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第1课时《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导学案设计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28073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单元第1课时《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导学案设计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28073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第5单元第2课时《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导学案设计 学案 2 次下载
- 第5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学案 2 次下载
- 第6单元第2课时《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导学案设计 学案 3 次下载
- 第6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学案 3 次下载
- 第6单元 《小小设计师》导学案设计 学案 3 次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6 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学案及答案
展开课题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由于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期,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平均分物品有剩余的这种情况也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只是表示方法有所不同。同时通过让学生说清楚算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加深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让学生把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意义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实现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2.通过对比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提供支撑。
通过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因此,本设计注重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一是对比没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算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二是对比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通过观察分析,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 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6分钟)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详见教案设计下的教学过程)
2.组织学生用11根小棒摆出黑板上的图形。根据摆的过程写出除法算式。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探究算式的特点。
1.仔细观察主题图,汇报信息:用小棒摆图形。
2.根据摆的过程列式计算。
11÷4=2(个)……3(根)
11÷3=3(个)……2(根)
11÷5=2(个)……1(根)
3.观察算式,交流发现:这些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不同,它们的被除数除完以后都有剩余。
1.( )里最大能填几?
( )×6<57
( )×7<43
( )×4<31
( )×8<26
2.填一填。
(1)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 )人。
(2)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 )人,还剩( )支。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5分钟)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尝试解答。
(2)说一说第一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剩余的1个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
(4)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①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②商和余数后面的单位名称相同吗?
③这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5)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摆正方形,同时根据摆的结果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2)组织学生汇报。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发现其关系。
(4)组织小组讨论,完成课堂活动卡。
1.(1)交流数学信息,尝试解答并汇报:
根据左侧信息用除法算式表示为6÷2=3(盘)。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根据右侧信息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可以摆3盘,还剩1个。
(2)汇报第一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小组交流、讨论明确:
7÷2=3(盘)……1(个),省略号表示剩余,1表示剩下草莓的个数,叫做余数。
(4)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汇报。
①这个算式读作: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②余数的单位名称和商的单位名称不相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③7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1是余数。
(5)观察比较,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2.学习例2。
(1)动手操作并列式。
(2)汇报操作结果。
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没有剩余。用除法算式表示为8÷4=2(个)。
9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用除法算式表示为9÷4=2(个)……1(根)。
10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剩2根小棒。用除法算式表示为10÷4=2(个)……2(根)。
11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用除法算式表示为11÷4=2(个)……3(根)。
12根小棒可以摆3个正方形,没有剩余。用除法算式表示为12÷4=3(个)。
(3)认真观察,小组内交流,发现除数与余数的关系:所有的余数都小于除数。
(4)讨论明确:因为余数与除数相等或余数比除数大就表明没有分完,还能继续分,所以余数只能比除数小。
3.说一说下面的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填一填。
用13根小棒摆正方形,能摆几个?用除法算式表示为13÷4=3( )……1( )。在这个算式中3是( ),1是( )。这个算式读作:( )。
5.摆一摆,算一算。
分别用6、7、8根小棒摆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几根小棒?
6.观察下面的算式,并填一填。
11÷5=2……1
12÷5=2……2
13÷5=2……3
14÷5=2……4
15÷5=3
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都比除数( )。
7.一个数除以6,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5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64页1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有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
2.1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还剩几个?
3.改错。
21÷4=4……5
16÷4=3……4
1.分析题意,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填一填。
2.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一分,看一看每只刺猬能分几个,是否有剩余。
3.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明确:这两道题的错误之处是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了,没有分完。
8.19个苹果,2个2个地圈,圈了( )组,剩下( )个。用除法算式表示为19÷2=( )( )……( )( )。
9.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余数是5,除数最小是( );如果除数是5,余数最大是( )。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意义第1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意义第1课时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引导自学,巩固练习,应用反馈,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旧知引入,激发兴趣,学习新知,理解含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