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语文人教部编版初一第二学期全套试卷随堂练习题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1学年台阶课后作业题
展开这是一份2021学年台阶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李森祥,衢州人,_____家,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槛 自言自语 老实厚道 人踩牛踏
B.摔矫 低眉顺眼 微不足道 精力旺盛
C.楷汗 破土动工 一起一伏 大庭广众
D.泥桨 高低不齐 若有所失 宽敞阴凉
2.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们家的台阶高,我们高攀不上。(夸张)
B.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拟人)
C.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拟人)
D.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比喻)
3.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以浙江乡村为背景,围绕“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展开情节。
B.《台阶》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父亲修台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追求理想的农民形象。
C.小说中的核心意象“新屋”承载着父亲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理想, 也象征着人生的使命。
D.《台阶》的语言细腻而富有节奏感,虽是叙事写人的小说,语言却更像抒情写意的散文。
4.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下划线字注音。
凹dàng________ nián性________ 头lú________
半shǎng________ 涎水________ 揩一把________
尴尬________ 砌台阶________
5.李森祥,衢州人,_____家。1986年发表处女作_____。作品《小学老师》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______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他是电视连续剧的编剧之一。
6.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_____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_____
7.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微不足道:________
(2)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若有所失:________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大庭广众: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台阶(节选)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指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2)从第⑥段中的加粗词语,分析父亲的辛苦。
(3)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
(4)父亲的准备过程是艰苦的,它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B.摔矫——摔跤;C.楷汗——揩汗;D.泥桨——泥浆;故选A。
2.答案:A
解析:A项中没有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夸大或缩小,不能算夸张。
3.答案:C
解析:C小说的核心意象是“台阶”,而非“新屋”。
4.答案:凼;黏;颅;晌;xián;kāi;gān gà;qì
解析:根据语境用普通话读准拼音。书写词语注意形声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字,比如“凼”是半包围结构,“黏”注意左面的书写;涎水xián、揩一把kāi、尴尬gān gà、砌qì。
5.答案: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天下粮仓》
解析:此题考查了作者的相关常识,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6.答案:拟人;比喻
解析:这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和比喻。把“毛竹扁”赋予人的动作形态,第二句话把“父亲的头发”比作“刚收割过的庄稼茬”。
7.答案:(1)小得不值得提。
(2)好像失去了什么。
(4)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解析:要求学生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1)微不足道:小得不值得提。(2)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3)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8.答案:(1)“漫长”指他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从建房需要的经济与物质,即建材上进行了准备。
(2)“鸡叫三遍”出发,“黄昏贴近”归来,说明了父亲出外一天劳动时间之长;“很疲倦”描写父亲的神态,表现他劳累的程度;“磨穿了底”说明他走路之多、之远。
(3)父亲具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4)根源在于农村的经济落后。父亲的现金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贪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他的积累是如此艰难,归根到底是因为农村的经济极端落后。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从文章第⑦段的“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可知,父亲为了建房准备了大半辈子,他把建房要用到的钱和材料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2)本题考查词语赏析。“鸡叫三遍”指清早天刚明,父亲这时候就出发;“黄昏贴近”指日落西山时候,父亲这时候归来,用父亲一劳动就是一天的时间之长来突出他的辛苦。“很疲倦”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直接具体地写出他的劳累;“磨穿了底”是对父亲所穿草鞋的描写,说明他走路之多、之远,侧面写出了父亲的辛苦。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第①段的“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与第⑦段“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这两段相呼应的句子可以看出,父亲为了建房,准备了漫长的大半辈子,表明他有着锲而不舍、从不放弃的精神,是一个愚公般的人物形象;从⑥段的“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可以看出,父亲不畏艰苦,辛勤劳作的特点。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根源探究。从第①段的“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第②段的“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和第⑦段“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可以看出,父亲为了建房,捡拾建筑材料,攒钱,准备了漫长的大半辈子,表明当时农村经济的落后。从第⑥段的“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可以看出,当时一个壮劳力挣钱并不容易,要攒出建房的钱太难了。因此,从根源上来说,父亲的辛苦是由于社会造成的,是由于当时极端落后的农村经济状况。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 伟大的悲剧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 伟大的悲剧随堂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辨析形近字,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文学常识填空,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解释加粗的词语,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课堂检测,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下列多音字注音,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文学常识填空,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3 卖油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3 卖油翁巩固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填空,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写出下列加粗词的古义和今义,按要求默写句子,翻译下列句子,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