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
较秦之所得 此言得之 诚不得已 暴秦之欲无厌 则秦之所大欲 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
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
四读课文拓展训练,培养能力
阅读苏辙的《六国论》节选,回答后边的问题: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将何为哉?不知如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图文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秦与六国史料补充,战国七雄,正音正字,层次结构,研读文本,“并力西向”,用谋臣,礼贤下士,六国联合,假设论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课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固不在战矣,反衬赂秦的弊端,地有限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至于颠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6.2 *六国论教课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学习目标,字音填空,当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