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互动新授,巩固拓展,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节课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材主题图以植树为背景,呈现了植树过程中同学们挖坑、种树、抬水、浇树等活动的情境。接着提出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从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可以分别得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可得出简洁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一般都能说出算式。接着提问:这两个算式的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它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然后让学生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再提问: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这个规律命名,由于学生刚学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所以一般都能自己说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名称。
课时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
2.经历发现并归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全过程,学习“猜测——验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类比、分析、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突破方法 通过观察、举例,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 能正确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突破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老师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法 老师通过引导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法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概括出乘法运算的定律。
教师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 常规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53+ =a+ 26+36+64=26+( +64)
342+(158+86)=(342+ )+
(b+28)+127= +( +172)
(2)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67+87+13 65+50+50+135
师: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的运算定律?
师生交流后小结: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入新课。
加法运算定律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其他运算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乘法中会有什么定律?
学生反馈后板书课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设计意图】 通过加法运算定律练习及猜测拉开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质疑的环境中开始学习。同时以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教学的起点,为学生探索规律做好铺垫。
二、互动新授
1.探索乘法交换律。
(1)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
师:出示课件问:同学们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植树。
(通过学生观察植树情境图,向学生渗透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顺后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一章第九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用自己的话说明题意。并提出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4×25=100(人)或25×4=100(人)
(3)引导学生把这两个版式写成一个等式。
4×25=25×4
(4)让学生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里说说有什么发现。
通过观察和交流,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5)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学生尝试书写。
3.运算定律
老师板书:a×b=b×a.
强调:这说是乘法交换律。
2.探索乘法结合律。
(1)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汇报。
汇报预测:
方法一:先计算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再计算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5)×2
=125×2
=250(桶)
方法二:先计算每组种的树要浇多少桶水,再计算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5×2)
=25×10
=250(桶)
(3)认真观察这两个算式的数据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4)下面我们再来算一算,比一比。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13×25)×4 (24×125)×8
13×(25×4) 24×(125×8)
学生计算并汇报。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发现的规律?
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师小结: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
(5)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这三个因数,怎样表示这个规律呢?
学生尝试书写。
老师板书:(a×b)×c= a×(b×c)。
3.比较归纳。
提出问题:比较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区别,先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交流后小结: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板演。
(2)订正时注意书写的规范,并让学生说说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教师强调:在计算时,要先观察算式的,分析是否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验证,并通过观察比较以及充分的交流,逐步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并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之间的异同。
三、巩固拓展
1.下列各式运用的乘法交换律是否正确?为什么?
200×5=5×200 15×6=15×6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2.在下列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50×15×4=50×(□×□)
125×8×32=(□×□)×□
3.用简便方法计算
26×125×8 25×32×4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思考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互相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生交流后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应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
数的位置,积不变。 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叫做乘法交换律。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 a ×(b×c)
教学反思
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基本理念。独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是无用的,例如在难猜想的教学环节中,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先写一个式子,再分析小组进行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在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概括,用自己的方法把这个规律记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善于总结哪些书相乘得整百、千数等。如25×4=100,125×8=1000。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训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展示引导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找朋友,引导探究,发现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3 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