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把握适度原则 (过关测试)-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同步(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26850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把握适度原则课后测评
展开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9.2 把握适度原则 过关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在工作中防止“过”与“不及”的关键在于( )
A.把握事物的度 B.确定事物的量
C.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D.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解析】 A
2.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这里的度是指(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解析】 B
3.下列对适度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适度原则就是要坚持折中主义
B.适当就是幅度“得当”和“失当”
C.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
D.思维遵循适度原则,要求我们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
【解析】 C
4.下列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是( )
①温度降低,当低于0℃时,水为冰 ②绳子最大承重5公斤,超过5公斤绳子就断了
③适量饮酒 ④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③④没体现量变引起质变,排除B、C、D,选A。
5.质量互变规律中的度是( )
①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②事物存在的关节点
③事物存在的临界点 ④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解析】 A
6.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思维的角度看,就是要( )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解析】 “多长合适”属于适度原则。故选C。
7.下列对“度”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有( )
①度是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 ②度是保持事物质的数量限度
③度是引起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④度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度是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②观点表述错误;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④观点错误。故选B。
8.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为克服超限效应,我们应该( )
A.加强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解决矛盾
C.充分发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
D.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保持事物性质稳定
【解析】 根据上述材料中对超限效应的描述可知,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如果不想发生质变,我们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故选D项。
9.对待事物要掌握好分寸,坚持适度原则。这里所说的“适度”是指( )
A.适量,防止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B.把握事物质变的界限,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
D.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解析】 B
10.“守株待兔”的故事启示我们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就要注重辩证思维的________。( )
A.整体性 B.动态性 C.相对性 D.普遍性
【解析】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这就需要我们把认识对象看成不断变化着的开放系统。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摘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材料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摘自《荀子·劝学》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为什么“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 (1)两则材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2)思维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把握适度原则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把握适度原则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把握适度原则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把握适度原则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把握适度原则练习: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把握适度原则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