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力的合成》06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5347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4 力的合成教案设计
展开教案设计 第五章 第一节 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区分矢量和标量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合成。
3.能用力的合成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参与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
目标制定依据
A学生状态分析:
1.学生学习过矢量和标量的概念,但对这两个概念的具体区别了解的还不全面。同时,也学习过力的概念,对各种力的特点已有了解,这节课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
2.学生在数学方面已学习过平行四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能够理解力的合成的规律。
3.所教学生为大城市重点中学高一中等水平学生。
B教材分析
1.这节课是在学习了矢量和标量的概念之后,通过力的合成,理解矢量运算的法则。
2.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学习了力的概念以后,这节课正是对力的应用,同时也是在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教学准备
一幅画、一个重物、弹簧秤(学生每两人一组,每组两支)、细线(每组两根)、橡皮筋(每组一条)、木板(每组一块)、白纸(每组一张)、
评价标准
1.学生实验中的操作是否准确。作图是否标准规范。
2.实验结果是否准确。能否得出结论。
3.能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介绍力平衡的例子:教材86页,梵净山的蘑菇石和山西的悬空寺。
[设计意图] 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活动] 重物静止放在桌面上,请学生分析重物的受力情况
[设计意图] 复习二力平衡的知识
[学生活动] 分析出重物受两个力,两个力大小相等,二力平衡。
[教师活动] 给重物加一个向下的力,仍使重物保持静止,请学生分析重物的受力
[设计意图] 先给出物体受三个力的情景,复习同一直线上多个力的处理方法,为后面力的合成作过渡。
[学生活动] 分析出物体受重力、压力、支持力,三个力作用下物体平衡。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当力更多时,怎样应用二力平衡?
[学生活动] 得出减少力的个数,将多个力化为两个力。
[教师活动] 将一幅画挂在墙上,使画静止,如教材87页图5-3。请学生分析画的受力情况。
[设计意图] 物体受三个不在同一直线的力,由这个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力的合成。
[学生活动] 分析出物体受三个力和力的方向。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学生这时解释物体平衡可能会出现问题。这时教师提出问题,能否也把问题转化为二力平衡来解决?如果能,应怎样做?
[学生活动] 想办法将其中的两个力变为一个力。
[教师活动] 进行小结,给出共点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设计意图] 这样的设计是希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要用力的合成的方法,什么时候用力的合成。
[教师活动] 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要合成为一个力,能否直接进行数值的加减?为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力的合成加深学生对矢量和标量的认识。
[学生活动] 大部分学生会回答:不能。因为力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
[教师活动] 那么,怎样用一个力来代替两个力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来研究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规律,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活动]自己用实验研究力的合成的规律。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学生可能不知道该怎样做这个实验或是步骤不对。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1.可以研究橡皮筋的受力,分别用一个弹簧秤和两个弹簧秤施加力,注意怎样保证力是等效的?
2.怎样记录并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3.怎样处理数据,总结规律。
[学生活动] 做实验,画出力的图示,得出结论。
总结: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内容。
练习:教材89页,例题
作业
1.教材第90页,第2题
2.试做教材第90页讨论与交流中的模型,并用这个模型试研究合力与两个力之间夹角的关系。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4 力的合成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4 力的合成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器材,主要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4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4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第三章 相互作用4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第三章 相互作用4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力的合成,实例探究,课余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